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腹泻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6
奥曲肽用于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治疗经验总结发表时间:2020-12-24T06:54:52.031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5期作者:李汉初1 林玮婷2 林志良1 [导读] 探讨奥曲肽用于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1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肿瘤科澳门 999078)(2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麻醉科澳门 999078)【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用于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本案例导致迟发性腹泻的原因、机制和奥曲肽的治疗效果。
结果: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与其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有关。
UGT1A1基因多态性是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不能完全预测迟发性腹泻发生的可能。
奥曲肽对预防伊立替康相关的迟发性腹泻有一定疗效。
对于奥曲肽在严重迟发性腹泻的治疗,本案例亦见良好的效果。
结论: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预测迟发性腹泻发生的可能,所以临床上使用伊立替康需提高警惕,对于高危人群必要时减少剂量或预防性使用药物。
如发生伊立替康相关的严重迟发性腹泻,应及早应用奥曲肽治疗。
【关键词】奥曲肽;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5-0085-02伊立替康是DNA拓扑异构酶I(TOPO I)抑制剂[1],一种应用在多种晚期肿瘤的细胞毒性药物,伊立替康的毒性主要包括严重的腹泻,骨髓抑制,及其他不良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急性乙酰胆碱能综合征等。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55岁,女性,于2001年诊断卵巢癌Ⅲ期,经多次肿瘤减积术及曾接受多线化学/标靶治疗,包括卡铂、顺铂、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贝伐单抗、奥拉帕尼、依托泊苷、表柔比星、Liposome doxorubicin及其他内分泌治疗。
于2019年11月 CT 发现肿瘤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1例伊立替康所致严重腹泻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与药学监护蒋婷;袁明勇;郑玲利【摘要】1例59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升结肠腺癌术后化疗后(pT3N0M0ⅡA期);右肺转移癌;骨继发恶性肿瘤;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感染控制,给予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为IROX,具体为奥沙利铂(120 mg,d1)+伊立替康(160 mg,d2,d9).第9天行伊立替康化疗后,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伴粒细胞缺乏,停止放疗并给予止泻、补液、升白细胞,预防感染等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分析总结了伊立替康致严重腹泻的原因及可能导致腹泻加重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医师一起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最终好转出院.【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4页(P211-214)【关键词】伊立替康;腹泻;粒细胞缺乏;药学监护【作者】蒋婷;袁明勇;郑玲利【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四川成都 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四川成都 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至2010年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就已排名第5位[1]。
伊立替康是一种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通过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发挥抗肿瘤活性。
当前对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伊立替康所组成的FOLFIRI、FOLFOXIRI、IROX方案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2-4]。
但伊立替康也显示出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迟发性腹泻是其主要的临床不良反应且与剂量相关[5],它不仅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是患者治疗剂量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因此,在伊立替康应用过程中,临床药师不仅需关注其治疗疗效,还应关注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化疗前对可能导致腹泻加重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及仔细监测,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sis by degradati on ofM cl 1through ERK i nacti vati on [J].C li n C an ce r R es ,2009,15(15):4904 4914.[29] GOODELL J R,M ADHOK A A,H I ASA H,e ta l .S ynthesis andeva l uati on of acri done and acri done based an ti herpes agents w i th topois om erase acti vit y[J].B i oorg M e d Che m ,2006,14(16):5467 5480.[30] LI U Y,KE Z ,CU I J ,et al .Syn t hesis ,i nh i b it ory acti viti es ,andQSAR st udy of xan t hone d eri vatives as a l pha gl u cos i dase i nh i b i tors[J].B i oorg M ed Ch e m ,2008,16(15):7185 7192.[31] SKALLI S,Z A I D A,SO ULAYMANI R .D rug i n teractions w i thh erbal m ed i ci n es [J].Ther D rug M onit ,2007,29(6):679 686.[32] FOT IR S,W A H LSTRO M J L .The role of d ietary s upp le m en ts i ncytoch ro m e P450 m ediat ed drug i nteracti ons [J ].La t Am Bu ll C ari b M e d A ro m P l an ts ,2008,7(2):66 84.(收稿日期:2010 07 12)作者简介:张程亮,男,药师 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Te:l (027)83663519 E m ai:l ph3719@yahoo co m cn预防和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腹泻的研究进展张程亮1,高静1,沈倩2(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武汉430030)摘要:目的 介绍预防和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腹泻的研究进展。
