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aml的fab分型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对AML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医生们通常会采用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法对患者进行分类。
FAB分型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外周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等指标,将AML分为不同的亚型。
FAB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急性髓系白血病: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外周血象中髓系细胞比例较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为M0、M1、M2、M3、M4、M5、M6、M7八个亚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外周血象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特点,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3.混合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兼有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特点,外周血象和骨髓象中既有髓系细胞,又有淋巴系细胞。
根据髓系和淋巴系细胞的比例,分为混合细胞白血病Mx(髓系占优势)和淋巴细胞白血病Mx(淋巴系占优势)。
FAB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FAB分型,有助于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区分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策略制定:根据FAB分型,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侧重于化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3.预后评估:FAB分型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髓系白血病的预后较差;而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对化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总之,FAB分型在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FAB分型,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第59卷第5期Vol.59No.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2021年5月May 2021文章编号:丨67卜7554(202丨)05-0116-03DOI : 10.6040/j.issn.1671 -7554.0.2020.1751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告毕亚珍,冯洒然,李红,刘倩,于靖宜,王焱,朱传升(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病学科,山东济南250014)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高钙血症中图分类号:R 733.7丨 文献标志码:B高钙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副肿瘤综合征,通常被 称为恶性肿瘤相关性高钙血症;在恶性实体瘤中,高 钙血症最常见于乳腺癌和肺癌。
而在血液系统恶性 肿瘤中,高钙血症常见于淋系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 髓瘤和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但在急性髓系 白血病中极少有报道。
本文报告一■例以尚耗血症为 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同时伴骨髓纤维化,现 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乏力9 d ,加重伴纳差4 d ” 人院,既往体健。
人院查体:体温37心率95次/min ,呼吸25次/min ,血压149/78 mmHg ,全身皮肤 未见出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95次/m in ,律齐,肝脏肋缘下未触 及,脾脏肋缘下2 cm ,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血常规: 白细胞29.16X 10V L ,中性粒细胞5.83x l 〇9/L ,红细胞3.78x l 〇l 2/L ,血红蛋白 122 g /L ,血小板 65x l 〇9/L ,幼稚细胞0.20%。
电解质:血清钙4.51 mmol/L (正常 值:2.19~2.54 mmol /L ),无机磷丨.44 mmol/L (正常值:0.87~ 1.45 mmol /L ),钠 134 m m ol/L (正常值:137 ~ 147 mmol /L ),氯 93 mmol/L (正常值:99 ~110 mmol /L ),镁 1. 28 mmol/L (正常值:0. 7 ~ 丨.丨mmol /L ),钾正常。
急性髓系白血病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造血祖细胞恶性变转化。
基本信息2主要病因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白血病的病因仍未被完全了解。
目前普遍认为,绝大多数白血病是环境因素与细胞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
2、化学物质如油漆、苯、染发剂等通过对骨髓损害,也可诱发白血病。
最近北京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许多儿童白血病患者在半年来均做过室内装饰。
3、细胞毒药物致病:急性白血病与口服氯霉素可能有关,其它尚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磺胺类、保泰松等。
4、病毒感染:近十年来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
病毒引起禽类、小鼠、大鼠、豚鼠、猫、狗、牛、猪、猴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认为C类RNA肿瘤病毒与人类白血病的病因有关。
3诊断标准3.1英法美协诊断标准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及(或)CD13可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10%时,亦属此型。
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异常增生和堆积的白血球为特征。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变异、环境暴露和免疫异常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论述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变异与白血病1. 个体遗传背景:个体在遗传上可能存在对白血病易感的倾向。
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或某些家族性遗传性基因突变可影响正常细胞生长调控,进而导致白血病发生。
2. 染色体畸变:一些染色体异常被广泛认为是白血病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Philadelphian染色体阳性携带着t(9;22) BCR-ABL转座子,引起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且预后较差。
其他染色体畸变包括t(8;21)和t(15;17),分别导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 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多个基因突变可能会相互作用。
例如,FLT3和NPM1基因的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常见的驱动突变。
这些突变通常与预后不良相关,并且可能通过影响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分裂调控来促进异常增殖。
