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治结节性痒疹

中药治结节性痒疹

中药治结节性痒疹

中药治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节)

好发于四肢身侧及手足背部。初起为数目不定的淡红色丘疹,逐渐扩大到黄豆至蚕豆大小红褐色或灰褐色半球形结节。表面粗糙呈疣状,阵发性剧痒,因搔抓而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中药用下方可治愈:

白鲜皮30克、大青叶30克、臭牡丹20克、桃枝50克、柳枝50克、金莲花20克、桑枝50克、碧桃干60克、柿霜30克、冰片10克、当归30克、狼毒10克、槐枝50克、鸡矢滕50克、全蝎30克

上药共捣为粗粉状,用纱布包裹,加

水适量、煮水泡浴,每天泡浴全身.

皮肤科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皮损呈半球形隆起,触之坚实,散在孤立,色暗红或灰褐,阵作剧痒。 (2)常发生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见。 (3)多见于成年妇女,病程缓慢。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好发于成年女性。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胫前为多见,其次为手足背部,亦可见于背、腰围及臀部。 (2)初期为水肿性淡红色或红色丘疹,逐渐形成黄豆至蚕豆大小半球状坚实结节,表面粗糙、角化明显,部分呈疣状增生,触之有坚实感。常伴剥脱、结痂及苔藓样改变。皮疹孤立散在,一般不相互融合。 (3)自觉剧痒,呈阵发性,以夜间及精神紧张时为甚。 (4)病程慢性,可迁延多年不愈。 (二)证候诊断 1.湿热风毒证:皮疹呈半球形隆起,色红或灰褐,散在孤立,触之坚实,剧痒时作。伴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不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2.血瘀风燥证:结节坚硬,表面粗糙,色紫红或紫褐,皮肤肥厚,干燥,阵发性瘙痒。舌紫暗,苔薄,脉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风毒证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推荐方药: ①全虫方加减。全蝎、皂角刺、猪牙皂角、白蒺藜、生槐花、威灵仙、白鲜皮、苦参、黄柏等。 ②乌蛇祛风汤加减。乌梢蛇、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芷、羌活、荆芥、防风等。 中成药:二妙丸、四妙丸等。

2.血瘀风燥证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推荐方药:乌蛇荣皮汤加减。生地、当归、桂枝、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皮、紫草、白蒺藜、白鲜皮、乌梢蛇、甘草等。 中成药:大黄蜇虫丸、乌蛇止痒丸等。 (二)外治法 1.外用中药药膏:可选用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类中药调成软膏、硬膏外擦或贴敷;外用蜈黛软膏、消炎癣湿药膏等,每日2~3次。 2.中药药浴:选取川椒、黄柏、蛇床子、百部、川芎、丹参、苍术、枯矾等中药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次。 3.穴位贴敷:选止痒安神中药(石菖蒲、朱砂、茯神等)调成药膏贴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 4.中药熏蒸:可选用全自动中药熏蒸治疗仪,选用祛风止痒类中药(当归、白芍、白鲜皮、五倍子、百部、地肤子、鹤虱等)煎液熏蒸,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5.针灸治疗 ①体针法:取阿是穴配合循经取穴,按辨证行相应针法,留针20~25分钟,每日1次。 ②针刺拔罐:病变局部常规消毒,梅花针叩刺至局部微微出血,留罐5~7分钟,隔日1次。 ③火针疗法:常规消毒结节,火针点刺,每个结节点刺2~3次,隔天1次。 ④耳穴治疗:耳穴贴压王不留行,取穴:相应部位、耳尖、神门、肾上腺、三焦等穴,每日按压3~4次,每次1分钟左右,3天更换王不留行1次。 (三)其他疗法:可采用中频治疗仪等设备行生物反馈治疗。 (四)护理调摄 纠正胃肠功能紊乱,防止虫咬;消除感染因素,改善营养及卫生状况;禁止搔抓和刺激。保持心情愉快,清淡饮食。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 001.8-94)评定疗效,具体如下:按尼莫地平法计算,以皮疹消退率作为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以瘙痒程度评分下降率作为症状判定标准。 皮疹消退率=(治疗前皮损严重程度总评分-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总评分)/治疗前皮损严重程度总评分。

