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无线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研讨
- 格式:docx
- 大小:37.15 KB
- 文档页数:1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问题探究摘要: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是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最后一环,一般来说,其位置通常是当地城市。
而这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当地的雷雨季节,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全面防范,不仅会对设备造成危害,也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本文针对于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问题进行下文论述。
关键词:无线广播电视发射;防雷措施;问题引言:雷电能够产生1亿伏到10亿的电压,其通道两端的电位差能够达到上完伏,瞬间电流高达上百甚至上千安,并且雷电流也会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热效应。
而无线发射台为了能够保证覆盖范围,通常都会选择该区域的中心最高处,在发生雷电天气时,该设备极容易会受到雷击,引发电源跳闸、逻辑控制板被击毁、大功率晶体管被击穿等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播出,导致系统瘫痪,也会对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一、雷电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危害(一)直击雷的危害直击雷指的是带电云层对地面上某一凸起物体进行的直接放电的现象,一般来说,直击雷所产生的峰值能够达到几万伏,最高可以达到几百万伏的高压电,对于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而言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此外,直击雷的发生还会伴随着电磁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热效应,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体而言会带来严重破坏。
一旦直击雷作用于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之上,其冲击电流就会对设备造成极高的电压波,设备绝缘层受到破坏,进而导致被击中的物体遭受严重的损坏,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对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带来负面影响。
(二)感应雷的危害感应雷通常指的是静电感应雷,指的是带电积云在与地面距离较近时,地面上的物体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与雷电电极相反的电荷,尤其是导体,在发生雷击时,云层中的电荷就会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上形成自由电荷进行流动,产生静电电压,进而对地面上的建筑物造成影响。
而广播电视发射塔本身就是导体,且占据着当地地势较高的区域,相比于其他地面建筑而言,广播电视发射塔与带电积云的距离更近,导致大量的电荷就会集中在发射塔设备之中,形成感应雷现象,引发电子设备的电火花、自燃、爆炸等危害事故,对于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而言势必会造成毁灭性的的打击。
高山发射台防雷的思考摘要高山发射台一般地处高海拔地区,易受到雷电的袭击,文章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防雷方案及措施做了介绍。
关键词防雷;措施;等电位连接0引言湖南省怀化市六九〇二台位于雪峰山脉森林公园山顶,海拔1480米,使我台的防雷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本文结合多年来单位在防雷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做一总结,以供交流。
1 高山发射台雷电入侵的主要途径1.1通过天馈线侵入铁塔遭受雷电时,雷电流没有完全入地,部分雷电流沿天馈线侵入机房,造成发射设备损坏。
1.2 通过电磁感应侵入闪电在空间、避雷系统周围产生的强烈瞬变电磁场感应到建筑物、设备,造成设施和设备的损坏。
1.3 通过供电线路侵入高山台供电的高压电力架空线遭受雷击、雷电流由供电线路侵入机房,造成设施和设备的损坏。
1.4 通过接地体的地电位反击电压侵入当雷电击中建筑物、避雷装置时,在接地体附近形成放射状的电位分布,使连接设备的接地体产生高压电位反击,造成设备损坏。
2 防雷方案及措施2.1 我台防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天线铁塔防雷、发射机房防雷、供电机房防雷、宿舍防雷。
这几个部分的防雷措施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各部分都有自己独立的地网,为避免雷击发生时造成电位差,他们彼此间拥有一个共同的基准点——等电位。
我台采用终端地网环路相连的做法,使用4×40mm的热镀锌扁钢链接,各部分之间确保有两点可靠连接,连接处涂覆沥青防腐,埋于1m×1m×1m的土沟中,四周填充降阻剂。
2.2 我台发射机房、铁塔的地网年代已久,存在生锈腐蚀的可能为改善接地特性,在其周围新建多个网格状接地体,均匀设置。
在2m×2m×2m 土坑中埋入热镀锌角钢(5×50㎜),并在接地体四角各向下打入一根长度为1-2m,直径为25㎜的热镀锌圆钢,热镀锌圆钢与接地体多边焊接,接地体四周填充降阻剂。
各接地体之间用4×40mm热镀锌扁钢连接,埋于0.8m×0.8m×0.8m的土沟中,四周填充降阻剂。
MAINTENANCE REPAIR探讨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技术朱利平(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浙江 丽水 323500)【摘要】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是保障电视信号质量的关键,但其建设地理位置相对特殊,运行环境恶劣,易遭受雷击。
