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
- 格式:docx
- 大小:25.08 KB
- 文档页数:3
盆底重建手术网片或吊带暴露并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盆底重建手术中使用网片或吊带(网片/吊带)的术式包括抗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id‐urethral sling,MUS)、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transvaginal mesh,TVM)和骶骨固定术(abdominal sacrocolpopexy,ASC)三大类。
网片/吊带暴露是常见的并发症,一些暴露并发症的处理非常棘手。
为了方便并发症的归类和记录,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与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共同制定了目前专业内较为公认的并发症报告系统,即:类别‐部位‐时间(category,time and site,CTS)编码分类系统[1]。
有关网片/吊带暴露并发症的处理多为病例报告或者小样本量的病例系列报告,缺少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给临床决策带来困扰。
2020年,美国妇科泌尿协会(American Urogynecologic Society,AUGS)和IUGA 共同发表了有关网片相关暴露和疼痛诊治流程的联合立场声明[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2018年《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人工合成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单纯针对网片/吊带暴露这一并发症进一步延展深化,集体讨论制定了该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和预防的共识,供同道们借鉴。
本共识所用的推荐等级来自AUGS和IUGA的联合立场声明[2]。
推荐等级包括,A级:有良好的科学证据支持推荐;B级:至少是科学性尚可的证据支持推荐;C级:至少是科学性尚可的证据不支持推荐;D级:有良好的科学证据不支持推荐;Ⅰ级:证据不充分无法评估和推荐。
一、概述本共识仅适用于网片/吊带暴露导致的并发症。
暴露合并疼痛者应遵照疼痛并发症的处理流程[2]。
综述盆底重建手术中网片的应用妇产科学摘要:应用网片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安全、有效、成本较低的手术方法,但其引发的并发症如网片侵蚀、网片感染、性交困难等发病率还较高,且部分并发症发病原因尚未知。
本文将从网片的背景(如类型)、在盆底的应用情况、并发症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探索降低网片导致的并发症发病率的措施。
关键字:盆底重建手术网片并发症预防措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高达30% ~ 40%,而绝经后妇女发病率可达到50%【1】,中、重度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
但传统手术的复发率较高。
近年,网片应用在盆底重建的手术方式快速发展,网片的利用大大降低了发病率,但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
1. 网片的发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尽可能使患者在解剖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传统的手术方式如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多是将薄弱的组织反复加固,并不能真正提高对抗腹压的强度,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
有研究随访POP术后患者的情况,公认的再手术率超过30%【2】;对于需要再手术的POP患者,或是因年龄等原因导致筋膜组织变薄弱的POP患者,无法实行利用自身组织反复加固的传统手术方式,而只能使用网片或是同种生物组织来加强薄弱的筋膜。
由此可见,传统的手术方法效果并不理想,适用范围较局限,并且可能需要用到网片。
1990年,PE PaPa Petro教授提出的整体理论为POP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以及全新的手术方法。
以整体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治疗POP的盆底重建手术,主张保留和加强组织,要求尽可能少的切除阴道组织,或最好是不切除阴道组织,并且对于有需要的部位,准确地植入各种替代材料以形成人造新韧带,以此来修补受损伤的韧带和筋膜。
盆底重建手术追求的是通过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维持盆底的功能,当自身组织不能利用时,就需加用各种合成材料的网片加固或悬吊残余组织。
早在20世纪40年代,网片就被应用在外科手术当中,特别是疝修补术中,被认为是极为有效的手术。
客观评价盆底重建新术式王建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主要包括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
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已婚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20%~40%,直接影响广大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渐受重视,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如尿失禁的尿道吊床理论,盆底重建手术的整体理论等。
也推出了许多新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如补片用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和悬吊术等。
针对传统手术复发率高的缺憾,这些新的手术方式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复发率,受到广大妇产科工作者的重视和欢迎,在妇产科临床上不断推广应用。