开普拓、CPT-11、(伊立替康)引起的腹泻的治疗早期腹泻:发生于用药24小时内。
通常与胆碱能综合征同时或稍早发生,肠內容物突然排空,可自行緩解或阿托品治疗。
延迟性腹泻:发生于用药24小時后到下一治疗周期开始之前。
70%发生于CPT-11用药后4-6天。
其发生的几率变异很大,同一病人每次治疗不一定都发生。
治疗:一旦出現水样性排泄物,立即服用2片易蒙停,随后每2小时服用1片,中途不能更改剂量,持续至最后一次水样性排泄物出现后12小時。
如轻微至中等程度之腹泻(每日≦6次,中等痉挛腹痛)在48小時內沒有緩解,应立即使用预防性的口服广谱抗生素。
所有患者服用易孟停一方面不得少于12小时,但也不得连续用药超过48小时。
除抗腹泻治疗外,应立即大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服用易蒙停同事服用氟哌酸0.3-0.4/8小时,思密达1袋/8小时,以上两药每日三次,连用5-7天。
当腹泻合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计数<500/mm3)时,应用广谱抗菌素预防性治疗。
易蒙停不应用于预防给药,即使前一周期出现过迟发性腹泻的患者也不应如此。
出现严重腹泻的患者,在下个周期用药应减量。
其他化疗药物引起的腹泻(除伊立替康外)发生腹泻后急查大便常规,必要时急查大便的普通培养和厌氧培养:留取厌氧培养时,应该将大便尽量放满试管,这样培养时可以容易从厌氧区域取材接种。
治疗给予活菌制剂,增加肠道内阴性杆菌的数量,整肠生 0.5, tid,表飞鸣 3.0, tid。
高度怀疑伪膜性肠炎时,千万不能给予止泻药,这样会加重肠道的中毒症状,可以给予万古霉素0.25g,每日3次口服,或灭滴灵口服,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CPT-11伊立替康导致的腹泻处理比较特殊。
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机制和治疗进展杨雷;廖洪;徐克强【摘要】伊立替康是治疗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迟发性腹泻作为主要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较多的机制为:伊立替康活性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是导致迟发性腹泻的关键,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UGT1A1)可使SN-38失活,是决定肠内SN-38浓度的重要指标.目前迟发性腹泻标准治疗仍以洛哌丁胺为主,辅以生长抑素等,羧酸酯酶抑制剂等新药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预防方面还没有标准方案,中西医研究成果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12)032【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治疗;预防【作者】杨雷;廖洪;徐克强【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602;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602;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3伊立替康(Irinotecan)为半合成的可溶性喜树碱衍生物,通过抑制Ⅰ型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Ⅰ,TopeⅠ)阻碍DNA的合成,可特异性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5-FU)的化疗方案(FOLFIRI)是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选择,有效率在40%以上[1-2]。
然而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主要的不良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发生在用药后24 h,发生率可达90%,严重者可以致命。
日本近期的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1995~2000年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13 935例患者,3~4度腹泻的发生率为10.1%[3]。
如何预防及治疗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1.1 羧酸酯酶和β-葡萄糖苷酸酶的作用伊立替康在肠腔经羧酸酯酶可直接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其活性比伊立替康强100~1000倍[4]。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研究摘要目的:伊立替康属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抗瘤谱广,临床疗效较好,其主要剂量依赖性毒性有两种,1.腹泻,尤其是迟发性腹泻,2.血液系统毒性。
本文通过伊立替康引起小鼠肠道特征性病理损害的研究,探讨该药剂量依赖性毒性反应之~一迟发性腹泻的机制:通过给予不同抗腹泻处理后小鼠腹泻的程度、肠道病理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正确处理;同时探讨抗腹泻药物与骨髓抑制的关系,有利于指导本药的最佳临床应用。
方法: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的昆明种小白鼠,雄性,随机分为6组。
A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m1/kg,腹腔内注射,连续4天;B组:给予伊立替康1.2mg/d,腹腔内注射,连续4天;C组:给予伊立替康1.2mg/d,腹腔内注射,连续4天,同时给予易蒙停O.06mg/d,溶于水后胃内灌注,连续2天;D组:给予伊立替康1.2mg/d,腹腔内注射,连续4天,同时给予奥曲肽5ug/d,皮下注射,每日两次,连续5天;E组:给予伊立替康1.2mg/dJ腹腔内注射,连续4天,同时给予碳酸氢钠30rag/d,溶于水后胃内灌注,连续5天;F组:给予伊立替康1.2mg/d,腹腔内注射,连续4天,同时给予青霉素12Ⅲg/d,链霉素6mg/d,溶于水后胃内灌注,连续5天。
各组每日观察体重变化、腹泻程度、用计数板计数血白细胞和红细胞变化,第6天断头法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pH值:取盲肠内容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13一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分别取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组织切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
结果:1.小鼠腹腔内注射伊立替康可以引起迟发性腹泻、小鼠体重减轻、骨髓抑制一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减少。
