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与实践_综合练习___教师用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内容。
下列教师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宽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B.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C.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D.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答案:C2、阅读下面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
以“为照片中的表情作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正确答案:A3、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正确答案:C4、教学必修(1)诗词单元时,教师结合《沁园春·长沙》及其他诗歌中的诗句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学生们该如何选择?()A.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优化方案】2022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1课知能优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完成1~4题。
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曾国强力举千钧占鳌头本报洛杉矾29日专电特派记者孙杰报道今日上午11时10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诞生了。
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的冠军。
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宣告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已被突破。
中午时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把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授予许海峰。
另一名中国选手王义夫获得铜牌564环,瑞典运动员斯卡纳克尔获银牌565环。
在今天52公斤级的举重比赛中,中国选手曾国强以235公斤抓举105公斤,挺举130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中国另一名选手周培顺获得52公斤级银牌,日本选手真锅和人获铜牌。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新华社洛杉矶1984年7月29日电记者高殿民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的局面在今天十一时十分北京时间30日凌晨二时十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
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
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作出的艰苦努力。
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供销社的职员,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
他表示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
1.《人民日报》在发表这则新闻时,把标题写为“‘零’的突破”。
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零”的突破》突出事件意义特别重大,标题简洁明了,有吸引力,很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课时跟踪检测(三)(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新闻阅读(25分)阅读下面这篇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注][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①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
②指挥这次任务的是25岁的空军少校查尔斯·斯韦尼。
他驾驶的携带原子弹的长机名“艺术大师”号,这种飞机的推进器不同寻常地长,有四个桨片,其机身上标有“77”的字样。
有人说,“77”是红头发兰奇(著名足球明星)踢球时运动服上的数字。
③凌晨3点50分,机群起飞了,径直朝西北方向——日本国的所在处直扑而去。
天气预报说我们在飞行途中将遇到暴风雨,但到飞行目的地,也就是这次任务的高潮阶段,天将放晴。
④起飞大约一小时后,暴风雨降临了。
飞机在漆黑的夜空中时而下沉,时而抬起。
但飞机的跃动幅度比起大型客机来要小多了。
你感觉它是在“滑翔”,而不是“颠簸”。
⑤我注意到一道奇特的、令人恐怖的亮光从驾驶舱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
透过黑暗,我看见一个奇怪的情景:旋转着的巨大推进器不知怎的变成了大的跳跃着的蓝色光焰。
这种蓝色光焰既映照在飞机鼻顶的有机玻璃窗上,又在机翼顶端闪闪发光。
我们宛若驾驭着燃烧的列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
⑥我们终于度过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帝国。
⑦凌晨5点刚过,晨曦来临。
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脚对此表示欢迎。
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⑧·“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⑨·“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
”我不觉说道。
⑩·“是啊。
”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⑪·“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地问道。
⑫·“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⑬到5点50分,外面天已大亮。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40题)1、阅读有关学习任务群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回归学生主体,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B.“富有意义”是指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问题C.“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课下独立开展的阅读与鉴赏活动D.语文学习情境和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支撑【答案】 D2、阅读某教师关于任务型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任务型阅读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B.任务型阅读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C.任务型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D.任务型阅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答案】 D3、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吆喝》一课时,要求学生做了这样一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对此你的认识是()。
