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2011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95.50 KB
- 文档页数:164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一:知识要点1.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主要是由渗透作用和凝结作用形成的,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原生水。
2.岩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土空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岩溶溶洞)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半透水岩土不透水岩土。
4.地下水的分类:(1)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3)我国地下水分类:孔隙(裂隙、岩溶)—上层滞水,孔隙(裂隙、岩溶)—潜水,孔隙(裂隙、岩溶)—承压水4.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叫做包气带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存在,农业上称为土壤水。
其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5.有关潜水埋藏的术语:(1)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2)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
(3)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
(4)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
6.地下水的补给来源:(1)大气降水的补给 2)地表水的补给 3)凝结水的补给 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人工补给。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1)泉水排泄(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 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8. 地下水径流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 9. 地下水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地流动称为渗透,或称渗透水流10..结构面可分为两大类:物质分异面(如,层面、片理面、软弱夹层、岩浆侵入面等)和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风化与卸荷裂隙等)。
11.“醉汉树(林)”“马刀树”是用于判断滑坡地质现象的。
1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土质,岩质和混合类。
13.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
14:按滑动面与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逆向,斜向。
15.滑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拉裂,蠕滑,弯曲倾倒。
一、名词解释(5*3')1、环境水文地质学:指以水文地质学,特别是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学科。
2、环境问题:指在人类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并且不断的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常常发生环境问题。
3、环境水动力学作用:指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变化对周围岩土体稳定性等方面产生的环境影响作用。
4、腐殖质: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后转化成的一种胶体物质,具有粘结性,分子结构十分复杂,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
5、地方病: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6、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指因环境中某些元素的不足或过剩而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7、地方性甲状腺肿:指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或过量的碘,从而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地方性疾病。
8、地氟病:指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的氟元素过多,致使生活在该环境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
9、大骨节病:指一种伴有机体改变的,进而造成四肢畸形的地方性疾病。
10、地下水污染: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
11、地下水污染物: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环境,会引起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
12、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所经过的路径。
13、地下水污染起始值:指在地下水开始发生恶化时污染物的起始含量,也就是某城市或某地区地下水中该种污染物的最大本底值。
1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二、填空题(30')1、环境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原生环境水文地质、人为环境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方法。
2、原生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问题在宏观方面主要与地貌、岩石、土壤、水、环境地质因素有关,在微观上与化学元素有关。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年径流:一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设计洪水:根据设计标准确定的按一定频率出现的洪水。
累积频率率:等于及大于某水文特征值出现的频率。
二、填空题野外识别断层的根据有构造标志、岩层标志、水文地质标志与地貌标志。
在河流中游的低山丘陵区,以侧方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内横向环流冲刷凹岸,使粗大的砂卵石被搬运到凸岸一边河底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滨河浅滩。
在洪水期滨河浅滩被淹没,沉积一些粉细砂和粘土物质,便形成了河漫滩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三、选择题C越大,概率密度曲线越(A )va、矮胖、离散b、尖瘦、集中c、对称d、不对称倾斜岩层是由( C )(a)原来呈水平状态的岩层,经大区域内的均匀抬升形成的。
(b)原来呈水平状态的岩层,经大区域内的均匀下降形成的。
(c)原来呈水平状态的岩层,经大区域内的不均匀抬升或下降形成。
(d)原来就呈倾斜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承压水的水压面是一个势面(b)潜水面是实际存在的(c) 承压水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d)潜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30年一遇的洪水,是指 ( B ) 。
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3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30年可能出现一次;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30年出现一次;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30年可能出现一次上、下岩层的产状彼此平行,岩层间有关侵蚀特征,其接触关系为(B)(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火成接触四、简答题:推导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稳定运动的公式答:地下水向流向潜水完整井的稳定运动如图所示,围绕井轴取一过水断面,该断面距井轴的距离为r ,该处的过水断面高度为h ,从而,其过水断面积为rh πω2=水力坡度dr dh I = 则当地下水遵循直线渗透定律运动时,穿过该断面的流量为rh dr dh K KI Q πω2== 分离变量,r dr K Q hdh ⋅=π2并在r0到R ,h0到H 间积分,⎰⎰=Rr H h r dr K Q hdh 002π整理后得 0202lg 364.1r R h H K Q -= 上式即为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运动时的出水量计算公式,也称裘布依公式写出暴雨强度公式并注明各项的意义答:写出暴雨强度公式nb t T C A q )()lg 1(1671++=各字母的意义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L/(s .hm2)t –降雨历时,min ;T –设计重现期,a 。