但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问题,补片侵蚀和感染的预防及处理问题,强调了手术解剖学复位,而忽视了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医用高值耗材较为昂贵的医疗费用问题等。
值得我们对传统术式进行思考和对盆底重建新术式进行客观评价。
一、对传统盆底重建手术的思考盆底重建手术方式较多,对于子宫脱垂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双侧主骶韧带对合结扎等。
对于子宫脱垂较重(POP-Q分期Ⅲ期以上),子宫切除后阴道断端多在处女膜水平以下,如果不将阴道断端悬吊到坐骨棘水平,那么,阴道断端缺乏支撑,可能在手术后一定时间内发生阴道断端的脱垂。
再如阴道前壁脱垂的修复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利用缝合自身的筋膜组织来加固阴道前壁,文献报道复发率为20%左右,复发时间多在24~36个月[1,2]。
如此高复发率的原因与阴道前壁脱垂的解剖学缺陷有关,耻骨宫颈筋膜(pubiccervicalfacia,PFC)在支撑阴道前壁和膀胱正常位置中起重要作用,如果PFC薄弱或撕裂,支撑力量减弱,即发生阴道前壁脱垂。
就像我们穿的衣服破损了,单用线将破损处缝合起来,过不久就有可能再破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回顾性调查发现,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平均随访28.6个月,单纯前壁膨出复发24.7%(18/73),单纯后壁膨出复发8.2%(6/73),同时存在阴道前壁以及后壁的膨出复发5.5%(4/73)[2]。
应用网片经腹行全盆底重建术一例报告作者:谢广静沈思吴明贵来源:《右江医学》2009年第04期[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全盆底重建术;网片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394-02中图分类号:R 71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062008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盆腔多器官完全脱垂患者,并成功实施全盆底重建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1.一般资料患者,女,44岁,因“发现会阴肿物脱出13年”入院。
既往史:孕5产4,均自然生产,自然流产1胎,第2胎有难产史;1989年妊娠生产后出现“子宫脱垂”,于1993年因“子宫脱垂”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切除术”。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中等体型。
外阴外见一大小约20 cm×20cm×20 cm类圆形肿物,外被包膜呈黏膜样,有皱褶,质软,无明显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尿道外口位置正常,未见正常位置阴道结构;肛门位置正常,肛诊直肠壁光滑、未扪及肿物;导尿后肿物缩小不明显。
辅助检查:尿:WBC(+)、镜检WBC(+)、OB(+++)、镜检RBC(++);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正常;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示:双侧肾盂、肾盏、输尿管显示未见异常,膀胱未见明确显示;盆腔磁共振示:膀胱、小肠脱垂;钡剂灌肠+膀胱造影示:膀胱脱垂、直肠位置基本正常。
见图1~图3。
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臀部稍垫高。
取下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0 cm,切开各层组织,进入腹腔,探查盆腔未见正常膀胱、子宫,盆底缺陷呈一巨大疝状,腹腔内小肠、大网膜等脏器由此脱垂。
将外阴外脱垂肿物完全还纳入腹腔,原肿物“外被包膜”即为阴道,原肿物内容物中见大网膜组织与“疝囊”底部粘连,将粘连组织分离。
在膀胱顶部中线切开盆腔腹膜返折,在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游离膀胱顶部、底部、膀胱两侧及膀胱阴道间隙。
分出阴道穹窿部,两侧达盆底肌肉,然后在阴道直肠间隙游离。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临床应用及基层医院普及价值。
方法选择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诊断盆腔脏器脱垂的23例患者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疗效。
结果23例患者因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引起的不良症状基本消失。
结论全盆底重建术保持了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完整性,具有疗效满意、术后复发率低、术后生命质量满意的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全盆底重建术盆腔脏器脱垂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指任何有生殖道膨出表现的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多产妇中发病率高,给患病老年妇女带来极大地痛苦。
传统的切除脱垂子宫及提升膀胱颈等传统术式有阴道缩短、术后疼痛、住院时间长、复发率高等缺点。
针对传统手术中的问题。
近年Prolift全盆底网片盆底修复手术的应用,使得此手术近期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及术后网片排异率较高,价格昂贵,患者多数承受不了。
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聚丙烯材料自制成网片进行悬吊手术,(即“协和”全盆底重建术),对POP 进行解剖复位,改善症状,恢复功能,降低复发的微创手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2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采用POP定量(POP-Q)分度法,选择至少1个盆腔部位解剖缺陷≥Ⅲ度,同时合并至少2个部位解剖缺陷的重度POP,排除合并压力性尿失禁,需要手术的患者共23例[1]分期Ⅱ期或Ⅱ期以上者10例,年龄54~70岁,均为经产妇。