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方法

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方法 *导读:结节性痒疹的患者最常见的病征是手脚剧烈瘙痒,并伴有结节性损坏。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体内蕴湿,痰湿凝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形成结节而作痒。用中医中药治疗结节性痒疹是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的理论,结合具体症状,施以健脾清热利湿之剂,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提供几个中医方面的治疗方法。…… 结节性痒疹的患者最常见的病征是手脚剧烈瘙痒,并伴有结节性损坏。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体内蕴湿,痰湿凝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形成结节而作痒。用中医中药治疗结节性痒疹是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的理论,结合具体症状,施以健脾清热利湿之剂,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提供几个中医方面的治疗方法。 1.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用:蜀羊泉30g,夜交藤30g,徐长卿15g,皂角刺9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外治法:用大枫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荆芥30g,苦参30g,紫草30g,大黄30g,用以上药材煎成药汤,外洗患处,但洗前要适当放凉,避免灼伤皮肤。 2.黑故子15克,鸦胆子、黄连各9克,冰片,雄黄各6克,轻粉3克,75%乙醇100毫升。将以上药材捣碎,鸦胆子只取核仁,加入乙醇,密封浸泡7天后用面前蘸取药液涂在结节的表面,每天多次涂抹,但注意不要沾到周围正常的皮肤。

3.内服配制的蜂蜜、蜂胶、蜂王浆、蜂花粉,提高免疫力增加营养辅助治疗。一日1-3次,一次1-2汤勺,饭前20-30分钟左右温水空腹冲服。也可以在临睡前加服一次。也可服用胶囊,一次吃10粒,一日3次。有需要也可以使用外搽剂,每天涂患处2—3次。 4.将针用火烧过后,挑开患处,尽量深挖,注意要开放性的挑开就是说从一边扎进去,然后从另外一边穿出来,然后用力外拉,这样那块皮肤就拉破了。之后涂上用黄连素、扑尔敏、头孢地尼、牛黄解毒片磨碎制成的药膏。 以上方法是针对一般的结节性痒疹,仅供参考,建议患者服用中药前先向中医师咨询。

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

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 *导读: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其发病原因一般为蚊虫叮咬,也有患者是由于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和遗传因素引起结节性痒疹。西医一般通过服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治疗本病,有时会有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中医认为结节性痒疹是由于风邪引起的,而风邪又是由血热引起的。当患者受到风邪影响,致使体内阳热过盛,就会引起血热,从而风热不能外泄,皮肤就会出现结节和瘙痒的症状。……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其发病原因一般为蚊虫叮咬,也有患者是由于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和遗传因素引起结节性痒疹。西医一般通过服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治疗本病,有时会有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中医认为结节性痒疹是由于风邪引起的,而风邪又是由血热引起的。当患者受到风邪影响,致使体内阳热过盛,就会引起血热,从而风热不能外泄,皮肤就会出现结节和瘙痒的症状。 中医主张以凉血解毒和祛风的方法治疗此病,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内服清热解毒,祛风祛湿,内外结合,清除体内的湿热和毒性,阻断病源,以根治此病。 (1)蜀羊泉30g,夜交藤30g,徐长卿15g,皂角刺9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外治法:用大枫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荆芥30g.苦参30g,紫草30g,大黄30g,煎水外