A.没有必要,学生学习的是课文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不等于课本,这项准备是毫无用处的B.很有必要,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对“吆喝”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C.没有必要,教师自己准备几份音频、视频资料即可,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熟悉“吆喝”的目的,还能节省时间,更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D.很有必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吆喝”远比课文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也可免去教师的课堂讲解【答案】 B4、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B.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答案】 A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陆游《卜算子·咏梅》B.郑燮《竹石》C.贺知章《咏柳》D.于谦《石灰吟》【答案】 C6、(2018年真题)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其处方的君药是()A.党参B.炮姜C.饴糖D.土白术E.炙甘草【答案】 B7、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0题)1、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以下导入。
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 D2、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 D3、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
营造了氛围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答案】 B4、以下教师对选修课程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选择性课程,选修课的设计就应从个别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B.学生的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C.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D.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答案】 A5、阅读以下有关高中语文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心得,按照要求答题。
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编稿: 谭兰安审稿:张克剑一、填空题1、“特写”这个名称取自于电影学术语,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或放大的新闻。
2、特写除了新闻作品的共性之外,还有四大特征:其一,截取横断面;其二,评论性;其三,文学性;其四,结构的灵活性。
3、新闻特写有以下几种:事件特写、场景特写、人物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杂记性特写。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本p59《梦碎雅典》回答下列问题:4.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A)A、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
B、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主体部分。
C、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结尾部分。
D、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背景部分。
5、文章开头两段的主要作用是:(B)A、主要作用有:作个交代,让大家知道事情的结局。
B、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让人们知道奥蒂又一次输,引起大家的同情。
D、让大家知道奥蒂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6.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D)A、让大家知道她的过去,更加同情她。
B、说明她有很老的资格。
C、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但是,运气不好。
D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A)A、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B、说明观众支持她、同情她的遭遇,但是,她很难过。
C、“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说明她心理不服气。
D、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反抗所采取的另一种形式.。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50题)1、教师设计“报告文学”专题阅读,准备向学生介绍以下篇目。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B.夏衍《包身工》C.林庚《说“木叶”》D.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答案】 B2、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
A.讨论法B.点评法C.练习法D.问答法【答案】 D3、教师在讲解古诗这一单元的时候,列举了以下诗句,让同学们说出诗句描述的季节。
下列选项中的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春秋夏冬B.冬秋夏春C.冬秋春夏D.春冬秋夏4、阅读以下《口语交际·讨论》的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讨论属于组织中的口语交际,讨论前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B.组织者结合学过的内容、提出需要共同讨论的、着手解决的问题C.讨论的总结与汇报、是讨论的必要环节,能进一步形成讨论的结果D.记录者做的记录,只拿给老师看,对学生下次口语交际课没有任何意义【答案】 D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答案】 C6、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中找出更多相似的例子。
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以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B.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自主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7、在讲授《苏武传》一文时,教师指出苏武是作者主要赞颂的人物形象,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并列举很多有关民族气节的诗句。
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积攒./攒.动绸缪./荒谬.渎.职/案牍.裨.益/稗.官野史B.玷.污/粘.连作揖./通缉.缜.密/嗔.怒伺.候/伺.机而动C.饯.别/栈.道弦.歌/眩.晕垢.污/诟.病着.迷/不着.边际D.置喙./姻缘.蝉.联/禅.让嬗.变/凛.冽蛮横./飞来横.祸解析:选B。
A项,读音分别是:zǎn/cuán,móu/miù,dú/dú,bì/bài;B项,读音分别是:diàn/zhān,yī/jī,zhěn/chēn,cì/sì;C项,读音分别是:jiàn/zhàn,xián/xuàn,ɡòu/ɡòu,zháo/zhuó;D项,读音分别是:huì/yuán,chán/shàn,shàn/lǐn,hènɡ/hènɡ。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幅射座右铭融会贯通骨鲠在喉,不吐不快B.慰藉百叶窗戮力同心万事具备,只欠东风C.部署歇后语铩羽而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D.笑靥股份制额首称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解析:选C。
A项,“幅”应为“辐”;B项,“具”应为“俱”;D项,“首”应为“手”。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写几首古诗词等,颇有几丝浪漫主义色彩。
