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飞教授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结节性痒疹验案1例
- 格式:pdf
- 大小:70.15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优秀病例患者档案 :刘*荣,女,32岁,石家庄市人病史记录 :患者发病 3年,连续 3个月体温 37.5度左右,头晕,失眠, 皮肤牙龈容易出血 ,腰痛,气短,自汗盗汗 ,食欲差,腹胀,尿频,大便稀每日3吒次月经超前间10-5天来潮一次,色鲜量多,有淤块,约10天才干净。
曾有肾炎史 ,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 ,服用氯霉素 300余片。
也曾有与二甲苯接触史 10年, 与铀接触 3 周史。
在省医院作骨穿检查 ,诊断为 :再障贫血。
入院病情:入院时查肝肋下1.5cm,下肢有散在出血点,牙龈见渗血。
查血:血红蛋白4.9g/L,红细胞2.90x 1012 /L,白细胞3.9 x 109/L,中性57%淋巴43%,血小板65*109 /L。
面色苍白、脉缓弱、舌质瘀红、苔薄白。
患者于 2014年3月23日来石家庄现代中医血液肾病医院求治。
治疗方案分析:刘女士长期接触毒物 ,毒邪内伏 ,中伤脏腑,以致精髓不足 ,血液生化之源障碍而成血虚 ,不能滋养肝肾。
其血虚为病之本 ,诸症为病之标。
我院专家组按非输血非化疗免疫平衡体系给予治疗, “根据急则治标 , 缓则治本”的原则,针对性的利用五步清髓解毒法”加,入具有益阴清热 ,凉血止血等功效的药物基础上 ,排除毒素 ,刺激血红素的生成 ,配合我院国家专利药物,为骨髓细胞提供良好的内环境 ,把治疗分期 ,按阶段进行 ,逐步恢复脏腑功能。
因为患者总是失眠 ,专家组选取炮制中药多途径(中药足浴熏蒸配合治疗,通过足底穴位按摩 ,治疗 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好转 ,3个疗程后二便逐渐规律 ,食欲增加,牙龈出血减少 ,晚上能入睡 4~5小时,舌红苔薄 ,脉细数,血压正常。
治疗效果:坚持我院治疗方案1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3.07x 1012 /L,白细胞 6.25 x 109 /L,中性 74%,淋巴 26%,血小板96x 109 /L。
服药2个月后,能室外活动。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建中汤为主治疗衄血病案:韩某,男,23岁。
初诊:1967年6月29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齿龈及鼻出血伴头昏乏力半年余。
发病前曾出现感冒、鼻塞、头痛、头昏、头晕。
一周后牙龈部苍白,继则出血、高热、喉痛。
以后几乎每隔日牙龈、鼻出血一次。
渐感体力不支,心慌气短,头昏眼花。
在本单位卫生所检查血红蛋白45g/L,红血细胞计数2.5×1012/L,白细胞计数4.1×109/L,血小板计数140×109/L。
按失血性贫血治疗。
后经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二次输血后出现严重反应。
四个月以后经常发热,自觉胸闷气短,记忆力减退,不欲饮食。
诊查:呈慢性病容,血压110/80mmHg,面色苍白。
舌质淡苔厚,脉芤。
辨证:虚劳里急,脾胃衰败。
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处方:白芍20g 桂枝10g 生姜10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服上方药6剂后热退,精神好转,衄血减少,饥饿欲食。
舌苔较薄,脉转沉缓。
病大见转机,尚未痊愈,改服丸剂。
处方如1下何首乌50g 生地黄20g 熟地黄20g 当归20g 苁蓉20g 菟丝子20g 党参50g 黄芪20g 枸杞20g 肉桂10g 炙甘草10g 阿胶20g 以上各味为末,熔入阿胶,炼蜜为丸服用,两年后复诊,全身情况良好,无出血现象。
按语此案系虚劳阳虚发热典型病例,由于脾胃衰败,以致脾无统摄之力。
先用甘温建中补虚之剂,使中阳得运,气血化生,虚劳发热及离经妄行之血则愈。
不就失血止血,而是治病求本。
后用益气生血补肾,巩固效果。
(汤云龙整理)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246,吴一纯医案。
吴一纯,1920年生,陕西兴平人。
教授、主任医师。
幼年在教会学堂攻读文史,1942年就读于国防医学院,毕业后到重庆北碚医院内科工作。
1951年回陕,在第四军医大学工作。
《名家验方》名老中医治疗血液病独家验方分享——生血增白汤生血增白汤——梁贻俊配方:赤芍30克,首乌20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20克,仙灵脾20克,菟丝子20克,白术15克,人参10至20克,当归10克,肉桂3至6克。
功效补脾益肾,养血活血。
主治虚劳、血劳。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身倦懒言,动则气短,食少便溏,腰脊酸冷,两足痿弱,包括贫血,慢性再障、白细胞减少诸病。
方解1.本方以仙灵脾、菟丝子、肉桂为君,温补肾阳,促其功能旺盛使精可化血;2.人参、白术为佐,补脾肺之气,以利后天营卫化生和精血之间转化;3.首乌、枸杞子、女贞子为臣,滋补肝肾之阴,补充化精血之物质;4.当归、赤芍为使,养血活血,将化生之血能迅速运达诸脏:5.全方据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精血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理论而制定;6.三药补肾阳,三药补肾阴,使肾中之精气充盈、髓气旺盛而化血,用人参、白术补后天之本,脾肺之气增强精血化生有源。
用法用量1.人参另煎兑服2.余药以水900毫升浸泡两小时,用中小火煎40分钟倒出;3.二煎以水700毫升煎30分钟倒出;4.早晚空腹温服。
特别说明本方是根据《内经》“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肾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生骨髓”,“肾藏骨髓之气”及后世谓“骨髓之液谓之精”“肾主藏精而化血”“血为精之本”等理论而制定。
