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发射台的接地-最新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9.41 KB
- 文档页数:5
中波发射台地网建设方案高前国王升宇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抚远中波台实施的地网改造方案。
我台通过对地网的改造,增大了发射机的功率、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扩大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关键词:效率;波长;覆盖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靠地波,中波信号由中波天线发射后,沿地表传播,地面是中波接地天线回路一部分。
中波天线要求发射垂直极化波,因为垂直极化波沿地面传播的损耗比水平极化波小得多。
中波台通过在天线底部铺设辐射状铜网,以减少地电流的损耗,提高天线效率来弥补地波辐射不足。
因此中波发射台的地网好坏对发射效果至关重要。
中波地网一旦遭到破坏,发射效果就会明显下降。
所以要建设一个标准的天线地网是中波台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抚远中波转播台现有中波发射塔两座,高度分别是118m、76m。
近年来广播设备已经大量采用全固态数字化,电子管发射机已被新型全固态数字发射机所取代。
我中波台现有50kW数字中波发射机1部,25kW数字中波发射机1部,10kW 数字中波发射机2部,大功率设备的增加,使节目覆盖效果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原地网严重不良,使其达不到与发射机功率相匹配的覆盖效果。
1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建设方案(1)地网以发射天线(塔基中心)为圆心,有效工作频率0.3~0.5倍波长为半径,在此圆内放射状地向外均匀敷设120根(每隔3度一根),φ3mm铜线。
中波发射地网简图如图1所示。
(2)对减少地网损耗而言,埋设的深度越浅越好。
因为考虑到占地面积很大,地面又要耕作农田。
所以为保护地线,结合到发射天线周围实际地理环境,埋设地线的距离有限,地网敷设半径按0.25倍波长即1/4波长设计,埋设深度不少于40cm。
(3)地网内环是以塔基为中心,直径5m的双线圆环。
地网外环也为双线圆环。
内环向中心每10根铜线拧成一束,共12束,与铁塔底部基础铜皮回流条(在屏蔽铜皮均匀焊上10圈回流条)焊接好,内、外环圆环上最好是用氧气铜焊焊接好。
2地网地埋铜线计算中央台发射天线:频率为540kHz、波长为556m,地网半径选1/4波长,则L=0.25×556=139m。
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技术及其施工技术探讨中波发射机房是广播电台的重要设施之一,其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其中包括机房接地技术和施工技术。
本文将探讨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技术及其施工技术。
接地技术是机房建设的基础环节之一,它的作用是确保机房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由于地电位差引起的设备损坏、人身安全等问题。
在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技术中,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壤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参数,以确定接地电阻的大小。
接地电阻通常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小于10欧姆。
为了达到要求的接地电阻,一般采用多级接地方式,即将接地电极布设在不同深度和距离的位置,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地电阻。
还可以采用并联和串联等方式来提高接地效果。
在选择接地材料时,应考虑到其导电性能、耐腐蚀性和寿命等因素。
除了接地技术外,中波发射机房的施工技术也需要重点考虑。
首先是机房的地基施工。
地基是支撑机房建筑的基础,必须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常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来进行地基施工,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地基的质量。
还要注意地基与接地系统之间的连接,确保接地系统与地基的连续性。
其次是机房的建筑施工。
机房的建筑需要考虑到抗震、防雷、防火等因素。
为了确保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
在机房的墙体和屋顶上应设置避雷针和接地引线,以保护机房和设备免受雷电的影响。
最后是机房内部的设备安装和接线等施工。
中波发射机房内部设备众多,包括发射器、辅助设备、控制系统等。
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应按照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进行设备接线时,应注意连接点的可靠性和排列的合理性,避免干扰和故障。
中波发射机房的接地技术和施工技术是机房建设和运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设备特点等因素,确保机房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可提高机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广播电台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技术及其施工技术探讨中波发射机房是广播电台或者无线电台发射中波信号的地方,是广播电台或者无线电台的核心部分。
在现代社会,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广播电台或者无线电台的发射机房的建设和施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射机房的接地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直接关系到发射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技术及其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技术1. 接地的基本原理中波发射机房的接地是指将设备外壳、金属结构、电源导线等接地,以减少雷击、漏电等原因对设备的损害,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地的基本原理是将设备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地面形成一条低阻抗的路径,使雷击或漏电经过接地线释放到地下,避免对设备的损害。
