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药物在体内同时用药时产生的药理学或临床学上的相互影响。
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的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改变其疗效或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
例如,一些药物经由肝脏酶系统代谢,如果同时使用影响肝脏酶系统活性的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浓度上升或降低。
此外,一些药物之间还存在药物对相和药物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
2.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服药前后需要遵守特定的饮食规则,以避免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
某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降低药效,例如与豆浆同服甲巯咪唑会降低其吸收;而有些食物可以改变药物的分布和代谢,如与葡萄柚一起服用钙通道阻滞剂会增加血药浓度,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3. 药物与饮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应与饮酒保持一定的间隔,以避免相互作用的发生。
某些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可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增加中毒风险或引发不良反应。
另外,长期饮酒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增加药物代谢的时间和减少药物的清除,导致血药浓度上升,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药物治疗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同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开始新的治疗前告知医生使用的所有药物、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制定治疗方案。
2. 遵守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照指示正确使用药物。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增减用药次数。
3. 在使用药物之前阅读药物说明书,并注意其中对于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
4. 遵循药物说明书中对于与其他药物、食物或饮酒的相互作用的指导。
5.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最好由一位专业的医生或药师根据相互作用的风险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哪些方式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互相增强、相互抑制或产生新的药效。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药物疗效不佳、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
直接相互作用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增效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药效相互增强,如酮康唑和华法林合用可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拮抗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一个药物的作用减弱或被另一个药物抵消,如乙酰半胱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时可减弱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效果。
•中和作用:一个药物的药效减弱了另一个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碳酸氢钠和水杨酸合用可减少水杨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双向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即相互影响,如利福平和非诺贝特不宜同时使用,因为二者的药效相互影响。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药效: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如与乳制品一起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降低其吸收率。
•造成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在特定饮食条件下会导致不良反应,如酪氨酸与含酪氨酸食物一同摄入,可能引发酪氨酸中毒。
间接相互作用1.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需要注意疾病的影响:某些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排泄等方面的改变会影响药效,如肝功能受损时,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
•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某些慢性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降低药物的疗效,如肾功能损伤时,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2. 药物-疾病状态-食物相互作用•综合影响药效:药物、疾病状态和食物三者之间可能产生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需综合考虑: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疾病状态和个体的不同饮食习惯,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效不佳或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医学问题,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药物治疗中的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加强对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估和监测,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多巴胺⑴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排血量的改变,比单用本品时反应不同。
⑵大剂量多巴胺与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Tolazoline)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拮抗。
⑶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由于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⑷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
⑸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⑹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⑺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⑻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⑼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延长及加强多巴胺的效应;已知本品是通过单胺氧化酶代谢,在给多巴胺前2-3周曾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初量至少减到常用剂量的1/10。
⑽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
在用多巴胺时,如必须用苯妥英纳抗惊厥治疗时,则须考虑两药交替使用。
多巴酚丁胺假如给病人使用了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盐酸多巴酚丁胺的效能就可能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未受到抵消的盐酸多巴酚丁胺的α激动剂作用可能就会变得明显,包括外周血管的收缩以及高血压。
相反地,α肾上腺素能的阻断可能会使β1和β的作用明显,从而导致心悸和血管舒张。
2临床研究表明:盐酸多巴酚丁胺与下列药物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速尿、安体舒通、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硝普纳、硝酸异山梨醇、吗啡、阿托品、肝素、鱼精蛋白、氯化钾、叶酸及对乙酰氨基酚。