肾藏精生髓,既藏生殖之精,又藏五脏六腑之精与骨髓之精。
骨髓之精可以化血,有赖于骨髓之气,骨髓之气源于肾阳,故欲生血,首当补肾之阴阳。
方中人参重用应予重视。
临床上多以党参代之,一般疾病尚可,而于本病则断不可临床表明,用人参都往往收效快捷,不易“滑坡”,疗效容易巩固。
医师介绍梁贻俊,生于1927年,北京市人。
现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梁氏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后拜名医,入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及中医学院研修5载,1984年调中日友好医院。
梁氏临证主张衷中参西,病症结合,重视脾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对血液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公开!名老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1个经验方徐先生,43岁,两年前因为肺结核复发住院治疗,用链霉素及导烟肼治疗后,肺结核痊俞出院,但面色逐渐发黄,全身乏力。
后因发高烧,面黄乏力,口腔溃疡,又住进医院。
当时体温为40.5:末档血象为血红蛋白53克%,红血球114万/mm3,白血球总数2000/mm3,经三次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来看诊时,面色萎黄泛红,壮热不退,口舌干燥,渴饮不多,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语言低微,精神委顿,疲乏不支,口腔粘膜溃疡多处,皮肤有散在血斑,尿短赤,舌质淡红而于,苔薄黄,脉虚数。
【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外邪侵袭。
【治法】当内外合治,扶正祛邪。
培补脾肾,以滋化源,益气养阴,清解祛邪,。
【处方】:党参、黄芪、生地、玄参、牡丹皮、女贞子、山茱萸、丹参、鸡血藤、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青蒿、地骨皮服药一个月后,化验血象基本稳定,三个月后,除血小板尚偏低外,血象已基本恢复正常。
以上方加减坚持服药,半年后血象完全正常,身体恢复健康。
以后数次随访,患者直到目前健康状况一直良好。
中西医治疗再障在某一些层面上的优势:再障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的血液性疾病。
西医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雄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骨髓移植等方法治疗。
血液病一般均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但长期应用西药治疗,肝肾功能损害、多毛、牙龈增生等副作用也较为明显。
而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维持血象稳步上升,同时可逐步减停西药,减少西药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可提高有效率及疗效程度。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填精补髓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案:李某,男,54岁。
初诊:1984年8月7日。
主诉及病史:1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服复方新诺明后,发现面色㿠白,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身倦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便溏。
诊查:贫血貌,言语低微,舌淡红苔少,脉沉细两尺无力。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9×109/L;血小板150×109/L。
骨髓穿刺检查,增生减低,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增生均低下,淋巴细胞占59%,未见巨核细胞,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
辨证:邪毒内侵,累伤肾脏,肾阳衰微,精亏髓枯。
治法:填精补髓。
处方:熟地黄30g 当归10g 紫河车30g 生芪60g 太子参30g 巴戟天15g 阿胶10g 红花10g 淫羊藿30g 生地黄15g 山药30g白术15g 茯神10g 远志10g 木香5g二诊:8月21日。
上方服2周,症状明显减轻,血红蛋白升至75g/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为280×109/L。
又加鹿茸粉11.5g~3g、枸杞10g。
三诊:1985年3月初。
经用上方调治半年,全身情况良好,已恢复正常工作。
血色素升至105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500×109/L。
又继续治疗2个月,血红蛋白升至100g/L;白细胞4.3×109/L;血小板850×109/L。
按语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虚劳”、“血虚”或“血证”范畴。
《张氏医通》指出:“人之虚,非气即血……血之源头在乎肾。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血即精属也,精藏于肾,故治疗血虚并非治脾胃单途。
肾精也是血液生化的重要基础。
根据“肾主骨髓,藏精”,“血为精所化”的理论,采用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