接地还可以减少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2. 接地的方法中波发射机房的接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地系统的阻抗要求低,一般应在1欧姆以下。
接地系统的导电材料要求好,一般应采用优质的铜材料。
接地系统的施工要求严格,要确保接地线与地面接触良好,接地线之间连接紧密,接地电阻小。
接地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以保证接地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施工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需要做好施工方案,明确接地的目标和要求,确定接地的布局和方法。
需要做好勘察工作,了解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选择适合的接地点。
需要准备好施工材料和工具,包括接地线、接地材料、接地夹等。
接地线是中波发射机房接地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接地系统的阻抗和导电性能。
在敷设接地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接地线应沿着设备外壳或金属结构敷设,使其与地面接触良好。
接地线应尽量直线敷设,减少拐弯和折角,以降低接地电阻。
接地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接地线的固定和连接要牢固可靠,以保证接地系统的稳定性。
3. 接地夹的安装4. 接地系统的检测中波发射机房接地系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接地系统的检测,以验证接地系统的阻抗和导电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浅谈中波发射台供电系统常见的接地方法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中波发射台供电系统常见的接地方法,并提出中波发射台系统技术在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积极打造融合发展新平台,建设国内领先新台站,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波发射台;供电系统;接地方法引言:广播发射台是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高标准新型中波广播发射台。
其中波发射台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为广大听众服务,可有效发挥广播发射主阵地的作用。
中波广播频段是从526.5千赫到1606.5千赫,中波沿地面传播,主要用于国内广播;短波可以在地面和电离层间来回反射,能传到很远的距离,可以用于国际广播和幅员辽阔地区的广播。
调幅广播的缺点是:边带较窄,音质不高,易受干扰,短波传输信号不稳。
在中波发射台供电系统中,应以接地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进行相连,并确保有效发挥中波发射台效用。
1.中波发射台供电系统常见的接地方法分析1.1保护接地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中的导电部分,以经过地线连接至“地”,通过指接地极。
保护接地的原理是通过进一步保护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内部的架构进行的。
是有效避免设备在运行中造成的安全事故所采取的主要接地保护措施。
在中波发射台供电系统中,其三相交流电力变压器和发电机的中性点被分成三类不同的接地方式,如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中性点阻抗接地。
在这三类不同的接地方式中,应从中性线、保护线、保护中性线进行作用分析。
其一中性线也被称之为N线,它是由额定电压的相电压单相电力线组成的,并用来减少中性点的负荷偏移,在用来传输时促进三相电路中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1]。
其二是保护线也被成为PE线,若发射台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在暴露所有设备如金属外壳、金属框架等都会出现通电现象。
此外,在保护线接地中,可有效降低电击风险确保人身安全。
其三是保护中性线也被成为PEN线,它的作用是在具有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后,可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按照接地形式的不同和外部设备可导部分形成不同的接地方式,并以TN、TT进行组成,如下文。
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
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是用于中波发射台天线的接地系统中的地井,其主要作用是将中波发射台的电流接地,避免电流通过地面泄漏导致人身安全事故和电磁干扰。
1.地理环境
首先需要考虑发射台所在地的地形、土质、地下水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地井的设计和建造。
例如,如果发射台所在地为山区,土壤土质较为松散,则需要考虑加强地井的支撑能力,以防止地井塌陷或变形。
如果地下水较为丰富,则需要采取防渗措施,以避免地井中的水会干扰到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2.接地电阻要求
中波发射台的接地电阻要求较为严格,一般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因此,地井的设计和建造需要通过合理的地井深度和钢筋焊接等方式,达到优化接地电阻的目的。
3.地井结构
地井的结构一般包括井壁、井盖、井筒和管道等,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确保地井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或损坏。
同时,需要考虑井盖的安全性和防水性,以避免人员误入或雨水进入地井影响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4.施工质量
地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寿命,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进行严格的验收。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和建造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的服务。
