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第一课具象与抽象(2课时)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9
具象与抽象-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具象和抽象的概念。
2.掌握具象与抽象的绘画表现方法。
3.通过画具象和抽象的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及绘画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具象和抽象的概念融入绘画中。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2.学生画图。
3.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看图片、视频、故事情节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具象、抽象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二步:讲授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表现方法1. 具象绘画具象绘画即从现实中直接汲取素材,再按照观察到的样子加以表现。
具体表现方法:a.用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注重物体的外形。
b.用明暗、色彩加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2. 抽象绘画抽象绘画则是将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加以剥离,提取出物象来,只保留象征性的符号,通过表现形式的变化来表达。
具体表现方法:a.用一些形状与线条来抽象表现物体的形象。
b.用色彩、纹理、空白等表现要表达的形象。
第三步:画具象和抽象的图画让同学们分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自由绘制一幅具象或抽象的图画,侧重于绘画表达方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第四步:课堂讨论通过同学们绘制的图画,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探讨具象和抽象的区别,让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及其表现方法。
五、课后作业1.将今天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做一下总结。
2.自己选取具象或抽象的绘画方法,画一幅图画,准备下次课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及绘画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自由绘制一幅具象或抽象的图画,并以同学们的作品为例进行课堂讨论,使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及其表现方法。
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同学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运用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表现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素养。
七年级美术第一学期教材分析根据本学习的教学计划,我安排设计了一下几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具象与抽象——本单元是美术常识课程,是学习关于抽象美术知识和欣赏方法的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生基本了解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之后,从画家创作艺术作品的两大基本方法——抽象与具象入手,让学生了解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大师及作品。
针对中国学生对抽象作品的迷惑,着重介绍了抽象作品的创作手法及艺术特征。
并鼓励学生尝试画一幅抽象作品,体验抽象艺术创作的乐趣与意义。
第二单元:绘画色彩的表象——色彩是绘画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本单元是学习绘画色彩知识、掌握简单的线条淡彩技法的课程。
六年级的“感悟色彩与情感”主要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以及色彩对比和色调等内容,二本单元则主要介绍画家在绘画中采用的“条件色彩”、:“装饰性色彩”或“表现性色彩”等色彩表现方法,也分析了中国画的色彩特征。
本单元另一内容就是“线条淡彩”。
将其作为学生色彩写生和创作的主要方式,在线条的基础上着水彩色,降低了造型的难度,方便了色彩的学习和掌握,喝酒时本单元的课程特征。
第五单元:策划校园文化活动——本单元是学习视觉传达设计和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参与学校文化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
本单元尝试用美术的表达方式与文字表达、信息表达和综合实践相结合,通过策划学校文化活动,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要素和应用来参与学校文化活动。
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校园生活经验的联系,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从而建立自己的设计意识、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第六单元:为商品设计包装——本单元是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功能和形式要素、学会对商品进行简单的右创意的包装,并用包装设计效果图、实物模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和构思、传达自己的真情厚谊的课程。
也是了解和学习包装设计文化和加强包装设计环保意识的课程。
第八单元:在平面和立体之间——浮雕是一种在平面上用浮凸表现形象的雕塑。
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鉴赏》教材第四章“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详细内容包括:1. 具象美术的定义、特点及代表作品;2. 抽象美术的定义、特点及代表作品;3. 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对比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不同美术形式的鉴赏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定义、特点及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挂图、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象美术作品和一幅抽象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两种美术形式的兴趣,提出问题:“你能看出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吗?”2. 新课导入:讲解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展示相关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两种美术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其他作品,判断它们属于具象美术还是抽象美术。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幅具象美术作品和一幅抽象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美术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具象美术:定义: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美术形式。
特点:形象真实、具体、生动;表现手法多样。
代表作品:《蒙娜丽莎》、《的晚餐》等。
2. 抽象美术:定义:不依赖客观现实,以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美术形式。
特点:形象概括、抽象、寓意丰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代表作品:《星空》、《呐喊》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区别和联系。
(2)请分别列举至少三幅具象美术作品和三幅抽象美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区别:具象美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形象真实、具体;抽象美术不依赖客观现实,形象抽象、概括。
具象与抽象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两者。
2. 培养学生对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具象与抽象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1. 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
3. 具象与抽象作品的创作。
教学难点:1. 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2. 具象与抽象作品的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具象与抽象的艺术作品示例。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具象与抽象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尝试区分两者。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具象与抽象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 教师示范如何创作具象与抽象作品。
三、学生创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创作具象或抽象作品。
2. 学生利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具象与抽象艺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创作,让学生了解了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两者。
在创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具有个性的作品。
在评价环节,学生能够互相欣赏、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具象与抽象的区别讲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转化和平衡,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具象与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具象与抽象的定义及特征具象与抽象是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两种形态,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
通俗地讲,具象是指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和认知的事物或现象,其特征是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而抽象则是指不能直接感知或感知性很弱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其特征是概括、提炼、理论、抽象。
具象和抽象之间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关系,缺一不可。
具象是抽象的基础,抽象是具象的提升和升华。
具象让抽象具体化、可视化,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和应用;而抽象则让具象得以通盘考察、普遍性概括、精确化描述,从而让具象的事物得到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理解。