去甲肾上腺素1.与全麻药如氯仿、环丙烷、氟烷等同用,可使心肌对拟交感胺类药反应更敏感,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不宜同用,必须同用时应减量给药。
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哪些种类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种类: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1.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加作用:两种药物一起使用,药效相加,导致作用增强。
•相消作用:两种药物一起使用,药效相消,导致作用减弱。
2.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竞争作用:两种药物竞争相同的代谢途径或受体结合位点,影响药物代谢或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药物一起使用,协同增强药效。
•抑制作用:一种药物可以减少另一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后者的血药浓度增加。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食物对药物的吸收影响:例如某些药物在饭后服用会增加吸收率,而某些药物则需要空腹服用。
•食物改变药物代谢:某些食物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
•有些疾病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一些疾病可能会导致药物毒性增加。
药物-个体相互作用
•个体的基因型、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药物的相互作用种类繁多,需要临床医生在开药时仔细考虑患者的病情、其他用药情况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以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抗生素的类型,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感染时都有各自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增效: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以相互增强其治疗效果。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抗菌作用,因为它们靶向的位点不同,可以形成互补的抗菌机制。
2.相互拮抗: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拮抗的效应。
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例如克拉维酸)联合应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拮抗,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与克拉维酸结合而失去其抗菌活性。
3.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其药效或副作用。
例如,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可以影响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代谢,从而增加抗凝效果和出血风险。
4.副作用相互增加: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增加副作用的效应。
例如,利福平和头孢菌素联合应用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等。
5.抗菌耐药性:一些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药物形成耐药性。
因此,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选择,避免产生耐药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联合应用方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举例说明药物相互作用对于药物吸收作用的
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当一个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等物质
同时使用时,会产生的相互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以下是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吸收的影
响的例子:
1. 钙铁相互作用:钙含量高的食物(如乳制品)和含铁补充剂
可以与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化学络合物,从而降低
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2. 酸碱相互作用:胃酸抑制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显著降
低某些药物的酸性溶解度和吸收率。
而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可以
增加某些酸性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3. 胆固醇相互作用:某些降胆固醇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与某
些食物中含有的橙汁、葡萄柚汁等水果中的成分相互作用,会干扰药
物的代谢过程,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升高,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4. 药物相互作用对肠道吸收的影响: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影
响肠道药物转运蛋白的活性,而这些转运蛋白对于许多药物的吸收起
到重要作用。
例如,某些降血糖药物(如二甲双胍)会干扰肠道中的
转运蛋白,从而降低其他药物(如对抗癫痫的药物)的吸收率。
总之,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可通过改
变药物的溶解度、酸碱性、胆固醇代谢、肠道吸收等方式来影响药物
在体内的吸收过程。
因此,在合理用药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疗效降低。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举例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改变。
以下是一些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举例:1. CYP酶抑制剂和底物:许多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酶)来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过程。
例如,抑制CYP3A4酶的药物,如克唑酸(ketoconazole)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可以减少某些药物的代谢速率,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如西替利嗪(astemizole)和氢息亚胺(terfenadine)。
2. 药物的酸性和碱性相互作用:有些药物是通过改变胃酸或尿液pH值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或排泄。
例如,普鲁兰(probenecid)和乙酰唑胺(acetylsalicylic acid)可降低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的肾排泄,从而延长其作用时间。
3. 药物的蛋白结合相互作用:某些药物通过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其他药物的血药浓度。
例如,华法令(warfarin)和保泰松(prednisolone)与血浆蛋白结合,与它们一同使用的其他药物可能会与之竞争结合位点,导致它们的血药浓度升高。
4. 药物的肠道细菌相互作用:肠道细菌可通过代谢药物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例如,纤维素酶(cellulase)和葡聚糖酶(glucosidase)等肠道细菌酶可以降解一些药物,如地巴唑(diabazole),从而减少其吸收。
这只是一些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举例,实际上可能还会有其他许多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
对于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药物治疗结果的预测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和给予药物治疗时,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影响或相互干扰。