前盆腔缺陷(阴道前壁、膀胱缺陷)8例,其中合并轻度尿失禁4例;中盆腔缺陷(子宫、穹隆缺陷)4例;后盆腔缺陷(阴道后壁、直肠缺陷)1例。
其中有内科合并症者8人,占(34.8%)均为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
均无吸烟及激素替代治疗病史。
20人已绝经,平均绝经年龄(50±5)岁。
对女性盆底修复术中网片侵蚀的临床浅析发表时间:2016-09-09T16:06:35.2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作者:陈晓青[导读] 盆腔器官脱垂(POP) 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通常情况下。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广东惠州 516000)【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底修复术中应用聚丙烯网片后网片侵蚀的发生率、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侵蚀组织的病理变化。
方法: 回顾分析136例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在接受聚丙烯网片盆底修复术时的临床资料。
结果:136例病人平均随访16.4个月, 有8例术后有阴道网片侵蚀。
发生网片侵蚀时间为10.6±3.2月。
比较网片侵蚀和无侵蚀病人的年龄、产次、绝经不绝经、有否雌激素治疗、吸烟与否及POP 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手术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侵蚀组织在病理表现上属于慢性炎症反应。
结论:聚丙烯网片侵蚀多数发生在手术后 11个月左右, 围绝经期有可能是网片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去除侵蚀网片。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网片侵蚀;病理变化【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86-02盆腔器官脱垂(POP) 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通常情况下,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Ⅰ和Ⅲ型胶原含量减少,胶原比例下降,导致胶原直径变细,支持力量不够,弹性比较差,容易引起POP和(或)SUI发生,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症状有改善作用,但手术后的并发症不可避免,给病人造成很多不便。
近年来,盆底重建手术中多应用聚丙烯网片,多数医生对相关的并发症都能够高度重视。
下面是我院收治的136例使用网片修复盆底手术后网片侵蚀的情况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 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为136例病人做聚丙烯网片盆底修复手术的临床资料 (网片系Prolene网片,TVT-O系统和prolift系统)、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记录、住院病历及相关门诊含随访资料。
2024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诊治的规范化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主要针对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 POP )和抗尿失禁手术。
盆底重建手术使用植入物(网片/吊带)的术式主要包括针对盆腔器官脱垂的舐骨固定术(Sacrocolpopexy , SC )和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transvaginal mesh ,TVM )及抗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id-urethral sling , MUS )三大类。
《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1 ]推荐的舐骨固定术的手术适应证为有症状的穹隆脱垂POP-Q II度以上;POP 术后顶端复发的患者(有症状,且POP-Q≥∏度);初治的中盆腔缺陷为主的PoP-Qln度以上,特别是性生活活跃的年轻患者。
经阴道植入网片/吊带手术因其近远期并发症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其中治疗POP的经阴道植入网片目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被禁止销售,仅用于临床试验;在亚洲和南美洲国家该术式仍可继续使用[2 目前,国内指南强调的适应证为POP术后复发的患者及60岁以上重度POP (阴道前壁膨出为主)的初治患者,特别是不能耐受经腹手术的患者[1 ]o尽管对尿失禁吊带的使用也存在争议,但MUS仍是众多学术专业团体推荐和具有高级别证据支持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3 ]0网片/吊带暴露、慢性盆腔痛是盆底植入物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部分病例复杂且处理棘手,处置不当可能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引发医疗纠纷。
2020年,美国妇科泌尿协会(American Urogynecologic Society , AUGS )和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nternational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 , IUGA )共同发表了有关网片相关并发症诊治流程的联合立场声明[4 ], 202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也制定了相应的中国专家共识[5 ]供同道们借鉴。
