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练十赏析表达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73.44 KB
- 文档页数:6
群文阅读训练三沈从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沈从文作品选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游颐和园沈从文北京建都有八百多年历史。
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我们后一代。
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
春天来了,颐和园花木都逐渐开放了,每天有成千上万来看花的游人。
我们似可把颐和园分成五个大单位去游览。
第一是进门以后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计包括北边的大戏楼和西边的乐寿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
第二部分是长廊全部和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个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
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带,建筑废址并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却不多。
第五部分是东路以谐趣园为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阁,靠北紧邻是霁清轩。
颐和园最高处建筑物,是山顶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砖瓦拼凑作成的无梁殿。
这个建筑无论从工程上和装饰美术上说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作。
上山的道路很多:欢喜热闹不怕累,可从排云殿后的抱月廊上去,再从那几百磴“之”字形石台阶爬到佛香阁,歇歇气,欣赏一下昆明湖远近全景,再从后翻上那个众香界琉璃牌楼,就到达了。
欢喜冒险好奇的,又不妨从后山上去。
这一路得经过几层废殿基,再钻几个小山洞。
行动过于活泼的游客,上到山洞边时,头上脚下都得当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
另外东西两侧还有两条比较平缓的山路可走,上了点年纪的人不妨从东路上去。
就是从景福阁向上走去。
半道山脊两旁多空旷,特别适宜于远眺,南边是湖上景致,北边园外却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动人。
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伸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合作社转运。
从北边走可先逛长廊,到长廊尽头,转个弯,就到大石舫边了。
欢喜划船的游人,比较合适的是绕湖心龙王庙,就穿十七孔桥回来。
欢喜从空旷湖面转入幽静环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划去。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五写作训练精练十六审题拟纲一核心题点精练十六审题拟纲(一)二轮复习阶段,不少考生在作文复习方面除了积累一些素材,完成综合训练的作文外,基本上“无事可做”,只有少数考生能坚持练笔。
其实,二轮作文复习必须积极“有为”,除了梳理自己写过的作文,坚持积累与练笔,打造自己最优秀的范文外,剩下的莫过于坚持天天审题、拟写提纲训练了。
尤其越临近高考,越要加强审题、拟写提纲训练。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畔,一盏渔火,闪烁在烟雾茫茫的江面,点亮了远游者思乡的眼眸;绝境,一束灯光,照射进漆黑一团的洞穴,燃起了濒死者求生的希望……灯火给人间送来光明、温暖,也给人们送来了丰富的生活、美好的情怀、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启迪。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写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审题立意提示:该材料的关键词是“灯火”,审题的关键是理解其含义。
“灯火”首先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熟悉的,但在这里,它又由具体的灯火而容纳更多的内涵,它应该具有了一定的比喻义、象征义。
从所给材料看,灯火能够点亮一种情感(思乡、思人、思家、思国等),也能够给人以希望(生存的希望、美好未来的暗示)等,所以,这里要写的灯火一定是充满了光明、温暖、爱意的,是能够给人以美好的情怀、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启迪的,古往今来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质、精神等,也如那“灯火”一般照耀后人的心灵,只有这样的灯火才是永远“不灭的”。
写作本文,不能仅停留在表层的具体的灯火记述上,还要挖掘其比喻义、象征义等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
核心题点精练三压缩语段的阅读要求和答题方法语段的压缩是语言运用板块的传统题型,虽然它题型丰富,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精读语段,理解语段的脉络层次,抓住语段中能回答问题的关键语句;掌握答题的具体方法:抓核、分层、明度、懂法。
1.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
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
2.根据下面的内容,概括快递小哥工作的三个特点。
(不超过20个字)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8家全国网络型快递企业的职工人数达108.4万,快递行业的职工总数估计超过140万。
快递小哥每天早上5点多就得起床,6点多就要进入工作状态,直到下午6点才可能忙完。
遇上“双11”等网购高峰期,就要通宵工作。
除春节外,几乎没有休息日。
他们每天要派送100多件快递,打100多通电话。
绝大多数的客户对快递小哥态度都很好,但也有个别客户,故意刁难小哥,一个快递件让他们白跑好多回。
遇到此类情况,快递员一般都只能忍着,一方面不想惹事,一方面也出于经济考虑不想招来投诉。
“客户一个投诉电话,就可能让我们几十个快递白跑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时间长、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或“易受委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练十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也叫表达特色、艺术技巧)赏析题一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的一个瓶颈。
此类题目切口小(往往针对的是局部文字)、分值高、难度大。
对此类题型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答题方法掌握不到位,使许多考生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是望“题”兴叹。
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铜匠叶绍钧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
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
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
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
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
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
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
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
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
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
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
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
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
”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
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
年级任先生点名时问起,有学生回答说:“他的母亲死了。
”年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
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