水文地质学基础--总复习习题十五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给水度2.含水层3.渗透系数4.层流5.流线6.脱硫酸作用7.下降泉8.入渗系数9.负均衡10.空隙水11.矿化度12.过水断面13.上层滞水14.地下水动态15.结合水16.水文地质比拟值17.非稳定流18.孔隙水的一般特征19.泉流量的不稳定系数20.钻孔中的稳定水位21.抽水井的填硕过滤器22.细菌族指数23.硬垢24.大循环25.重力水26.承压水27.水力坡度28.卤水29.地下水的补给30.泄流31.岩溶水32.硬度33.地下径流系数34.地热梯度35.含水岩组36.地下水资源37.蒸发量38.地热蒸温率39.侵蚀性二氧化碳40.地下水的均衡41.容水度42.大循环43.地下径流模型44.泄流45.渗透系数46.水文地质学47.矿水48.小循环49.绝对湿度50.相对湿度51.饱和差52、地热增温率53.露点54.蒸发55.降水56.径流57.水系58.水系的流域59.分水岭60.流量61.径流总量62.径流模数63.径流深度64.岩石空隙65.孔隙度66.裂隙67.裂隙率68.岩溶率69.溶穴70.毛细水71.支持毛细水72.悬挂毛细水73.重量含水量74.体积含水量75.饱和含水量76.饱和度77.孔角毛细水78.给水度79.持水度80.残留含水量81.岩石的透水性82.有效应力83.侵蚀性二氧化碳84.地下水补给模数85.地下水均衡86.饱气带87、泉88.地下水的动态89.溶滤、溶解90.导水系数91.越流系数92.原始地应力93.围岩应力和山岩应力94.长期强度95.蠕变和松弛96.残余强度97.附加应力98.回滞环99.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100.土的侧压力系数101.grounwater102.arteainwater103.aquifer104.poroity105.prin g二、填空1.岩石的给水度,通常与他的空隙度(不)等2.影响渗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孔隙的(大小)3.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4.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是()两个作用过程.补给与排泄的方式和强度决定含水层内部(),()与()的变化,这个变化在空间上的表现为(),时间的表现为(),从补给与排泄的数量关系研究含水层的()与()的()就是地下水的().5.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科学,它研究(),(),(),()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和()的时空变化规律.6.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或().7.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8.水文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9.水循环是在()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10.主要气象因素有(),(),(),(),().11.在水文学中常用(),(),(),()和()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13.重力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水的质点作有秩序、互不混杂地流动称作(),服从()定律,即V=()。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地下水的功能: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
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理想液体:指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没有黏滞性的,没有表面张力,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5.绝对压强:以没有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作为零点来计量的压强称绝对压强,用p’表示。
p=p’-p(a), p(a)当地的大气压强6.相对压强:把一个压力表放在大气中,指针度数为零,那么用这一压力表所测的压强值称相对压强,用p表示。
7.迹线:液体质点运动时走过的轨迹线8.流线:某一瞬时子流场中绘出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所有各点的速度向量都与该曲线相切。
9.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流网。
a)流网特征:1)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处处垂直,流网为正交网格2)各相邻两水头线间的水头差值彼此相等,各相邻两流线见得单宽流量彼此相等3)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网每一网格的边长比为常数。
b)流网的应用(意义):1)确定水头和渗透压强2)确定水力坡度和渗流速度3)确定流量4)从流网的定性分析,可了解渗流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10.自然界的水: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11.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12.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13.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包气带的重力水称为过路重力水)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可以自由流动)。
除了重力水,还有结合水、毛细水等。
2. 地下水的功能: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水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重要的地质营力水(尤其是地下水)承受载荷,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水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水还是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第二章1.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层圈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
2.地球上各层圈的水也称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和涉及的圈层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3.自然界的水循环: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a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b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②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叫初生水。
第三章1.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第四纪地质学);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构造地质学);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岩溶地貌学)。
2.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没关系,和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关。
孔隙的最宽部分称为孔腹,最窄部分称为孔轴。
3.岩土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4.毛细水有三种类型: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①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自然界水循环的动能和外因是太阳能和大气运动。
3、在对河川径流特征分析与计算过程中,资料缺乏情况下选用方法为等值线图法和水文比拟法。
4、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一般要求高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变幅的30% ,低水位部分延长不应超过10% 。
5、水文统计对水文资料的要求包括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6、某枯水位Hi的频率P〔H≥Hi〕=95%,那么此枯水位的重现期为20 年,称为20 年一遇,其余几年的水位大于或等于此枯水位,平均有95% 的可靠性。
