乐山畜牧业由传统向现代跨越
- 格式:pdf
- 大小:341.12 KB
- 文档页数:1
乐山市牛羊生产发展情况简介一、肉牛发展方面1、发展过程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现年存栏牛28.8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4.77 万头,能繁黄牛11.88万头,为黄牛杂交改良提供了良好的母牛基础。
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市在峨眉山市开展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试点工作。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该项工作一度中断。
进人90 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畜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肉牛、肉羊等草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日益兴旺,给黄牛改良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
1998 年,我市在地方良种“峨边花牛”主产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重新启动黄牛改良生产。
2000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和峨眉山市成为四川省肉牛项目县,全市黄牛改良生产又掀起新高潮。
2、取得的成绩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建有县级牛改中心2个、乡镇牛改冷配站15个,冷配点24 个,良种公牛配种点27个。
其中:新建牛改冷配点12个、种公牛改良点10个,进一步完善了“县有牛改中心、乡有牛改冷配站、村有牛改冷配点和良种公牛配种点”的优质肉牛改良服务体系。
目前黄牛改良面达到27%。
规模养殖母牛户达到582户,年出栏优质肉牛50头以上大户达到40户。
3、主要技术西门塔尔牛以其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快、繁殖性好、体型大、产肉多等特点而成为农户广泛接受的推广品种,西门塔尔牛冻精配种已占冷配总数的90 %以上。
在繁殖技术上,主要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在交通方便的河谷低山区用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肉牛冻精和荷斯坦奶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在交通不方便的中高山区采用西门塔尔或荷斯坦种公牛开展自交改良。
市、县、乡都建立了专门的黄牛改良机构,培养了一批黄改队伍,从黄牛品改中心和乡冷配站建设、冻精液氮、配种器材的供应,到黄改任务下达,督促检查、技术报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群众对黄牛改良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也明显著提高。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畜牧业也在逐步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的对策。
一、传统养殖方式的局限性传统养殖方式的特点是靠天吃饭,货真价实。
然而面对实现同样效果更高质量、更加稳定的效果,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对策:强化人工养殖,提高肉鸡、肉牛等家禽的豢养技能。
借助社会方方面面的优势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这样,既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肉鸡及肉牛的生长速度,还可以大幅提高养殖户的百草值。
二、疫病防治问题畜牧业养殖生产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疫病的传播既会影响到畜牧业的生产,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对策:开展疫苗接种和预防疾病专业科普辅导活动,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为超市、商场等,没有建立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因此畜民面临的销售压力很大。
对策:基于互联网产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网络直销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渠道多元化,加快畜产品的流通速度,提升畜产品的产值和品牌价值。
四、畜产品质量标准不明确由于没有统一的畜产品质量标准,市场上存在着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买货的信任,同时会降低整个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策:制定统一的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监督机制,才能保障畜牧业的市场发展及消费者权益的合法权益。
五、畜牧业产业链不全畜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要想做好畜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就必须做好产业链中的“全链条贯通”,特别是涉及到对策:加大投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畜牧业产业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环境污染问题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对策: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通过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及有机肥品种,兼容畜牧业的环保局面。
畜牧学主要研究家畜育种、繁殖、饲养、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和畜牧经营管理等。
包括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4个二级学科。
加入WTO后,我国的畜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业,提高畜产品品质、实施名牌战略,降低畜产品药物残留指标,开发畜禽附加利用,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需求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我国畜牧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高质量畜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
借此本文浅谈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措施分析,以供参考。
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无小事,责任大如天。
这既有部分媒体夸大其辞、恶意炒作,也折射出行业内的一些问题。
如从业人员素质不均匀,很多从事畜禽养殖的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假劣饲料兽药识别能力差,制度执行能力薄弱。
从业人员守法与诚信意识淡薄,国家明令禁止的物质,少数人受利益驱使依然明知故犯,制售使用。
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一、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利用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等现代化科技助推畜牧业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养殖、屠宰、流通、销售等全方位可追溯畜牧产业链。
规范推进动物防疫社会化工作全覆盖,建立村级防疫员动态管理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待遇,稳定队伍,调动村级防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落实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畜牧兽医社会化有偿服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模式。
加快应急管理,做到县级储备2个疫点物资储备库,乡级1个疫点物资储备库,管理高效,运行畅通。