基于此,文章从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雷害原理与危害入手,结合工作实践,总结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可用的防雷技术与技术应用要点,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技术中图分类号:TN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5-060-03 Discussion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high mountain radio and TV transmitting stationZhu Liping(Rong media center, Jingning She Autonomous County, 323500)Abstract: Alpine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tting station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V signal, but its construction location is relatively special,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 is bad, and it is easy to be struck by lightn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inciple and harm of lightning damage of high mountain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tting station, combined with working practice, summarizes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points available for alpine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tting st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help for relevant staff.Key words: Alpine broadcasting; TV transmitting 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在雷电活动期间,会产生较高数值的电压与电流,出现电磁效应与热效应,对计算机、通信系统、卫星系统、电力系统及广播系统造成破坏。
高山发射台的防雷技术浅谈摘要:防雷电保护技术是发射台十分重要的问题。
防雷电保护对发射台而言,不仅发射机,而且对天馈系统、供电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等附属设备都应有相应措施。
本文将定性探讨雷击对高山发射台的防雷技术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山发射台供电系统天馈系统信号传输系统雷击铁塔1 雷击的成因和特点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放电,称为“直击雷”。
当“直击雷”发生时,往往会对地面的物体产生强大的打击作用,当然破坏力也是相当大的。
另一种叫“感应雷“。
它的形成过程是由带电云层的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
当“雷电”发生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内由于地电阻或导体电阻的存在,当瞬间大电流流过时,就会导致小范围或局部的瞬间过电压。
或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而发生瞬间过电压,以致形成闪击的现象,称“感应雷”。
“感应雷“造成的瞬间过电压,指在微秒到毫秒之内产生的尖峰冲击电压。
该电压常高达2 ~20k V。
瞬间过电压损坏的常是电子设备和电器。
2 问题的提出大家知道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塔属于高耸建筑物,一般都在高山之巅,据尖端放电原理,时常都是雷击的重点目标。
发射机房与发射塔之间通常有数百米之距离,如果没有采取防雷措施,雷电对传送高频能量的馈管可能击毁,甚至强大的雷电流沿馈管倒馈进入机房造成巨大损失。
机房内所有设备均接入机房的接地铜皮,当直击雷击中发射天线之后,雷电流可能沿馈管外导体进入机房并流过接地铜皮产生感应电压,有可能击毁发射机房的发射机及相关设备。
3 发射台防雷接地工程闪电是电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 包括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
防雷保护的有三道防线:①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大地释放;②内部保护防止沿电源线或天馈线、信号线侵入的雷电波危害设备;③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的雷电过电压幅值。
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技术的实践与探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庆发射台在山区,春夏雷雨天气较为频繁,而发射台区大都建立在大山顶部,我台就是地处大龙山腹地,海拔670米的最高峰,又正好处在云雾中,整个发射台区共有发射功率将近100KW,大大小小近20几台套发射机,其外部有两路很长的输电线穿越山区,而内部发射设备又由诸多电子元件组成,在受到雷电影响后,其内部元件会发生损坏,因此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如何进行科学防雷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防雷更是我们日常面对的大问题,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和服务大众的能力体现,因为经费以及其他原因,防雷只能逐步进化完善中,近几年因为加大了防雷技术的应用,结合我们自己形成的经验,设备因雷击造成的停播已经比较少了,大大降低了停播率,笔者对防雷技术的学习和在我台的防雷技术应用实践进行总结,相关学习心得和实践报告如下。
一、雷击对高山电视发射台产生的危害在自然界中,雷电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现象,雷电自身带有巨大的能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尚没有控制雷电这种能量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雷电对人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电视发射台一般选址较高,往往位于山的最顶端,在高山区域与其他地区相比雷电的活动又极为频繁。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