洗。此外用药方有清热解毒和活血的作用。 (2)全虫方加减。对难以康复的顽固患者宜活血化瘀,加红花、丹参,气虚的患者加黄芪入药。也可选用四物消风散,除湿胃苓汤加减。 (3)石膏30克,水牛角丝20克,僵蚕10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虫退10克,防风10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苦参20克,甘草10克,车前草15克,大黄6克,煎水服用。 (4)中成药治疗:可选用秦艽丸,除湿丸服用。 (5)外擦疗法:可用雄黄解毒散30克加百部酒100毫升擦于患处。 (6)内服蜂蜜、蜂胶、蜂王浆等,每日1-3次,饭前空腹冲服,可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7)黑故子15克,鸦胆子、黄连各9克,冰片,雄黄各6克,轻粉3克,75%乙醇100毫升。将前6味(鸦胆子去壳用核仁)捣碎,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用时涂于患处,每日数次即可。

结节性痒疹谁有治疗的好方法有哪些

结节性痒疹谁有治疗的好方法有哪些结节性痒疹谁有治疗的好方法是每一个患者都十分希望可 以了解的,结节性痒疹是是现在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皮肤病是相当的顽固,治疗病不是十分的容易,特别是会让患者身体上承受很大的痛苦,皮肤极其瘙痒,到底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吧。 随着中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用中药来治疗,结节性痒疹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皮肤病,最好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方法中,中药越来越受关注,中医专家们认为此病主要是因为风邪引起,所以采用清热解毒治疗,兼以祛风,下面我们听听皮肤病专家们的具体解释。 痒疹是一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一般在患者的四肢伸侧等部位比较常见,局部皮损处有剧烈瘙痒,目前西医没有很理想的痒疹的治疗方法,最治好的痒疹的治疗方法是寻找和消除致病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虫咬,要注意改善饮食状态,纠正胃肠道的功能紊乱,消除体内感染病灶,积极治疗体内疾病,注意改善营养及卫生状态。 针对患者不同过敏源,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内服清热解毒、

祛风除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中药,辅之中药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方法,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清除体内湿、热、火、炎、毒,阻断病源,疗效显着,作用持久。 专家研制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特色中药组方,治结节性痒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熄风、调整免疫、活血养血、散风化瘀、解毒固表、退疹止痒等功效,以补气调血、活血化淤、疏经活络、健脾强肝及增强免疫力等中药物为基础,扶正固本、活血祛邪、通经除湿、使正气足、病邪去、气血畅达、致使皮肤出现增厚结节、瘀斑成块逐渐消退。 结节性痒疹谁有治疗的好方法?通过以上内容,对于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方法大家都了解了一些吧,利用中药来治疗结节性痒疹效果是十分好的,虽然说治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的长,不过是十分的安全,也可以彻底的根除了结节性痒疹,所以大家不妨试试中医治疗这种疾病。

