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诺基亚两种管理两种命运
- 格式:pdf
- 大小:142.26 KB
- 文档页数:2
华为4P分析姓名:乌吉斯古楞班级:信管111学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
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公司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标识示意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一种和谐的商业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
也体现了其特有的企业文化。
产品(Product)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主营业务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
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
诺基亚成功之道及其启示诺基亚(Nokia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品生产的跨国公司。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业,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专业化发展战略专业化的关键是舍弃,砍掉所有与主业不相干的产品,哪怕它很赚钱。
在奥利拉1992年担任诺基亚董事长之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很长,除移动通信产品以外,还生产电视机、电脑、电线甚至胶鞋。
奥利拉认为,一个公司的产品过于复杂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他这样说:“如果你要在世界范围站住脚,你就必须在你从事的领域内挤进前三名。
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取得赢利性增长。
而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领先,因此,你必须学会专注。
”专业化的最大困难仍是舍弃,特别是舍弃那些还能盈利的项目。
1991年,诺基亚决定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时候,这个领域并不赚钱,甚至公司曾考虑是否取消这个业务。
但当公司决定以此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后,为了专注这个眼前并不来钱的主业,诺基亚先后卖掉了电线、电脑、电视机等盈利的产品项目,其中电视机诺基亚当时已经做到欧洲第二的规模。
捏起拳头、突破一点的专业化发展战略今天看来是成功的。
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爱立信相比,实力并不占优势,而诺基亚能后来居上,短短6年就在手机生产上超过两个竞争对手,很重要一点就是,诺基亚的战线相对较短,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其中在专业化道路上,还有不容忽视之处就是它的“归核化发展战略”。
所谓“归核化战略”,即为突出公司竞争优势的战略。
“归核化战略”的要义有三:一是把企业经营的业务归集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上;二是把本企业经营与开发的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之上的最具优势的环节上;三是强调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
诺基亚“归核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改革诺基亚所经营的业务结构,缩小经营范围,放弃非核心业务,专注电信业务,以突出公司专长,发挥自身拥有的优势。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编者按:从两万元起家,到现在年销售额逼近400亿美金,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华为一直以来都是外界颇感兴趣的话题。
华为低调,它的创始人任正非更低调,过去20多年里几乎看不到他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但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华为成功了。
为什么华为成功了?难道背后有神秘的力量?西方人质疑、猜忌,媒体也在企图“揭秘”,并且极尽渲染,即使是华为的一些员工,也从未停止过好奇与怀疑。
最新出版的一本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尝试性地进行了总结。
以下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部分章节:引子企业管理哲学:华为成功的神秘力量第一节时代•命运:妄想家任正非20 多年前的1987 年,一个叫作任正非的中年男人,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抛离了,那年他虚岁44 岁。
“4”在汉语的谐音中意味着死亡、寂灭、消失;但双4 相加则是8,在中国南方的谐音中是“发”的意思,而“4×4=16 ”又代表着“期待顺利”—“要顺”,“6”意味着“顺”。
在这个充满了明喻、暗喻的多义命运玄机的年龄,任正非开始了他的商业人生。
其实,在此之前,他也有过不到三年的商海经历,但结果却是以失败者的角色出走。
44 岁的“失败者”任正非创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一个民营企业。
从此,任正非与华为成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华为是那个变革年代初期的边缘者、“私生子”,而任正非则是那个手持长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
20 世纪70 年代末,伟人邓小平和他的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一批老人,在中国大地上发动了一场颠覆性的经济革命。
从1978 年到1988 年,不到10 年,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即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千年来,在中国,政治家与人文知识分子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农业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主脉;商人,作为一种职业,几乎没有什么地位,成功如吕不韦、胡雪岩之流也不过是政治的依附者。
是邓小平,以其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对国内外大势的深刻洞察,在中国千年旧体制和“文革中国”的僵化模式上,拉开了一道敞亮的豁口。
哈佛看不到的商业案例之七在商业世界中,成功的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领先地位。
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有些公司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它们的衰落和陨落。
本文将探讨哈佛看不到的商业案例之七:诺基亚的衰落和失去竞争力的原因。
诺基亚是尤为著名的一家移动通信企业,它的产品曾经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受欢迎,而它也曾经是市值最高的手机制造商。
然而,诺基亚近年来已经失去了市场地位,其销售额不断下降,股价也持续下跌。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讨为什么一个曾经如此成功的公司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
在过去,诺基亚是移动通信领域最具创新和领先地位的公司之一。
然而,它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能力却相对较弱。
在2007年iPhone问世之前,诺基亚凭借着它的普通手机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在iPhone的出现之后,市场开始对智能手机急切需求,而诺基亚在这个领域上的创新能力却始终没有跟上。
另一个诺基亚的问题是它的管理层在公司重要的岗位上过于被动。
在市场快速变化的时代,管理层需要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然而,诺基亚的管理层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较为被动。
