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先生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524.50 KB
- 文档页数:11
走进鲁迅心得(精品3篇)走进鲁迅心得篇2走进鲁迅:深度的思考与体验1.背景介绍: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他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享年55岁。
鲁迅的一生风雨飘摇,但他的作品却如长者般深沉,令人敬仰。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创作风格:鲁迅的作品充满了深沉而细腻的描绘,他的语言犹如手术刀,犀利而精准,剖析社会现象,揭示人性弱点。
他的作品主题涉及广泛,从乡土中国到现代都市,从文化批判到历史反思,无不展现出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3.深入分析:鲁迅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
他通过对孔孟之道的批判,揭示了传统社会中道德规范的虚伪和封建礼教的残酷。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吃人”的隐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对平等、自由、公正的强烈向往。
4.个人观点:鲁迅的作品让我深受震撼。
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热情,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立,他的批判和反思充满了勇气和责任感。
他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苦难和磨难,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自省和崛起。
在我看来,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
5.对比与参照:对比鲁迅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哲学思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他的作品以其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6.结论与评分:走进鲁迅,让我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的作品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苦难和磨难,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自省和崛起。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哲学思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我个人而言,我会给鲁迅的作品打出9.5分的高分,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走进鲁迅的世界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
他的收藏涉猎很广,造诣颇深,主要收藏旧书、拓本、铜镜、笺谱、篆刻、木刻、碑帖、造像、画砖等,在中国收藏史上留下了佳话。
我自幼敬仰鲁迅,以鲁迅为楷模,默默地搜索、研究、积累鲁迅文献书籍资料,今已有2000多件。
费尽心血收集来的鲁迅书籍视为珍宝,特别是对20多册民国版的鲁迅书籍,更是倍加爱护,不轻易示人。
我对收藏鲁迅文献的执著从刚上初一时开始收藏鲁迅书籍,至今已有多年。
随着藏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我的学识和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杂文。
我的许多藏品弥足珍贵,如上世纪70年代的鲁迅碳笔画像,线条清晰,画工优美,把鲁迅形象表现得十分传神。
另外我还藏有鲁迅坐在藤椅上的一尊塑像,黑白相间,古朴典雅,造型大胆,主次分明,刻画出鲁迅的生动形象和伟人气质。
这两年藏品是我收藏的得意之作。
鲁迅以他博大的胸怀将自己和最广大民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血泪和情感融进社会最底层平民的生活,创作出一批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和命运的文学作品。
“鲁迅是世界文化巨人,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脊梁和瑰宝。
我收藏鲁迅文献主要是研究鲁迅的平易近人的作风和鲁迅的杂文风采,把鲁迅文献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食粮,从而开拓出一种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和收藏价值。
”为了收藏更多的旧版本鲁迅书籍,我结交了全国各地的书友、藏友,用自己心爱的线装书精品跟藏友交换鲁迅图书旧版本。
我收藏的精品鲁迅图书有《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已》、《二心集》、《两地书》、《海上述林》、《鲁迅语录》、《阿Q正传》、《祝福》、《伤逝》、《鲁迅书简》、《鲁迅全集》、《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花边文学》、《彷徨》等。
从中,我们领略到各种版本书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
当然,鲁迅的一生,为着革命事业进行的不倦的斗争,因此他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现代中国最爱诬蔑的人,历史终将证明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第一伟人。
郁达夫在鲁迅逝世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我觉得从历史眼光来看,鲁迅是伟大的,从世俗的眼光来看,鲁迅又是不幸的。
走近鲁迅作文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走近鲁迅作文15篇走近鲁迅作文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说起鲁迅的外貌,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恐怕是“横眉冷对”四个字,好像鲁迅总是以一副严肃冷峻的面貌示人。
这可能是人们从习见的鲁迅的照片和雕塑,还有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中得来的印象。