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一部分广播电视发射台历经岁月洗礼,在设备以及技术上呈现出时代特征,传统的防雷技术难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的运行,对发射台内的各种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对防雷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以提高当前高山电视发射台站的抗雷能力,促进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安全稳定运行。
二、防雷技术现状从建设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开始,其防雷技术一直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当前,虽然防雷措施能够满足设备安全运转的需要,但是长远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台应用的防雷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台在防雷设施上并没有采取专业避雷针来对发射台进行防雷保护,大多数情况下使利用发射铁塔,形成了周围机房、塔身以及生活区网组成的防雷接地系统。
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综合防雷保护措施摘要: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扩大发展,与此同时,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由于高山发射台的所在区域,很容易遭受到雷电等自然灾害的破坏。
为避免广播电视的停播,因此,必须重视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保护工作。
本文针对雷电对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破坏提出了防范保护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防雷保护措施引言雷电是人们熟悉的的大自然现象,应该对雷电这一大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若不采取有效地技术防范措施,必将造成广播电视设施损坏,停播等问题。
为了保护广播电视系统免遭雷电危害。
各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制定防雷保护措施。
1雷电的活动区域及强度1.1容易发生雷电灾害的区域雷击区域的选择是指容易遭到雷击的区域,它与放电过程的规律及地形条件有关。
雷电放电过程中,当先驱放电分级跃进到达离地面50?100m高度时,地面物体开始向上发出一道“迎接先驱”与之衔接。
这个从雷云下来距地面50?100m的先驱放电的最前端之处,称为“定位高度”。
先驱到达定位高度后,雷击点就选择趋向电场强度最大的地方。
也就是说,在电场强度最大之处升起“迎接先驱”,来完成先驱通道,引起主放电。
因此,地面上导电良好之处和比较突出的地方,要比附近各处聚集更多的电荷,电场强度较大,便首先成为受雷击的目标。
例如,旷野间孤立的大树、高山顶广播电视发射塔,通信基站,高压供电线路,单独房屋的尖顶易遭雷击,一片导电不甚良好的地带,其中局部有导电较好的地点,如地下直埋电力电缆,裸露地面的微波、卫星接收设施,也会有更多的落雷的机会。
1.2雷电活动的强度雷电活动强度,是指一个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亦即累计次数的的多少。
反映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雷电活动的指标,用“雷暴日”衡量。
一天之内只要有雷电活动,不论持续时间长短及次数多少,均算一个雷暴日。
雷电活动强度按地区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热而潮湿的区域要比冷面干燥的的区域多雷,陆地比海洋上多雷,山区比平原多雷。
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山发射台是现代通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们位于较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经常受到雷击的威胁。
雷击不仅会损坏发射台设备,还可能对通讯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通讯中断。
研究高山发射台的防雷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山发射台的建设越来越普遍,防雷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防雷技术在面对高山发射台这样特殊的环境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高山发射台防雷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高山发射台的防雷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山发射台的防雷问题,提高其雷电安全性,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通过分析高山发射台的特点和现有防雷技术的不足,寻找适合高山环境的防雷技术改进方向,提出针对性的防雷解决方案。
本研究旨在增加对高山发射台防雷需求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高山发射台的防雷能力,还可以为其他类似设施的防雷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最终目的是确保高山发射台在雷电活动频繁的环境下稳定运行,保障通信和卫星发射的顺利进行,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高山发射台的特点高山发射台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发射设备,通常用于发射卫星、导弹、火箭等载具。
高山发射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理位置优越:高山发射台位于地势较高的地区,可以有效减轻大气层阻力,提高发射载具的飞行速度和高度;高山位置还有利于建立与地面控制中心的无干扰通信,保障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天气条件恶劣:高山地区常常受到强风、大雪、雷电等极端天气的影响,这对发射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山发射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抗风、抗雪以及防雷能力。