B.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陆宗达告诉我们:“氏族社会中,处置战败敌人的男女有所不同:男子被杀死,妇女则作为妻子被收养入族,其实也就是奴隶”(《训诂简论》)。
C.《药殇》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让人在阅读时,不自觉地感受在黑暗中寻找并渴求光明的心境——生命与金钱的抗争,尊严与权势的较量,法律与暗箱的对峙,智慧与阴谋的相持。
语段概括题的解题方法新闻类“压缩语段”解题方法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中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须了然于胸。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叙事性和简练性的特点。
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有背景材料)、结语四部分。
新闻必须具备①时间(when)、②地点(where)、③人物(who)、④事件(what)、⑤原因(why)(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
可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例1 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2004年南京)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
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
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解析: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
我们不妨从寻找新闻材料的五个“W”入手。
陈述对象(who)为遥远;事件(what)为“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时间(when)为6月3日;地点(where)为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法国)。
第二段材料是对“世界和平女神像”制作材料、造型的阐释性说明。
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按新闻常采用的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则可表述为“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法国揭幕”。
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簇拥啮齿装修熙熙嚷嚷B.契约养育枭雄炊烟袅袅C.一瞥凋蔽哂笑日晒雨淋D.窒息筛选旗杆抗振救灾解析A项,熙熙嚷嚷—熙熙攘攘;C项,凋蔽—凋敝;D项,抗振救灾—抗震救灾。
答案 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成语)的运用能力。
应注意三个方面:(1)形或音相近而义不同的,这类词语形或音接近,但词义却迥然有别,在使用中也很容易混淆,因此误用的比例相当大。
如“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
如“投降”与“投诚”。
(3)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如“分别”与“分头”。
投降: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带贬义;投诚:(敌人、叛军等)归附,带褒义。
①句宜用“投降”。
“分头”与“分别”的区别: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不同主体各自与不同客体一一对应,只能用“分头”,不能用“分别”。
②句符合“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这个限制,因此,宜选用“分别”。
“深孚众望”,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很使群众信服”;“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
“深负众望”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负”是“辜负”的意思。
③句结合语境“一定是卓有成就的”,应选用“深孚众望”。
答案 A3.下列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淡化语法知识,使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成分印象不深,导致在高考备考阶段对这一知识板块需要重新抓牢夯实。
“阅读+实践”八上新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阅读+实践”新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义桥镇中学李昆【设计说明】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不同于传统的单元教学,有明确任务群:任务一:“新闻阅读”,下设5篇文章;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
新闻教学不应是单一的新闻知识灌输课,不应将单元内的一篇篇课文和其他板块独立开来,而应是用阅读驱动实践、用课内辐射课外再反哺课内的单元整体教学。
具体而言:“新闻阅读”,以学生的前置性阅读为基础,采用群文阅读策略;“新闻采访”,以活动为中心,联结奥运会热点事件;“新闻写作”,以能力为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
以此完成“活动探究”单元“读”“行”“写”三位一体的知行合一。
【单元目标】1.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培养新闻阅读技能。
2.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新闻敏感和成果预判的能力。
3.学习写消息,并尝试其他新闻题材的撰写和新闻编辑工作。
第一课段:任务一“新闻阅读”——群文阅读【课时安排】2课时(前置性学习1课时+课堂学习1课时)【学习任务】1. 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
2. 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培养新闻阅读技能,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前置性学习任务单】1. 通读本单元所选的6篇新闻作品,把握每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并按新闻“六要素”(见P2)梳理各新闻要素的具体内容。
2.通读任务一下属内容(见P2、P9)、任务三下属内容(见P14)和“技巧点拨”部分,把握每篇新闻的新闻体裁。
3.借助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部分梳理《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新闻五结构,并思考关注新闻的主要内容与标题、导语、主体的关系。
4.结合6篇新闻作品整理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体裁的内涵和特点,比较异同。
将以上任务做成思维导图,课上展示汇报。
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5.彭德怀印象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栖.身(qī)三缄.其口(jiān)颔.联(hàn)纨绔.子弟(kù)B.给.养(gěi)危如累.卵(lěi)军衔.(xián)妩.媚多姿(wǔ)C.陡.峭(dǒu)沆.瀣一气(hàng)奶酪.(luò)不容置喙.(huì)D.奇葩.(pā)转弯抹.角(mò)城垣.(huán)风流倜傥(tǎng)项,“给”应读“jǐ”;C项,“酪”应读“lào”;D项,“垣”应读“y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辑拿气喘吁吁孤负缴获B.阿訇直接了当弛骋憔悴C.疲惫吃苦耐劳湛蓝杂糅D.修缮环环相扣鞭达版画项,“辑拿”应为“缉拿”,“孤负”应为“辜负”;B项,“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弛骋”应为“驰骋”;D项,“鞭达”应为“鞭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种类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地使用几种语言。