其实,鲁迅并非总是严肃冷峻,他的外貌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鲁迅的挚友、作家许寿裳的描述最为真切、细致,他记下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样子:“鲁迅的身材并不见高,额角开展,颧骨微高,双目澄清如水精,其光炯炯而带着幽郁,一望而知为悲悯善感的人。
两臂矫健,时时屏气曲举,自己用手抚摩着;脚步轻快而有力,一望而知为神经质的人……总之,他的举动言笑,几乎没有一件不显露着仁爱和刚强。
”有一位叫阿累的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售票员,在内山书店看到鲁迅后描述说:“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有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对于鲁迅的外貌,她最初的印象中有两点最深刻,一是鲁迅的头发,二是鲁迅衣服上的补丁:“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
手臂上衣身上的补钉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
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钉。
人又鹘落,常从讲坛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钉,也掩盖不住了。
……那补钉呢,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耀人眼。
”“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
是从心里的欢喜”是作家萧红眼中的鲁迅;“他目光炯炯,精神矍铄”是作家黄乔生笔下的鲁迅……你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请你结合图中的先生的照片,运用上述内容中描写鲁迅外貌特征的词汇写一写你眼中的鲁迅,如果能用上《少年闰土》课文中的第1自然段的写法就更好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走进鲁迅先生作文走进鲁迅先生。
鲁迅,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领军人物。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鲁迅先生,就好像走进了一段历史,也走进了一种精神。
鲁迅先生的故居,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
这座故居保存完好,展示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
走进这座故居,仿佛穿越时光,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当年的生活气息和思想氛围。
故居的大门上方,悬挂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门前的小院布置得井井有条,绿树成荫,显得十分清幽。
走进院内,一座青砖灰瓦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故居了。
楼前的石狮子庄严肃穆,仿佛在守护着这个历史的角落。
进入故居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的客厅。
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照片和手迹,一张张黑白的照片记录着他的一生,让人感叹岁月的变迁。
客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红木圆桌,上面摆放着一套茶具,显得十分雅致。
据说,这张圆桌是鲁迅先生当年的心爱之物,也是他经常与朋友们畅谈人生的地方。
走进故居的卧室,一股淡淡的书香味扑面而来。
卧室内摆放着一张红木大床和一张书桌,书桌上堆放着一摞摞的书籍和文稿,这些都是鲁迅先生生前的遗物。
书桌旁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鲁迅先生的肖像,他的眼睛深邃而锐利,仿佛在凝视着世界的一切。
故居内还有一个展示馆,展示着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展示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让人感叹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不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鲁迅先生的手稿,那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仿佛在述说着他的心声和思想。
走出故居,漫步在虹口区的街道上,仿佛还能听到鲁迅先生的脚步声。
这里曾经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创作的源泉。
每一处都充满了他的足迹和思想的痕迹,让人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不朽。
走进鲁迅先生,就是在感受一种精神的力量。
走进鲁迅先生作文四篇鲁迅先生是我们现代的著名作家,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陪伴着我们一路成长,让我们受益匪浅。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走进鲁迅先生作文四篇,欢迎阅读!【篇一:走进鲁迅】有没有一出戏,活色生香却又激流暗涌?有没有一支笔,起伏跌落后仍静于喧嚣?有没有一个灵魂,曲终人散后却永不寂寞?他是一个奇迹,一个永恒、神奇的真实。
你可以不相信神话,可以任凭那些说书的老人口中的传奇的人物在风流中流连,而只相信你所看见的。
可是你不得不承认,在莫测的风云中,他就这样突破重重阻碍向我们走来,他的足迹注定将成为后人永世的追逐。
终于有一天,我寻觅着他的足迹来到他的故乡——绍兴,走他走过的路,感受他的人生,品读他的情怀。
百草园,他儿时所有的记忆,尽管那只是荒芜的菜园,但却是他儿时的乐土。
踏上百草园的土地,那样平静的气息,细看来却也充斥着勃勃生气,如他一般,无需舞台,无需衬托,其本身就是主角。
厚实的土地是他不可动摇的坚定,土地孕育的生命是他在坚定中的憧憬。
只是在富裕的家庭也难逃没落的命运。
走出百草园,他经历了人间悲喜、世态炎凉,甚至经历了家庭落魄。
他变卖家产,最后也只得在别人的帮助下逃离故乡躲避。
难道上天也在嫉妒他的才情?但这些苦难丝毫无法阻挡他走向救国的道路。
他弃医从文,原本只为使国人在精神上得到救赎,却意外的使自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这是巧合,还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呢?他一生坎坷,他用自己的文字逐渐积累,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永恒,可是他最怀念的的还是在百草园的童年。