结节性痒疹中医药研究进展

结节性痒疹中医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6-05T16:36:47.09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吕亚平1 李悦1 卢增珍1 张理涛2 [导读] 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为疣状结节性损害,瘙痒剧烈,主要分布于四肢 吕亚平1 李悦1 卢增珍1 张理涛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中医药;进展 结节性痒疹(PN)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为疣状结节性损害,瘙痒剧烈,主要分布于四肢,以小腿伸侧为多,常见于成年女性[1]。中医称之为“马疥”,“血疳”。近代医家赵炳南称之为“顽湿聚结”[2]。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在减轻瘙痒缩短病程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故对本病的中医药研究现况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的认识 隋代《诸病源侯论.巧候》中首次提出"马疥"一词,当时对于改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明代《证治准绳.疡医》指出此病主要病机为脾胃湿热,兼肺经感受风毒。清代黄元御[3]认为该病因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所致,后期则痰瘀互结。当代赵炳南[2]认为此病因湿邪蕴积肌肤复感风毒为患。叶建州[4]认为因湿致瘀,湿瘀同病是致病原因。黄蜀[5]认为该病主要因病久阳损,或素体阳虚,复感湿邪,病久则湿瘀相结。本为阳虚,标为寒凝、湿浊、血瘀、表郁。丁素先[6]认为本病与风、湿、寒、瘀等密切相关。东贵荣[7]认为此病初期为营卫失和,复感风、湿、热邪,后期主要致病因素则转为瘀、毒。 2.治疗的认识 2.1.中医内治法 郭恕铎等[8]自拟疏风散结方治疗结节性痒疹32例,有效率93.75%。田优德[9]自拟化湿散结汤治疗湿热毒瘀型结节性痒疹40例,用药1个月后有效率为 92.5%,痊愈率为 37.5%。杜晓航等[10]使用全虫方加味治疗结节性痒疹,有效率(痊愈+显效)86.67%。谢保全等[11]使用全虫方加减治疗女性经期结节性痒疹,有效率为93.31%,为女性经期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 2.2中医外治法 张学军等[12]用萆薢渗湿汤加味内服联合鸦胆子外敷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针灸治疗 童丹丹等[13]运用火针配合灸法治疗结节性痒疹,总有效率81.8%。张军弼等[14]采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48例,总有效率73.91%。 2.4中药联合火针治疗 王军等[15]以中药配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结节性痒疹67例,痊愈17 例,显效 23 例,有效 25 例,大多数患者治疗2~3 次后,痒感明显减轻,皮损逐渐消退好转,继续治疗8~10次后痊愈。戴媛媛[16]选取结节性痒疹患者16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火针联合加味温胆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1.2%。 2.5中成药治疗 王冰等[17]用口服内消瘰疬丸、泼尼松联合局部PUVA治疗结节性痒疹50例,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92%。丁秋允等[18]以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局部液氮冷冻治疗结节性痒疹,治疗组有效率71.74%,口服赛庚啶的对照组有效率为42.5%。 2.6中医综合疗法 孙艳萍[19]等采用中药内服、熏蒸、中药酊剂外涂联合梅花针叩刺综合治疗结节性痒疹,总有效率96.61%。 3.讨论 近年来中医对本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经验逐渐丰富,且治疗方法多样,有效率高,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但尚缺乏客观的实验指标及系统的观察总结和评判标准,故值得进一步探究与验证。 参考文献: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10-711. [2]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1版:197-198. [3]王艳宏. 从黄元御学术思想探讨结节性痒疹病机[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4):94-95. [4]张鹏飞,丛琳,叶建州. 叶建州教授从湿瘀论治结节性痒疹[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05):11-12. [5]乔元娇,黄蜀. 黄蜀治疗结节性痒疹经验总结[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04):340. [6]徐嵩淼,唐挺,李璐,张玉环. 丁素先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经验[J]. 陕西中医,2017,38(02):252-253. [7]陈晞,东贵荣. 东贵荣诊治结节性痒疹临床经验撷要[J]. 江苏中医药,2015,47(06):19-21. [8]郭恕铎,聂雅兰,王德. 自拟疏风散结方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09):66-68+127. [9]田优德. 自拟化湿散结汤治疗湿热毒瘀型结节性痒疹4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04):51-52. [10]杜晓航,刘继峰,单筠筠,许爱娥. 全虫方加味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1):61-62. [11]谢宝全,刘晓芳. 全虫方加减法治疗女性经期结节性痒疹的疗效[J]. 光明中医,2017,32(07):977-979. [12]张学军,单鹏翼,于向慧,安瑞金,霍萌. 萆薢渗湿汤加味内服联合鸦胆子外敷治疗结节性痒疹6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2,34(04):514-515. [13]童丹丹,张颜,陈纯涛. 火针配合灸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9):1090-1092. [14]张军弼,刘青云,李云峰,宋艳丽,田凤艳,王晶晶,佘远遥,姚春海,迟慧彦,崔晗,陈少君,胡晓美. 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48例临床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09):1279-1280.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 张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张静 摘要】目的:观察全虫散、雷公藤多甙片、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治疗结 节性痒疹临床疗效。方法:119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全 虫散、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内服药组40例,给予 全虫散、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外用药组39例,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75%,内服药组有效率775%,外用药组有效率7692%,联合用药组与内服药组、外用组有明显差异(P<005),内服药组与外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全虫散、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复 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好,病癒时间短。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全虫散;雷公藤多甙片;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29-01 结节性痒疹病因尚未明确,自觉剧痒,病程缓慢,迁延多年。我们采用全虫散、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9例患者均为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门诊患者, 符合结节性痒疹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湿热蕴肤证:皮疹结节略 有粗糙,色泽红褐,自觉剧痒,伴心烦,口渴,大便不调,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排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无生 育要求者;治疗前1月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制剂;知情同意,愿意配 合治疗及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 年龄18~81岁,平均467岁,病程半月~10年,平均1025月;口服药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8~85岁,平均4555岁,病程半月~7年,平均1185月;外用药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7~80岁,平均4366 岁,病程1月~8年,平均123月。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40例口服全虫散胶囊(由全虫、皂角刺、皂角、 乌梢蛇、僵蚕、黄连、黄柏、槐米、苦参、白鲜皮、当归、炒牛子、威灵仙、白 蒺藜组成),5粒/次,3次/d;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0mg,每日3次;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含005%丙酸氯倍他索和0025%维A酸,由江苏圣宝罗药 业有限公司生产),2次/d。口服药组40例只服用上述两种药物。外用药组39 例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三组均为每周1疗程。4周后比较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痒感消失,仅遗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显效: 结节明显缩小变平,皮损消退80%以上,痒感明显减轻;有效:结节缩小及皮疹 消退50%以上,瘙痒减轻;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甚至继续加重,痒感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多个样本的 两两比较的分析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75%,口服药组有效率775%,外用 药组有效率7692%。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药组和外用药组,差异有