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措施摘要:在我国文化事业中广播电视事业是重要组成,而中波广播发射台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中波发射台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雷击风险。
雷电会影响节目播出的稳定性,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所以需要采取防雷措施,完善防雷接地系统。
本文从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的必要性入手,讨论雷电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造成的危害入手,提出中波广播发射台主要防雷技术与措施,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中波广播发射台主要设置在周围空旷、海拔较高的区域,尽管为信号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便利,不过在雷雨天气下初夏雷击的几率也会增加,在受到雷击后一些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进而对节目的正常播出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新时期需要制定有效的防雷措施,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1、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的必要性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也对电视节目的保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广电单位需要加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自然因素是影响信息传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雷雨天气下对中波广播发射台影响较大。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对建筑、设备与人员安全都构成威胁,比如出现设备失灵、触电事故、火灾、由于中波广播发射台处于地势较高并且空旷的地带,更容易出现雷击情况,当前针对中波广播发射台开展应用防雷技术,为节目的顺利播出提供保障。
2、雷电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造成的危害中波广播发射台系统当中雷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入侵,其中包括发射天线、接收天线、信号传输线路、供电线路。
雷电对中波广播发射台带来的破坏大,主要在于:其一,地电位反击危害。
在中波广播发射台受到雷击之后会采取相关防雷措施,并且将电流传输到地面,在电流转移的过程中避雷设备瞬间受到上万伏特的电位影响,进而对传输设备与避雷设备带来极大危害,地电位反击危害是典型的次生危害,这种危害的概率出现较小;其二,雷电波侵入危害。
雷雨天气下雷电会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金属设备产生影响,并且雷电可能击中金属支架,高压电流会瞬间转移,甚至破坏中波发射台的系统内容,导致设备的性能与结构稳定性下降;其三,雷电的直击危害。
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与接地措施研究运用葛春风发布时间:2023-05-27T08:38:35.61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6期作者:葛春风[导读] 雷电直击、雷电波和感应雷电都会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造成影响和破坏,导致设备损坏或造成信号干扰,进而影响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中波广播发射台建设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防雷与接地保护工作,采用针对性强的防雷与接地措施,为中波广播发射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赤峰广播发射中心台赤峰915台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雷电直击、雷电波和感应雷电都会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造成影响和破坏,导致设备损坏或造成信号干扰,进而影响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中波广播发射台建设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防雷与接地保护工作,采用针对性强的防雷与接地措施,为中波广播发射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本文主要就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与接地措施研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类似工作的开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接地;措施中波广播发射台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与否,将直接影响广播信号传输的质量安全。
大多数中波广播发射台都建设在高山或空旷地带、地势开阔地区,其在运行中会受到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诱发一些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中波广播发射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中,雷电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在中波广播发射台建设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运行需求和环境因素等,落实好防雷与接地措施。
1中波广播发射台的雷电隐患雷电是影响中波广播发射台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在遭受雷击之后会产生雷电波,并迅速扩散,直接干扰和影响中波广播发射台的信号传播,导致信号断断续续,甚至是信号中断,进而影响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和整体效果。
中波广播发射台在遭受雷击之后,还会导致一些直接损害,如设备被烧毁和损坏、线路损坏、电路故障、电源受损、电阻增强等,将直接影响发射台的正常工作。
感应雷电也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对中波广播发射台的硬件设备造成影响,且破坏力更强,能速度导致相应设备出现过载的情况,甚至是烧毁和引起设备火灾[1]。