二、环境暴露与白血病1. 化学物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被认为是引发或促进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如苯、甲肼、芳香胺类化合物等均被证实与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有关。
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损害DNA或致突变基因表达来干扰正常细胞功能。
2. 放射线:辐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暴露,暴露于高剂量放射线下可能导致DNA损伤,从而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职业曝光和医学干预都可能涉及到放射线,潜在地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三、免疫异常与白血病1. 先天性免疫缺陷: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如Fanconi贫血和Wiskott-Aldrich 综合征等,与白血病有关。
这些缺陷使得机体无法正常应对外界致病因素,增加了白血病发生的风险。
2. 获得性免疫抑制:获得性免疫抑制也可能是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被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可能更容易患上白血病。
此类药物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形成。
一类白血病的总称一类白血病的总称简介:AML: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类白血病的总称,临床中急性骨髓系白血病可分为M0~M7一共8种。
详细描述:1、流行病学:AML的年发生率约是每10万人中有2.3人,男性比女性略多,而且年纪越大发生的机会越高,大于65岁的人得到AML的机会约为小于65岁的人之10倍。
过去这20年来,其发生率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病因:目前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但一般认为遗传、辐射、化学物质(如苯)、药物及其他职业上的暴露(如浓烟、颜料、杀虫剂等)可能与AML的发生有关。
3、分类及诊断标准⑴、M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1.血象:贫血显著,外周血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升高。
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少数患者可无或极少幼稚粒细胞出现。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3.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⑵、M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1.血象: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3.细胞化学染色(1)P0X与S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文章目录*一、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1. 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2. 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诊断3. 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治疗*二、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护理*三、急性髓系白血病吃什么好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1、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 1.1、发热和感染约50%的患者以发热起病,当体温38.5℃时常提示感染。
1.2、出血常见皮肤出血点、牙龈渗血、鼻出血和月经量增大。
发生凝血障碍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大块瘀斑、血疱,伴疼痛。
可发生内脏出血,包括消化道、泌尿道及颅内出血等,后者可至突然死亡。
1.3、贫血主要症状为疲劳、乏力、面色苍白、气短。
有些患者在诊断为白血病的数月或数年前就已经出现贫血症状。
1.4、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神经麻痹或神经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脑膜炎。
1.5、眼部症状可引起视力障碍、突眼。
1.6、呼吸系统症状白血病细胞浸润或瘀滞、感染可引起呼吸困难等肺炎或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症状。
1.7、心脏症状心脏受累者可出现心悸、水肿等心律失常或心衰等症状。
1.8、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受累者可出现腹痛、腹泻、胃肠道梗阻或出血症状。
肝脾肿大的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
1.9、泌尿系统症状高尿酸血症、肾脏受累引起的尿路结石及相关性的尿痛、少尿和其他肾衰竭的症状。
2、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诊断首先是细胞遗传学检查:这种检查方法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这需要抽取患者2ml的脊髓,做染色体的检查,这主要是判断白血病的恶性程度的一种方法,如果染色体有异常,那么这个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是比较差的。
其次是脊髓的常规检查:这是除了血常规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白血病最常规的检查方法。
如果血常规有异常的患者,就必须进行骨髓穿刺,对其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
最后是脑脊液的检查:脑脊液的样本采集点在患者的腰部的脊髓腔内,通过对脑脊髓的检查,可以看出白血病发展的程度,可以知道癌细胞是否已经侵袭患者的脑部和脊髓系统。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成年中患有白血病概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在15—39岁而且发病比较快,很容易被人忽视,那么生活中引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哪些?下面详细为大家介绍。
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白血病的病因仍不能明确。
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于电离辐射有关,比如各种射线,接受X线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同年龄的9.5倍。
2、化学物质:长期密切接触有机溶剂者,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升高,调查发现生产苯工厂的职工发生白血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5—6倍,自接触至发病,即潜伏期,平均为11.4年。
此外,吸烟者患白血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其中烟草中含苯、乌拉坦、亚硝酸,还有放射性物质。
3、遗传也是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单卵双胎之一发生白血病后,其同胞在一年内发生白血病的机会是正常人群的5倍。
文献报道先天性痴呆样愚型发生白血病比正常儿童高15—20倍,有少数家族性和先天性白血病。
4、病毒感染:近十年来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可能是病毒引起的。
病毒引起禽类、小鼠、狗、牛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认为C类RNA肿瘤病毒与人类白血病的病因有关。
5、细胞毒药物致病:急性白血病与口服氯霉素可能有关,其他的还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磺胺类、保泰松等药物,也可能引起急性白血病。
通过以上介绍的生活中引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原因,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预防白血病有所帮助,急性白血病的预防要从生活中做起,保持个人卫生,提高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