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之面向对象建模
- 格式:ppt
- 大小:640.50 KB
- 文档页数:62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摘要]评述面向对象的几种建模方法并作一比较,阐述统一建模语言的优越性,并对其组成、特征、建模过程进行描述。
[关键词]软件工程建模面向对象一、引言面向对象方法学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它属于软件工程的范畴。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也就是说,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它是把程序看作是相互协作而又彼此独立的对象的集合。
由于对象的独立封装,模块的可构造性、可扩充性、可重用性也大大加强,从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能够胜任当今大规模复杂、易变软件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要求首先对系统建立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它提供了系统的蓝图。
一个好的模型只需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忽略那些次要矛盾。
每个系统可以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
因而每个模型都是在语义上闭合的系统抽象。
通过建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可视化模型详细地说明了系统结构或行为,指导我们构造系统模板二、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建模是构造软件系统最基本的步骤,在软件工程学科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建模方法和高效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就发现设计中可能隐含的缺陷和错误,对于今日的大型软件系统,采用一种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模型是成功的关键。
在市场上已有一些公司,如Ratio na1,Caye nne, Plat in um等开始提供商品化的建模工具,即通常所谓的CASE工具,使得建模过程实现了一定的自动化的标准化,并逐步走向实用,而这些工具的后面,便是具有不同特色的建模方法。
下面分析比较Booch,OMT,OOSE,UML等几种主要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一)Booch 方法Booch方法是由Grady Booch提出的,是一种主要面向设计的方法,它通过二维图形来建立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模型,强调设计过程的不断反复知道满足要求为止。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中,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设计,以达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际运用。
信息系统分析阶段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需求和问题,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常用的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包括需求收集、建模、功能分析等。
需求收集是通过与用户沟通、观察和文档分析等方式,收集用户对系统需求的描述。
建模是将需求抽象为模型,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状态转换图等。
功能分析则是通过对系统功能的细分和描述,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优先级。
信息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对系统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和基于组件的设计。
结构化设计是将系统划分为模块,并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常用的设计工具有结构图、流程图等。
面向对象设计是将系统看作一些相互作用的对象,通过类的定义、继承和关联等方式进行设计。
基于组件的设计则是将系统划分为一些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维护的组件,以提高系统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在实际的信息系统开发中,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对于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开发,可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服务导向架构(SOBA)等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可以采用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和技术,如风险评估、漏洞扫描、加密技术等。
对于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可以采用响应式设计和多渠道布局等技术,以适应不同终端的显示和交互需求。
除了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还需要考虑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质量保证等因素。
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的规划、执行和控制,以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地完成。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之一,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方法和技能。
此外,本课程还应该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
3. 课程设计大纲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3.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本课程将首先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包括类、对象、继承、多态等。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
3.2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本课程将介绍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
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领域模型分析、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等。
3.3 根据需求设计面向对象的系统根据一个实际的需求将学生分组进行设计。
这将会需要学生使用UML建立需求分析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软件开发。
其设计应该包括:领域建模、游戏界面设计、状态和策略设计等。
4. 课程设计要求4.1 团队合作学生应该分组,每组人数4-5人。
每个小组都会需要自己来完成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
因此,学生之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
4.2 设计文档学生应该撰写设计文档,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理念和实现细节三个方面。
4.3 实现系统学生需要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所设计的系统。
4.4 系统演示在课程结束后的演示环节,每个小组需要进行系统演示。
这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5. 课程设计评分本课程设计将会按照如下标准进行评分:5.1 设计文档评分在设计文档评分中,评分标准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理念和实现细节。
其中,需求分析和设计理念各占30分,实现细节占40分。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方法论,用于解决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
本文将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常用方法进行介绍,并附带答案和解析。
第一部分: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理解问题域并建立领域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有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对象(Object):对象是系统中的一个实体,包含数据和方法。
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实物、虚拟的概念或一组相关的数据和行为。
2. 类(Class):类是一种抽象的定义,描述了一组具有相同特征和行为的对象。
3. 属性(Attribute):属性是对象的特征,用于描述对象的状态。
4. 方法(Method):方法是对象的行为,用于描述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需求收集:收集系统的需求,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领域建模: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域进行抽象和建模,识别出系统中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需求分析与规约:通过使用用例、活动图和状态图等工具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规约,明确功能和交互细节。
4. 领域模型验证:与利益相关者验证领域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确保模型能够满足系统需求。
第二部分: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面向对象设计是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领域模型,为系统的实现提供指导。
面向对象设计有以下几个常用方法:1. 类图(Class diagram):类图用于展示类、属性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类图包括类的名称、属性和方法,并通过关联、继承和聚合等关系展示类之间的联系。
2. 对象图(Object diagram):对象图用于展示类的实例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化表示,展示了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对象及其特定的属性值。
《大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主撰人:查大元主审人:王颖江西财经大学软件与通讯学院二○一六年三月前言《大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卓越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大学生进入企业从事软件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志,实验课是提高软件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大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围绕着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首先系统地介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然后重点介绍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试运行及运行管理等各项开发阶段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最后结合现实开发需求介绍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卓越班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一门融软件工程、计算机语言、UML工具等计算机软件为一体的实践型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软件分析与设计及其实务的基本原理。
为结合理论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32课时的实验机时。
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大型软件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大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大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继的毕业设计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第一部份绪论 (4)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4)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5)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7)第二部份基本实验指导 (8)实验一设计和开发工具的安装与使用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8)三、实验资料 (8)四、实验注意事项 (9)实验二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11)一、实验目的 (11)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1)三、实验资料 (12)四、实验注意事项 (16)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8)三、实验资料 (18)四、实验注意事项 (20)实验四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21)三、实验资料 (21)四、实验注意事项 (21)实验五各小组软件项目分析与设计 (22)一、实验目的 (22)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22)三、实验资料 (22)四、实验注意事项 (22)第一部份绪论本指导书是根据《大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