7、在相关分析中,同期观测资料一般要求n ≥12,相关系数│r│,且回归线误差Sy≤〔10%~15%〕y 。
8、岩石的水理性质有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等四个方面。
9、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等三类。
10、水文地质钻孔对孔斜的要求是,一般规定孔深在100m深度内孔斜度不大于°。
11、水量平衡的原理是在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段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12、河湖中的水位涨落、冰情变化、冰川进退等水文循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称为水文现象。
13、我国大部分地区洪水系列的经验点据与皮尔逊Ⅲ型曲线配合较好,一般均选用该曲线作为洪水频率曲线的线型。
14、水在岩石空隙中的存在形式包括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15、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节理、断层。
16、我国水文计算标准规定,水文频率计算中都采用数学期望公式求解经验频率,用以近似估算总体的频率。
17、正确使用水文比拟法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参证站。
-是低矿化水的主要阴离子,主要来自于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
18、HCO319、抽水试验中,影响半径综合地反映了含水层的规模、补给类型和补给能力。
20、由地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特点决定了地下水污有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和延缓性三个特性。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二、简答题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4.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6.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二、填空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四、简答题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水文地质勘察复习资料1、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性目的: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国民经济开展规划、工程工程设计以及在判定利用或排除地下水措施和分析解决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地质工程问题时,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依据。
任务:(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2)地下水危害防治;(3)地下水理论研究;重要性:①认识来源于实践。
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调查,一切水文地质生产和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上下和结论的正确与否,主要决定于占有实际资料的多少及其是否正确可靠。
②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是一项费用很高、工期很长的工作。
勘探工程布置不当或不按规程的技术要求进行,其后果将是既浪费勘查费用,又不能提供工程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如果据其得出错误的结论,将会有多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③一个担负着水文地质勘查任务的专家,仅仅掌握水文地质的根底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那些既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得如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才能胜任水文地质生产、科研工作的重任。
2、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类型及阶段划分勘察工作类型: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辅助性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划分:普查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施工(开采)阶段3、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期划分准备时期(收集资料、编制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设计书(即勘查工作方案、踏勘工作、按设计书要求及时地进行人员组队、现场安排和技术、物资、经费准备)、野外勘察工作时期、室内资料整理综合研究成果时期。
4、水文地质勘察有那些主要技术手段(工种)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
5、水文地质调查设计书如何编写第一局部:对调查区已有研究工作的评述和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内容包括:1 .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
2.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3.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
一、填空1、岩石的空隙特征包括空隙的(形状)、(大小)、(多少)、(分布规律)、(连通性)。
2、根据成因可将空隙分为三大类(松散岩石中的空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固态水)、(矿物质中的水)、(毛细水)。
4、达西公式(V=K〔(h2-h1)÷L〕)。
5、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作用主要有(溶滤作用)、( 浓缩作用)、( 脱硫酸作用)、( 脱碳酸作用)、( 混合作用)、( 阴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人类活动作用)。
6、水文地质调查的要点( )、( )、( )、( )、( )。
7.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的科学。
它研究(在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8.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 潜水)和( 承压水)。
9.渗透系数可以定量说明岩石的(渗透性能)。
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透水能力(越强)。
10.流网是由一系列( )与( )组成的网格。
11.地下水系统包括( 地下水含水系统)和( 地下水流动水系统)。
12.( 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迹线)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1.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空隙可分为松散岩石中的、坚硬岩石中的和可溶岩石中的。
3.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及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4. 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和。
5.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和。
6. 通常以、、、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7. 体积含水量与重量含水量之间的关系?8. 给水度、持水度、孔隙度之间的关系?9. 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10. 简述粘土孔隙度较高的原因?11. 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有何特点?12. 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3. 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4. 简述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和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15. 岩石空隙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16. 简述自然界岩石中空隙发育状况的复杂性?1. 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