3. 土壤条件复杂:高山地区的土壤通常较为松软,地质结构也较为复杂,这给发射台的基础建设带来了挑战。
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防雷接地建设作者:冯林袁明烽段文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年第02期【摘要】防雷接地網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高山台站建设、更新改造时的必做项目。
因此,在进行高山台站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时需要对台站周边环境和雷电危害进行分析,设计一套符合台站安全的防雷接地系统,将雷击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本文从环境评估、危害分析、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针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防雷接地网的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规划适合台站应对雷击的布网格局,有效降低高山台站防雷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确保台站人员安全、播出安全、设施安全。
希望可以对相关台站的防雷接地系统建设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高山台站;防雷接地;安全播出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2.004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山无线发射台站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山台站设备的精密性,然而,高密度的雷暴天气必然会对精密设备的运行产生影响,台站原先的防雷接地网已使用20余年,接地电阻大、电导差的问题逐渐凸显,雷雨季时播出设备受损严重。
为避免雷击导致的安全播出事故频繁发生,对台站防雷接地网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本文探讨了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防雷接地建设。
在进行防雷接地网设计时充分分析了台站的周边环境,将国家规范与台站实际情况结合,从增加接地端和引下线、加长引下线、开挖多个避雷池并保持避雷池常年湿润等方面入手,建设了一套适合台站的防雷接地系统,有效避免了雷击对台站的危害。
1. 雷电危害分析本文所述台站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台站海拔2377米,与市区的相对海拔为1400多米,所播出节目不但服务辖区各族人民群众,还能覆盖中缅边境沿线一带。
据气象部门统计,台站属地年平均雷暴日为86.5天,最多雷暴日为130天[3]。
由于台站位于滇西横断山脉上,地形多呈现两山夹一峡谷、一河流、一坝子的地貌特征,海拔高低悬殊较大,因此位置高、土层薄、岩层厚,对雷电导电电阻大就成为台站雷击频繁的原因。
社科文化高山无线发射台防雷接地系统改造杨雷(文山电视调频骨干转播台,云南,文山 663000)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一般为了信号不被遮挡,播出覆盖的范围更广,常常把地址选在海拔较高的高山顶上,但因海拔及地形因素台站大多属于高雷区域,雷击事故频发,近年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等项目陆续实施,各发射台站也相继安装了新的数字电视发射设备及信号源编码复用、监测系统设备等附属设备,由于系统采用了大量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抗过压及电子脉冲的能力较之前变得更弱了,因此,对台站如何做好防雷接地进行深入研究及探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雷击事故,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1]。
本文主要从供配电系统防雷方面,介绍文山电视调频骨干转播台供配电系统防雷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
一、 基本情况(图1 台站总平面图)文山电视调频骨干转播台建于1978年,是云南省四大调频骨干转播台之一,台站位于云南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薄竹山山顶,海拔2997米,高山土壤以砂岩为主,土层很薄,年平均雷暴日68.75天,属高雷区域。
台内工作楼为一栋建于八十年代的二层建筑,长约35米,宽15米,高约8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态,无地下室,工作楼一楼为高低压配电室,二楼为机房、值班室,工作楼所有设备的电源,均由一楼配电室配电柜按功能进行电力提供;工作楼侧有一栋四层生活楼,长约20米,宽约8米,高约12米,高出工作楼约3米;工作楼东北方,有一座建于八十年代,高65米的四边自立式圆钢组合铁塔;一条建于八十年代的10KV高压供电线路由山下架空敷设至山上机房,供电线路较长,且线路老化严重,电网受直击雷或感应雷影响的频率和强度都比较大,在雷雨季节,已发生多起供配电设备受雷击而导致停播的安全播出事故,对我台安全播出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原有老旧防雷设施进行维修整改、增加防雷设备以提升供配电系统的防护能力已势在必行。
(台站平面图如图1)二、 防雷措施雷电对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危害以直击雷和感应雷危害较多,直击雷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及瞬时性的特点,其放电电压高达500KV,闪电电流幅值可高达100--300KA,若雷电直接击中广播电视系统设施,并通过它入地,就属于直击雷危害,会对设备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坏;而当雷电击中广播电视设施附近大地上的其他目标,或只是在建筑物上空的云间放电,使系统设备因受电磁感应而产生过量电压而导致设备损坏则属于感应雷危害。
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发射台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山地区的天气变化和雷电活动的频繁性给发射台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无线电发射台的稳定运行,防雷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从雷电活动的规律、高山雷电的特点和高山发射台防雷设施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雷电活动的规律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大气电场作用下,通过大气中的运动电荷形成强烈的放电现象。