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的疗效增强或减弱,或者引发不良反应。
了解和识别药物相互作用对于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机制以及如何防范和应对药物相互作用。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1. 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时相互发生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疗效,影响它们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常见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相互增效作用、拮抗作用、代谢酶的相互干扰等。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某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时服用以确保其吸收,而与某些食物一起服用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率。
3. 药物-饮品相互作用药物-饮品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饮品之间的相互影响。
某些饮品中的成分可以与药物发生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例如,某些药物不宜与含咖啡因的饮品一同使用,因为咖啡因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1. 药物代谢酶的相互影响药物通常会在体内经过代谢,其中肝脏中的酶参与了许多药物的代谢过程。
某些药物可以抑制或诱导某些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浓度升高或降低,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例如,某些降酸药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影响其他需要酸性环境进行吸收的药物的疗效。
另外,某些药物也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如结合蛋白的竞争等。
3. 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互影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
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影响,例如两种药物具有相同的作用靶点,可能会发生相互拮抗或增效的作用。
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用药安全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某一种药物由于同时合并应用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而发生相互反应,干扰了该药的作用,从而使其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这里所指的化学物质通常是烟、酒、食物中的某种成分(如酪胺)、一些残存的添加物(如杀虫剂)等。
当前新药品种不断出现,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患者同时合用多种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由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问题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浓度、剂量和时间。
大量研究表明合并用药并不一定会出现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病人临床治疗的影响可有三种情况:临床可期望的药物相互作用、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重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总的来说其实就是药物作用的加强或作用的减弱。
从临床用药的角度,可将药物相互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分类如下:①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合用的药物发生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物作用改变,即一般所称化学或物理配伍禁忌,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常表现为在体外容器中出现沉淀,或药物被氧化、分解等。
②药动学相互作用:指同时应用2种以上药物时,一种或几种药物影响了另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最终使后一种或几种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使其起效时间、作用强度或药效维持时间等发生改变。
③药效学相互作用: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不同受体上,产生相加、增强或拮抗效应。
如当合并应用2种药物时,可能通过影响某一药物对靶位(如递质摄取、灭活酶、阻断受体)的作用,或改变电解质的平衡,或作用于同一生理或生化代谢系统,从而影响了该药物的药理效应。
需要提出的是,有时药物相互作用的产生并非单一机制的作用,可以是几种机制并存的。
第一节药剂学相互作用药剂学相互作用就是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主要指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剂、赋形剂之间发生的理化反应,是药物在被吸收前产生的配伍变化。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有哪几种形式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组合使用时,相互影响引起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变化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出现将其中一个药物的疗效增强或减弱,也可能导致该药物的毒性增强或减弱。
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用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了解不同药物相互作用的形式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及搭配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1.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引起的效果。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体内同时引起竞争,从而导致一个或两种药物血浆浓度的增加或减少。
例如,当两种药物竞争同一种代谢途径时,其中一种药物的代谢可能会被另一种药物抑制,导致其中一个药物的血浆浓度升高。
2.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与食物相互作用的现象。
一些药物可能会受到某些食物的影响而产生相互作用,例如某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3.药物-疾病相互作用: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受到患者疾病状态的影响,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例如,在某些疾病状态下,患者可能因为代谢、排泄功能减弱而导致药物血浆浓度升高,增加了药物的毒性风险。
4.药物-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是指两种药物竞争同一种代谢酶而影响其代谢和排泄的现象。
药物代谢酶例如细胞色素P450酶在体内对药物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当两种药物竞争同一种代谢酶时可能导致代谢酶的饱和,从而影响其中一种或两种药物的代谢、药效或毒性。
5.药物-受体相互作用: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对受体产生影响的现象。
药物结合受体后可能会促进或抑制受体的活性,从而影响受体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改变生物体的生理响应。
不同药物对同一种受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互相增强或拮抗的效果。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同形式对于临床医生在选择和搭配药物时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的相互作用简介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需要医生和患者注意。