皮肤科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节性痒疹的门诊患者。 一、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顽湿聚结病(TCD编码:BWR09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结节性痒疹(ICD-10编码:L28.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风毒证 血瘀风燥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先接受内科

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它疾病患者。 (4)艾滋病患者。 (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可选择行以下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IV抗体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风毒证: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2)血瘀风燥证: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2.外治法。 3.针灸治疗。 4.其他疗法。 5.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皮疹变平,瘙痒明显缓解。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皮疹增多、瘙痒加剧,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伴发其他疾病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结节性痒疹是什么

结节性痒疹是什么 *导读:结节性痒疹又名结节性苔癣,是一种多发于成年女性的慢性皮肤炎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会出现米粒大的疹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黄豆大小的半球形隆起结节。疹物的表面粗糙,呈褐色或者灰褐色。患者有剧烈的瘙痒感,搔抓之后会又出血和脱皮的现象。结节性瘙痒一般发生于四肢,少数发生在背部,数量有多少。病程缓慢,很多患者长期不愈。…… 结节性痒疹又名结节性苔癣,是一种多发于成年女性的慢性皮肤炎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会出现米粒大的疹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黄豆大小的半球形隆起结节。疹物的表面粗糙,呈褐色或者灰褐色。患者有剧烈的瘙痒感,搔抓之后会又出血和脱皮的现象。结节性瘙痒一般发生于四肢,少数发生在背部,数量有多少。病程缓慢,很多患者长期不愈。 患上结节性痒疹的原因有很多,常见于被蚊子或其他昆虫叮咬。还有可能是患者内分泌失调或肠胃功能紊乱。遗传因素也有可能导致结节性痒疹。 预防结节性痒疹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清除蚊子和毒虫的来源,从源头上避免结节性痒疹的发生。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保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和劳累,良好的身体素质自然就不易发生结节性痒疹。第三,注意调整肠胃功能,肠胃功能紊乱也会引起结节性痒疹,所以要注意日常饮食,