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在长而宽的衣袖里。
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
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
他被笑得羞愧了。
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
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年级任先生忧愁地问。
“死了。
”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患的什么病?”“不知道。
”根元摇着头。
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锁着。
”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年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
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
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希望你不要来吧!”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
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
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
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
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
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
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
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
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根元的年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用尽了方法么?这还不能说。
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
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
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田先生说:“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大家默然。
他又说:“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
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
他不问怎样,不听他的话就是打!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
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这就根本怀疑了?”年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
但他想:“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
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
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传达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请具体解说。
(1)“死了。
”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陆根元面对母亲去世的悲哀和无奈,面对先生询问的紧张和胆怯,面对同学关注的羞愧和惘然。
(2)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虽然不能像铜匠那样在学生面前有绝对权威,但不必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以享受美景和舒适。
2.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环境和人物就带上了他的感情色彩。
他看到的运动场古怪广阔,表现了他对这一环境的内心恐惧,为下文的退学埋下伏笔。
他看到自己的先生衣着不同寻常,举止谨慎恭敬,反衬出高等小学先生的威严,增加了他的内心压力。
3.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肖像(细节)描写,表现了陆根元自然随意的性格和艰苦辛劳的职业特征。
4.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
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从详写、略写、对比等材料安排方法及用意这两方面作探究。
示例:①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
②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父,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
③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
④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
一、定点精读答表达技巧题的阅读是一种定点阅读,一种精细阅读。
所谓定点阅读,就是题干一般都指出了阅读范围。
在阅读范围确定后,就要精细阅读:要关注“语言”,要咬文嚼字;一字一句,字尽其妙,字尽其巧,一句一段牵连内涵,力透纸背。
当然,个别手法的判断如果仅读已确定了范围的文字是难以进行的,须联系上下文,也就是说,要适当延展阅读范围,延读其上下文。
如衬托、想象、侧面描写的判断,就需要定点精读与延展阅读相结合。
定点精读要完成两个目的,一是明确描写对象及其特点,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还是兼而有之。
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赏析的方向。
二是充分感知画线句子的精妙。
其实,不少考生答不好这种类型题目,不是积累不够、掌握不牢,而是没有潜下心来静读文字,只要读了,那些美妙的文字就会唤起你的想象,激活你的积累。
二、判断准全表达技巧赏析题都是一种多角度赏析题,必须做到表达技巧判断准确、全面。
为此,先要弄清描写对象。
若是景物描写,则要顺着景物描写的赏析路子走;若是人物描写,则要顺着人物描写的方法走;若是兼而有之,则要两路并行。
再要多角度切入。
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再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后从语言和结构角度切入。
如文字篇幅较大,还可以从表达方式角度切入。
当然,这里的“角度”又包含着小角度。
如修辞手法角度,也有个综合运用问题;写人手法中又包含着多种写人方法问题。
这里都需要再细化角度。
最后要结合画线句子的上下文来判断。
如联想想象、衬托等手法有时要兼及上下文才能判断出。
三、效果落实赏析表达技巧应该与内容相结合。
只用“生动形象”一类的套话,分析表达效果定会空泛,所以一定要结合着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坚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
要记住一点: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所抒的情、所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要把效果之“实”落到实处,必须“定点精读”,揣摩着语言,体会着艺术效果,真实地表达所体会到的艺术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羊来羊去阿慧①我的第一次呼吸就有着羊味,羊的记忆里留有我的第一声啼哭。
妈生我在羊圈,确切地说,羊圈就在妈的床边。
冬夜里,人和羊相互温暖,我在这温暖里势不可挡地来到人世。
迎接我的是奶奶,还有,就是那只年轻的山羊。
②山羊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常常端着小碗一路撒着面条来到它跟前。
这时,已是老羊的它,会缓慢地站起来,会轻柔地叫两声,会把它的大嘴伸进我的小碗里。
老羊呼出的热气弄得我双手痒痒,我忍不住想笑。
我朝灶房看了看,还是忍住了,我担心我的声音会引出暴躁的奶奶。
老羊吃面条时呱唧有声,这往往会勾起我的饥饿,肚子里的鸣叫提醒我还在饿着,我努力把小碗从老羊嘴巴下抢出,羊嘴下悬了几根柔白的面条,滴着汤水晃晃着缩进它的嘴里。
老羊只留下一口稀汤给我,我仰着脸喝下,低着头在嘴里咂摸许久,最后摸出一两根白毛在手上,那是老羊的胡须。
③我曾一度迷惑,那老羊同我一样是个女的,为什么下巴上挂着爷爷一样的胡子?在一个冬天来临时,爷爷在老羊身边蹲了半个时辰,他摸摸老羊的胡子,又摸摸自己的胡子说,它老了,卖了吧。
早上一打开门,浓雾像几只雪白的羊羔骨碌碌滚进屋里。
爷爷把一条长带紧系在腰间,将一顶白帽戴在头上说,走吧。
身后就跟了我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