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是一种重要的电磁兼容性措施,用于减少发射台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接地地井是一种埋在地下的金属圆筒式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电磁波,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为了保证接地地井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建造。
一、地质条件接地地井的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如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地形等。
需要确保接地地井能够稳固地埋入土壤,并保持足够的接地电阻。
在选址时还需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如是否与住宅区、水源、电力设施等距离过近。
二、结构设计接地地井的设计需要考虑其结构形式、尺寸、材质、以及接地电极的数量和布置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接地地井采用金属圆筒式结构,由内部的接地电极和外部的金属围挡组成。
接地电极的数量和布置应考虑电磁场频率和功率等因素,以保证接地电阻的合理性。
三、施工工艺接地地井的施工需要采用专业的工艺和设备,如开挖机、混凝土泵车、塔吊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接地地井的质量,如混凝土强度、金属围挡的焊接质量等。
为了保证接地电极的接地电阻,还需要对接地电极进行钎焊处理,以确保其表面的清洁度和焊接质量。
四、测试和验收在接地地井建造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收。
测试内容包括接地电阻、耐电压和绝缘电阻等,以确保接地地井满足设计要求。
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并进行反复测试和验收。
综合而言,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质条件、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和测试验收等,以保证接地地井的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和工艺,以及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确保接地地井的建造质量。
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中波发射台是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一种,用于发射中波频率的电波信号,以进行广播和通讯。
在中波发射台的建设中,接地地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够确保发射设备的安全运行,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外部环境和其他设备的干扰。
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设备要求进行,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
1. 地形环境分析在进行接地地井的设计前,首先需要对周围的地形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地形起伏、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这些都将对接地地井的设计和建造产生影响。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需要对接地地井位置进行合理选择,避免坡度过大导致地井设施不稳定。
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需要对接地地井的排水设施进行加强,确保地井不会受到水的侵蚀。
在土壤类型较差的地区,需要对地井设施进行加固,避免土壤松软导致地井设施下沉。
2. 设备需求分析根据中波发射台的具体设备需求,进行接地地井的设计。
包括地井的深度、直径、排水设施、设备安装位置等。
具体需要根据发射设备的功率、性能、工作频率等要求来确定地井的深度和直径,以确保地井能够有效地接地并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排水设施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来进行设计,以确保地井不会被水淹并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安装位置也需要根据地形环境来进行选择,避免地井设施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3. 安全环保分析在接地地井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和环保因素。
地井设施的建造需要符合施工安全规范,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井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做到绿色环保。
二、建造1. 地井开挖地井开挖是接地地井建造的第一步,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环境进行合理的开挖计划。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地井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同时还需要对地井开挖过程中的土质进行监测,确保土质的稳定性,避免开挖过程中土体坍塌导致安全事故。
中波发射机房接地技术及其施工作者:乌尔娜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节目传输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44摘要:中波发射机的前身是电子管结构,在经过适当改造升级后,在播放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不过这类发射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雷电袭击,所以其对机房的安装和防范要求较高。
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中波发射机机房接地技术及其施工进行研究,从而为保障发射机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中波发射机;机房接地;防静电接地;地网埋设1 广电机房接地的基本概述广电机房接地主要有如下几种目的:第一,保证发射机设备的平稳、安全运行,在机房内部,一般使用屏蔽接地,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对电磁干扰的抑制力度,从而达到电磁屏蔽的效果。
