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23
数学思维导图
数学复习中,各种知识小结、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可以采用常规的线性复习方法,数学知识的复习不止是记忆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的复习,重要的是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常规复习模式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方法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用思维导图方法表征,用色彩鲜艳,独特的知识组织,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讨数学公式来源,总结方法,激发思维.把整个上课过程由传统的线性过程设计为发散性思维导图,
数学思维导图
杨叶
数学知识的复习不止是记忆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的复习,重要的是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常规复习模式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方法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用思维导图方法表征,用色彩鲜艳,独特的知识组织,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讨数学公式来源,总结方法,激发思维.把整个上课过程由传统的线性过程设计为发散性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摘要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
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一、研究的背景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
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
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
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
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1.整体把握教材,有利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思维导图是通过观点或图片,从核心知识发散出的一种纲要形式。
画思维导图时,通常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出发,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图形。
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一般较为零散,不易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师若使用思维导图将它们汇聚在一起,指导学生先了解核心知识,再按分支的走势沿各级主题依次阅读,使学生在理清学习思路的同时,借由思维导图明确教学步骤和过程。
这种将知识进行可视化表征的过程使文字变得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从复杂零散的内容中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有促进作用。
2.实例分析:理清关系,完善体系。
应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突破重难点,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支架。
如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内容可知,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整体性、成分、营养结构”等先备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知识包括“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是先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直接关系到学习生态系统另外两个功能和生态系统稳态的学习。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教材背景下构建概念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可结合学生的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明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将该节的内容先内化再外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为下节课的学习铺设情境。
生物学知识繁多而复杂,容易混淆,学生有时即使强行记住这些知识点,也会因没有真正理解而无法灵活运用。
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理顺前后概念之间的关系,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内容,按教师给出的教学要求确定导图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逐步展开联想,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自主地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构建,扩展原有知识结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详细的知识体系。
浅谈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思维导图是依据全脑的概念,让左脑和右脑活跃起来,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各方面的潜能。
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使学生的预习摸得着、看得见,便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教学,不同科目的内容可以画出不同的思维导图,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掌握的方法独立完善导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严重的疫情,线上教学已然成为一种必要的、最佳的教学方式,这种隔空教学与以往的面对面的教学相比又产生很多问题,学生不知从何学习,老师不知从何教起,摸不到、看不见让师生之间不可控制,思维导图就像一座空中桥梁,连接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
让教师与学生都有的放矢,思路清晰。
一张张逐渐完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我学到了什么,我还要学会什么,哪些是我必须掌握的,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要掌握哪些知识,从而进行预设、答疑、点拨。
线上教学中,预习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但却不容易进行的环节。
一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只是马马虎虎的读一读课文,便认为自己已经进行预习了;二是老师尽管布置了预习任务,也无法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师无法从学生的预习中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思维导图的使用让这一环节得到有效的保证。
学生准备一本图画本作为“思维导图本”。
课前提出要求,学生将第二天要学习的课文的课题写在中间,通过几个一级分支来预习课文:需要注意字音的字,需要注意字形的字,需要注意字义的字,不理解的词,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思维的过程也很清晰地呈现在纸上,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快速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比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一课,学生列举出了需要注意字音的字有:森,冷,吓等;需要注意字形的字有狐,冷,现等;不理解的词语:神气活现,半信半疑,摇头摆尾,犹豫不决等;主要内容列举了几个关键词:狐狸,老虎,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