经营团队没有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导致公司日益失去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此外,诺基亚也未能及时抓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发展也迅速地推进,而这个变革对整个手机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使手机从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转变为一个多功能的电子设备。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获得了更大的信息范围,也就更加需要一种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设备。
然而,诺基亚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未能及时把握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诺基亚的衰落和失去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它在智能手机领域上的创新能力较为弱,没有能够满足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需求。
其次,管理层在整体战略方面的决策力较弱。
最后,诺基亚未能及时抓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
作为一个企业,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而这也是其他企业可以从诺基亚衰落中学到的重要经验教训。
一、诺基亚衰落的主要表现诺基亚手机的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而自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智能手机以来,诺基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诺基亚手机的关注度和忠诚度也在不断下降。
近几年,由于业绩不佳,财政亏损,诺基亚公司连续不断大规模裁员。
诺基亚的市值近五年来不断缩水超千亿美元,最终破产被微软收购。
二、诺基亚衰落的原因剖析(一)设计理念落后于时代潮流诺基亚多年来的设计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上千种型号的产品,而消费者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无所适从。
所以,消费者从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往往选择便宜的手机,从而导致诺基亚手机的平均价格年年降低。
诺基亚的设计理念,对于产品的不断改进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要全新的、多功能的智能手机终端,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手机的不断改良,而是革命性的创新和颠覆。
显然,诺基亚这种因循守旧的的设计理念,无法创造出令消费者惊喜的产品。
苹果手机并没有太多的型号,相对简单的产品型号,使苹果手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准确、更加深刻、更加牢固。
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时代,诺基亚手机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呆板的,小改小革而无鲜明特色,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
(二)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漠视手机都有通话功能,但是消费者并不仅仅把它们当作通讯设备。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需要一台多功能的手持终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方便快捷。
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话功能已经成了手机最基本的功能,而不再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因此,手机产品的开发就应该以实现完美的客户体验、实现多种娱乐和移动办公功能、使用户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为出发点,而诺基亚的设计理念仍然停留在做通讯设备阶段,停留在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话功能上。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曾经出现了大范围的客户投诉问题,消费者称手握手机某些位置的时候通话质量会受到影响。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诺基亚决策的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诺基亚是一家曾经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未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其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本文将探讨诺基亚决策失败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训。
正文:一、市场转型的错失1. 未能抓住智能手机趋势2. 在软件和操作系统方面的不足3. 对竞争对手的低估4. 没有建立强大的应用生态系统5. 缺乏市场敏锐度,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二、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1. 管理层对于市场变化的忽视2. 内部沟通和协作的不足3. 缺乏创新和企业文化的转型4. 决策过程的繁琐与缓慢5. 战略执行的困难和阻力三、战略合作与收购的失败1. 与微软的战略合作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 收购并整合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的挑战3. 无法在中国市场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4. 收购诺基亚旗下的NAVTEQ公司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5. 未能把握机会从而错失了其他可能的收购目标四、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1. 产品线过于庞杂和不统一2. 未能塑造出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差异的品牌形象3. 在价格战中陷入困局4. 没有有效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5. 未能建立强大的产品生态系统,错失了与用户的紧密连接五、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1. 没有充分理解和适应各国市场的差异2. 未能与当地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3. 对于亚洲市场的重视不够4. 销售和渠道网络的不足5. 没能利用全球化的优势来推动创新和发展总结:诺基亚的决策失败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诺基亚未能及时抓住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忽视了市场转型的重要性。
其次,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导致了决策执行的困难和阻力。
此外,战略合作和收购的失败以及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诺基亚的失败。