第二,机房采取接地措施,也是为了保护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避免工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受到高压电线放电的伤害,机房在连接底线后,还可以降低火花放电。
第三,在恶劣的雷电天气,防止设备遭受雷击,并且机房的接地线可以把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静电,导入地下,减少静电造成的设备运行故障。
2 发射台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2.1 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接地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可以根据接地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直流与交流工作接地两种模式。
直流工作接地,又称为逻辑或信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号的误差,并且抑制电磁干扰。
交流工作接地,也称为功率接地,在运用过程中,把电气干扰源直接引入地面,这样就可以逐步削弱机房广播设备的电磁干扰,保持机房内部设备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
可以说工作接地,在降低机房内部电磁干扰、信号干扰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很多大型的广电机房,在设计初期,就把工作接地作为重要的施工程序,提前安排施工。
2.2 屏蔽与防静电接地信号在空间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严重的电磁干扰,如果机房的接地设备运转不正常,则不能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强度,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广播设备的损坏,并给设备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伤害。
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中波发射台是指用于发射无线电信号的设施,为了确保信号的稳定和清晰,发射台需要做好接地工作。
接地地井是发射台接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和建造直接影响到发射设备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
一、设计原则1.选址合理接地地井的选址应避开地势低漳和水坑,不得埋设在谷地、顶坡、山坡等易积水处。
地井距离发射设备应尽量远离,不得建设在发射设备周围。
地井距离低压线路距离不小于2m,不得在变压器的电场强度较大处和大电流回路中。
2.结构稳固接地地井的结构应稳固、耐腐蚀。
地井的深度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井的下部深度不少于1.5m。
3.导线铺设地井内的导线应整齐、排列紧凑和铺设牢固。
宜采用埋入式接地装置,使铜线埋入地井底部50cm处。
铜导线应做消防防腐处理,并保证接地电阻符合国家规定。
4.保养维护地井的设计要便于保养和维护。
井内的导线、接地装置每年定期检查一次,保证接地电阻在规定范围内。
二、建造步骤1.测定井位确定接地地井的位置和尺寸,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地井的深度和直径。
2.挖掘井坑根据设计要求,在地井的位置上挖掘深度符合规定要求的井坑。
3.加固井壁在井壁处设置木模板或是钢模板,以加固井壁,防止井壁塌陷。
5.接地装置安装安装接地装置,保证接地电阻符合国家规定。
6.填充填土在地井铺设导线后,要在铺设导线的同时填充填土,将地井填平,确保地井口平整。
7.验收确认地井建设完成后,要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确认接地电阻在规定范围内。
通过以上的步骤,一座符合标准的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就可以顺利的建造完成。
三、建造注意事项1.挖井安全在挖掘井坑的要保证挖井作业的安全,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
在挖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井壁的情况,及时进行加固。
2.防腐处理在地井建设完成后,要对地井内的导线进行消防防腐处理,确保导线的使用寿命和接地效果。
中波发射台接地地井的设计与建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中波发射台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性接地是为了防止配电设备的构造、金属设备的外壳等带电后危机人身及设备安全所采取的接地措施。
在三线交流供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线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阻抗接地。
一、中性线(N)的作用一是用在接用额定电压为相电压的单相用电线路中(俗称220V照明电),N 作为零线使用;二是用来传输三相电路中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三是用来减少中性点的负荷漂移。
二、保护线(PE)的作用在线路系统中所有外露设备如金属外壳、金属构架等,当发生故障时,这些外露部分可能带上电,如果通过保护线接地,可减少触电危险,保障人身安全。
三、保护中性线(PEN)的作用它具有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的功能,系统“零线”,俗称地线。
四、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按接地形式和外露设备可导电部分的不同接法,有TN-C、TN-S、TN-C-S、TT、IT五种。
(一)TN-C接地系统在TN-C(三相四线制)系统中,N线和PE线合并成一根PEN线,如图11.3.1,该接地方式节约配电安装成本,故障时保护灵敏度高,在配电系统中广泛使用,它的缺点是PEN线会通过电力系统而带上电,当保护线断线时,设备外壳会带上电。
(二)TN-S接地系统TN-S(三相五线制)系统中N线和PE线分开,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在PE 线上,如图11.3.2 。
PE线上无电流,则PE线连接的设备金属外壳不带电,但当设备所接的一相接地发生故障时,会使PE线所接的设备金属外壳都带电。