应用片在盆底重建术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作者:杜琳邓雅静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片在盆底重建术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对照组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和术后残余尿量均显著多于治疗组(P【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术;聚丙烯网片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高达60%,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主要由有盆底支持结构功能障碍引起[1]。
POP严重影响着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约有12%的POP患者会接受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POP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2]。
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阴式子宫切除术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存在临床疗效不佳,复发率高等缺点,有文献报道此类手术后约有30%的患者复发[3]。
近年来,网片逐渐被广泛用于盆底重建术中,其功能是替代功能障碍的盆底支持结构,具有术后复发率低,疗效好的优势[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片在盆底重建术中对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年龄43~75岁,平均(64.32±11.39)岁,病程1~6年,平均(2.73±0.34)年,有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4例,有中风病史者2例;对照组26例,年龄45~78岁,平均(65.74±12.17)岁,病程2~6年,平均(2.91±0.72)年,有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3例,有中风病史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合并病种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应用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应用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脱垂的25例患者采用聚丙烯网片进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结果25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其中每张补片放置时间平均为1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 ml,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时间平均为5.5天。
结论网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脱垂;网片子宫切除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阴道穹窿脱垂,据报道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的发生率为 1.8%[1],重度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脱垂发生率高达11.6%[2]。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阴道脱垂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25例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采用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25例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采用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术治疗。
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平均58.3岁,合并尿失禁18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5例。
其中经阴道行子宫切除术后18例,经腹子宫切除术后7例。
1.2 方法1.2.1 术前评估阴道穹窿脱垂的分期标准根据Q-tip实验将脱垂分为4度:1度为穹窿下降达坐骨棘水平;2度为穹窿下降超过坐骨棘水平但未达到阴道外口;3度为穹窿下降到阴道外口;4度穹窿下降已超过阴道外口。
根据此标准,本组中2度5例,3度12例,4度8例。
1.2.2 术前准备术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盆腔超声检查排除双附件及盆腔病变。
术前1 d行阴道和肠道准备。
1.2.3 材料与器械国内改进设计的阴道穿隧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Marlex 补片(单丝聚丙烯网片)。
最新:网片在盆底后路修复手术中的使用技巧在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坐骨棘,主韧带和底韧带臂鼓膜(ITF),这是国外的解剖书上的图示,第一组韧带,宫舐韧带和子宫主韧带,宫t氐韧带比较靠后,实际上在真实情况下,它可能并没有这么靠近形端。
在下面做手术的时候,就不再去摸坐骨棘和主韧带,实际上坐骨棘在它的前面,但是它不显著,用手可以摸得到。
往往有的时候,有些图是把主韧带标识在坐骨棘的近形端里,它不在近形端,而在远形端。
在全部切空的情况下,切空的盆筋膜弓腱还在,主韧带在前端。
所以医生能做的从后路的那个部位就是直肠,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广泛切。
我们做后路的时候,如果手伸进去,去摸到坐骨棘的时候,手往上提,在手指上方有一块东西,这块东西就是主韧带。
所以这个我也要非常强调,就是你们进的时候,第一不能进的过高,如果你进的部位过高或靠近阴道底,就会直接打到主韧带上,就意味着要出血,主韧带的血非常丰富,每次做广泛,出血最厉害的时候,就是切主韧带的时候,一旦切主韧带,它的出血就会非常厉害,而且在主韧带宫的前方,有子宫的中静脉和深静脉。