最后,对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也限制了诺基亚的发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其他企业避免类似的错误,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其成立于1865年,前身是生产木浆和纸板的小企业,经过150年的发展,诺基亚品牌深入人心,它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开机动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诺基亚从无名小企业发展到世界知名品牌,从工业转型为电子业,成为电信时代第一巨头,这与它的管理人对其的管理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借助Symbian 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随着2007年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的盛衰史表明,它是一个很经典的战略管理案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诺基亚的发展史1、工业时代: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
2、前电信时代:1990年,手机用户大量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体积越来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做出决策,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而此刻诺基亚做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3、后电信时代: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
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最高市值1980亿欧元。
4、智能机时代:由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为扭转颓势,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同盟并合作推出WP手机。
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颓势。
2013年9月3日,微软和诺基亚官方宣布,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部门,交易数额是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案例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诺基亚是一家芬兰的跨国通信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手机的公司之一、在手机领域,诺基亚曾经一度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后来却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迫把手机业务卖给微软。
本文将探讨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诺基亚的成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诺基亚在手机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例如经典的诺基亚3310,这款手机以其坚固、耐用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全球用户的喜爱。
此外,诺基亚还非常注重手机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性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他们将手机变成了时尚的消费品,不仅实现了通信的功能,还能满足用户的娱乐和社交需求。
其次,诺基亚的成功还与他们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密不可分。
作为一家通信公司,诺基亚一直致力于手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他们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
例如,在移动通信标准方面,诺基亚率先推出了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为全球手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诺基亚还是第一家推出具有摄像头功能的手机,并在音乐播放和游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使诺基亚能够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然而,诺基亚的成功也是有局限性的。
随着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兴起,如苹果的iPhone和安卓系统,诺基亚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一方面,诺基亚的智能手机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级功能和用户体验的需求。
他们坚持使用自己的Symbian操作系统,而没有及时转向更被市场接受的操作系统,这导致了他们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力下降。
另一方面,诺基亚也对市场趋势的预判出现了问题。
他们没有意识到触摸屏幕和应用程序的重要性,而过于依赖于物理按钮和基础功能。
这使得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此外,管理层的失误也是导致诺基亚失败的原因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诺基亚面临了多次重组和管理困境。
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诺基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中却失去了领先优势,最终导致战略失败。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一、创新停滞在智能手机的竞争中,创新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然而,诺基亚在创新方面未能及时跟上竞争对手,导致了技术和功能方面的滞后。
诺基亚在2000年至2024年之间一直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却未意识到智能手机的崛起,错过了这个市场的机会。
当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时,诺基亚对于触屏技术和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错失市场份额。
二、错误的战略决策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一直使用自家的Symbian操作系统,而竞争对手苹果和谷歌则采用了全新的操作系统。
这导致了诺基亚无法及时提供有吸引力的应用程序和生态系统,也限制了其在应用市场和开发者社区的吸引力。
此外,诺基亚还有过几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如收购无线通信设备供应商Lucent Technologies和地图服务商Navteq,这些决策未能带来预期的效益,甚至加剧了财务困境。
三、组织结构问题诺基亚在过去是一个高度分散和多元化的组织,面临着管理和协调的挑战。
在面对智能手机竞争时,它没有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做出决策,这导致了内部的混乱和决策失当。
此外,诺基亚也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敏捷管理团队和组织文化。
四、市场定位问题诺基亚在过去主要关注市场份额和量产,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这使得诺基亚的产品在市场上被认为过于保守和缺乏创新,未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诺基亚过于依赖低端市场,未能适应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这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地位。
五、竞争压力和全球化挑战随着苹果和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面临了愈发激烈的竞争压力。
这些公司不仅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具备优势,还拥有全球品牌知名度和强大的市场销售网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不同地区的市场要求和消费者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诺基亚未能有效把握这些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