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认知理论 PPT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称之为ABC理论。
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通常我们会 认为情绪与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截了当由激发事件所 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 缘故,B即个体对A的认知与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 直截了当的缘故。
生活中的例子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 半被打碎。(刺激)
一个花匠讲:“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 真倒霉。”另一个花匠讲:“真幸运,还 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认知与评价 → 反应)
结论
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您对事件的认识决定您的 反应。
感谢您的聆听!
围观者的自我评估
有能力 提供帮 助
无能力
与自己无关
气愤/着急/兴奋 害怕/气愤
忽视
情绪的产生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与皮下组织协同 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 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感受器)
(内导神经)
外界刺激
神经冲动
丘脑
(更换神经元)
(评估刺激情景)
大脑皮层
态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外导神经)
丘脑的交感神经
皮层的冲动
拉扎勒斯(Lazarus) 进一步把阿诺德的 评价扩展为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的 过程。
评价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与再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它主要 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 一种控制判断。
认知过程
过去经验的回 忆和对当前情 景的评估
当您夜晚一个人观看鬼片的时候,比如 《贞子》,您会由于贞子的突然出现,而 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同时依照您以往对 鬼的印象与对现在您正处于黑暗环境中 的评估,您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 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 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关于刺激的反应。情 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如此,人 们才能够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估计 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 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 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兴奋
血管或内脏
感觉
情绪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关于特定的情绪来讲,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 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 的唤醒。
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与环境因素在大 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
生理状态变 化的信息
大脑
生理因素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评定—兴奋”讲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阿诺德“评定—兴奋”讲
刺激情景并不直截了当决定情绪的性 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 刺激的估量与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
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大街上有一孕妇被人抢劫(刺激),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的有效性与 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例子
被人责骂(刺激事件)
利:或许是合理的批评 害:或许是强词夺理
接受/不接受 批评 反过来指责/不予理睬
情绪与行为反应
初评价
次评价 再评价
拓展与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不是 由于某一事件直截了当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 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与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是信 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与行为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