少吃油炸辛辣食物。第四,避免皮肤刺激,少接触容易刺激皮肤的气体和物体,这样就能减少结节性痒疹的发生几率。 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方法有几种:1、最常见的治疗是改善生 活卫生环境,防止蚊虫叮咬,避免刺激皮肤。2、可以适当食用 糖皮质激素或焦油类制剂,严重的患者可以外贴含醋酸曲安奈德,或者使用新霉素的肤疾宁硬膏。还可使用局部封闭注射法。3、 使用抗组胺药或免疫抑制剂进行全身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患者皮损增生明显,可以口服维胺酯治疗。4、可选择物理疗法 治疗,如冷冻、电烙、激光疗法等。5、中医药方治疗。 结节性痒疹患者要注意卫生,避免蚊虫叮咬,还要注意不能用力的搔抓,以免留疤或加重病情。

中医内科,副高,考纲

中医内科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代表方药及相关文献的经典论述。 2.掌握现代医学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掌握各专科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诊断及治疗学等理论知识。 3.掌握各专科诊疗技术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等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与本专科密切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等。了解历代医家对本专科疾病的系统论述。 2.熟练掌握中医内伤病症的脏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病变理论以及中医外感病症的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病变理论。 3.掌握本专业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相关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遗传工程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鉴别及治疗。 2.掌握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救治,如心内科必须掌握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心原性休克、急性冠脉功能不全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各种类型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疗抢救技术。 3.正确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消化科必须掌握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泻、黄疸、急腹症、腹水、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熟练掌握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等四诊技术,各专科必须掌握本专业的诊疗技术,并熟悉所在专业新的诊疗技术。如心内科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常规诊治技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电复律术、心包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心脏血流动力学测定;熟悉和了解心脏电生理检查与治疗技术、心血管系统的超声检查技术、心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射频消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诊治专业技术。 5.重点掌握各专科的特色治疗方法,熟悉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学、作用机制、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见药物配伍运用时的相互影响。 6.了解本专业的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如消化科的Hp检测、胃肠动力测定、消化道激素测定及实验病理、细胞学技术。

COPD 呼吸衰竭

晁恩祥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及中医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急诊学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从医近50载,尤对于肺系病、脾胃病等深有研究,造诣较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重症者属喘脱范畴。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兹将其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 1 “喘胀相因”理论 COPD呼吸衰竭患者大多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很容易导致腹胀并发症的出现,而腹胀又可加重喘促症状,影响通气功能。因此,晁教授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很重视“胀”的存在,以及“消胀”治疗。程文囿《医述·肿胀》日:“喘必生胀,胀必生喘。”因肺主呼吸,喘本属肺病。肺为气之主,有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肺病喘促,则气机升降失常而胸闷憋胀。肺又有调节全身水液的功能,肺气喘促,则水道通调异常,水液潴留而成水胀等病证。胀病多起于脾,无论水胀、气胀、鼓胀,病虽不在肺,但都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畅达,如胀剧,更能上迫于肺,使肺叶不张,而产生呼吸急促之象。临床上可见腹部术后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现喘促、呼吸衰竭的表现,是“胀必生喘”的典型体现。“喘必生胀”是喘为本,胀为标,而“胀必生喘”是胀为本,喘为标。喘与胀虽常同时并见,但治疗时唯有分清标本,有的放矢,才能获理想效果,切不可混同施治。王纶《明医杂著·胀论》日:“先喘后胀者,主于肺:先胀后喘者,主于脾。”治疗主张“先喘后胀治肺,先胀后喘治脾”。气喘与腹胀往往兼夹出现,临床辨证当区分先喘后胀和先胀后喘两种情况。若先见呼吸喘急,而后出现腹部胀满者,多由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中失其枢,继发腹胀,治疗应以平降肺气为主气平喘定,上焦肺气宣畅,中焦气运协调,则不治胀而胀自消。若先见腹胀,而后出现呼吸急迫的,多由脾失健运,不能转施枢机,上逆迫肺,继发喘逆;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于腹则胀,贮于肺而喘。治疗应先健脾理气化痰为主,俾脾气健运,痰湿无由化生,枢机得以转输,则胀消而喘平。通过辨证之先后,确定病之标本,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治疗时着重治本病。 2 分清标本缓急与已发未发 晁教授认为,本病皆从肺虚起病,尤其在寒冷季节,极易感受风寒燥热之邪呈急性发病,待气候转暖,将息得宜时则可缓解。由于正虚难复,病邪留恋,难于缓解,稍遇寒冷或外邪引动则又呈急性发作,以致病情长期反复于缓解和急性发作之间,病情日益加重,最终转化为肺气胀满,不能敛降,出现咳喘气促、痰多、胸部胀满、心悸、浮肿之肺胀病。从 脏腑病机角度看,本病的主要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在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发作期多以祛邪为主,稳定期则结合主要病位、脏腑虚损、邪气偏实之不同,或以补虚为主,或以攻补兼施。朱震亨《丹溪心法·喘》云:“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则用攻邪为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喘多见肺肾亏虚。发作期虽虚实夹杂,但宜以祛邪为先。或解其表,或清其里,或温化寒痰,或清化肃肺,或燥湿理气。晁教授特别重视缓解期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治在肺脾肾。或补肺益气,或温肾纳气,或培土生金,或肺肾并补,或脾肾双调。同时应当慎风寒、适寒温、节饮食、薄滋味,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3 重视天人合一