选药多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补髓,改善造血环境,益于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并能调节免疫功能,从而促进骨髓造血以奏育阴生血之功。
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plastic anemia)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再障在我国并非少见,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发病率约为0.74/万人口,呈散发性。
发病以青中年居多,男性略高于女性,原发性稍多于继发性。
现就我院近年来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2 治疗方法安雄40mg.po.Tid地榆升白片4片.po.Tid益肝灵77mg.po.Tid中药:阿胶、巴戟天、侧白叶、丹皮、甘草、龟胶、杭白芍、怀牛膝、黄精、卷柏、青黛、三七粉、山药、生地、生蒲黄、熟地、太子参、土大黄、枣皮、茜草、茯苓。
每天三次,每次一包。
20例患者全部按国内诊断标准确诊,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10岁,平均32岁;病史最长的10年,最短的4个月,平均5年零6个月。
治疗前白细胞最低为0.5×109/L,最高3.5×109/L,平均1.3×109/L,血色素最低为28g/L,最高为94g/L,平均为48g/L,有20例输血,最低每隔10天输血1次;血小板最低20×109/L。
最高为83×109/L,平均47×109/L。
3 治疗效果3.1疗效标准3.1.1好转临床无症状,白细胞数达正常范围,血色素达到9g/L,血小板70×109/L。
3.1.2进步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白细胞在2.0×109/L,血色素达到5g/L,血小板50×109/L。
3.1.3无效未达进步标准者。
3.2效果好转者9例,进步者8例,无效者3例。
治疗后白细胞最低2.0×109/L,最高4.0×109/L,平均3.1×109/L,输血20例,最低每隔10天输血1次;血小板最低40×109/L,最高93×109/L,平均64×109/L;治疗后临床无症状者9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8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者3例。
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
张学军;单鹏翼;安瑞金;霍萌;于向慧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12(050)027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旨在为结节性痒疹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2月,将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内服+外治)和对照组(龙胆泻肝汤)各4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无效3例,2例因服药时间长惧药而自动中断治疗,1例继续治疗第2疗程途中痊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2页(P92,96)
【作者】张学军;单鹏翼;安瑞金;霍萌;于向慧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泉县中医院中医科,河北平泉067500;河北省平泉县中医院中医科,河北平泉067500;河北省平泉县中医院中医科,河北平泉067500;河北省平泉县中医院中医科,河北平泉067500;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0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31
【相关文献】
1.结节性痒疹的中医治疗 [J], 邓晓红;王隆川
2.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 [J], 徐淑仁;麻及第
3.结节性痒疹的中医治疗 [J], 邓晓红;王隆川
4.田雪飞教授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结节性痒疹验案1例 [J], 邓哲;田雪飞;胡玉星
5.盛仲灵老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经验拾零 [J], 孙洪波;张虹亚;李子依;曹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享:中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各个处方经验(参考为主)再障在中医的角度上分析,从根本上讲以本虚为主,但多因实致虚。
再障的形成多因虚招致伏火内蕴,煎阴耗血,逐渐发展而成,本文我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胡桂生教授分享中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各个处方经验(字密慎点,参考为主)一、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在少阴心经,主症以轻度贫血为主,兼症或伴乏力,或寐乱梦多,偶有心悸失眠,肌肤干燥。
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上以清心养血,透热育阴为主。
常用自拟的清心伏火汤加减,药物组成有:人参,阿胶,麦冬,生地,连翘,桂枝,关木通,甘草。
若寐乱梦多,心悸失眠,虚烦神疲等症状较重,可配以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加减;若体倦食少,虚热心悸,盗汗等症候较重,可选择归脾汤(《济生方》)加减治疗。
若舌苔腻者,少火不能温煦,脾土蕴湿,加薏苡仁、香砂仁、茯苓;黄腻者,壮火食气,脾热湿阻,易出血,生血难,去阿胶,加黄芪、白术、白芍、苦参、黄连、壳砂仁;出血者,加仙鹤草。