严格动物卫生执法,落实“六不准”工作制度,规范无害化处理,切实做到病死畜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加强那拉提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服务管理工作,落实清洗消毒和检疫监督常态化工作机制。
处置动物疫情,做到“早、快、严、小”,确保动物疫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力争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服务机构,稳定技术人员,保证专人专用。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9期摘要畜牧业是联系种植行业以及加工行业的纽带,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文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提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潘李秀1廖广贤2谢陈钗11.浙江省文成县畜牧兽医局,浙江文成325300;2.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人民政府,浙江文成325300收稿日期:2017-05-09潘李秀,女,1982年生,助理兽医师。
畜牧业为现代农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形式转变为现代的畜牧业形式。
所以,对其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可有效探寻到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1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养殖形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当前,在中国的区域内有很多畜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为传统的发展模式,简单来说,便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小型养殖场以及个体养殖场[1]。
对于较小规模的养殖场,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管理上均存在一些漏洞和随意性。
从真实的养殖情况进行分析,这样的养殖形式防疫的情况比较差,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疾病防治工作,不能将资源进行合理优化使用。
传统的养殖方式,其养殖的架构有些不合理,生产的形式比较落后,影响了向现代化养殖模式的加快转变。
2)产业化发展程度比较低。
从中国真实的养殖情况来看,当前养殖的品种比较多,但品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产量较少,价格比较低[2]。
同时,传统的养殖形式还是占据主导的地位,对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还有些不足,发展局限在于基层市场没有较强的市场主导能力。
由于产业化的程度比较低,没有较多的品牌以及知名度,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很难走进国际市场。
3)疫病威胁仍然存在。
目前,还会有一些重大的疫情暴发,由于动物以及相关产品的频繁流通,各种疫病带来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对动物进行散养的情况下,对动物的消毒、疫苗接种等相关工作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畜产品的安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畜牧业与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比一、引言畜牧业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食物供应、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畜牧业与现代畜牧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本文将从环境影响、资源利用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传统畜牧业与现代畜牧业进行对比分析。
二、环境影响1. 传统畜牧业传统畜牧业通常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例如放牧和散养。
这种模式下,牲畜在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并且粪便可自然分解。
然而,由于规模较小且不受人为控制,传统畜牧业往往会导致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草原,从而引发牧草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 现代畜牧业现代畜牧业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例如密集养殖和精细化管理。
这种模式下,牲畜在封闭的环境中饲养,粪便通过处理设备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现代畜牧业还可以利用废弃物为生物能源或者有机肥料,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比传统畜牧业,现代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可控,并且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风险。
三、资源利用1. 传统畜牧业传统畜牧业主要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饲草资源。
牲畜需要在广大的牧场或自然草原中寻找食物,无法进行定量的饲养管理。
这导致了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
同时,由于预防措施的不足,传统畜牧业容易受到天气灾害和疫病的影响,造成养殖损失。
2. 现代畜牧业现代畜牧业借助先进的饲养技术和资源管理方法,可以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条件下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养殖。
现代畜牧业采用人工饲料和精细化饲养管理,能够满足牲畜的营养需求,并减少对天然草原资源的依赖。
此外,现代畜牧业还通过科学的遗传改良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了养殖效益,并降低了养殖风险。
四、社会效益1. 传统畜牧业传统畜牧业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是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之一。
在传统畜牧业中,农民可以通过养殖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并提供就业机会。
此外,畜牧业也是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2. 现代畜牧业现代畜牧业具备产业化特点,能够实现养殖规模化和市场化。
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解决方案一、业务需求现代畜牧业是以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为主要特征,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
加快推进畜牧业的现代化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对于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需要依靠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信息化是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系统架构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和服务于现代畜牧业,采用自动识别与物联网技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和J2EE技术等方法,为农业部大力主抓的全国联网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监管,以及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主抓的全国“放心肉“、“安全奶”工程,提供统一的畜牧业安全溯源监管信息的平台。