雷电活动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时空分布和强度分布。
1. 时空分布雷电活动在时空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雷电活动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
雷电活动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点,比如在高山地区和近海地区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2. 强度分布雷电活动的强度主要受到大气的湿度、温度和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气温越高、湿度越大的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度就会越大。
气压的变化也会对雷电活动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高山雷电的特点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决定了其雷电活动的特点与低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高山雷电的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
1. 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由于高山地区位于大气圈的上部或者侧面,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较强,导致地表温度较高,气温的变化也比较大。
高山地区的气候干燥,大气中的水汽含量相对较低,成为高山雷电活动较为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高山地区的地形特点高山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山体间的空气流动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高山地区的陆地和水域交界地带比较明显,地面导电能力较弱,易导致雷电放电活动的频繁。
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决定了其雷电活动的频繁性和强度。
在高山地区建设发射台时,必须考虑到高山雷电的特点,加强对雷电活动的监测和预警。
三、高山发射台防雷设施为了保障高山发射台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问题探析摘要:在雷雨天气高层建筑往往容易受到雷击的威胁,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由于需要对节目发射和接收,通常设置在位置较高的地方,在雷雨天气往往是雷击的主要对象,因此做好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工作是保证电视节目接收、发射、播出、制作等工作的基础。
本文针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防雷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无线广播;发射台;防雷;措施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无线广播电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无线广播电视的呈现节目主要是依靠电视发射台进行的,为了节目能更好发射和被接收,发射台通常会设置在位置较高的地方。
但是在雷雨天气经常会出现雷击事件,发射台的高度又刚好符合雷击的高度,往往成为雷击的主要对象。
发射台受到雷击不仅影响电视节目的正常接收、发射、播出和制作,而且还会造成发射台发射设备的损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防雷处理具有正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播电视发射台主要雷电危害方式1.地电位反击危害在雷电击中发射台的设备的同时,雷电会沿着设备进入到接地体、引下线的避雷装置电位,瞬时会引起发射台形成数十万伏的状态,导致发射台的巨大损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电位反击危害的危害程度是较小的,并且破坏性也不大。
2.雷电波侵入危害在电视发射台周围通常有金属管道或架空线路等设备,在发射台遭受雷击危害时,雷电波会沿着发射台的金属管道或架空线路等进入到发射台的内部,引起发射台内部线路和设备的损坏。
这种雷电波侵入的危害是雷击危害发生最频繁的一种。
3.雷电的直击危害雷电直接危害就是指雷电直接放电在地面的发射台设备或设施上,引发热效应、电效应和点动力效应,最后引起电路故障或设备烧毁等事故发生。
这种雷电的直击危害力度是最大的,它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电能,电流在短时间内能达到几千安,电压达到数百伏,危害极大。
4.雷电的感应危害(1)雷电在发生的时候会在云层间形成较大的雷电流脉冲,当和地面的物体近距离接触时,产生大量的电流和电压,产生的电流和电压会对接触的设备等造成巨大的损坏。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综合防雷【摘要】: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307发射台地处高山,海拔812米,雷电甚至雷暴现象频繁出现,且雷情较为复杂,每年雷雨季节雷电对机房的播出设备、设施和生活区的各种用电设施,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威胁到在台职工的人身安全和播出设备安全,给发射台的防雷任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高山发射台雷电形成防雷装置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307发射台位于石家庄西南约20公里的封龙山顶峰,海拔812米。
负责9套广播(中国之声、河北新闻、河北经济、河北交通、河北文艺、河北生活、河北少儿音乐、河北旅游、河北农村)和5套电视(中央一套、河北卫视、河北经济、河北农民、河北影视)的播出任务,还担负全省微波、京冀晋蒙微波环路传输任务。
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省会及河北中南部,直接覆盖人口两千万。