脉躁者,传厥阴之象,用鳖甲、白芍、元参坚阴防变,入厥阴,治宜从厥阴法。
二、再障证在少阴肾经,主症多见轻、中度贫血,兼症以咽干耳鸣,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多见。
舌淡暗腻,脉细,或涩。
治法以温肾透热为基本原则。
方药以自拟的三味真火汤为基础方,由鹿角胶,仙灵脾,菟丝子,地骨皮。
方中生鹿角胶、仙灵脾、菟丝子温肾生血,地骨皮透肾经伏热,养阴凉血,反佐温肾之品,生血不助热。
若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明显,可选择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若阳损及阴或伏火伤阴明显者,可选择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龟鹿二仙胶(《医碥》)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者,可选择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减治疗。
舌苔腻者,阳虚不化,加茯苓、泽泻、香砂仁、白蔻仁;小便不通者,加附子、白芍、怀牛膝、王不留行;大便不通者,加肉苁蓉、锁阳、火麻仁;黄腻者,伏火上逆也,去鹿角胶,加旋覆花、代赭石、佩兰、王不留行、白蔻仁。
左脉尺虚者,阳损及阴,用沙苑子、金樱子、覆盆子、山茱萸等扶阳益阴。
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张丰丰;张新雪;田晨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14(025)008
【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病征.AA机制研究一直是研究工作的重点.随着现代科研技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AA的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AA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动物模型,近年来,为了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很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中医药在AA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总页数】5页(P838-842)
【作者】张丰丰;张新雪;田晨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5
【相关文献】
1.中医药对于心力衰竭水潴留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晓华;隋殿军
2.高血压性肾损害尿蛋白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J], 战淑娜;郭兆安
3.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J], 潘永福
4.中医药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杨晓明;徐婷贞;王真
5.基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机制与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张艳艳;刘伟;张超;李大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02C N 103893546A (21)申请号 201410127510.5(22)申请日 2014.03.27A61K 36/8969(2006.01)A61P 7/06(2006.01)(71)申请人张世敏地址452470 河南省登封市白坪乡石门村二组1号(72)发明人张世敏(54)发明名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制剂(57)摘要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制剂,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金樱子18份、女贞子18份、菟丝子18份、枸杞子18份、玉竹30份、黄精30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制剂,对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等病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3893546 A1/1页1.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金樱子18份、女贞子18份、菟丝子18份、枸杞子18份、玉竹30份、黄精30份。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893546 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主要原料金樱子与其它中药原料配伍制成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 ,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
临床上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等检查用于确诊再障。
再障罕有自愈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传统学说认为,在一定遗传背景下,再障作为一组异质性“综合征”可能通过三种机制发病:原、继发性造血干/祖细胞(“种子”)缺陷、造血微环境(“土壤”)及免疫(“虫子”)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