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设置审核表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
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附件3
单位名称(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
说明:1、该表一式3份,经政府人社部门审核后,由单位、主管部门、政府人社部门各留存1份,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依据。
2、比例①:占岗位总量的比例;比例②:占管理岗位的比例;比例③:占专技岗位的比例;比例④:为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内部等级之间的比例;比例⑤:占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
3、正式在册工作人员包括,参加2006年工改人员,2006年工改后按规定程序进入人员和本次岗位设置经政府人社部门审批同意的单位自行招聘人员。
4、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需报上级政府人社部门核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单位名称(盖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样表)以及经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核准按照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的担负其他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
“2”是指不担负领导职责的可聘职员控制数,不计入岗位设置总量。
其中内设机构为处级的事业单位,经核准设置了七级(2)、八级(2)职员岗位的,计入管理岗位设置总量。
九级、十级管理岗位计入管理设置总量。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填表说明1、“1”是指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职数内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聘任)的单位领导、内设机构领导,以及经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核准按照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的担负其他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
2、“2”是指不担负领导职责的可聘职员控制数,不计入岗位设置总量。
其中内设机构为处级的事业单位,经核准设置了七级(2)、八级(2)职员岗位的,计入管理岗位设置总量。
3、九级、十级管理岗位计入管理岗位设置总量。
以某本科院校为例:假设该单位共有编制960个,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拟设管理岗位171个,专业技术岗位729个,工勤技能岗位60个。
该单位“双肩挑”人员共51人,其中25个正高,25个副高,1个中级。
内设机构为处级,在岗位设置时,经核准,可设置不担负领导职责七级岗位6个、八级岗位6个。
根据《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规定:正高:副高:中级:初级=1:2.8:5.2:1。
计算出来的各类数值保留1位小数。
一、“管理岗位栏”各类数值所得如下:171=2+6+62+80+6+6+5+4。
也就是“三(1)+四(1)+五(1)+六(1)+七(2)+八(2)+九+十”的数值,2、6、62、80等分别为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此外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聘任)的专职党委书记和按《关于机构改革中部分市级机关团(工)委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问题的通知》(甬团联[2002]1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市组通[2002]27号)和《关于市属事业单位工会干部有关待遇问题处理意见的纪要》产生的专职团(工)委书记、专职工会主席、专职妇委会主任等岗位,在编制岗位设置方案时,计入相应等级的职员岗位,作为计算退出领导岗位人员50%可聘职员控制数的基数。
表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单位名称(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单位岗位总量特设岗位单位规格单位经费来源单位现有编制单位正式在册工作人员管理岗位比例①数量等级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比例②数量专业技术岗位比例①数量层级高级中级初级比例③其中正高数量其中正高等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比例④数量工勤技能岗位比例①数量等级技术工普通工主管部门意见同级组织或人社部门意见上级组织或人社部门意见一二三四五比例⑤数量说明:1、该表一式3份,经组织或人社部门审核后,由单位、主管部门、组织或人社部门各留存1份,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依据。
2、比例①:占岗位总量的比例;比例②:占管理岗位的比例;比例③:占专技岗位的比例;比例④:为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内部等级之间的比例;比例⑤:占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
3、正式在册工作人员包括,参加2006年工改人员,2006年工改后按规定程序进入人员和本次岗位设置经组织或人社部门审批同意的单位自行招聘人员。
4、县所属事业单位需报上级组织或人社部门核准。
表4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聘用审核表单位名称(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序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学历及学位现任管理职务及任职时间现专技(政工)职务及获得时间拟聘岗位等级申报“双肩挑”兼任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双身份”人员拟保留的专技等级政工专业人员申报的等级政工专业各等级所占%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以主要精力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数主管部门意见组织或人社部门意见说明:1、本表所填为聘用在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
2、请按“双肩挑”、“双身份”、“政工专业”和纯管理岗位人员的先后顺序分别填报,各类人员兼任(或保留)的专业技术职务,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填写。
3、“政工专业各等级所占%”只填报各级合计数占整个基数的百分比。
4、此表一式3份,单位、主管部门和组织或人社部门各留存1份,与《岳阳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情况认定表》共同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及兑现工资等待遇的依据。
附件2:附件6: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进行归类; 3、本表用A4纸打印。
附件4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通知书:你单位上报的岗位设置方案收悉。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豫办〔2010〕3号)精神,结合你单位实际,现将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如下:(公章)年月日附件8:河南省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聘用人员花名册填报单位(公章):填表时间:年月日单位领导:单位经办人:审核人:核准人: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章)说明:1、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无需在审核人一栏填写;2、本表用A4纸打印。
附件9:河南省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聘用人员登记表说明:1、本表一式4份,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管部门、单位、本人档案各1份;2、本表用B5纸打印。
附件10:附件11: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认定通知书: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豫办〔2010〕3号)精神,你单位此次岗位聘用工作符合政策要求和规定程序,现予以认定,从下月起兑现新的岗位工资。
特此通知。
附:河南省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聘用人员花名册(公章)年月日注:通知书一式4份,单位、主管部门各1份,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2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部门和工资福利部门各1份)。
附件12:河南省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附件13:河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等级变动审批花名册填报单位(公章):填表时间:年月日说明:1、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无需在审核人一栏填写;2、本表用A4纸打印。
附件14:河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等级变动审批表2、本表用B5纸打印。
附件3:事业单位在编在册人员花名册注:兼职人员要同时填写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
附件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专技类)单位名称(盖章):
备注:
1、管理五至八级职员岗位是指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单位领导、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其中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计入九级职员岗位。
2、“双肩挑”人员计入管理岗位,根据其专业技术职务相应计入中、高级专技岗位数,分别用“+数量”表示。
同时,在“单位岗位总量”栏原可设岗位总数的基础上“+双肩挑人员”予以明确。
3、技师岗位聘任按规定全区统一设置。
附件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专技类)样表
单位名称(盖章):*********
备注:
1、管理五至八级职员岗位是指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单位领导、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其中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计入九级职员岗位。
2、“双肩挑”人员计入管理岗位,根据其专业技术职务相应计入中、高级专技岗位数,分别用“+数量”表示。
同时,在“单位岗位总量”栏原可设岗位总数的基础上“+双肩挑人员”予以明确。
3、技师岗位聘任按规定全区统一设置。
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单位名称: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时间: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填写说明1、“机构规格”填写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单位级别,未定行政级别的,填“未定级”。
2、“编制数”是指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单位编制数。
3、“岗位总量”是指单位所设置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数的总和。
4、“在编人员数”是指单位编制内人员数量,包括编制内的待岗、内退及长病假人员。
5、“主要岗位类别及比例”填写“以管理岗位为主”、“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或“以工勤岗位为主”,以及该类岗位占单位岗位总数的比例。
6、“管理岗位设置”填写各等级管理岗位数量,以及各等级管理岗位数量的总和。
7、“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其中高、中、初比例是指按本市规定的结构比例标准。
“内部结构比例”应严格执行国家控制标准。
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8、本表市属事业单位一式三份(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一份)。
区(县)属事业单位一式四份(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一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分布情况表一(管理岗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分布情况表二(专业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分布情况表三(工勤技能岗位)上海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申报表填表说明1、“岗位类别”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属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技能岗位。
2、“岗位名称”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具体岗位名称。
3、“岗位等级”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等级。
4、“岗位设置时限”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起止时间。
5、市属事业单位一式三份(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一份)。
区(县)属事业单位一式四份(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