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案(文档)
- 格式:pdf
- 大小:9.27 MB
- 文档页数:43
管理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知道以下定义,管理的含义,性质,特征。
管理的智能以及环境,学习到能成为一个有效管理者的技能,学习管理学得研究内容,如何提高自我管理和培养自己的管理素质。
案例分析:讲解管理的要素,课题分析《留给别人一个缺口》然后结合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思想讲解,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学习的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1管理理论的发展的基本过程。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及其比较.3行为科学理论。
4管理丛林时期的各个代表理论及其当代具有代表性质的管理理论。
5用有关理论解释并初步处理实际管理问题,如班级管理,学生会的实际工作管理等等。
6课后习题作业第三章:计划学习目标:长期计划处理的不是未来的决定,而是现在的决定会带来未来的结果。
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1 计划的以及目标的含义,概念,5个 W 和一个H并且知道其含义.2计划工作的特征和作用 ,首位性,普遍性,目的性,实践性,明确性,效率性.3决策的含义,分类,方法。
4 计划,决策的程序.5目标管理。
6如何编制计划,并让每位同学做一个计划课题。
7 如何分析和判断,确定管理的问题。
8 如何提高决策的能力.9 如何提出有效的目标.课后练习题第8小题作业题第四章:组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结构是:1组织以及组织工作的含义。
2 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的优点和缺点,重难点是直线职能型组织机构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矩阵型,事业部型,都要举例说明。
3组织文化的含义以及内容。
4 如何分析组织结构优劣并加以选择5组织文化如何建设6 自己如何融入组织。
第5章: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目标: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功能。
2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考评的定义3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培训原则,招聘计划的实施,招聘程序,和培训的方法.4 考评机制的方法,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的重要性。
第6章: 领导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管理学基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能够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 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定义和分类;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3. 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4. 管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结合案例分析;2. 学生个体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3. 学生展示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管理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管理学的定义和分类以P. Drucker的定义为切入点,分析管理学的本质和重要性,介绍管理学的分类方法。
2.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管理哲学到现代管理学的演进过程,梳理管理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里程碑。
2.3 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简要介绍管理学中的传统流派和现代理论,如古典管理学、人际关系学派、系统管理学等。
2.4 管理学的应用和实践分析管理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和实践,包括组织结构设计、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
3. 案例分析(40分钟)根据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4. 学生互动(20分钟)4.1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管理学对实际问题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2 学生展示与评价随机抽取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总结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重点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及表现(20%):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质量和展示表现等;2. 案例分析能力(30%):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深度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3. 学习总结(20%):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和理解程度;4. 小组合作(30%):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合作程度和质量。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针对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或对管理学有兴趣的学员开设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培养学员的企业管理素养,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和目的,明确管理学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员和控制。
3. 学习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理解其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 培养学员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讲:管理学的定义与功能(1)管理学的概念(2)管理学的功能(3)管理学的目的2. 第二讲: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人员(5)控制3. 第三讲: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4. 第四讲:管理方法与技巧(1)管理方法概述(2)常用的管理方法(3)管理技巧的培养5. 第五讲:企业管理实例分析(1)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2)失败企业的管理教训(3)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设置管理情境,让学员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期末考试:测试学员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原理》,作者:[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
2. 案例集:《管理学案例分析》,作者:[美]玛丽·费希尔等。
3. 辅助阅读材料:相关管理学期刊文章、管理学大师经典著作等。
管理学基础教案word 教案标题:管理学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2. 掌握管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概述管理学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2.1 科学管理理论;2.2 行为管理理论;2.3 现代管理理论。
三、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1 组织的目标与职能;3.2 组织的结构与架构;3.3 组织的文化与价值观;3.4 组织的决策与控制;3.5 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四、管理职能与技能4.1 规划与组织管理;4.2 领导与激励管理;4.3 控制与评估管理;4.4 沟通与协调管理;4.5 创新与变革管理。
