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群文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案“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俞安君编写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指导【本组说明】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本单元课内四篇文章以及《同步阅读》八篇文章及两首小诗分别描述了鲁迅儿时、中年、老年以及逝世以后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的性格特点及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故事,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同时,也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鲁迅的美好心灵、高尚品质,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第五单元部分文章:《父亲对我的教育》《回忆鲁迅先生》《秋夜》《访鲁迅故居》。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引导学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通过“问文”、“聊文”、“赏文”“记文”等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博览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群文略读记录表(附后)。
【教学步骤】一、准备。
1.引入谈话,明确主题;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板书:鲁迅)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cai出示“知识树”树干:“走近鲁迅”)最近,我们课内课外读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有关先生的文章,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就来交流阅读收获,走近鲁迅先生。
《走进鲁迅》的阅读习题及答案1、《走进鲁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走进鲁迅》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鲁迅的生平事迹、思想、文学创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走进鲁迅》中提到,鲁迅的作品在哪些国家的中小学课本中被选入?答案:根据《走进鲁迅》的介绍,鲁迅的作品在日本、朝鲜、苏联、意大利、瑞典等国的中小学文学课本或参考读物中被选入。
习题二:1、鲁迅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课本有什么意义?答案:鲁迅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青少年可以接触到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鲁迅的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批判意识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走进鲁迅》这本书对于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有什么帮助?答案:《走进鲁迅》这本书对于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它通过对鲁迅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加深入地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悟鲁迅的文学魅力。
3、在《走进鲁迅》中,作者提到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在《走进鲁迅》中,作者提到鲁迅的写作风格独特且多样,他的作品既有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又有深沉的抒情和哲理。
他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力量,常常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分析来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阿Q的形象,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和落后。
4、鲁迅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批判哪些社会现象?请从《走进鲁迅》中找出至少两个例子。
答案:鲁迅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批判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迷信无知、民族劣根性等社会现象。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他通过狂人的形象,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在《药》中,他则通过华老栓一家的悲剧,批判了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走近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作者:宋多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选材说明】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五组【本组说明】本组群文是以鲁迅先生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
《少年闰土》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诲,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敬爱与敬仰之情。
《一面》作者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
在以小见大中,表现出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之情。
《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这首诗通过反动派势力与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为藏族学生,尽管已是高年级学生,但语言障碍仍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会难、表达难”两方面。
由于地处边远,受条件限制,学生收集学习材料较难,教材是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同步阅读材料均需要教师收集和复印。
平时学习,师生已习惯于逐篇讲解,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较少,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对师生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为了顺利完成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必须安排充分的群文预习时间。
【设计理念】1.基于学情分析,本设计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鲁迅、了解鲁迅,走进鲁迅,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关心弱势的道德品质。
走进鲁迅作文500字走进鲁迅作文500字鲁迅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编收集了走进鲁迅,欢迎阅读。
第一篇:走进鲁迅鲁迅,一个神圣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威慑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不敢双眼直视他。
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
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
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
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
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第二篇:走进鲁迅说起鲁迅这个人,关于他的事迹,我想多多少少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吧。