一、雷电概述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
自然界的雷击主要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类。
直接雷击发生时,声光并发,电闪雷鸣,它以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等,击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击死击伤人、畜等。
感应雷击为悄然发生,不易察觉,且后果严重。
它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如管道、钢筋、电线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所引起。
主要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和地电位反击等引入室内破坏电子设备。
二、综合防雷由于直击雷和感应雷的侵害渠道不同,防护措施也就不同。
直击雷防护措施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等传统避雷装置。
一般来说,按照规范设计的直击雷防护装置能对直击雷进行有效的防御。
尽管如此,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却不能代替对感应雷击的防护措施。
因此,除直击雷防护措施外,还应包括感应雷击防护措施。
感应雷击防护措施主要有等电位连接、屏蔽、规范的综合布线、安装有效的电涌保护器和完善的接地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
关于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的研究冯海文发布时间:2021-08-24T00:41:56.60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冯海文[导读] 广播电视发射台一般位于海拔高度较高的地区。
发射台最易受到雷击,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将广播电视发射台定位为特殊的高风险场所。
身份证号码:45282219730914xxxx摘要:广播电视发射台一般位于海拔高度较高的地区。
发射台最易受到雷击,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将广播电视发射台定位为特殊的高风险场所。
当前,广播电视台有关部门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发射台相关防雷工作,负责维护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正常工作不被其影响。
现从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技术入手,重点研究有效的防雷措施加分析、实施,从而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能够得到较好保护。
关键词:无线;发射台;防雷引言:广播电视发射台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发射广播电视信号。
由于雷电拥有较强的破坏力,广播电视发射台采用一定的防雷措施为预防和控制雷电,从而确保发射台及周遭环境的正常运作,并且有效控制雷电威胁。
因此,只有真正的了解雷电的产生机理和风险形式,并按照真实的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强化广播电视台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的防雷接地措施。
1 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防雷技术在开展防雷工作前,了解雷电的种类并正确认识防雷工作,同时要把防雷工作当做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应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1.1直击雷防护闪电云在接近物体地面时会直接放电,造成周围物体空间等电场聚集、集中,并会对自身的运动和方向产生影响。
雷电通过避雷针引上产生先导放电,主要用于引导上下行线路及其他接地放电设备,通过雷电接地设备将雷暴电流引至地面。
防雷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有的雷电电流直接放电引向地线[1]。
1.2感应雷防护感应雷的概率远大于直击雷,然而它的危害性相对较小。
感应雷的过电压的两种方式有两种: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
其放电幅度的计算方法和大小与某地面上空中雷云向着地面放电电流量的大小、雷击目标位置的周围环境、线路放电长度、雷击线路电压,设备接地装置及其放电装置的相对电阻、雷击位置和放电线放电位置与所关联。
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高山发射台是指海拔超过3,000米的天线站,由于位置高出地面,机械损坏和雷击的风险都较大。
特别是雷击带来的电压冲击,不仅可能损坏设备而且还会对电波性能和传输造成影响。
因此,针对高山发射台的防雷研究与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防雷基础工作在高山发射台的防雷体系中,基础工作是极为关键的。
要确保天线站安装在结构牢固的基础上,以避免地震等天然灾害造成结构损坏。
此外,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要保证接地良好,尽可能减少接地电阻,提高降雷效果。
2. 防雷设备首先,高山发射台需要配备接地系统和绝缘系统,具体来说,需要包括接地网、环形绝缘子、支撑绳等设备,以保证安全可靠的接地。
其次,在设备内部,需要安装连续式避雷器,以接收并释放那些涌入降雷系统的雷击电流,从而保护设备。
最后,在设备的电缆、接头和其他The 连接处,需要安装防雷设备,以有效降低线路及设备的雷冲击。
3. 雷电流控制从电磁学上来说,高山发射台上的设备主要受到雷电流的影响。
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需要对雷电流进行防控。
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避雷器来保护设备以及周边范围内的人员。
其次,可以在设备中安装或直接使用金属外壳,以强化防护屏蔽。
最后,可以利用阻抗匹配技术,减少电流峰值,从而阻止电压冲击对设备造成严重影响。
4. 监测与维护对于高山发射台的防雷防控效果,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
主要工作包括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维护避雷器和绝缘系统,并调整防雷设备以确保最佳效果。
此外,还需要建立监测记录,分析雷击数据,并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以保持设备的完好性。
