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院项目办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登记公示表说课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13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云南1:5万老寨街幅(F48E004008)、文山县幅(F48E004009)、老街子幅(F48E005008)、平坝街幅(F48E005009)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二○一六年一月云南1:5万老寨街幅(F48E004008)、文山县幅(F48E004009)、老街子幅(F48E005008)、平坝街幅(F48E005009)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项目编号:12120113104000任务书编号:水[2013]01-068-015水[2014]02-004-002工作起止年限:2013年-2014年项目负责人: 李伟朱庆俊李巨芬报告主编: 李伟朱庆俊李巨芬王新峰邓启军吕琳报告编写人: 李凤哲刘元晴曹红罗书文汪玉松周乐单位负责人: 李文鹏主管业务负责人: 李铁锋提交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提交时间: 2016年1月计划项目名称: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实施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项目概况及目标任务第二节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第三节研究程度第四节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第五节完成工作量情况及质量评述第六节主要成果第七节章节安排与分工第二章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第二节地形地貌第三节地层及岩性第四节地质构造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第一节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组第二节地下水补、径、排过程第三节地下水动态特征第四节地下水水化学一般规律第五节地下水同位素特征第六节地下热水本章小结第四章区域岩溶发育规律第一节岩溶岩体的岩性与层组类型第二节岩溶地貌与岩溶形态第三节岩溶发育基本特征及规律第四节表层岩溶带第五节岩溶洞穴第六节典型岩溶洞穴本章小结第五章地下水系统第一节地下水系统划分第二节地下水系统结构第三节盘龙河地下水系统第四节南溪河地下水系统第五节地下水系统特征第六节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第七节地下水富集带第八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本章小结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原则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区第三节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第四节水资源量计算参数第五节水资源量计算结果第六节水资源量评价第七节地下水质量评价本章小结第七章岩溶环境地质问题第一节岩溶干旱第二节石漠化及水土流失第三节洪涝灾害第四节地下水污染第五节地质灾害本章小结第八章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及区划第一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二节水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第三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规划本章小结第九章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第一节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作用第二节遥感解译精度分析第三节不同分辨率图像在岩溶区应用效果对比第四节岩溶区主要水文地质问题的物探解决方案第五节岩溶管道探测技术探讨第六节岩溶储水构造充填物性质判别本章小结第十章地质资源与经济第一节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第二节地热资源第三节矿产资源第四节水能水资源本章小结第十一章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原始资料概况第三节工作方法及流程第四节数据质量评述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参考文献内容摘要审批目录(附报告内)中地调(中南)审字[2016]035号中地调(中南)评字[2015]072号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老寨街幅实际材料图1:50 0002 2 文山县幅实际材料图1:50 0003 3 老街子幅实际材料图1:50 0004 4 平坝街幅实际材料图1:50 0005 5 老寨街幅水文地质图1:50 0006 6 文山县幅水文地质图1:50 0007 7 老街子幅水文地质图1:50 0008 8 平坝街幅水文地质图1:50 0009 9 地下水水化学图1:100 00010 10 地下水水资源图1:100 00011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100 00012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图1:100 00013 13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规划图1:100 000附表目录(单独成册)附表1:岩溶大泉特征值一览表附表2:地下河、伏流特征值一览表附表3:表层岩溶泉特征值一览表附件目录(单独成册)附件1:图幅说明书(老寨街幅)附件2:图幅说明书(文山县幅)附件3:图幅说明书(老街子幅)附件4:图幅说明书(平坝街幅)附件5:地球物理勘探报告附件6:水文地质遥感解译报告其他目录(附报告内)水[2014]02-004-002水[2013]01-068-015内容摘要调查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云贵高原斜坡地带,处于东经103°45′~104°15′,北纬23°10′~23°30′,面积1880km2,区内构造形迹复杂,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碳酸盐岩区面积占比近60%。
地质调查项目技术报告一、项目概况及任务项目来源:XXX任务下达单位:XXX归口管理部门:基础调查部工作项目名称:XX幅区调修测任务书编号:XXX工作项目编码:XXX所属计划项目:XXX实施单位:XXX工作起止年限:2008—2011年承担单位:XXX总体目标任务:按XXX《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开展1∶250 000区域调查修测,探索森林严重覆盖区填图方法。
完成区调修侧总面积25 600 km2。
测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之锡林浩特—突泉铜多金属成矿带北段,通过1∶250 000区调修侧,查明地层特征,系统建立测区地层层序;查明构造岩浆活动特征及规律,建立构造岩浆活动事件表;建立测区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查明测区二叠纪地层和侏罗—白垩纪火山—沉积地层行层序,中、上二叠统接触关系,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及火山机构,研究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2.详细解体测区侵入岩,查明各期次侵入岩的岩性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搜集、测定侵入岩时代;研究岩浆活动演化规律,探讨岩浆作用与造山作用的关系。
3.进行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找矿。
4.加强区域物、化、遥资料的综合研究,探索和总结浅覆盖区区调修测技术方法。
预期成果:1.提交分幅区调报告、地质图及专题报告。
2.按XXX《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士数据资料、最终成果图件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2010年工作任务:地质填图、剖面测制、样品采集。
2010年主要实物工作量:1∶250 000地质填图6 000 km2.2010年度预期成果:阶段性填图成果、年度总结。
提交报告时间:2011年12月。
经费预算:2010年度经费预算120万元。
附件八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一、为规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保证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的质量,依据有关标准、要求,特制定本要求。
二、本要求适用于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包括打算项目与工作项目)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
三、成果报告按项目性质分为三类:一为地质调查评价类报告(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二为技术方法类报告(包括物探、化探、钻探工艺、遥感术、实验测试、信息技术等);三为研究类报告(包括基础研究、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治理制度制定、数据库建设、重大项目预研究等)。
四、成果报告的编写和审查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和工作调整批复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
五、成果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应力求文字简练、流畅,附必要的图表、册、附件,附图要清晰、美观。
六、成果报告完成编写并通过初审后,报告编写单位应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
申请评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全面完成了设计书的任务;2.通过了野外验收;3.各类技术资料齐全;4.形成文字报告和各类图件;5.成果报告通过初审。
评审申请书一式两份,并附初审意见书。
评审申请表格式见附件8-1。
七、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八、组织评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在30日内确定评审形式、评审专家人员组成、评审时刻、地点等有关事项。
评审申请书经组织评审单位签字盖章后发评审申请单位一份,另一份由组织评审单位保存。
九、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经费较少的项目,人数可酌情减少,组成人员应覆盖项目工作涉及的要紧专业。
为了保证成果评审的公正性,评审委员会应实行回避制度,项目参加人员、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阻碍评审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