化疗后第5天,上述指标与化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性,P<O.05。
伊立替康引起的肠道病理损害为:肉眼可见的肠管肿胀,肠壁变厚,轻微出血点;镜下可见:肠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轻微的炎性细胞浸润,绒毛水肿变短;空肠和回肠可见:粘膜上皮细胞空泡形成,血管扩张,多形核细胞浸润;盲肠和结肠可见:肠粘膜下水肿,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杯状细胞增生,陷窝尺寸和数量下降,陷窝内扁平上皮细胞增生,粘膜表面有纤维、细胞碎屑和粘膜上细菌形成的伪膜样物。
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所致迟发性腹泻33例的护理伊立替康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药物,但是它也会引起迟发性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病人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所致迟发性腹泻33例的护理展开讨论。
一、患者情况本次护理对象为3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因使用伊立替康引起迟发性腹泻而住院接受治疗。
其中包括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在45岁到70岁之间。
腹泻程度不一,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脱水等症状,部分患者严重者需持续住院治疗。
二、护理目标1. 控制腹泻:减少腹泻次数,改善排便质量。
2. 确保营养摄入:维持身体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3. 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腹泻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护理措施1. 药物治疗:及时给予止泻药物,如慢性肠炎(吗啡),益生菌等。
2. 饮食调理:患者需遵循低渣、高蛋白、高糖饮食,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如米粥、土豆、面条等。
3. 监测观察:定时观察患者的腹泻次数、腹泻量,及时记录并上报医生。
4.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给予静脉输液或营养支持。
5. 注意休息:保障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6. 心理护理: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
四、护理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个性化: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
2. 注意饮食安全:避免给予含油脂、辛辣等易刺激肠道的食物。
3. 定期复诊: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五、护理效果评估经过护理干预,3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腹泻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腹泻次数减少,排便质量得到改善。
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六、结语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所致迟发性腹泻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腹泻症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伊立替康治疗直肠癌致迟发性腹泻的护理进展摘要:直肠癌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患者疾病发生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当疾病进展至后期,患者会存在大便性状以及排便习惯的变化,直肠癌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伊立替康作为喜树碱类化疗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患者,迟发性腹泻作为疾病治疗的重要不良反应,对患者疾病治疗安全性造成影响,需要积极加强对患者疾病护理,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生活质量,减少化疗风险,具体的护理内容综述如下。
关键词:伊立替康;直肠癌;迟发性腹泻;护理作为现阶段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直肠癌对患者生命安全起到重要影响,临床中主要使用药物化疗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伊立替康被应用于晚期直肠癌疾病治疗,可有效实现患者病情改善。
但同时在药物应用治疗中伴随多种不良反应,其中影响较大的则是导致患者出现迟发性腹泻,相关数据调查发现药物应用后患者存在3~4度迟发性腹泻概率在20%~40%,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化疗痛苦,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针对性护理措施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笔者以迟发性腹泻发生机制为基础性分析,对其护理措施进行重点讲解,内容如下。
1.迟发性腹泻发生机制分析伊立替康属于为半合成的可溶性喜树碱衍生物,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DNA合成造成阻碍进而实现癌细胞凋亡,这也是目前直肠癌患者疾病治疗中药物应用的主要选择,针对直肠癌治疗的有效率高达40%,但与此同时,药物应用过程中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例如迟发性腹泻,该种不良反应存在药物剂量依赖性,发病时间多为药物应用后的24小时,其发生概率超过90%。
其主要机制为药物应用过程中受到肠腔内部羧酸酯酶影响其活性增强,增强后对DNA合成造成影响,导致患者肠道内部电解质发生紊乱,肠液分泌异常,这种情况导致患者肠内的上皮细胞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出现迟发性腹泻[1]。
迟发性腹泻发生后对患者身体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如果不给予相关措施进行应对,极易导致患者后续化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针对直肠癌化疗过程中伊立替康的应用需要重点对其使用导致的迟发性腹泻患者开展护理,降低药物化疗带来的危害[2]。
3个病例告诉你,使用伊立替康要小心!伊立替康的3个不良反应,你都了解吗?作者丨宋芳华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伊立替康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能够引起DNA双链断裂。
伊立替康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重要药物,也用于胃癌、食管癌、小细胞肺癌等其它肿瘤的治疗。
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较为特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均可能为致死性不良反应,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也是伊立替康较为特殊的不良反应。
今天,我们借助三个病例来深度认识一下这三个不良反应。
