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配料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2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式中的D=2.5d.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式中的D=2.5d.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
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钢筋直径d/mm ≤6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
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1)图1弯起钢筋为了分析其误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寸的准确公式。
钢筋配料单编制主讲教师:王琦目录 CONTENTS 1钢筋配料单2钢筋下料长度计算3钢筋重量计算一.钢筋配料单一.钢筋配料单二.钢筋下配长度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之和-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a bab二.钢筋下配长度计算第6页1.弯曲调整值ba1.弯曲调整值baa b1.弯曲调整值钢筋下料长度=钢筋轴线长度1.弯曲调整值dbD=4daL=a-3d+b-3d+5dπ4L=a+b-2.075dL≈a+b-2da-3d abdD=4db-3d5dπ41.弯曲调整值二.钢筋下配长度计算第11页1.弯曲调整值L≈a+b-2dba弯曲调整值:90°取2d;45°取0.5d3003003350L=300+3350+300-2×20×2L=3870计算示例1d=202.弯钩增加长度a2.弯钩增加长度a2.弯钩增加长度注: 6时,每个钩需要再加10mmL=a-2.25d+max(10d,75)+135×3.5d π360L ≈a+11.9ddD=2.5daa-2.25dm a x(10d ,75)135×3.5d π3602.弯钩增加长度aa3d注: 6时,每个钩需要再加10mmL ≈a+11.9d斜钩半圆弯钩L ≈a+6.25d计算示例2箍筋直径d=10mm 保护层c=25mmL=(600-2c+300-2c)×2-2d×3+11.9d×2L=1778250550计算示例3d=10mm3350L=3350+6.25d×2L=3350+6.25×10×2L=3475三.钢筋重量计算钢筋重量=0.00617d L2mmmKg总重=0.00617×20×20×46.44=114.6Kg计算示例4小结2、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90°2d 45°0.5d 斜钩+11.9d 半圆钩+6.25d1、钢筋配料单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之和-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THANK YOU。
一、钢筋配料⏹钢筋配料是施工时,根据结构施工图,分布计算构件各钢筋的直线下料长度、根数及质量,编制钢筋配料单。
(一)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直钢筋下料长度=直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长度的度量方法系指外包尺寸,钢筋加工前按直线下料,经弯曲后,外边缘伸长,内边缘缩短,而中心线不变。
这样,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长度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在计算下料长度时必须加以扣除。
⏹⏹半圆弯钩: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2.计算钢筋下料长度①号钢筋下料长度(6240+2×200-2×25)-2×2×25+2×6.25×25=6802(mm) ②号钢筋下料长度6240-2×25+2×6.25×12=6340(mm)③号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上直段钢筋长度240+50+500-25=765(mm)斜段钢筋长度(500-2×25)×1.414=636(mm)中间直段长度6240-2×(240+50+500+450)=3760(mm) 下料长度(765+636)×2+3760-4×0.5×25+2×6.25×25=6824(mm)④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为6824mm。
⑤号箍筋下料长度宽度200-2×25+2×6=162(mm)高度500-2×25+2×6=462(mm)Φ6:91.78Kg; Φ12:112.60kg;。
钢筋配料计算与注意事项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钢筋加工前在根据图纸按不同的构件提出配料单,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同时也是签发工程任务单和限额料的依据。
配料计算时要仔细,计算完成后,还要认真复核。
关键词:钢筋配料计算,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3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钢筋配料通知单的编制步骤与方法1.熟悉图纸(构件配筋图标)2.绘制钢筋简图3.计算每种规格钢筋的下料长度4。
填写和编制钢筋配料单5.填写钢筋料牌。
钢筋配料通知单形式如下。