..所欲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项,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与语境不符。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B.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了!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自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
⼩学语⽂的⼏种课型⼩学语⽂⼏种课型要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标,切实提⾼教学质量,必须全⽅位优化语⽂教学过程。
语⽂教学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教学,以及这五⽅⾯教学的所有教学程序,即教学预设、教学操作、作业留批、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
同时从⼤语⽂教育观⽅⾯讲,语⽂教学过程还应该包括课外语⽂活动和⽣活中学语⽂。
语⽂教学所有这此⽅⾯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语⽂教师应该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前提下,统筹兼顾,认真研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
(⼀)、优化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新闻记者和习作的基础,是学⽣学好各门学科的必备前提。
为此《语⽂课程标准》明确重提:“识字写字是⼀⼆年级语⽂教学的重点。
”为了在保证这⼀重点的同时,使⼩学⽣尽早阅读,开发智⼒,发展语⾔和思维,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策略。
同时开辟两条识字渠道:教材识字和⽣活识字,以加快识字速度。
然⽽,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只抓阅读理解,蜻蜓点⽔式的处理识字写字的状况。
尤其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把教师指导写字、学⽣练字的环节挤掉,或者以展⽰媒体课件代替写字指导,因⽽造成识字不扎实,写字不落实。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切实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1、优化识字教学(1)明确各学段识字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学各学段识字应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体现识字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
⼀⼆年级识字教学要求:①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的识字兴趣。
②会认1600——1800字,其中的800——1000字会写、会⽤;⿎励学⽣在⽣活识字,增加识字量。
③使学⽣掌握三套识字⼯具:A、会⽤汉语拼⾳熟练、准确地拼读字⾳;B、认识27种笔画,8种笔顺,149个常⽤的偏旁部⾸(见⼈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年级上册教师⽤书附录),7种汉字结构和构字能⼒强的近百个独体字;C、学习⽤⾳序、部⾸两种⽅法查字典。
④指导学⽣结合实物、图⽚、词句,或结合⽣活组词、造句等形式感知字义。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阅读综合性学习“校园演说家”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A.比赛评价角度多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B.竞赛人人获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C.学校规定演讲主题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D.初赛的准备时间过长,会消耗学生的参赛热情【答案】 A2、教师指出在元、明、清三代,我国长篇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就这一时期产生的长篇小说进行了推荐阅读。
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答案】 D3、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
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B.《钴镯潭记》C.《洛神赋》D.《雁荡山》【答案】 C5、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答案】 B6、在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个综合性学习时,老师给大家讲几个以吝啬鬼形象出现的小说人物,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B.泼留希金(《死魂灵》)C.严监生(《儒林外史》)D.聂赫留朵夫(《复活》)7、教学《社戏》一课时,教师想为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小说。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的价值网络文学以全民书写的方式,模糊了文学原有的边界,这种境况的出现,冲破了传统文学的樊篱,有助于形成一种大文学观,不仅使各个社会层面的精神思绪和文化含量得到全方位的表现,而且拓开了文学自身内部的容量和限度,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书写,还往往以自足自我为基础,将触角伸延到影视、话剧、漫画、音乐、游戏等艺术门类,在彼此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产业链和消费点。
可以说,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的同时,也立意追求经济利益,在渴求得到网友读者的认可和点击阅读的基础上,提供文化消费并愉悦大众。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作者与新型读者之间是相互契合的,你带动我,我带动你地旋转着向前,彼此啮咬着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精神存在。
网络媒介改变了人们观看和阅读世界的方式,在这里,传统文学文本中纯粹精神性所寄寓的精英化倾向被消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愉悦与精神消费并没有被摧毁,而只是以新的形态出现。
这也昭示出网络文学在自身展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新元素。
一方面,网络文学往往以新潮的语言方式、丰富的想象力或可读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取胜,能够根据当代人的精神理想和现实追求,调整创作实践和发展方向,使自身符合平民化的审美要求,在传播途径和吸引大众方面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新型读者更多追求的是通过借助于电子屏幕的“看”这样一种便捷直观的方式,涵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达到自我认知与精神享受的目的。
由此带来的是网络文学时代大众化与娱乐性的崛起,但对于网络写作中所蕴含的“娱乐”意味,我们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狭隘、庸俗甚至是媚俗的定义来理解,相反,这实际上是依托于网络进行阅读的民众为愉悦身心、寻求心灵慰藉而关注自身的精神期待和审美体验的一种积极尝试。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第一单元1.1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 理解新闻内容,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2. 学会从新闻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关注时事。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内容。
2.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1. 从新闻中提取有用信息。