如果从下面再推进来的时候,碰到了这两个静脉,也是会导致严重出血。
在主韧带下方,直肠旁边可以直接进去,主韧带主要是在坐骨棘的下面和近形端,在远形端这边,不在近形端这边。
我觉得后片的优势正是它设计了后脚,这两个后脚对于后路Ap点膨出严重患者有很大意义。
我们在直肠前方筋膜很薄弱,没有其他的东西,不像是膀胱,前面还有个骨头,而在后面,这里完全是空的,没有任何东西,只有直肠前的筋膜,直肠筋膜破坏之后,就很难再有其他筋膜能把它带进去了。
直肠是有一个S的弧度,而且这个S弧度在进肛肠,称为肛门弧、直肠弧,这个直肠弧很大,直肠弧是膨大的,甚至个别人的直肠弧可以膨的很大,所以在封闭侧臂这个直肠弧,要非常注意。
在针的设计上,网片没有带塑料片,没有外面的保护筒,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那么我们的办法就是,网片沾点水,它的润滑性更强一点,就不太出来的时候再慢一点,就不太容易用得上,加个塑料套或者是有塑料套管。
网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网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8例盆底重建患者,包括盆底修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修复手术,观察组采用网片修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手术过后患者的复发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范围是2~9个小时,平均4±3.29个小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范围是2~5个小时,平均3±1.08个小时,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均正常,数据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疾病复发问题,复发率是11.11%,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有复发疾病的是2例,复发率3.7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网片在盆底重新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和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值的推广到盆底重新的临床治疗工作中。
【关键词】网片;盆底重建手术;修复中老年妇女群体中,盆腔膨出是一项多发疾病,是由盆底损伤或者机体功能退化引起的。
盆腔膨出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建议进行盆底重建手术,以便恢复正常的盆底机能。
盆底重建手术的直接目的是为患者重建机体结构,采用切除或者修补的方法完成。
常规盆底修复手术的复发机率高,患者需接受二次手术,随着盆底重建手术的发展,此项手术中采用了修补网片,通过网片完成盆底的修补、重建,降低术后疾病复发率的过程中保障手术的质量,改善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接收的盆底重建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8例盆底重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54例患者的年龄是45~68岁,平均年龄55±3.89岁,按照盆腔膨出等级进行划分,盆腔膨出Ⅰ度的患者是30例,Ⅱ度患者15例,Ⅲ度患者9例,观察组54例患者的年龄是46~70岁,平均56±3.24岁,盆腔膨出Ⅰ度28例,Ⅱ度16例,Ⅲ度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网片植入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网片植入实施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
方法应用护理程序对我院38例盆底重建术患者实施护理、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
结果随访1~6个月,38例患者中37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有网片侵蚀阴道壁黏膜,行网片修剪后随访病人满意。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观察、正确的专业照顾是盆底重建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盆底重建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87-0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包括盆底脏器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D)。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手术方式不但切除子宫而且中远期复发率高,近30%的POP患者需再次接受手术治疗[1]。
近年来在盆底整体理论[2]的基础上及补片材料的发明应用,利用网片植入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盆底重建手术开展的越来越广,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我院妇科自2011年01月至2013年03月利用网片实施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3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科应用网片植入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8例。
年龄43—78岁,平均62.92岁。
诊断子宫脱垂Ⅱ2例,子宫脱垂Ⅰ~Ⅳ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9例,子宫脱垂Ⅰ~Ⅲ合并阴道前壁膨出15例,子宫脱垂Ⅲ合并阴道后壁膨出1例,阴道前壁膨出8例,阴道后壁膨出1例,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前壁膨出和阴道后壁膨出各1例,其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11例。