药物相互作用类型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常见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包括:1.吸收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另一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例如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可以减慢其他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
2.分布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变组织或器官中蛋白结合率、血流量等方式,影响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3.代谢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干扰另一种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导致药物代谢速度加快或减慢,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排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另一种药物在肾脏中的排泄过程,导致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或缩短。
药效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理效应产生影响。
常见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包括:1.增强作用:两种具有相似或互补作用机制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可以增强彼此的疗效。
抗高血压药和利尿剂同时使用可以增强降压效果。
2.抑制作用:一种药物可以抑制另一种药物的疗效。
抗生素和口服避孕药同时使用时,抗生素可能会降低避孕药的有效性。
3.拮抗作用:两种具有相反作用机制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可以相互抵消或减弱彼此的疗效。
镇静剂和兴奋剂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导致效果减弱。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以下影响:1.增加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疗效。
2.减少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疗效。
3.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中毒。
4.引发新的不良反应: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新的不良反应发生,患者需要警惕。
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的相互影响和反应。
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合理用药和确保药物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等。
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的相互影响。
其中包括:(1) 增效作用:两种药物同时使用能够增强彼此的药效,达到更好的疗效。
(2) 拮抗作用: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会互相对抗,降低药效或失去治疗效果。
(3) 毒副作用增加:同时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4) 代谢抑制或诱导:某些药物可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导致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
(5) 反应加剧:某些药物可增强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身体受到更大的损害。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时,会受到食物的影响而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时服用,而食物会降低药物的吸收率或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3.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疾病状态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有时会有重要影响。
疾病状态可能会改变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二、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可以在以下方面体现:1. 合理用药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搭配,提高治疗效果。
2. 避免药物中毒某些药物组合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增加药物中毒的风险。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3. 提高疗效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合理搭配药物,达到增效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4. 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有差异。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以达到最佳疗效。
第一节药物相互作用概述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系指一种药物因受联合应用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的影响, 其原来效应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包括效应强度的变化, 也可能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通常是指体内的药效变化。
在临床上还常把一些药物混合给予, 如在输液中添加多种注射药物。
此时, 除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可能发生体外的理化变化。
欧洲医药评价署/专利药品委员会(EMEA/CPMP)1998年6月颁布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定义药物相互作用为“由于合并用药、饮食因素或社会习惯等引起了药物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学改变”。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探讨两种或多种药物不论通过什么途径给予( 相同或不同途径, 同时或先后给予) , 在体内所起的联合效应。
但从目前水平来看, 多数情况下只能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超过两种以上的药物, 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 目前研究的尚不多。
所以当前主要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
如一种药物口服给药后,可与静滴或皮下注射的另一种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如果一种药物对代谢酶或转运蛋白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如红霉素不可逆地抑制细胞色素P450(CYP)3A4),即使停用此种药物后也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机体才能恢复该酶的活性,如果在恢复期内给予此种酶的底物药物,尽管两种药物没有同时共存于体内,同样可以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药物相互作用分类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对临床的影响, 可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
联合用药时若得到治疗作用增强或副作用减轻的效果, 则此种相互作用是有益的;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疗效降低、副作用和毒性增强, 以及疗效作用过度增强等均可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扰药物的使用, 因此称为不良的相互作用。