2015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复习笔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论治之急性期 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滑。 治法:健脾益肺,化痰降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 证候:喘息气粗,烦躁,胸满,咳嗽,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 证候: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止痉。 方药: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 证候: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咳喘,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西医治疗 (一)急性期 1.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①院外感染:一般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可首选大环内酯类、二代以上头孢菌素类和三代以上喹诺酮类,可口服或静脉滴注。 ②院内感染:一般为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首选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合并真菌感染,则给予抗真菌药。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持续低浓度(24%~35%)给氧。 3.控制心力衰竭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能更快控制心衰。如果心衰控制不满意再考虑使用强心药物。 (1)利尿剂 (2)强心剂 (3)血管扩张剂 4.控制心律失常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抢救早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 6.营养支持疗法 7.并发症的处理 (二)缓解期 积极治疗肺部原发病,防治引起急性发作的诱因,如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

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O克,银花12克。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 克,苍白术各10克。 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1匙。 ★中医食疗治痰多 蜂蜜润肺止咳丸 露蜂房、僵蚕各等份,蜂蜜适量。将3味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日2次,每次6克。 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消肿。适用于肺癌咳嗽明显者。 甘草雪梨煲猪肺 甘草10克、雪梨2个、猪肺约250克。梨削皮切成块,猪肺洗净切成片,挤去泡沫,与甘草同放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小火熬煮3小时后服用,每日1次。 功效:具有润肺除痰作用,适用于咳嗽不止者。 冰糖杏仁糊 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软去皮,捣烂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 功效:具有润肺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 白果枣粥 白果25克、红枣20枚、糯米50克。将白果、红枣、糯米共同煮粥即成。早、晚空腹温服. 功效:有解毒消肿等作用。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中医支气管扩张症诊考试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中医支气管扩张症诊 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男性34岁,因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后5天。仍有腹痛、腹胀,体温38℃以上,大便3-5次/天,有下坠感。血白细胞18x109/L。考虑() A:切口感染 B:并发肠炎或痢疾 C:并发膈下脓肿 D:盆腔脓肿 E:化脓性门静脉炎 2、下列哪项是周围性眩晕的特点 A.头痛,颅内高压明显 B.与体位关系不大 C.闭目后可以减轻 D.耳鸣,听力下降 E.常有锥体束征 3、与津液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____ A:心肺脾肝 B:心肺脾肾 C:心肝脾肾 D:肺脾肝肾 E:心肺肝肾 4、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有压痛提示何部位病变 A.上领窦 B.筛窦 C.额窦 D.蝶窦 E.视网膜 5、在补阳还五汤的主治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半身不遂 B.口眼歪斜 C.口角流涎 D.口干烦渴 E.语言謇涩 6、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证,治疗应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镇肝熄风汤 D.补阳还五汤