2. 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教学准备:1. 新闻素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新闻,理解新闻内容。
3. 合作学习:讨论新闻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关键信息。
4. 课堂讲解:讲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如简洁明了、客观公正等。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练习阅读新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芦花荡》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2.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小说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了解小说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学习: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象征意义。
4. 课堂讲解: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芦花荡的象征意义等。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练习分析其他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第二章:第二单元2.1 《蜡烛》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 学会鉴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
2. 鉴赏诗歌,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诗歌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了解诗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象征意义。
3.外国消息两篇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通牒.(dié)恸.哭(dòng)开门揖.盗(yí)色厉内荏.(rěn)B.拎.起(līng)沉浸.(qìn)呱.呱坠地(gū)矫.枉过正(jiǎo)C.押解.(jiè)剖.析(pōu)安步当.车(dàng)顺藤.摸瓜(ténɡ)D.投奔.(bēn)血泊.(pō)悄然无声(qiǎo)严惩.不贷(chénɡ)项,“恸”应读“tòng”,“揖”应读“yī”;B项,“拎”应读“līn”,“浸”应读“jìn”;D项,“奔”应读“bè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31省CPI涨幅排行榜,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3个,且全部告别“3时代”。
(2)“超女”“快女”活跃城市乡村,“唱响”大江南北,媒体对年青一代的价值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现状不容忽视。
(3)在目前公共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势下,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重点,不是锦上添花的精英教育,雪中送炭的普及教育。
A.出炉趋向就是B.出炉取向而是C.出笼趋向而是D.出笼取向就是,通货膨胀时钞票大量发行,也比喻坏的作品发表或伪劣商品上市等。
出炉:①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②比喻新产生出来。
取向:选取的方向;趋向。
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趋势。
“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判断。
“不是……而是……”,表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
B.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指出:过滤嘴对吸烟者的健康无益,被丢弃的烟蒂也因无法降解而污染环境。
C.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已实现全线贯通,这足以证明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新闻类文本阅读题型类解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
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
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
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非常贴切。
①“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②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方法小结】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例3.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节选题目: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采访,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
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
【参考答案】(1)不必要。
理由如下:张艺谋这一段话有两层主要意思,一层是每拍一部电影他都会总结提高;二层是不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自己,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
这两点都不好评论,第一点要评论就必须举例证明,就会使访谈结尾显得臃肿、偏离主题,第二点要评论就涉及到一个对与错的问题,无论记者同不同意张的看法都不好评说,因为张的观点有一些绝对,如果同意,显得不是发自内心,说不同意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愉快。
所以记者至此访谈的目的均已达到,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适时收尾正是一种智慧,再评论下去则可能画蛇添足。
(2)有必要。
理由是:①张艺谋兴致勃勃讲的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显得记者不够礼貌;②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有必要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
评论方法:基本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持自己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同时委婉地指出其实有一些评论如果合理参考还是有好处的。
——评论时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说话的度,二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
【方法小结】1、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2、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3、从群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四、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例4.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
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
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
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