实际上, 绝大多数药物相互作用都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属于潜在性的不良相互作用, 是研究的重点。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哪些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会产生影响彼此药效、不良反应或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类型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同时使用时相互之间发生的药理或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药物之间的增效、拮抗、毒性相互增强等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些食物与药物同时摄入时发生的相互作用。
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患有某些疾病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或药效发生改变。
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排泄或靶点受体表达,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植物相互作用药物-植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某些植物成分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植物成分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或对蛋白质结合产生竞争,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对受体的作用、药物对酶的影响、药物对血浆蛋白的竞争结合等。
药物相互作用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药理特性,还受到个体代谢能力、用药途径和剂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临床应用药物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物相互作用是复杂而多样的,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和机制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谨慎用药,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举例说明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影响药物在体液中的浓度,但改变药理作用,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相互作用。
(结果为协同或拮抗作用)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同一受体,拮抗β-肾上腺素激动药的作用。
二是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改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如抑制胃排空的药物阿托品和阿片类局麻药可延缓,合并应用药物的吸收。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所置换。
导致被置换的药物分布加快,作用部位的浓度增高,毒性反应和临床效应增强。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多巴胺⑴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排血量的改变,比单用本品时反应不同。
⑵大剂量多巴胺与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Tolazoline)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拮抗。
⑶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由于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⑷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
⑸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⑹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⑺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⑻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⑼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延长及加强多巴胺的效应;已知本品是通过单胺氧化酶代谢,在给多巴胺前2-3周曾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初量至少减到常用剂量的1/10。
⑽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
在用多巴胺时,如必须用苯妥英纳抗惊厥治疗时,则须考虑两药交替使用。
多巴酚丁胺假如给病人使用了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盐酸多巴酚丁胺的效能就可能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未受到抵消的盐酸多巴酚丁胺的α激动剂作用可能就会变得明显,包括外周血管的收缩以及高血压。
相反地,α肾上腺素能的阻断可能会使β1和β2的作用明显,从而导致心悸和血管舒张。
临床研究表明:盐酸多巴酚丁胺与下列药物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速尿、安体舒通、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硝普纳、硝酸异山梨醇、吗啡、阿托品、肝素、鱼精蛋白、氯化钾、叶酸及对乙酰氨基酚。
去甲肾上腺素1.与全麻药如氯仿、环丙烷、氟烷等同用,可使心肌对拟交感胺类药反应更敏感,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不宜同用,必须同用时应减量给药。
2.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各自的疗效降低,β受体阻滞后α受体作用突出,可发生高血压,心动过缓。
3.与降压药同用可抵消或减弱降压药的作用,与甲基多巴同用还使本品加压作用增强。
4.与洋地黄类同用,易致心律失常,需严密注意心电监测。
5.与其他拟交感胺类同用,心血管作用增强。
6.与麦角制剂如麦角胺、麦角新碱或缩宫素同用,促使血管收缩作用加强,引起严重高血压,心动过缓。
7.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由于抑制组织吸收本品或增强肾上腺素受体的敏感性,可加强本品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或高热,如必须合用,则开始本品用量需小,并监测心血管作用。
8.与甲状腺激素同用使二者作用均加强。
9.与妥拉唑林同用可引起血压下降,继以血压过度反跳上升,故妥拉唑林逾量时不宜用本品。
力月西1.咪达唑仑可增强催眠药、镇静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麻醉药和镇静性抗组胺药的中枢抑制作用。
2.一些肝酶抑制药,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 3A抑制药物,可影响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使其镇静作用延长。
3.酒精可增强咪达唑仑的镇静作用。
氨茶碱1.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可干扰茶碱在肝内的代谢,与本品合用,增加本品血药浓度和毒性。
2.西咪替丁可降低本品肝清除率,合用时可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和(或)毒性。
3.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氟喹诺酮类的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可降低茶碱清除率,增高其血药浓度。
其中尤以红霉素、依诺沙星为著,当茶碱与上述药物伍用时,应适当减量或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4.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加快茶碱的肝清除率,使茶碱血清浓度降低;茶碱也干扰苯妥英的吸收,两者血浆浓度均下降,合用时应调整剂量,并监测血药浓度。
5.与锂盐合用,可使锂的肾排泄增加。
影响锂盐的作用。
6.与美西律合用,可减低茶碱清除率,增加血浆中茶碱浓度,需调整剂量。
7.与咖啡因或其他黄嘌呤类药并用,可增加其作用和毒性。
速尿(1)肾上腺糖、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并增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的发生机会。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肾损害机会也增加,这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量有关。
(3)与拟交感神经药物及抗惊厥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与氯贝丁酯(安妥明)合用,两药的作用均增强,并可出现肌肉酸痛、强直。
