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63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000年理科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发展必然需要民主革命理论。
2002年文科多选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答:(ABC)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尊重规律D.2.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集中表现为( )A.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B.C.从实际出发还是从规律出发D.从本质出发还是从现象出发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造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严重挫折的最基本的思想根源是( )。
A.骄傲自满,急于求成B.C.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4.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的实质是( )A.要不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争论B.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争论C. D.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5.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 )A. B.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C.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D.6.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B.C.实事求是D.坚持真理,发展真理7.“在一定意义上,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A.表明了二者的一致性B.C.表明了二者没有任何区别D.没有正确理解二者的确切含义8.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的根本要求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B.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C.求实和创新相结合D.9.“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A.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B.C.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D.形而上学10.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由( )A.毛泽东首先创立的B.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C.列宁首先创立的D.邓小平首先创立的11.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重新确立的标志是( )。
A.B.C.《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2.中共十六大新确立并写入党章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四项基本原则二、多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 )A. B.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 D.E.决定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 B.C. D. E.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是( )A. B.C. D.实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E.4.实践一再证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会导致( )A.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B.C.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D.E.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最直接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A.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B.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正确的政治方向C.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D.有力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E.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6.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 B. C.在马D.E.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破除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束缚7.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A. B.C. D.E.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因为其( )。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政治)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经济)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文化)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主要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家。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国家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实现民主和共同富裕。
新旧民主革命的共同点:第一、社会形态相同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相同第三、革命任务相同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提出“一大”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争权,建立“劳农者的国家”,直至阶级斗争结束。
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阐述《〈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毛泽东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2、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毛概第二章的总结引言本文档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第二章进行综合总结的文档。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也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路径有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是指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列强压迫和民族危机。
19世纪末,中国由于经济落后、科技倒退、封建统治以及国内外腐败等原因,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中国人民面临剥削压迫、贫困困境,而外国帝国主义则不断侵略中国疆土,瓜分中国,掠夺资源。
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第二章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革命的对象和力量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力量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任务和道路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武装斗争的道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革命的领导和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的先锋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革命的根本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二章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当时只有13名党员。
党的创建是在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苏联共产国际的影响下进行的。
党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创建到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通过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不断吸收新的党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特别是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整风和思想斗争的阶段,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纪律和思想。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第二章是毛概的核心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
本文将对毛概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节:革命的总路线革命的总路线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指导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原则和目标。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提出了“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总路线。
这一总路线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决定性作用,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立基点”。
第二节: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革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农民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农民发动的以土地革命和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培养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
第三节: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一种重要战略思想,适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这一思想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通过发动农民的革命斗争和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包围和攻占城市,推翻封建统治,取得革命胜利。
这条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历史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第四节: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手段和必然形式。
毛泽东指出,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中,革命军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在农民群众支持下,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取得了无数胜利。
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革命力量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第五节: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高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理论基础、目标任务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等内容。
下面将按照章节内容进行详细叙述。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以及国内外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先驱的艰辛努力,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武器,它既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准则。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并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中国共产党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
四、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组织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中的行动指南。
党的组织原则主要包括党员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干部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保证党的组织健康运行,确保党的决策能够即时有效地执行。
五、党的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强调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党的思想建设不仅包括党员教育管理,还需要党员自身进行自我教育,开展学习和实践。
党的思想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党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之一。
党的群众工作要紧密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党的群众工作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实践与群众进行广泛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七、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党的纪律要求党员遵守党章党规、服从组织决定、保守党的秘密等。
党的纪律建设对于确保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十分重要,也是党内斗争和改革的基础。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义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其次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4.新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既然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也是要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民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 A )A.毛泽东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 B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3.1941年,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明确界定的著作是( C )A. 《反对本本主义》B. 《整顿党的作风》C. 《改造我们的学习》D. 《论新阶段》4.毛泽东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 A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C.《实践论》 D.《矛盾论》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 C )A.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6.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D )A.反对教条主义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7.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 B )的理论品质。
”A.坚持真理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D.求真务实8.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 C )A.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 B.重大实践问题的高度C.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D.重大思想认识问题的高度9.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D )A. 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B.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C.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B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是( B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A )A.社会实践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改革开放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它的( C )A.革命性特征 B.科学性特征 C.实践性特征 D.党派性特征14. 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D )(2009考研)A..经验主义B. 冒险主义C. 机会主义D. 教条主义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C )(2009考研)A..理论联系实际B. 解放思想C. 实事求是D. 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 )A.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尊重群众的创造和利益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尊重实践3.毛泽东深刻阐述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系统的哲学认证的著作是( BC)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4.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BCD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的运用、丰富和发展B.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C.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D.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5.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 ABC)A.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B.它是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C.它是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建设相联系的D.毛泽东给它一个科学的解释6.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提出了( ABC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真理标准讨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D.“三个有利于”的理论7.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D )A.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D.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上海等地发表的《南方谈话》8.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ABCD)A.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 B. 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法C. 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途径D. 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原则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内容,以及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了解了当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首先,这一章从中国革命的背景出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和文化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和调整,逐渐融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一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也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历史的主线。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总结,毛泽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同时又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有力度、有成效地展开。
毛泽东思想提倡党员干部要听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启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应该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
此外,毛泽东思想还强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和侵略。
毛泽东认为,只有通过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才能使中国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强。
这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启示,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好这一思想,不断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A.刘少奇B.毛泽东C.邓小平D.王稼祥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改革开放D.为人民服务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A.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B.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C.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是()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10、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A.制度创新B.理论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二、多项选择题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共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2、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1978年中共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的讲话《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B.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主线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4、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2、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革命性质的分析和判定。
(1)中国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4)革命有时还要有资产阶级参加;(5)革命的目的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概括。
中共“一大”提出建立劳农专制的国家思想;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1926年前后,党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更加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动力、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要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保护民族工商业。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是在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重新确立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前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2007年十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3自我批评的作风。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民主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段: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客观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没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没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结论: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段:1919年—1949年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第一,革命的领导者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领导者。
民族资产阶级虽然继续参加了革命,但已不再是革命的领导者。
这种领导权的更替,成为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本质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