我们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今天我们就来走近鲁迅,了解他。
鲁迅,浙江绍兴人。
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一篇:《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师导读——《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设计成员王晓燕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引入新课。
二、学生静读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三、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小练笔练习。
群文阅读资料: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走近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沂水实验中学袁茂珍【教学内容】主题阅读《俯首甘为孺子牛》重点阅读篇目:《我的父亲鲁迅》《回忆鲁迅先生》《许广平眼中的鲁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并积累优美的词句;2、引导学生透过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丛书、《走进鲁迅》自主学习单、群文阅读记录表(附后)。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主题回顾1、出示鲁迅的诗《自嘲》(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2)这是谁的自嘲?(3)对于鲁迅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以笔为武器,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恭恭敬敬地跟着老师,书写今天要交流的内容:走近鲁迅。
(书写课题:走近鲁迅)2、回顾课文,知识准备1、课件出示一张鲁迅图片。
(1)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让你了解到了鲁迅的哪些性格特点,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崇高品质?教师相机板书(2)通过课下阅读《俯首甘为孺子牛》,你读哪些关于鲁迅的作品?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一片文章是那一篇?简单谈谈自己的理由。
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二、小组合作,初步领悟1、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选文:《我的父亲鲁迅》《回忆鲁迅先生》《许广平眼中的鲁迅》。
那么,透过这几篇文章,我们又将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呢?3、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这些选文的主要内容,听清要求,组长做好分工,一人发言时,其他孩子认真倾听。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三、赏析精彩,学习写法(一)《回忆鲁迅先生》1、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为良师益友,萧红选择了哪些生活琐事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笑声明朗第一部分步履轻捷第二部分鉴赏服饰第三部分2、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出示重点段落、交流:(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在群文阅读中走近鲁迅发布时间:2022-03-23T06:30:16.391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25期作者:刘丽娟[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刘丽娟山东省昌乐二中 262400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生的思维成长为切入点,从语文课堂的实施出发,立足于鲁迅的群文阅读,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鲁迅引言: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思维的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
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文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生来讲,更是要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语言体系和知识框架,深化他们的核心素养与情感认知,真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深刻表达。
一、分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现状群文阅读本身就是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模式,早在古代,教师也会在讲学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根据一篇文章中的精华元素,参考其他的文本来找出彼此之间的共性,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前的教师并没有对这种做法给出观念上的定义。
当下,群文阅读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肯定,诸多学者和专家也针对这一模式的运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群文阅读,主要指的是把一组文章按照特定的依据组合到一起,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思维,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群文阅读也可以针对某一篇特定的文章,然后再与其它新引进的文章相结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广安市武胜县双星乡小学陈雪玲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课外阅读材料《我认识的鲁迅》《鲁迅的学习和玩耍》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与之相比较孤陋寡闻、生活在高墙大院的“少爷”鲁迅。
文章侧重于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文章侧重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一面》:鲁迅先生是一位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人。
文章侧重于外貌描写。
《有的人》: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诗歌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
2、引导学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通过“问文”、“聊文”、“赏文”“记文”等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博览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1、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
学情分析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群文略读记录表教法学法教学方法:1.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
2.整合、联结、建构的策略。
学习方法:1.以默读、速读、浏览的方式接触文本。
2.小组学习、整合阅读的策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新课1.引入谈话,明确主题;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板书:鲁迅)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出示“知识树”树干:“鲁迅”)最近,我们课内课外读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有关先生的文章,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就来交流阅读收获,走近鲁迅先生。