18例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11例伴高血压,1例伴糖尿病,3例伴高血压、糖尿病,其他3例)。
2 方法和结果对本组病例行经阴道盆底补片植入术(prolift术、PROSIMA),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TVT一0方法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
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张坤【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3(013)005【总页数】3页(P458-460)【作者】张坤【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06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又称为盆底缺陷(pelvic floor defects)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relaxation of pelvic supports),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采用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已相当普遍[1],大约有11%的女性在一生中需要经历脱垂手术治疗,其中大约有30%的患者在首次手术后4年中需要再次手术治疗[2]。
PFD不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由于疾病导致的解剖异常,进而发生功能障碍,引起例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排尿困难、大便失禁等症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
在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下,PF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
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来缓解症状,尽可能在解剖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在盆底组织损伤后,肌肉及筋膜组织薄弱或断裂,如果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很难建立一个强健和稳固的支托结构,应借助肌肉筋膜替代品加强。
传统手术的阴道前壁修补的复发率为40% ~64%,约有30%的复发患者有脱垂症状,并需要再次手术治疗[2]。
本文就网片添加手术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风险做一综述。
1 网片添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Parker等[4]1993年首次在泌尿妇科手术中使用合成补片,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在泌尿妇科的盆底重建中,聚丙烯补片是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材料[5]。
采用无张力合成聚丙烯补片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organ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Ⅱ期以上的膀胱膨出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术后3年随访的解剖恢复率可达75.5%[6]。
【编者按】自从网片广泛的被应用在盆底重建后,关于它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一直是专家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内容。
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手术方法都极为重要。
美国FDA也曾多次发布针对经阴道网片安全警示,对此网片在盆地重建手术中的低位究竟如何?本期为您作一探讨。
客观评价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陆叶
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的疗效
经阴道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可以从盆底三个水平以及前中后三个腔室进行修复,实现手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疗效确切,绝大多数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缝合和修补手术。
但亦有人认为其疗效与不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如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等)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
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网片外露、疼痛、感染、排尿问题及性生活障碍等。
网片的外露发生率约为3%~20%,与手术的技巧、围手术期准备和处理、网片的类型、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网片外露包括暴露、侵蚀和突出,网片暴露和突出即网片在阴道内可以见到,而网片侵蚀则为网片侵入膀胱、尿道、直肠等,或阴道壁内的大面积外露,需要麻醉下手术切除,并缝合黏膜。
疼痛问题是临床常见也较难处理的问题,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25%,如发生疼痛,可用雌激素治疗,也可用止痛药物或局部封闭注射、理疗等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取出网片。
术后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约为16%~30%,主要与置于移植物后瘢痕形成、疼痛及阴道狭窄有关,虽然手术后解决脱垂问题和尿失禁问题对性生活有一定益处,但大多学者认为盆底重建手术对性生活并无明显改善作用。