(三)TN-C-S接地系统在TN-C-S接地系统中,前部分采用TN-C接地,后部分采用TN-C和TN-S接地,TN-C-S接地系统结合了TN-C和TN-S接地系统的所有特点,对于安全性要求和抗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场合,宜采用TN-S接地系统,而一般的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TN-C接地系统。
如图11.3.3。
图11.3.2 TN-S接地系统示意图图11.3.3 TN-C-S接地系统示意图(四)TT接地系统在TT接地系统中,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的外露部分均经PE线单独接地,如图11.3.4。
中波发射机的接地系统和防雷措施实践一例摘要:接地系统是中波广播正常运行重要的保障措施,中波广播发射台接地系统的好与差,不仅仅关系到发射指标和发射功率等效果,而且对设备安全、人身安全也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接地中波广播防雷安全0 接地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是广播发射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广播发射机属于高压装置,只有在整个环节,特别是接地系统,都处于良好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发射机在工作时,系统处于高频高压环境,接地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接地电阻的大小和接地位置的设定决定了雷电的放电路径是否良好,决定了雷电的保护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发射机接地是挖接地井,地井面积为1.5米×1.5米,深度在3米左右,埋在地下井里1米×1米(厚度5毫米)的紫铜板、铜板上用粗铜棒作导火线,长度根据地井的深度决定。
然后用降阻材料(如:木炭、铁屑、工业食盐等)填埋。
一般工艺要求,接地井要与地网相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线底座和网络屏蔽的接地电阻。
常见的是天线地网、防雷地井、馈线地线、调配室屏蔽层等要焊接牢固,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高频损耗作用,而且有利于对杂波串音的陷波、阻隔,对发射机稳定传输也起到了可靠的保障作用。
最后要保证发射机的机壳接地、射频输出接地与音频设备都可靠接地,避免串联连接。
否则,会影响发射机的播出质量,严重时会影响设备及人身安全。
高频、音频、电源的接地地线最好分开接线,切忌高频与音频、电源的接地串联接线,注意音频传输线的接地连接,尽量避免传输线两头接地。
1 全固态发射机防雷措施发射机的防雷系统相当于一个系统,对雷电进行阻隔,最终将雷电引到地面上的一体化系统,防止了雷电的直击和浪涌脉冲,减少了雷电的磁脉冲对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防护系统。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我国又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地区,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直接关乎生命和设备财产的安全。
图一天馈线系统的防雷措施全固态发射机本身在雷电进入发射机时会封锁全固态广播发射机的功放块,起到保护雷击的作用。
中波发射台的接地
中波发射台的接地关系到发射系统的可靠工作,以及设备与人身的安全。
接地系统的正误与优劣,直接影响到安全播出。
由于接地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接地的相关规范和相关书籍,探讨中波发射台接地系统的形式。
1接地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为了便于下面的分析与探讨,本文先对接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做简要说明。
1.1接地的基本概念
1.1.1地地就是能供给或接受大量电荷可用来作良好的参考电位的物体,一般指大地。
1.1.2接地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线连接至“地”,通常指接地极。
1.1.3接地极和接地极系统(接地装置)为提供电气装置至大地的低阻抗通路而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接地极。
由各接地极、总接地端子或接地母线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体组成的系统,称接地极系统(接地装置)。
1.1.4接地线
电气装置的接地端子与总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连接的导体,称接地线。
1.1.5接地系统接地线和接地系统的总和,称接地系统。
1.2接地分类
1.2.1功能性接地用于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使设备(系统)可靠而正确地实现其功能,此种接地称功能性接地。
1)工作(系统)接地
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进行的接地,如: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中波发射天线的地网。
2)信号电路接地设置一个等电位点作为电子设备基准电位,又称信号地。
如:电子设备中的模拟地和数字地。
1.2.2保护性接地以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目的的接地。
1)保护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危机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设的接地。
2)雷电防护接地为雷电防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计的接地,用以消除和减轻雷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3)防静电接地
将静电导入大地防止其危害的接地。
2中波发射台接地系统的形式结合中波发射台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其接地分为防雷接地、配电接地、高频接地和信号接地。
这个分类是按照发射台电气设备及防护的对象,分为四大块,每块都可能包含功能性接地和(或)保护性接地。
2.1防雷接地中波发射台的防雷,主要有建筑防雷、配电防雷、发
射塔架防雷等。
2.1.1建筑物防雷由于中波发射台多位于城市郊区或偏远山区,周边建筑物少,无高大物体,且发射台站的重要性突出,建筑防雷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GB5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1条及第2.0.4 条,机房、超过15m高的水塔等孤立物体,可按三类防雷标准设计、实施防雷。
由第
3.