知识点: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部编版教材与以往各版本教材相比存在很多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一些课文后面编排了“阅读链接”。
据统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编排32个“阅读链接”,随年级升高而递增。
主要涉及人文主题、写作内容及表达策略等方面,其价值在于助力课文学习、加强单元整合和拓展阅读边界。
小学高年级如何借助课后“阅读链接”,提升阅读能力呢?1.利用“阅读链接”,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比如: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晦涩难懂,文后的阅读链接选取了冯雪峰和李何林关于此文的论述与注解。
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产生对资料的需求后,教师可提示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借鉴专家的“论述与注解”,结合《野草》的补充资料,去感悟鲁迅写作的深层意图,以及“昏沉的夜”“美的人和美的事”的象征意义。
2.利用“阅读链接”,加强单元整合。
3.利用“阅读链接”,实现迁移与运用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灯光》后安排了一组阅读链接,编者旨在将《灯光》中学到的借助场景和细节体会文中感情的认知方式迁移到阅读链接中来。
《狱中联欢》迁移的是本单元学习的场面描写,重在关注“叠罗汉”的场面,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4.利用“阅读链接”,拓展阅读边界教材中的一些阅读链接,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由一篇文带动阅读另一篇文,从而走向无数篇文;从一篇文走向一本书,最终拥抱无数本书。
阅读知识点点睛: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少年闰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与闰土之间发生的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考点,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1)找中心句法。
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句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夏天里的成长》中“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走近鲁迅”主题阅读说起鲁迅的外貌,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恐怕是“横眉冷对”四个字,好像鲁迅总是以一副严肃冷峻的面貌示人。
这可能是人们从习见的鲁迅的照片和雕塑,还有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中得来的印象。
其实,鲁迅并非总是严肃冷峻,他的外貌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鲁迅的挚友、作家许寿裳的描述最为真切、细致,他记下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样子:“鲁迅的身材并不见高,额角开展,颧骨微高,双目澄清如水精,其光炯炯而带着幽郁,一望而知为悲悯善感的人。
两臂矫健,时时屏气曲举,自己用手抚摩着;脚步轻快而有力,一望而知为神经质的人……总之,他的举动言笑,几乎没有一件不显露着仁爱和刚强。
”有一位叫阿累的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售票员,在内山书店看到鲁迅后描述说:“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有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对于鲁迅的外貌,她最初的印象中有两点最深刻,一是鲁迅的头发,二是鲁迅衣服上的补丁:“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
手臂上衣身上的补钉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
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钉。
人又鹘落,常从讲坛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钉,也掩盖不住了。
……那补钉呢,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耀人眼。
”“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
是从心里的欢喜”是作家萧红眼中的鲁迅;“他目光炯炯,精神矍铄”是作家黄乔生笔下的鲁迅……你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请你结合图中的先生的照片,运用上述内容中描写鲁迅外貌特征的词汇写一写你眼中的鲁迅,如果能用上《少年闰土》课文中的第1自然段的写法就更好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案群文教学篇目《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回忆导师二三事》《鲁迅回忆录》《怀念鲁迅先生》议题解读:本议题基于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初识鲁迅”进行设计。
通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鲁迅有了初步的印象,同时也感受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阅读这组群文,会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走进鲁迅,让学生觉得鲁迅并没有那么遥远,也不是无法企及的巨人,而是和普通人一样,有亲切的微笑,温暖的话语和慈爱的目光。
本议题旨在丰富学生对名人的多元认识,让鲁迅的形象更加立体,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和不同作者回忆鲁迅的文章,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及形象特点。
2.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了解从多个角度、多个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了解名人的兴趣,推荐阅读更多关于鲁迅的书籍。
教学准备PPT、阅读文本、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回顾导入。
1.(PPT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
)这位先生同学们都认识,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板书:鲁迅)说到鲁迅先生,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很瘦很瘦,但精神很好。
2.(PPT出示文本题目。
)这是我们刚学的四篇课文,谁来说说,你了解了鲁迅的哪些性格特点?感受到鲁迅的哪些崇高品质?(教师相机板书)3.回顾了这么多,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印象呢?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你会选择那个词?预设:伟大、巨人、了不起、伟人……4.教师过渡:是的,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他就像一位巨人一样,我们佩服他,但又觉得他遥不可及。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鲁迅先生,去了解生活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生活中的)二、浏览群文,感悟形象。
1.浏览这五篇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课件提示:先通览文章,再聚焦重点句子:思考: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告诉孩子们一个阅读小窍门-----抓文章中概括性的词句。
“走近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沂水实验中学袁茂珍
【教学内容】
主题阅读《俯首甘为孺子牛》
重点阅读篇目:《我的父亲鲁迅》《回忆鲁迅先生》《许广平眼中的鲁迅》【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2、引导学生透过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丛书、《走进鲁迅》自主学习单、群文阅读记录表(附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主题回顾
1、出示鲁迅的诗《自嘲》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这是谁的自嘲?