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病例一:男性患者,60 岁,直肠癌肝转移,UGT1A1*28 检测结果为 [TA]6/[TA]7,UGT1A1*6 检测结果为 GG 型。
二线应用伊立替康亚叶酸钙 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第 1 周期。
应用伊立替康后患者出现严重腹痛,出汗,全身不适。
血压120/80mmHg,心率86 次/分,神志清楚。
解析:患者出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腹痛由肠蠕动亢进、腹部痉挛导致。
治疗上应予阿托品针剂0.25mg 皮下注射。
患者接受阿托品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未出现腹泻。
此后患者每次应用伊立替康前,均予阿托品针剂0.25mg 皮下注射预防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伊立替康未减量,患者未再出现相同症状。
深度解读: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为伊立替康较为特殊的不良反应之一,约9% 的患者会出现短暂而严重的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的其它表现还包括:早发性腹泻,结膜炎,鼻炎,低血压,潮红,血管舒张,寒战,头晕,视力障碍,瞳孔缩小,流泪,流涎增多,在用药同时或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
Ⅳ度骨髓抑制病例二:女性患者,62岁,晚期直肠癌患者,未接受UGT1A1检测,二线应用伊立替康亚叶酸钙 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使用伊立替康后第8天,患者白细胞总数0.7×109/L,中性粒细胞检测不到。
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伴有咳嗽,咳少量黄痰,胸部CT未见肺炎表现。
解析:患者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
20例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1~2013年伊立替康ADR上报的报表,共20例,对其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ADR主要表现为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迟发型腹泻和骨髓抑制,严重者表现为严重腹泻、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
结论掌握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监护,做好患者用药教育,确保安全用药。
【关键词】伊立替康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73-03伊立替康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为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实验表明体外伊立替康与化疗药如顺铂、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及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合用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大肠癌、肺癌、子宫颈癌和卵巢癌。
由于该药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ADR),2011~2013年公司不良反应监测室共收到20例关于伊立替康的ADR报告,主要表现为腹泻和骨髓抑制。
笔者将此20例ADR汇总、分析,以期为临床更好合理使用伊立替康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20例患者均为2011年~2013月病人在住院期间静脉滴注伊立替康后发生ADR者。
2 结果与分析2.1患者一般情况发生ADR者共20名,其中女性13名,男性7名。
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69岁。
年龄集中在41~50岁和61岁以上年龄段。
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2.2患者疾病分布20例ADR中,1例食管恶性肿瘤患者(5.0%),2例肺癌患者(10.0%),宫颈恶性肿瘤者共3例(15.0%),3例胃癌患者(15.0%),卵巢癌患者有4例(20.0%),直肠癌、结肠癌、乙状结肠癌等肠道肿瘤患者共7例(35.0%)。
除1例患者既往不良反应史不详外,其余均无不良反应既往史和家族史。
2.3ADR发生时间发生ADR时间最短者在滴注伊立替康过程中(具体时间不详)出现急性腹部隐痛不适,1例(5.0%)在用药后10h出现腹泻、腹痛、并黄色水样便。
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有效护理的方法,提高伊立替康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对6例应用FOLFIRI方案治疗、发生严重迟发性腹泻的晚期大肠癌病人,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肛门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 6例发生严重迟发性腹泻患者均顺利度过腹泻期,完成预定的治疗方案。
结论严格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可使得盐酸伊利替康相关并发症明显改善,减轻病人病死率。
【关键词】伊立替康化疗迟发型腹泻护理前言盐酸伊立替康是特异性D N A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其活性代谢物SN-38与拓扑异构酶I和DNA形成的复合体稳定结合,特异性抑制DNA重链步骤,引起DNA单链断裂,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抑制细胞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
伊立替康单一用药适用于晚期大肠癌患者,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可用于既往未接受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
然而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用药限制性毒性,临床研究表明,20%-40%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后可出现3~4级腹泻,并致化疗方案中止[2]。
现将我科近期6例使用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自2010-2011年共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化疗致严重迟发型腹泻6例病人;其中女性4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61岁(46-69岁);影像学及病理确诊为结肠癌。
6例病人腹泻发生时间(应用伊立替康后):24~48小时1人;72~96小时2人;120~144小时 3人,3->10次/d,稀水样便,经积极治疗,持续2-10天后腹泻均完全停止。
1.2 典型病例介绍患者,女,63 岁,因“结肠癌术后复发再次术后2月”入院。
患者确诊结肠癌于2007年6月行结肠根治术,术后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6周期;2009年再次出现大便带血,肠镜及影像学诊断肿瘤复发,同年行m i l e’s手术加子宫、附件切除及部分阴道后壁切除术,术后应用FOLFIRI方案,已化疗1周期,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