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课堂活动1:概述管理学- 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分组讨论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形成小结。
课堂活动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小组合作,了解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 案例分析,运用不同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解决结果。
课堂活动3: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师讲解组织的目标、职能、结构、文化、决策和控制等基本概念;- 分组讨论,从实际案例中提取相关原则,并进行知识分享。
课堂活动4:管理职能与技能- 学生小组展示不同管理职能和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不同管理职能和技能的场景。
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对学生在案例中运用管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3. 学习小结和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本节课学到的重要概念和理论的小结及总结。
教师活动:- 依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关学习资源和案例;- 指导学生的讨论和活动;-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2管理的基本原理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含义;2.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要素;3. 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4. 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和学科体系2. 管理的基本原理2.1 分工和协作原理2.1.1 分工的意义和作用2.1.2 协作的重要性和方式2.2 层级和权威原理2.2.1 层级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2.2 权威的来源和类型2.3 激励和约束原理2.3.1 激励对员工行为的影响2.3.2 管理中的约束机制及其作用 2.4 信息流动和沟通原理2.4.1 信息流动的路径和方式2.4.2 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技巧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3.1 古典管理理论3.1.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3.1.2 法约尔行政理论3.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3.2.1 奥斯本和韦尔斯人际关系理论 3.2.2 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动机理论 3.3 现代管理理论3.3.1 战略管理理论3.3.2 变革管理理论4. 管理的学派与理论观点4.1 传统管理学派4.1.1 科学管理学派4.1.2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4.2 现代管理学派4.2.1 系统管理学派4.2.2 动态管理学派5.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内容,将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管理学的了解和认识。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不同管理学派的理论观点,并就实践案例展开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具体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核心内容,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1.管理概述:介绍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决策:分析决策的类型、过程和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决策效果。
3.计划:讲解计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实施策略。
4.组织:阐述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5.领导:探讨领导理论、领导艺术、领导力培养等方面。
6.激励:分析激励理论、激励机制和激励方法。
7.控制:介绍控制的概念、类型、过程和方法。
8.创新与发展:讲解创新理论、创新方法,以及企业战略管理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管理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实践能力。
5.课外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
2.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2学时,案例分析16学时,小组讨论8学时,情景模拟4学时,课外实践4学时。
3.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共16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40%,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案备注:1.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每上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一次课一般2个学时。
2.近三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写详案。
3.手写教案格式参照表格内容。
第一周第2次课第二周第1次课第三周第1次课第三周第2次课第四周第2次课第五周第1次课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对实际企业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研讨并确定本公司的管理理念与组织文化。
1.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论证应以何种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依据;2.本公司应树立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3.对本公司的文化建设提出各种设想,并制定建设方案。
【成果与检测】1.每个人写出一份论证应以何种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依据的简要材料;2.每个公司提交“公司管理理念”与文化建设方案;3.班级组织一次交流,每个公司推荐两名成员谈管理的理论依据,并由总经理谈公司的文化建设方案;4.由教师与学生对各公司所交材料与交流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打分。
以下项目可任选项目一:网络冲浪——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实训内容与要求】上网查询,或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搜集一个所学管理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或反映最新管理动态的资料。
参考网址如下:/darticle3/first.asp【成果与检测】1、每个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书面材料。
2、由教师批改并评估。
项目二:中、日、美文化比较沙龙(100分钟)【实训内容与要求】根据教材及有关资料,以“中、日、美三国文化比较”为题,课下认真准备2-5分钟的简短发言,着重探讨三种文化对管理者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管理风格、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行为等环境下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管理修养。
1、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要求,进行部署。
2、同学在刻下广泛搜集资料,写出自己的发言提纲,并交老师审阅,老师提出意见后返给学生。
3、安排两课时(100分钟)进行这一活动。
教师可把意见接近的同学分为一个发言小组,由学生自己决定发言顺序;各发言小组的进行顺序由教师决定,并间隔十分钟自由讨论时间;等小组发言全部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提示性或归纳性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