(3)对于鲁迅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以笔为武器,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恭恭敬敬地跟着老师,书写今天要交流的内容:走近鲁迅。
(书写课题:走近鲁迅)
2、回顾课文,知识准备
1、课件出示一张鲁迅图片。
(1)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让你了解到了鲁迅的哪些性格特点,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崇高品质?教师相机板书
(2)通过课下阅读《俯首甘为孺子牛》,你读哪些关于鲁迅的作品?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一片文章是那一篇?简单谈谈自己的理由。
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二、小组合作,初步领悟
1、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选文:《我的父亲鲁迅》《回忆鲁迅先生》《许
广平眼中的鲁迅》。
那么,透过这几篇文章,我们又将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3、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这些选文的主要内容,听清要求,组长做好分工,一人发言时,其他孩子认真倾听。
4、学生分小组交流
三、赏析精彩,学习写法
(一)《回忆鲁迅先生》
1、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为良师益友,萧红选择了哪些生活琐事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笑声明朗第一部分
步履轻捷第二部分
鉴赏服饰第三部分
2、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出示重点段落、交流: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乐观爽朗)引导学生读出鲁迅的特点。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鲁迅呢?哪几个词语更能体现他的敏捷果断?如果是同学们来表现鲁迅“走路很轻捷”你会怎样写呢?
小组比赛读
小结:淡淡几笔,作者就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鲁迅。
(3))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
可以看出鲁迅是观察仔细,是一个细致、随和、善解人意的人。
小结: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作者写鲁迅先生,并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通过抓住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特点,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像这种话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我们称为细节描写,可以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二)《许广平眼中的鲁迅》
1、在妻子许广平的眼中,鲁迅又是怎样的呢?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为人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
为人夫、为人父:有严有慈
为人凶:照顾周到,忍让迁就
2、重点交流:
(1)他是严峻的,严峻到使人肃然起敬,但瞬即融化了,如同冰见了太阳一样,是他讲到可笑的时候大家都笑了。
有时他并不发笑,这样很快就又讲了下去。
到真个令人压抑不住了,从心底内引起共鸣的时候,他也会破颜一笑,那是青年们的欢笑使他忘却了人世的许多哀愁。
学生为什么喜欢上鲁迅的课?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感情朗读,小组比赛
(2)鲁迅晚年得子。
许广平临产的时候,他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旁。
由于没有育婴的经验,鲁迅买来一本育婴书天天捧在手里,并按照书上的要求将家里全部重新布置一番。
后来,不论是朋友来家里,还是与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他都要带上海婴。
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从那几个词语中更能感受到?请同学们用朗读表达鲁迅先生那深深的父爱吧。
(3)文中也有一处细节描写,看看许广平是怎样描述鲁迅的外貌的?
出示句子:
他那灰暗的面孔这时从深色的罩上面纱的一层灰暗放出夜光杯一样的异彩。
人们听到他的声音就好像饮过了葡萄美酒一般的舒畅。
两眼在说话的时候又射出来无量的光芒异彩,精神抖擞地,顿觉着满室生辉起来了。
仔细品读,你读懂了什么?如果让你写一个人的眼睛特别有神,你会怎样写?你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小组赛读,积累记忆
(三)《我的父亲鲁迅》
1.那么在儿子周海婴的心中鲁迅又是怎样的呢?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交流:
出示段落: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
3、学生自由交流、朗读。
4、教师补充:在海婴的回忆里,父亲是极为宽厚的,不严厉,也不溺爱。
在妻子许广平的笔下,先生又是及其单纯,重感情的。
四、体会表达方法
1.师生共同探讨,寻找三篇文章共同的特点
(1)本单元,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鲁迅。
尤其是这三篇文章,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鲁迅。
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鲁迅的特点的?这三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结:这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作者都是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或者旁人的评价,表现人物特点,有时,通过一些细节能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是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
在以后的作文中,我们也要学着运用。
五、总结拓展
1.孩子们,咱们班级读书会新的擂主产生了,掌声祝贺他们!
2.推荐阅读《呐喊》,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板书预设:
群文阅读记录表
我问你答朗读我最棒成绩
xx组
xx组
xx组
xx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