E.局方至宝丹 7、开口于上鼻道的是 A.筛窦的前、中小房 B.筛窦的后小房 C.额窦 D.上颌窦 E.蝶窦 8、治疗湿热黄疽的常用方是 A.茵陈四逆汤 B.甘露消毒丹 C.茵陈蒿汤 D.当归拈痛汤 E.导赤散 9、下列穴位哪一个不是络穴 A:足三里 B:飞扬 C:公孙 D:内关 E:蠡沟 10、肺心病患者由于肺部感染而致右心衰竭、呼吸衰竭,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A:抗感染 B:纠正缺氧 C:纠正心衰 D:治疗原发病 E:纠正呼吸衰竭 11、患者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腻,脉沉弦。治疗应选用 A:保和丸 B:健脾丸 C:枳实导滞丸 D:枳实消痞丸 E:木香槟榔丸 12、按五行属性分类,五化中属土者是 A.生 B.长 C.化 D.收 E.藏 13、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肝、肾 B:心、肺、肝 C:心、肝、脾 D:心、脾、肾 E:肺、脾、肾

急性呼吸衰竭中医疗法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导致呼吸抑制,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气体交换障碍,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衰竭。本病属中医学“喘证” 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虽多,但不外热毒内陷、外伤气脱和久病气竭3 个方面。 辨证分型 邪热壅肺:气息喘促,张口抬肩,昏厥痰壅,口唇青紫,高热烦躁不安,口渴便秘,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治法方药]清热解毒,化痰降逆。清热泻肺汤加减。热甚而闭者,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开窍醒神,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 腑实气逆:痰涎壅盛,喘促不宁,发热不恶寒,腹满便秘,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滑数,右寸脉实大。 [治法方药] 通腑降逆。陷胸承气汤加减。 外伤气脱:或烧伤,或跌仆、金刃伤后,气息喘促,张口抬肩,昏厥痰壅,口唇青紫,爪甲肢端发绀,面色晦暗,大便秘结,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方药] 通腑逐瘀,益气救肺。桃仁承气汤合生脉饮。有出血证候者,加白茅根、三七、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化瘀;大量出血患者,宜回阳救逆,可用大剂量独参汤灌服。

痰瘀阻肺: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口唇青紫,胸膈塞闷,痰涎黏稠,不易咳出,面色暗黑或青紫,舌质暗,苔白腻,或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舌体胖大,脉滑数或浮滑。 [治法方药] 豁痰化瘀,菖蒲郁金汤送服七厘散。 肺气虚衰: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微、,自汗畏风,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治法方药]补益肺气,参归鹿茸汤。兼肺气亏虚欲脱,兼见烦躁肢冷,大小便自遗,舌卷囊缩,脉微欲绝者,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急予大剂独参汤或参附汤灌服。 心肾阳虚: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喘不能卧,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心悸心慌,尿少肢冷,颜面晦暗,口唇发绀,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腻,脉沉涩无力。 [治法方药] 温通心肾,行气泻肺。附桂行水汤加减。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主穴:大椎、风门、肺俞。手法:点刺,不留针,起针后加火罐。加减:痰多壅盛加天突、膻中,手法为泻法;喘而欲脱加内关、三阴交,手法为平补平泻。 2.耳针疗法 取心、肺、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及脑干等穴,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捻针一次,或以电针刺激。 3.穴位注射 (1)洛贝林3毫克,注射于曲池穴,根据病情可两侧多次交替注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