【篇二:走进鲁迅先生】他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但他的铁肩却掮起了“地狱城头”那扇黑沉沉的闸门,引领着人们向日出的东方奔去;他瘦弱,长眠时体重不到七十五斤,但发自他内心的充满悲愤和爱憎的呐喊,却唤醒了无数正昏昏欲睡于“铁屋子”里的国民……而这个人,就是——鲁迅。
“鲁迅”这个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经过这次课堂单元中关于“认识鲁迅”与课外生活中的实践,使我更加走近了鲁迅!鲁迅先生生平的光荣事迹数不胜数。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走进鲁迅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走进鲁迅【篇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一直一来,我对鲁迅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觉得他与我们普通的凡夫俗子隔得太远了。
但是真的走进鲁迅之后,我的感觉却起了些变化。
第一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以前总以为他写文章是板起面孔说教,一定枯燥乏味得很。
读了此文我才知道,伟人也有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一面,尤其是童年,伟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那神奇的百草园里,既有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形态各异的虫鸟,还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其乐无穷的捕鸟活动,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又让人无限向往。
那天真的童趣就恰如自己的童年一般,儿童,好玩而又对世界充满好奇,自己的童年不正是如此吗?读罢此文,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儿时的好伙伴。
用不着别人居间介绍,只片刻功夫,两个陌生的儿童已经变成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此后读《社戏》,文中描绘的那情形,那景物,那心态,那感觉,丝毫没有改变,又恰似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人。
故人重逢,那喜悦自不必说,单是相见的那份激动与意外,就已经可以让人回味好几天了。
第二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小说《孔乙己》。
鲁迅一改往日的笔触,以深沉冷峻的笔调,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戕害的封建读书人的形象。
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人们的笑声中离去。
但我读了之后,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使我感到悲哀的不仅是孔乙己的好喝懒做、迂腐清高,还有那麻木不仁的周围群众。
我感到鲁迅正以冷峻的眼光注视着这个世界,用解剖刀无情的解剖这个世界。
鲁迅先生就好比是一位医世的名医,他指出了社会的病态,揭露了国民灵魂的劣根性,他要用文艺来唤醒大众,改造国民的灵魂;他又像一位人生的导师,娓娓而谈,切中肯綮。
第三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藤野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用笔塑造了一位可亲可爱的日本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也介绍了自己思想的一段经历。
⾛进鲁迅作⽂(通⽤5篇)⾛进鲁迅作⽂(通⽤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作、⽣活中,⼤家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们可以实现⽂化交流的⽬的。
为了让您在写作⽂时更加简单⽅便,下⾯是⼩编整理的⾛进鲁迅作⽂,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进鲁迅作⽂1 鲁迅的⼀⽣,是坚韧战⽃的⼀⽣,也是勤奋⼯作的⼀⽣。
他⼀⽣的著述和翻译,真是浩如烟海、洋洋⼤观,在中国和世界⽂学史上树⽴了不朽的丰碑。
鲁迅,⼀个熟悉⽽⼜陌⽣的名字,从⼩学开始就接触鲁迅的⽂章和各类歌颂他的诗⽂,但他⽣活的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使我们⽆法想象。
今天学习了《鲁迅⾃传》,⼜⼀次更进⼀步了解他的⽣平,我对鲁迅的了解才⼜近了些。
鲁迅,⼀个从深沉的⿊夜⾥,⾼举熊熊⽕炬,勇敢的杀伐过来的战⼠的形象:倔强的头发,冷峻的横眉,如炬的⽬光,浓⿊的胡须,还有那令⼈⽣敬的嵯峨的⽓度。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封建的思想⽂化,封建的道德伦理,成为⼏千年沉积下来的⼀种可怕思想,成为影响⼈们思想的⼀种可怕痼疾,⽽鲁迅却能在如此的环境中学习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真谓之为我们的榜样,也正是因为鲁迅看到这种可怕思想对⼈的羁绊,所以才弃医从⽂,决⼼医治⼈们的想法,挽救落后的国家。
鲁迅⼀⽣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然的有⼀股怨恨之⽓,横亘胸中,⼀吐为快。
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
他是绍兴⼈,也许先天的有⼀点“⼑笔吏”的素质,为⽂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的根底在当时⼀般⽩话⽂学作家⾥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
他的⽂字,简练⽽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
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本⼜⼀本的杂感集。
但是要作为⼀个⽂学家,单有⼀腹牢骚,⼀腔怨⽓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套积极的思想,对⼈对事都要有⼀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少也要有⼀个正⾯的主张。
鲁迅不⾜以语此。
他有的只是⼀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