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一、分子动理论:1、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表明:(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例: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在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入一勺盐,水也不会流出)4、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5、扩散现象的实例:(1)酒香不怕巷子深(2)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了(3)满架蔷薇一院香(4 )在锅内放一勺盐,整锅汤都有了咸味(5)堆煤的墙角时间长了变黑了(6)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7)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8)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渗碳、渗硅、改善其表面性能。
(9)一束鲜花插入瓶中,整个屋子都能闻到香味(10)糖放入水中,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11)夏天,槐花飘香"等6、注意: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
如一个题中出现“春天,柳絮飞扬" 、“秋天,黄沙扑面"、灰尘飞扬"、“米粒翻滚"、看到大雾弥漫、将泥沙投入水中,水变浑浊了都属于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
7、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例:(1)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大滴。
(2)两个干净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分开(3)钢条很难被拉长(4)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用测力计吊着它慢慢向上提起时,测力计示数比玻璃板的重力大。
&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实例: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9、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 1LI m当分子间距为IQ "时,引力斥力平衡;当分子间距小于10 “加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大于这个距离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很远(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破镜不能重圆"就是这个道理。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子动理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理论,它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宏观性质的关联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分子的运动状态。
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具有三种基本的运动状态,即平动、转动和振动。
平动是指分子沿各个方向做直线运动,转动是指分子围绕自身中心进行旋转运动,振动是指分子内部原子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
这些运动状态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状态。
其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分子动理论的重要内容。
分子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力、共价键和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决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如融化点、沸点、热容等。
此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还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反应活性等。
最后,分子动理论还涉及到分子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联。
根据分子动理论,宏观性质可以通过分子的平均运动状态来描述,如温度可以看作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压强可以看作是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因此,分子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性质的方法,为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分子动理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它涉及到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宏观性质的关联。
通过深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热学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相互作用中相对变化特征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由于研究固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得名。
这种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连接起来的方法称为分子动力学。
分子动理论认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不仅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可以统一的,它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中最令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量子场论已成为广泛应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数学工具。
所谓量子场论就是用描述电磁场和引力场的量子场理论来处理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等的。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开始以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物体间的作用)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知识要点:掌握分子动理论,并能判断题中所对应的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主要掌握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若把分子看成小球,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
2,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分子就具有了动能。
无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分子。
其中最典型是例子就是扩散(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比如闻到花香,水中墨水的扩散,工业上的固体与固体的相互扩散从而制成某种特殊的材料等。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引力与斥力。
因此分子间就存在分子势能。
其表现为像弹簧一样,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斥力。
例题:1、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C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2,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D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炒菜时,满屋飘香3,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
”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B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4,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引力___。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_间隙____。
个大粒圆的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__做无规则运动____。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常见问题:本节内容的基础概念理解不透彻知识要点:透彻掌握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和热量的计算。
1,温度:宏观来说,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微观来看,温度反应了构成物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点的认识】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6.02×1023mol﹣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命题方向】常考题型是考查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分子热运动特点,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明确布朗运动特点是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A、墨水中的碳粒的运动是因为大量水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力不平衡导致向各方向运动,并且没有规则,故A正确;B、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所以当分子从大于r0处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C、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的势能最小,分子可以从距离小于r0的处增大分子之间距离,此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越大,因此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故D正确。
分子动理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1.0]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0.5]
**3.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
[0.5]
**4.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
**5.1cm3的水中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
1cm3水的质量是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g。
[2.5]
**6.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0.5]
A.久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水中放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
**8.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淡红色,这是因为()。
[0.5]
A.红墨水在清水中流动B.红墨水遇到清水会褪色
C.水的无规则运动D.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9.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
[1.0]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0.5]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很小的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D.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11.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0.5]
A.食盐在水中溶化,水变咸了
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上升
C.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D.扫地时灰尘飞扬
**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0.5]
A.箱子里放几颗樟脑丸,过几天整个箱子里都充满樟脑味
B.在楼下,能闻到楼上人家的饭菜香味
C.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了
D.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0.5]
A.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很小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知识的应用
**14.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将盐放入水中,能使水变咸,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1.0]
**15.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
[0.5]
**1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0.5]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铁丝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D.磁铁能吸引铁钉
**1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是()。
[0.5]
A.铁棒折断后不能自然对接在一起B.固体很难被压缩
C.气体容易被压缩D.磁铁与磁铁之间有时相互排斥
**18.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19.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0.5]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0.将红墨水滴人清水中,会使整杯清水变红,这是由于()。
[0.5]
A.水流动的结果B.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C.分子间有引力的结果D.分子间有斥力的结果
**21.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0.5]
A.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22.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就不存在作用力
B.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1.0]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
**24.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0]
A.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引力大于斥力
**25.一根纱线容易拉断,—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0.5] 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
C.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D.纱线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26.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
[0.5]
A.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B.气体分子间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C.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大D.气体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知识的拓展
**27.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便结合在一起,这是由于。
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属于现象,它表明固体分子也在。
[1.0]
**28.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而将一块打破的玻璃细心地按原样拼凑,且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并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0.5]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B.对接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引力很小C.玻璃一旦破了就相互排斥D.玻璃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29.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大气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B.大气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缘故
C.大气压强是由于器壁附近分子的引力和斥力同时作用的结果
D.大气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的结果
***30.橡皮筋被拉长时,橡皮筋的()。
[0.5]
A.分子间引力增大而斥力减小
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大于引力
C.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减小
D.分子运动的速度减小,对外表现为引力
***31.为什么拉断一张纸所用的力比撕破同一张纸所用的力要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