钢筋配料通知单二、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a : 直钢筋下料长= 构件长度+ 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b : 弯起钢筋下料长= 直筋长度+ 钩筋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c :箍筋钢筋下料长= 箍筋周长+ 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弯曲处内皮缩,外皮延仲,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对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法是直线量外包尺寸;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文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如下表。
钢筋弯曲调整值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钭弯钩。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钭弯钩只有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其计算值为: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钭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
钢筋的下料长度的计算1.定义钢筋配料是根据结构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2.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1]。
下料长度:是按钢筋弯曲后的中心线长度来计算的,因为弯曲后该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外包标注:简图尺寸或设计图中注明的尺寸不包括端头弯钩长度,它是根据构件尺寸、钢筋形状及保护层的厚度等按外包尺寸进行标注的,他有几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具体见下图: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时,其外壁伸长,内壁缩短,而中心线长度并不改变,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是按中心线的长度计算的。
显然外包尺寸大于中心线长度,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差值,我们称之为“量度差值”。
弯钩增加长度:当使用不同的外包标注方法时,有可能外包标注的长度没有弯钩按中心线长度增加的大,这样就存在一个实际下料长度和外包标注之间的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下料时应按外包标注所增加的长度,具体右图。
如上图90度弯钩,当按如下两种外包标注时其弯钩的计算方法不同。
如果外包尺寸只标注L,那么就存在一个弯钩增加长度,即实际下料长度应是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也就是钢筋垂直弯曲部分长度AB,加上90圆弧长度,再加上底部除圆弧部分的长度S,大于外包标注尺寸L,即AB+R+S与L的差值就是弯钩的增加长度。
如果外包尺寸标注L,L1,则这时的实际下料长度AB+R+S明显小于外包标注长度L1+L,这时L1+L与AB+R+S的差值就为弯曲量度差。
总结: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标注,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当90弯钩按第二种方法标注时,其下料长度为外包尺寸之和减去弯曲量度差,若按第一种方法标注时,则下料长度为外包之寸加上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配料计算实例与注意事项时间:2010-05-29 09:57来源:未知作者:流浪东东点击: 289次9-3-1-3 配料计算的注意事项 1 .在设计图纸中,钢筋配置的细节问题没有注明时,一般可按构造要求处理。
2 .配料计算时,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安装。
3 .配料时,还要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
例如9-3-1-3 配料计算的注意事项1.在设计图纸中,钢筋配置的细节问题没有注明时,一般可按构造要求处理。
2.配料计算时,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安装。
3.配料时,还要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
例如,后张预应力构件预留孔道定位用的钢筋井字架,基础双层钢筋网中保证上层钢筋网位置用的钢筋撑脚,墙板双层钢筋网中固定钢筋间距用的钢筋撑铁,柱钢筋骨架增加四面斜筋撑等。