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2、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3、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4、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5、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五、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例5.连续3-4天的高温使得各大家电空调商场再度人满为患,而在这种天气带来的商机面前,各大商家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苏宁在空调行业强大的销售能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第一波,抓住了各大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甩卖,价格优势明显,而自营的售后服务力量也保证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
苏宁强大的自营服务能力使空调再次成为苏宁大战初战告捷的利器。
——《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题目: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了衬托手法。
突出了主体(苏宁集团)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业运作能力。
【方法小结】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3、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群众接受的作用①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③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六、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例6.创业艰难。
戈壁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沙袭人,令人无处藏身。
那几年,国家处在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官兵们就打沙枣、挖骆驼刺充饥。
这里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发射场区空气含氧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冬季严寒,最低气温零下32摄氏度,夏季酷暑,最高气温42摄氏度,地表温度最高达58摄氏度……官兵们就像胡杨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
从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到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从成功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到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47年的艰巨历程中,他们用赤诚和智慧,创造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三个第一”。
功铸九天的部队,永远的胡杨林!——《大漠英雄——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节选题目:文章以“大漠英雄”为题,而这一部分为什么要写“永远的胡杨林”?【参考答案】胡杨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
它们不畏恶劣环境,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生生不息,有“生长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说。
在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官兵们就像胡杨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
写“永远的胡杨林”,是对“大漠英雄”精神品质的形象赞颂,非常巧妙独特。
【方法小结】1、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2、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3、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意的内在联系七、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例7.面对围歼,最初踌躇满志,吆喝着“博客网”2006年盈利上市,并计划用3年时间赶超新浪的方兴东,语气明显平和了许多:“‘博客网’的上市,我们现在不会这么着急。
2006年的盈利目标,我们还要努力。
”没有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方兴东,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经把“博客网”放手交给自己的团队。
他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
游走在学者和商人之间,如何准确找到定位还是要依靠他自己,这个勤奋的互联网青年,有自己衡量成功的标准。
——《“博客之父”方兴东》节选题目:结合文本说说方兴东是如何前行,如何放弃的,他的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答案】方兴东的“前行”:他从互联网评论家转型为颇有成就的IT业商人,这是他能力品质和事业财富的提升,他失去了评论家的客观中立的立场和高调张扬的态度,而这对于商人来说是更大的智慧。
他的“放弃”:人的一生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前行和不断放弃的过程,就比如我们现在专注于高考,就必须放弃一些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没有什么可惜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方法小结】1、概述相关事实2、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3、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八、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例8.“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
”医生孙小姐说。
她的儿子小方今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
不过,当孙小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站。
其实贴吧上的话题在她的意料之中,很多成年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类似的想法和好奇。
不过,把孩子私下里想的问题正大光明地搬到网络,并用不理智的言论来讨论就不妥当了。
孩子们天天都在上面讨论这些无聊的问题很浪费时间,而且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如果经常上这样的论坛,说粗口或不用正常的方式讨论问题,会产生不良影响。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这则新闻报道以后,有读者认为在贴吧上“爆粗”的行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代表什么,因此“不要太紧张”;甚至还有人认为,现在的网络就像公共厕所,什么脏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发泄,小孩子有不平事,利用网络这件利器,敲敲键盘就行,着实堪忧!对此,请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的主要观点。
【答案】本人觉得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而漠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孩子无法在感情上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满足,就容易使注意力转向贴吧、网络游戏。
因此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多跟孩子沟通,排解孩子的心结,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未来”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