4.3 条,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人工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应小于扁钢4X 20mm或圆钢
1 x①10mm 一般以5mx 5m网孔铺设在建筑物下,距地面不小于0.5m 处,人工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
机房接地网与配电房接地网应做接地连接,构成主接地网。
接地装置的一些具体要求,可参考
GB50057的第四章第三节。
2.1.2配电防雷
配电房防雷可参考本文2.1.1 节,室外电气设备的防雷,可采取独立避雷针防雷。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可采用与主接地网接地相连或独立接地装置的形式。
独立接地人工接地体的规格和接地电阻应符合本文2.1.1 的要求。
并且,独立接地极距离配电设备的接地(主接地网)的地中距离应不小于3 米。
2.1.3发射塔架防雷
发射塔架为金属体,高度从几十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在周围没有较高物体时,发射塔架就如同避雷针,成了发射台站最容易落雷的地方。
发射塔架的防雷接地,可用地网做为防雷接地。
具体做法是:由地网导体的结合处连接出来,做防雷放电放电极的地,金属塔架做为避雷针及防雷引下线,在绝缘底座上端引出一个放电极,利用空气间隙放电,来泄放雷电流。
2.2 配电接地配电接地的接地装置以配电房及机房人工接地网构成的接地网为主接地,由接地网引出一根接地母排,将全部配电接地,均连接至接地母排上。
根据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6.1节,主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低压配电若采用TT系统的,可做独立接地网,接地电阻也不应大于4Q。
2.3高频接地
中波发射台高频接地,主要是发射机和天调系统接地。
高频接地不应与电力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对中波发射台,可在机房边另做独立的高频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也应不大于4Q。
并用扁铜
带引入机房,在机房做高频接地母排,高频地分别接在高频接地母排上。
天调高频接地可将地网和天调室地网连接,组成接地系统,通过馈线、馈管接地,与机房高频接地相连,共同组成高频接地系统。
2.4信号接地
信号接地主要是针对信号源系统的接地。
信号源系统主要是音频信号,频率一般在20k 以下,固信号接地不能与高频地相连,可从机房主接地网上专门引出一个接地母线,接至信号源机柜。
信号接地可接在此接地母线上。
由于各接地的功能特性不同,共用接地网可以,但不应共用
接地母排,各接地母排与接地网的连接点应有20m的电气距离,这样,
就可以认为接地不互相影响。
2.5联合接地
由于多个用于不同目的的接地系统,使分开接地方式不同电位所带
来的不安全因素日益严重,不同接地导体间的耦合影响又难以避免,会
引起互相干扰,这样可以联合接地的方式来解决。
中波发射台的接地系
统,既有防雷,又有信号接地和配电接地,除高频接地外,就可采用联
合接地的形式来解决可能出现的接地干扰问题。
3结束语
结合上述,作为中波发射台的接地系统,可采用高频接地独立接地,孤立建筑、避雷针接地等也可采用独立接地,此外的所有接地,可采用联合接地的形式,将机房、配电房下做上地网,将两者在地下连接,形成统一接地网,分别从不同点接出接地母排,作为不同功能接地使用,从接地极接出的接地母排,不再互连,构成各自独立的接地。
给接地母排引出线与接地网连接点间应有20m的电气距离,接地网构成的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这样就形成了中波发射台完整的接地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