9-3-1-4 配料计算实例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9-55,共计5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根。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平法施工图图9-55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解] 1.绘制钢筋翻样图根据本手册9-2“配筋构造”的有关规定,得出:(1)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的混凝土保护层为25mm;(2)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Φ25的锚固长度为35×25=875mm,伸入柱内的长度可达500-25=475mm,需要向上(下)弯400mm;(3)悬臂梁负弯矩钢筋应有两根伸至梁端包住边梁后斜向上伸至梁顶部;(4)吊筋底部宽度为次梁宽+2×50mm,按45°向上弯至梁顶部,再水平延伸20d=20×18=360mm。
框架梁尺寸与上述构造要求,绘制单根钢筋翻样图(图9-56),并对照KL1将各种钢筋编号。
框架梁钢筋翻样图图9-56 KL12.计算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下料长度时,应根据单根钢筋翻样图尺寸,并考虑各项调整值。
①号受力钢筋下料长度为:(7800-2×25)+2×400-2×2×25=8450mm②号受力钢筋下料长度为:(9650-2×25)+400+350+200+500-3×2×25-0.5×25=10888mm⑥号吊筋下料长度为:350+2(1060+360)-4×0.5×25=3140mm⑨号箍筋下料长度为:2(770+270)+70=2150mm⑩号箍筋下料长度,由于梁高变化,因此要先按公式(9-7)算出箍筋高差△。
钢筋配料单及计算过程1. 钢筋配料的基本知识说到钢筋配料,很多人可能会皱皱眉头,觉得这东西听起来很复杂。
但其实啊,钢筋配料就像做饭一样,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配方,后面就会轻松得多。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给我们的建筑提供强大的支撑。
简单来说,钢筋就像建筑的“筋骨”,没有它,咱们的房子可就软绵绵的,站不住脚了。
1.1 钢筋的种类市面上的钢筋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常见的有HRB335、HRB400和HRB500。
嘿,别看这些字母数字一大堆,其实它们就代表了不同的强度和用途。
HRB335的强度相对较低,适合一些小型的建筑;而HRB500呢,强度高得多,适合大工程。
就像我们生活中,吃快餐和大餐的选择,总得看场合对吧?1.2 配料单的重要性钢筋配料单,就像是你做饭时的购物清单,没有它,怎么知道要买什么呢?它详细列出了每种钢筋的规格、数量以及使用位置。
对于建筑工地上的小伙伴们来说,配料单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如果没有这张单子,钢筋就像放飞的鸽子,飞到哪算哪,最后可能导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工程拖延那可就糟糕了。
2. 钢筋的计算过程那么,如何计算出准确的钢筋配料呢?这个过程其实挺简单的,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就好了。
2.1 计算钢筋的数量首先,我们得知道建筑的结构图纸,这就像是做菜的食谱,得先看看步骤。
在图纸上,标明了每根钢筋的位置和长度。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计算了。
比如说,一个柱子需要8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长度为3米的柱子,那我们就简单地算一下,数量就是8根,长度是8根× 3米 = 24米。
这就像你要做8份饭,每份用3米的米,那总共就得24米的米。
2.2 钢筋的重量计算接下来就是计算钢筋的重量了,这个步骤可能稍微复杂一点,但别担心,咱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搞定:钢筋的重量(kg)= 钢筋的单位重量(kg/m)× 长度(m)。
以直径12mm的钢筋为例,它的单位重量大约是0.888kg/m。
钢筋配料计算方法与实例钢筋配料是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一、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1);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1。
图1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1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2)。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2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2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2。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2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3。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3。
图3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a)弯起角度30°;(b)弯起角度45°;(c)弯起角度60°弯起钢筋斜长系数 表3注:h 0为弯起高度。