二、具象与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具象和抽象也都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而言:(一)具象在教学中的应用1.视觉化教学: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具象物体,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原理或操作方法;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手工制作、模拟操作等具体形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操作,更加深入,也更加容易掌握和应用;3.经验分享:通过讲解案例、分享故事等具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取到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1.概念解释: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形式化定义、分类、比较等抽象化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帮助学生跳出具体事例,进一步开阔思维,获取总体性认知;2.理论掌握:通过讲解理论框架、分析类比、演绎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问题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哲学、经济等抽象学科中的核心概念;3.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式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等抽象的方法,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创新,发现问题内在的本质联系,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具象意象抽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象意象抽象的学习,让学生具象意象抽象的概念,运用抽象制作形式创作一幅抽象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领域学习,观察、分析、欣赏不同艺术作品,在探索、交流、表现、评价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辨别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作品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不同艺术作品的区别,提高艺术素养培养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感。
重点: 具象意象抽象的概念难点: 抽象元素的提炼。
教学内容:一、课堂导入用三瓶未知明的饮料来引领具象意象抽象概念教学,以我是鉴别大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生在观察品尝之后,回答自己所感所受,具象意象抽象概念的基本特征。
二、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不同的艺术品,让学生感受分析看到的艺术作品属那种艺术形式,学生辨别归纳具象意象抽象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进行问题的回答,并辨别具象意象抽象教师活动:教师点拨,及时总结三、学以致用利用抽象的艺术形式创作一张艺术作品进一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春夏秋冬任选一个)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互相查看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给与指导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归纳优缺点。
2、对有独特选材和造型创意的作品提出表扬鼓励,对不太成功的作品,指出可取之处,再找出不成功的原因,师生共同分析改进。
3、指出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表扬合作好的小组,制作过程中认真仔细、态度认真的同学。
五、课堂总结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艺术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有利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但对于具象意象抽象艺术形式的分类很容易混淆,也很那区别。
本节课就是在次学生的知识面之上帮助学生对此三类艺术的概念和形式加以区别理解并针对具象意象概念及作品比较好理解,专门为抽象设计了抽象作品创作加深理解。
效果分析用三瓶未知明的饮料来引领具象意象抽象概念教学,以我是鉴别大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生在观察品尝之后,回答自己所感所受,具象意象抽象概念的基本特征。
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教案: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美版高中《美术》第16课《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区别,通过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两者的区别。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运用具象与抽象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区别,如何运用具象与抽象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学重点: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具象与抽象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区别,通过幻灯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
3.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具象与抽象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具象美术:形象真实、具体、可感2. 抽象美术:形式简洁、意象、抽象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具象与抽象表现手法各创作一幅作品,要求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区别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具象与抽象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但在欣赏与分析作品时,部分学生对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主题第一篇范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抽象主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抽象主题,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抽象主题的定义和特点抽象主题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不受现实形象限制的主题,它强调形式、色彩、线条和空间的运用,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抽象主题的特点是自由、灵活和创新,它不拘泥于具体的形象,而是追求艺术的内在价值和表现力。
二、抽象主题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审美能力:抽象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
通过接触和学习抽象艺术,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2.激发创造力:抽象主题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抽象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受现实形象的束缚。
3.培养观察力:抽象主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
4.提升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抽象主题,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抽象艺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够用艺术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抽象主题的引入方法1.引导学生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抽象艺术作品,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抽象的图像或符号,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出相应的抽象作品。
3.教授绘画技巧:在学生对抽象艺术产生兴趣后,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4.组织创作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创作活动,如抽象绘画比赛、抽象作品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三种形式语言的艺术特点,并能准确辨别。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探究并总结鉴赏不同形式语言作品的方法。
三、激情投入课堂,理解艺术的多元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对照知识树和问题引领进行快速、高效预习,重点知识注意用红色笔勾画记忆。
问题引领: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结合课本文字介绍及图片,体会总结它们各自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美术馆的解说员,当你带领你的游客参观美术馆,面对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你会怎样给他们介绍呢?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带领大家鉴赏下面三幅美术作品(提示:可以从绘画种类、题材内容、创作背景、艺术语言、艺术特点以及功能、鉴赏方式等方面进行鉴赏)。
《最初的抽象》
《场景二》
《芳香》
三、大师画我也画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也有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我们学过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可以表达一段心情、一种感觉、一个季节、一个人物、一种环境……。
具象与抽象-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介绍1. 教材背景本教案是针对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内容所编写的。
在本课时中主要讲解了美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具象与抽象,这是美术的两个基本思想范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具象与抽象的区别,了解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2. 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本次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美术中具象与抽象的含义及其区别,并能够认识到它们在艺术中的不同运用。
•课程内容:介绍何为具象与抽象,区别具象与抽象、举例分析具象与抽象的不同风格,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课程时间:本课程预计用时50分钟左右。
二、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能够了解何为具象与抽象。
•能够区别具象与抽象的表现方式。
•能够通过举例分析具象与抽象的不同风格。
•能够将课上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2. 教学步骤1.引入课程(5分钟):通过展示具象和抽象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具象与抽象的含义及其区别。
2.讲解内容(25分钟):详细介绍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两者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它们在艺术中的作用。
并通过讲解作品的不同风格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应用。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在对比具象和抽象作品之后的观感和认识。
然后由每组的代表向全班做出总结。
4.探究练习(10分钟):通过练习测验,检测学生对于具象和抽象的掌握程度。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
5.总结课程(5分钟):通过回顾讲解,让学生加深对于具象和抽象的理解。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三、教学评估本节课后,将对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1.理解掌握程度:测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运用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后续的美术课程中,是否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设计具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
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
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例:《果熟来篱图》《草垛》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
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