可实现畜牧业的动态实时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决策、预警及风险控制、法律宣传、技术推广、专家咨询等科学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
有助于推进健康养殖,提高动物生产管理水平,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全程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提升动物卫生监管水平,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提升畜牧业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服务的水平。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alt=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解决方案src="/FileUpLoadSavePath/2022 -07/234e51fe28e2e9b80e7.jpg">三、系统功能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由总系统应用平台、数据中心、指挥中心,八大业务管理子系统、立体监管子系统组成,是一套针对畜牧业的现代化、网络化、综合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1、总系统应用平台2、数据中心3、指挥中心4、立体监管子系统5、八大业务管理子系统(1)动物生产管理系统——“国家追溯体系的核心”(2)屠宰加工管理系统—“安全畜牧业的关卡”(3)奶业收购管理系统—“放心畜牧业的品牌”(4)良种繁育管理系统—“高产畜牧业的保障”(5)草原生态管理系统—“生态畜牧业的源头(6)兽药饲料管理系统—“绿色畜牧业的基础”(7)畜产品检测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畜产品的关卡”(8)畜牧业生产项目监管系统—“高效畜牧业的保障”四、系统意义1、发挥信息化的即时优势,有效提升畜牧生产水平。
乐山的区位优势乐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的重要发展枢纽城市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乐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助力。
以下将详细阐述乐山的区位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乐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地理位置独特。
乐山地处四川盆地与川南丘陵地带的交界处,西临金沙江,东垂大渡河,居于川普中段的门户之地。
乐山地处成都平原与西南地区的过渡地带,连接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
二、交通运输优势乐山是四川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交通便利。
乐山市境内有成自甬(成都至渝三角的公路带)高速公路、成乐高速公路、泸乐高速公路和泸连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纵横交织,连接了重庆、成都、泸州等城市。
乐山市还有兴乐铁路和蓬泸铁路等多条铁路线路贯穿全市,便于乐山与其他城市的货物和人员往来。
此外,乐山拥有吊石垭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有着直接的航空运输联系,为乐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资源丰富优势乐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资源富集型城市。
乐山的山脉、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水能、矿产和森林资源。
乐山市境内有大量的煤、铁、钙、硅、石膏等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和水力资源最为丰富。
乐山市还拥有乐山大佛、乐山矿泉等世界知名的旅游资源,为乐山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四、人才优势乐山拥有广泛的人才资源,是四川省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基地。
乐山市拥有乐山师范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乐山学院等多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乐山市还拥有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科研机构和人才,为乐山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五、区位优势与产业发展乐山的区位优势有力促进了其产业发展。
乐山以建设内陆型的经济发展中心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乐山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
乐山市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乐山大佛文化旅游产业、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乐山的产业竞争力。
关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探究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畜牧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传统畜牧业正不断向现代畜牧业升级,中央的政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主要任务。
本文就如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展开论述,旨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这当然也包括着畜牧业。
关键词:传统畜牧业;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产业的两大支柱,它是国家重要的基本经济来源之一。
传统的畜牧业是以饲养家畜以获取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为主,其转型升级不仅促进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增产,农民增收,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就中国现状分析,各养殖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大多是买卖关系,也就是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以及风险共担的关系,更多的时候,两者之间是独立的,这是畜牧业产业链短、产业化程度低的根本,同时它还是畜牧业运行不够规范、养殖户自我服务能力弱的重要原因。
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大浪潮不断的涌起,人们对畜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这就使得传统畜牧业面临着巨大的行业挑战,因此要使传统畜牧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技术发展,延长产业链,不断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可持续的、绿色的发展的方针,向着现代畜牧业的方向大步前进。
1 传统畜牧业面临的危机挑战1.1 传统畜牧业供不应求虽然国家在畜牧业方向上每年都有拨款,但是传统发展畜牧业的人却还是资金不足。
国家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拨款不够,再加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畜牧产品的数量要求上在不断地增加,传统畜牧业的畜牧产品的质量不高,传统的靠国家扶贫资金和社会群体捐助资金发展畜牧业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了,资金不足,畜牧业就不能大规模化扩展,只能停留在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上,集约化程度低,那么畜牧业产量就不会增加多少,另外,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技术不够发展,也会使传统畜牧产量减少,在市场的高需求的影响下,这就形成了畜牧业供不应求的恶性循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