如何看待美国FDA发布针对经阴道网片安全警示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2005-2007年3年中收到超过1000例来自9个厂商关于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放置网片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不良事件报告,为此,FDA 在2008年专门发布安全信息通告,此后,不良事件继续上升,尽管并发症发生的确切原因不确定,但FDA认为严重并发症的升高值得高度关注,2011年FDA再次发出警告,该警示
仅针对经阴道放置网片修复盆腔器官脱垂(POP),不涉及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或经腹或腹腔镜置入网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警示的主要内容:采用经阴道的网片修补POP发生严重并发症并不罕见,对于POP采用经阴道网片修补手术的效果并没有显示出比不加用网片的盆底修复手术(如阴道骶骨固定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更有效。
国际上各个专业团体对美国FDA的警示认为,FDA做出的大部分结论和建议正确和应该采纳,但对于有些结论比如某些并发症仅见于经阴道网片手术的说法欠妥,对于复杂POP 重建手术的总体评价有失公正,从FDA数据库资料推算应用网片的阴道手术并发症仅为0.67%,而且网片相关并发症主要与操作技术有关,不应用网片的手术也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等。
我国盆底学组的专家的共识和建议
1.加强监督和培训,建立规范化管理和制度,避免扩大适应证;
2.推荐网片置入的主要适应证为:POP术后复发者、年龄偏大的重度POP初治患者;
3.重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发生;
4.重视患者知情权,签署特殊知情同意书后可手术;
5.重视不运用网片的手术等。
总之,盆底重建手术有利有弊,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随着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进一步深入认识,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每位脱垂患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详细查体,评价其缺损发生的部位,并结合患者意愿及其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并制定适合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方案。
网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马庆良
网片在阴道前部手术中的应用
网片或吊带等人工合成材料在阴道前部手术中主要是加强薄弱的耻骨尿道韧带、尿道外韧带,而网片很少被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而吊带运用较广。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尿道下
“无张力”悬吊带、阴道前部TFS悬吊带手术,此2种手术对于治疗SUI的治愈率似乎相同,前者主要是把聚丙烯悬吊带以“U”型的方式固定在尿道中段下方,两端到腹直肌鞘的平面;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此方法又分为经阴道中线、经耻骨上、经尿道旁和经闭孔4种手术方式。
网片在阴道中部手术中的应用
阴道中部关键韧带损伤主要表现为膀胱膨出、阴道旁缺陷、高位膀胱膨出及阴道束缚综合征,而前3种症状均难以利用传统手术进行修补,目前除利用自身组织进行修补外,更多的是利用网片、或直接利用组织固定系统(TFS)、或应用TFS系统与网片相结合来加强组织。
阴道中部缺陷更强调长期治愈,有相当一部分应用网片修补阴道中部缺陷的患者在手术后若干年发生“阴道束缚综合征”,因此网片在此部分的运用受限制,而TFS系统与网片比较,不但并发症少而且很少形成瘢痕组织、阴道束缚,而且一根吊带可同时修补多处薄弱组织,故在阴道中部手术中运用广范,并且可完全取代网片。
阴道中部修补常见的手术方法有:阴道前壁修补术(以经闭孔膀胱膨出修补术为代表)、阴道中部TFS修补、阴道旁的TFS修补、高位膀胱膨出的修补、TFS的“U”形悬吊等。
经闭孔膀胱膨出修补术是基于盆底“吊床”理论,在膀胱下方放置网片,将膀胱悬吊起来,网片下角联结位置因人而异,此手术的目的是给膀胱提供支撑,防止膀胱膨出;Yan等应用该方法对30例膀胱膨出Ⅱ期或Ⅲ期患者行修补术。
术后平均随访6.7个月,90%膀胱膨出0期,7%为I 期,1例未行子宫切除的年轻女性手术失败,出现2例(7%)阴道侵蚀。
术后47%患者有性生活,其中14%主诉阴道前壁性交不适。
说明应用合成聚丙烯网片经闭孔途径修补膀胱膨出是简便可靠的方法。
TFS的“U”形悬吊既适用于阴道旁缺陷又适用于阴道中部缺陷的修补,该术式是使用吊带模仿盆腱筋膜,还提供横向的新筋膜来加强受损的耻骨宫颈筋膜。
对于前次手术后组织薄弱的患者,还可采用与网片结合的TFS“U”形悬吊。
因此,虽说网片在阴道中部应用不及TFS广泛,但是其应用范围仍较广。
网片在阴道后部手术中的应用
阴道后部的手术修补强调要保留子宫、阴道组织以及筋膜的修补。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尾骨下骶骨固定术、阴道后部TFS悬吊带、直肠阴道筋膜的修补。
尾骨下骶骨固定术主要是将一根8 mm的聚丙烯吊带带到会阴部,牢固地固定在子宫切除瘢痕的后面。
直肠阴道筋膜的修补:对于以前施行过阴道修补的患者,尤其是侧方筋膜薄弱的患者,就只能选择用聚丙烯网片来覆盖整个阴道后壁来加强薄弱组织,要求尽可能多地将直肠上方的筋膜层结合在一起,以及使用的网片要大到足以附着到阴道侧方;对于有条件者,还可选择网片与后部悬吊带联合使用,此方法较单独使用网片更有优势。
全盆底重建手术的网片应用
目前最常用的2种全盆底重建手术:Gynemesh全盆底重建术与ProliftTM系统手术。
ProliftTM采用经过裁剪定型的单纤维、大孔聚丙烯网片,配以穿刺系统,组成一套可修复各种盆腔缺陷的手术耗材,但价格较昂贵,且只能一次性使用。
Gynemesh全盆底重建术与前者相比,可根据患者不同腔室膨出情况、中国妇女盆底器官形状、大小而自行裁剪成适合形状进行盆底修补和重建,裁剪方便且其价格仅为Prolift网片的1/3,极大程度上弥补了
Prolift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