钢筋配料计算常数的定值方法钢筋弯曲时:外皮深长,内皮缩短,只有轴线长度不变量度差值:钢筋的外包尺寸和轴线长度之间存在的差值钢筋下料长度: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减去弯曲处的量度差值再加上两端弯钩的曾长值钢筋配料:按照钢筋外包长度调整进行计算(一)弯起钢筋中部弯折处的量度差值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折处钢筋的中心线弧长为:弧ABC=(D+d)*a*PI/360弯折处钢筋的外包尺寸为:AB+BC=2*AB=(D+2*d)*tg(a/2)弯折处的量度差:(按弯曲半径最小值计算)(7*tg(a/2)-6*pi*a/360)*d将30、45、60、90、135的分别代入得30度0.306*d 45度0.543*d 60度0.9*d90度2.29*d 135度3*d(二)钢筋末端弯钩或弯折时下料长度的增长值一级钢筋末端需做180度弯钩,圆弧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用于轻骨料砼结构,其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二、三级钢筋末端需作90度或135度弯折时,二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三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箍筋弯曲直径D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长度为(将调减包括在内):((D+d)*PI*弯曲角度)/360+平直长度-D/2-d将上述最小值带入得:一级钢筋180度弯钩:(2.5+1)*d*pi*0.5-1.25*d+平直长度=平直长度+3.248*d二级钢筋90度弯钩:(4+1)*d*pi*0.25-3*d+平直长度=平直长度+0.927*d同理得出:(平直长度+下列数值)180度135度90度2.5*d3.248*d 1.873*d 0.499*d3.5*d4.319*d 2.551*d 0.784*d4*d 4.854*d 2.890*d 0.927*d5*d 5.925*d 3.569*d 1.212*d6*d 6.996*d 4.247*d 1.498*d8*d 9.137*d 5.603*d 2.069*d。
摘自《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江正荣编著钢筋配料计算钢筋下料长度与钢筋图中的尺寸是不同的,钢筋图中注明的尺寸是钢筋的外包尺寸(施工时也大多是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大于轴线长度,但钢筋经弯曲成型后,其轴线长度并无变化,因此钢筋应按轴线长度下料,否则,钢筋长度大于要求长度,将导致保护层不够,或钢筋尺寸大于模板净空,既影响施工,又造成浪费。
在直线段,钢筋的外包尺寸与轴线长度并无差别,在弯曲处,钢筋外包尺寸与轴线长度间存在一个差值,称之为量度差。
故钢筋的下料长度为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减去量度差,再加端部弯勾尺寸(称末端弯钩增长值)9.3、钢筋下料长度基本计算9.3.1、弯钩增加长度计算钢筋弯钩有半圆弯钩、直弯钩和斜弯钩三种型式:图1 钢筋弯钩形式(a)半圆(180°)弯钩;(b)直(90°)弯钩;(c)斜(135°)弯钩D L pL zd (c )D L zdL p(b )(a )L pdL zD半圆弯钩(或称180°弯钩),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 )应不小于钢筋直径(d )的2倍。
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 )应不小于钢筋直径(d )的3.5倍。
直弯钩(或称90°弯钩)和斜弯钩(或称135°弯钩)弯折时,弯曲直径(D )对Ⅰ级钢筋不宜小于2. 5 d 倍;对Ⅱ级钢筋不宜小于4d ;对Ⅲ钢筋不宜小于5d 。
三种弯钩增加的长度lz 可按下式计算:半圆弯钩 lz=1.071D+0.571d+lp (9-22)直弯钩 lz=0.285D-0.215d+lp (9-23)斜弯钩 lz=0.678D+0.178d+lp (9-24)式中 D---圆弧弯曲直径,对Ⅰ级钢筋取2.5d ;对Ⅱ级钢筋取4d ;对Ⅲ钢筋取5d;d---钢筋直径;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
、钢筋配料计算实例
地震区某砌体结构中某钢筋混凝土梁,梁配筋如图 4.56所示,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采用HPB300级和HRB335级钢筋,钢筋简图见表4.23。
试计算梁中钢筋下料长度。
图4.56 梁配筋图
解:①号钢筋为HRB335级钢筋,钢筋下料长度为:
L1=6000+120+120-2×20+2×250-2×2×25
=6600 mm
②号钢筋的下料长度:
L2=6000+120+120-2×20+2×0.414×(600-2×(20+8))-4×0.5×25+2×250-2×2×25
=7000mm
③号钢筋的下料长度:
L3=6000+120+120-2×20+2×250-2×2×12
=6652mm
④号钢筋为腰筋,两端1800弯钩,弯后平直段取3d;按表4.20计算下料长度:
L4=6000+120+120-2×20+2×6.25×10
=6325mm
⑤号钢筋为箍筋,两端1350弯钩,弯后平直段取10d;按表4.21计算下料长度:
L5=〔(600-2×20-2×8)+(250-2×20-2×8)〕×2+ 27×8
=1692mm
箍筋个数=(6240-2×20)/200+1=32(个)
⑥号钢筋为拉筋,两端1350弯钩,弯后平直段取10d;按表4.20计算下料长度时,
注意将弯钩增长值增加7d,计算过程如下:
L6=(250-2×20)+ 2×(4.9+7)×8
=400mm
一道拉筋个数=(6240-2×20)/500+1=13(个);两道为26个。
表4.23 钢筋配料单
构件名称钢筋
标号
钢筋简图符号
直径
(mm)
下料长度
(mm)
数量
重量
(kg)
梁①25 6600 2
②25 7000 2
③12 6652 2
④10 6325 4
⑤8 1692 32
⑥8 40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