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第四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4.37 KB
- 文档页数:4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2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篇1设计过程: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提出了圆的面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策略。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
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提供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课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接触并更能理解极限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网络化学习,激发学生应用网络环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感知圆的面积:(课件出示一大一小的圆)师: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板书:由半径决定)2、感知圆的面积有大有小:(选择两个面积不同的圆)师:大家看,这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吗?说明: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师:那谁能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想办法表示圆的面积和比较两个圆面积的大小,以及区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途径,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的含义,为概括圆面积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合作探索,交流操作经验1、初步感悟:(1)课件出示:书103例7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圆的面积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0~53页。
教学提示学生差不多把握了圆面积的运算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应注重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情形使之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把握已知直径求面积的运算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并灵活的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难点正确并灵活的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圆规,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预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国庆长假期间,你们出去游玩了吗?把你认为最漂亮的地点给大伙儿说一说吧。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去的地点真多,下面我带着你们去一个地点。
(多媒体出示本市市区休闲广场景象)生:广场上喷泉真漂亮!师:假如明白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你能算出喷水池面积有多大吗?学生回答,在练习本上书写解答过程。
3.14×52=3.14×25=78.5(平方米)答:喷水池的面积是78.5平方米。
师:你们运用的公式是什么?生:圆的面积运算公式S =πr2。
(板书:S =πr2)师: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把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连续学习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爱好的问题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紧紧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展开教学,并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50页草坪面积问题。
(课件出示)某公司要在办公大楼前建一个圆形草坪。
算一算:需要多少平方米草皮?(得数保留整数)师:谁能说一说该如何运算?生:要先运算出草坪的半径是多少米。
师:如何样列式呢?学生回答,指名板书:3.14×(211)2 =3.14×30.25≈95(平方米)答:大约需要95平方米草皮。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第4课时圆的面积(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正确计算。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什么是面积?2、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写出公式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还记得吗?(我们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的。
)新知探究:(一)、定义: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二)引导学生操作:(拿出一个圆片)提问:我们怎么剪?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沿直径或半径剪。
)我们要把圆通过剪成多份并用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规则图形,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多份。
将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4分、8分、16份……分别罗列排观察几组图提问: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你有什么发现吗?A: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
B: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
(三)拼摆推导面积公式。
学生操作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我们来试一试,展示学生的作品。
提问: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1、拼摆:课件演示:把圆等分成不同等份时的图形的趋势。
2、推导面积公式:小组讨论:长方形各部份相当于圆的什么?。
请你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汇报:(说推导过程)3,读圆面积公式(S=πγ2)。
并说说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直径怎么办?。
给出周长呢?。
知识梳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1)、半径2分米(2)、直径10厘米(3)、周长25.12cm2、计算:①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市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②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判断:(1)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4篇教学内容: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加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分析、观看和概括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把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熟悉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学时要留意遵循学生的熟悉规律,重视学生猎取学问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
学法指导: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加学问形成的过程,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力量,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圆片。
学具预备:把圆片分成十六等分,并按课本图所示,剪拼并贴成近似长方形。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
假如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 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2、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
假如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3.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
假如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3、提问:假如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究竟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想,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答复,师用课件演示。
圆的周长和面积(一)单元教育目标1、经过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探究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在察看、操作、推理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虑,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思虑的过程与结果。
3、能探究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应企图识,提升实践能力。
4、踊跃参加数学活动,获取探究同面积公式的经验,在运用圆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公式,拥有必定探究面积公式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探究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和圆周长有关的实质问题,探究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和圆面积有关的实质问题,环形面积。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详细要求是:经过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究并掌握同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解读课程内容的上述要求,第一突出了数学学习的操作性和探究性,重申让学生经历探究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
此外,突出数学的应用,重申停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设计思想和内容编排上有以下特色:1、让学生经历圆周长和圆面积公式探究的全过程。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本单元的中心知识点和研究解决问题的生长点,让学生经历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有益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公式,并获取建构数学模型的活动经验。
教材在安排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时,都设计了四个层面的活动。
让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经验到理性推导的全过程。
(1)探究圆的周长的过程有以下四步:第一,让学生利用转动法、环绕法等自主丈量硬币的周长,并计算周长除以直径,一方面获取丈量圆的周长的活动经验,另一方面获取周长除以直径的个体数据。
第二,小组合作,分别丈量三个大小不一样的圆形物件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除以直径,为概括圆周率供给数据。
第4课时 圆环的面积(教材例2,P68)一、我会填。
1.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 )。
它的外圆半径是R ,内圆半径是r ,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2.一个大圆的半径为5 cm ,一个小圆的半径为4 cm ,这两个圆的面积相差( )cm 2。
3.用一根长12.56 dm 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dm 2。
二、我会判断。
1.圆环的面积等于外圆的面积与内圆面积的差。
( )2.在一个大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剩下的部分就是圆环。
( )三、看图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cm ) 1.2.圆环是( )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四、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中心有一个圆形小岛,求环形水面的面积。
(单位:米)2.一个圆形的水景坛的直径是100米,在它的周围修一条宽4米的公路,这个环形公路的面积是多少?3.白天鹅俱乐部有一个圆形舞池,周长37.68米,现准备周围加宽1米,这样舞池面积可增加多少平方米?五、如图,在半径为R 的圆形钢板上,除去半径为r 的四个圆,请列出阴影部分面积S 的计算式子,并计算当R =6 cm ,r =2 cm 时,S 的值。
口算 25×45= 0.875×314=39×413= 13+0.125= 0.5×15= 1÷79= 45÷25=47÷67= 1115÷1115= 89÷23=第4课时圆环的面积一、1.圆环π(R2-r2) 2.28.26 3.12.56二、1.√ 2.×三、1.3.14×(62-42)=62.8(cm2) 2.16÷2=8(cm)(82-52)×3.14=122.46(cm2)四、1.3.14×(152-52)=628(平方米)答:环形水面的面积是628平方米。
2.3.14×(100÷2+4)2-3.14×(100÷2)2=1306.24(平方米)答:这个环形公路的面积是1306.2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