(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饮酒及含酒精制剂和可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能增强本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麻醉药合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7)本药可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故与治疗痛风的药物合用时,后者的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8)降低降血糖药的疗效。
(9)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
(10)本药加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1)与两性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尤其是原有肾损害时。
(12)与抗组胺药物合用时耳毒性增加,易出现耳鸣、头晕、眩晕。
(13)与锂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
(14)服用水合氯醛后静注本药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此与甲状腺素由结合状态转为游离状态增多,导致分解代谢加强有关。
(15)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西地兰(地高辛)⑴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剂如布美他尼(bumetanide)、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等合用时,可因低血钾而致洋地黄中毒。
⑵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土、果胶、考来烯胺(colestyramine)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或新霉素、对氨水杨酸合用时,可抑制洋地黄强心甙吸收。
⑶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合用时,可导致心律失常。
⑷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血钾正常的洋地黄化患者不应合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剂与本品合用时,应防止低钾血症。
⑸β受体阻滞剂与本品合用,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严重心动过缓的可能。
但并不排除β阻滞剂用于洋地黄不能控制心室率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⑹与奎尼丁同用,可使本品血药浓度提高约一倍,两药合用时应酌减地高辛用量1/2~1/3。
⑺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胺碘酮合用,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⑻螺内酯可延长本品半衰期。
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
⑽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可使本品半衰期延长,需监测血药浓度及心电图。
⑾与肝素同用,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应注意调整肝素用量。
⑿洋地黄化时静脉用硫酸镁应极其谨慎,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
⒀红霉素可增加本品在胃肠道的吸收。
碳酸氢钠(1)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时,易发生高钠血症和水肿。
(2)与苯丙胺、奎尼丁合用,后两者经肾排泄减少,易出现毒性作用。
(3)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和M胆碱酯酶药等合用,后者吸收减少。
(4)与含钙药物、乳及乳制品合用,可致乳-碱综合征。
(5)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合用,,后者的吸收减少。
(6)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加发生低氯性碱中毒的危险性。
(7)本品可使尿液碱化,影响肾对麻黄碱的排泄,故合用时麻黄碱剂量应减小(8)减少口服铁剂的吸收,两药服用时间应尽量分开。
(9)增加左旋多巴的口服吸收。
(10)钠负荷增加使肾脏排泄锂增多,故与锂制剂合用时,锂制剂的用量应酌情调整。
硝普钠1. 与其他降压药同用可使血压剧降。
2. 与多巴酚丁胺同用,可使心排血量增多而肺毛细血管嵌压降低。
3. 与拟交感胺类同用,本品降压作用减弱。
硝酸甘油同时服用其它降血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和/或酒精可以增加本品的降血压效应。
另外,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也可增强本品的降血压效应。
同样,神经抑制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也能增强其降压效应。
同时静脉输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三硝酸甘油酯时,可以通过增加肝脏的血流量而加速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清除。
据报道,当伴随使用双氢麦角胺时,本品能增加血液中的双氢麦角胺的水平,从而增加它的升血压效应。
肝素和硝酸甘油同时使用可导致肝素活性的部分丢失。
仙林(维库溴胺)以下药物能够影响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药的作用强度和(或)作用时间:作用增强*麻醉药-氟烷、乙醚、安氟醚、异氟醚、甲氧氟烷、环丙烷-大剂量硫贲妥钠、甲乙炔巴比妥、氯胺酮、芬太尼、γ-羟基丁酸、乙醚脂、异丙酚。
*其他非去极化类肌肉松弛药。
*应用琥珀酰胆碱后*其他药物-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酰氨青霉素类、四环素、大剂量的甲硝唑。
-利尿剂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硫胺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奎尼丁、鱼精蛋白、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镁盐、钙通道阻滞剂、锂盐等。
作用减弱-新斯的明、腾喜龙、吡啶斯的明、氨基吡啶衍生物、-长期使用皮质甾类药物、苯胺类或卡马西平-去甲肾上腺素、硫唑嘌呤(仅有短暂、有限的作用)茶碱、氯化钙。
作用改变使用本品后,再给以去极化肌肉松弛药,如琥珀酰胆碱,可能加强或减弱本品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胰岛素l.糖皮质类固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升血糖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素等可不同程度地升高血糖浓度,同用时应调整这些药或胰岛素的剂量。
2.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有协同降血糖作用。
3.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药反抗肿瘤药甲氨蝶呤等可与胰岛素竞争和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中游离胰岛素水平增高。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司增强胰岛素降血糖作用。
4.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阻止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反应,干扰肌体调节血糖功能,与胰岛素同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而且可掩盖低血糖的症状,延长低血糖时间。
合用时应注意调整胰岛素剂量。
5.中等量至大量的酒精可增强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的作用,可引起严重、持续的低血糖,在空腹或肝糖原贮备较少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6.氯喹、奎尼丁、奎宁等可延缓胰岛素的降解,在血中胰岛素浓度升高从而加强其降血糖作用。
7.升血糖药物如某些钙通道阻滞剂、可乐定、丹那唑、三氮嗪、生长激素、肝素、H2受体拮抗剂、大麻、吗啡、尼古丁、磺吡酮等可改变糖代谢,使血糖升高,因此胰岛素同上述药物合用时应适当加量。
8.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溴隐亭、氯贝特、酮康唑、锂、甲苯咪唑、吡多辛、茶碱等可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致血糖降低,胰岛素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应适当减量。
9.奥曲肽可抑制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的分泌,并使胃排空延迟及胃肠道蠕动减缓、引起食物吸收延迟,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在开始用奥曲肽时,胰岛素应适当减量,以后再根据血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