综上所述,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基础工作、防雷设备、雷电流控制以及监测与维护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设备的完整性和性能,并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雷电防护研究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常被建设在高山地区,依照广播电视台发射机房建造形式,在山巅及较高的坡地地区建立,主要是遵循尖端放电原理。
在通常情况下,发射机房和发射塔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并且没有配备专业的防雷措施,经常会发生雷击事故,势必会对高频能量馈管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破坏,更甚者会给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做好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雷电防护工作具有必要性。
1雷电对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工作造成的危害通过对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遭受到雷击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可知,变化梯度高和幅值偏大都会给高山发射台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雷电特性,其对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工作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直击雷危害。
直击雷出现时,会导致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出现严重的热效应及剧烈电现象,给机房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第二,雷电效应危害。
雷电效应危害主要是指雷电流在传递过程中,导致电子设备和机电设备遭到严重的危害,给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三,雷电电磁脉冲危害。
目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智能播出系统,该系统内部含有大量的集成电路及固态元器件,智能播出系统自身的抗电磁脉冲干扰能力较差,一旦遭受到雷击,就会释放大量的电磁脉冲,导致这些设备受到严重摧毁,有些设备甚至不能再正常运行,严重阻碍了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正常工作[1]。
2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21建筑物内外部防雷措施。
建筑物内部防雷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运用电位连接的方式,将接地修图与各项措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些设备大多属于金属外壳设备,金属外壳设备主要包括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管线桥架和建筑物的金属架等,有接地、不接地之分,大多数设备都是不带电的。
在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防雷时,通常是使用电位连接防雷措施,该项防雷措施的使用,消除了防雷空间内部各项物体电位差,机房接地网建设需要加大对宽铜皮的使用,将宽铜皮与室外建立好连接,建造出多个连接点,为等电位的运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弱雷击对广播电台发射机房造成的严重侵害。
高山无线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研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针对高山无线发射台这种位于山顶、周围没有任何高建筑物的设施,雷电防护更是至关重要。
下面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研讨。
一、高山无线发射台的特点
高山无线发射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位于山顶,周围没有任何高建筑物或者树木等物体。
在雷电天气中,这样的无线发射台极容易成为天降雷劫的目标。
因此,防雷措施要比平地上的电视发射台要严密得多。
其次,高山无线发射台的气象条件也和平地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它高处的位置,常常会受到各种自然力的影响,比如大风、突然的暴雨等。
这些气象条件也需要在雷电防护中考虑到。
1、避雷针
高山无线发射台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避雷针。
避雷针是经过科学计算设计的,能够通过导电材料将集中的闪电放电导向地面,从而保护处于其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
在安装避雷针时,应该在发射塔顶上进行,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保护发射塔内部的电子设备。
2、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防雷措施。
通过接地,能够使得引入的大气电荷有效地分散到地面上,降低电荷密度,从而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电的影响。
在安装接地系统时,应该选用能够有效防止局部放电的高品质接地材料。
3、储雷装置
储雷装置是一种能够将雷电放电引导至地面的设备,当外界产生雷电时,通过这样的装置将雷电藏于其内部,从而维护内部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储雷装置的选择,需要根据放电强度、储雷容量等各项因素进行详细的计算及设计。
4、屏蔽装置
屏蔽装置是使用金属网或者金属板等材料来进行封闭,以避免外部静电场的干扰。
安装屏蔽装置能够将外部的瞬时电场分散,从而保护电子设备不受雷电的干扰。
三、结语
虽然现代科技设备已经非常先进,但在高山无线发射台的雷电防护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研究。
毕竟,雷电是非常难以预测的自然现象,需要我们不断尝试、探索更为有效的防雷措施,确保电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