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回归社会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78.24 KB
- 文档页数:3
维持性血透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护理干预?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完善与发展,在我国临床应用中也很大程度的显示出了它的价值和效果。
维持血液透析技术主要是用来治疗终末肾功能衰竭病人,是这种疾病首选的治疗方式。
在进行血液透析后,他们的生存期会得到有效延长,各种病症也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但是现在很多病人的生活质量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有不少学者认为,如果他们可以采用自我管理护理,就能够帮助提升他们透析后的生活质量,对于他们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有显著降低的作用,那么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究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一、影响病人进行自我管理的因素实际上,自我管理主要指的是病人对于自身进行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自我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他们在治疗后达到预期的生活目标。
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通常都很难进行自我管理,我们可以一起看下究竟有哪些因素:(一)心理因素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这种情绪,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对于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如果他们的心情非常焦虑,那么失眠也会随之而来,如果长期失眠自然而然会导致人体的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而且他们的依从性也会大大减退,所以对自我管理效能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有关实验数据表明,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来说,他们最大的阻碍因素之一就是心理因素。
(二)疾病因素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来说,由于他们所患疾病的类型不同,有些是需要终生都以透析为生,有些则进行一段时间的透析治疗就可以了。
实际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本身对于他们的机体并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因为他们有些人的疾病只能长久甚至终生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且治疗所需要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因此面对如此漫长的治疗,对于他们机体的健康、精神方面必定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伤害。
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如心力衰竭、感染等并发症,这也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0月下第20卷第30期·健康管理·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苏丽莉(南通市中医院血透室,江苏 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透依从性因素及干预措施。
方法:对148例血透治疗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依从性判断,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因素上的差异。
结果:148例患者透析依从性好、差分别为118例(79.73%,118/148),30例(20.27%,30/148),Logistic分析影响依从性因素:初中以下文化(OR=6.801)、患者年龄60以上(OR=8.512)、婚姻状态离异丧偶(OR=18.057)、血透费用自费(OR=12.111)、护患关系一般(OR=6.880)、心理反应不良(OR=8.197)、透析龄低于5年(OR=9.480)、延续护理未实施(OR=5.764)、护理缺陷发生(OR=8.642)、经济收入低(OR=14.500)。
结论:影响血透析依从性因素多,应给予患者更多家庭支持、纠正认知错误,实施心理支持、完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以提高血透患者依从性。
【关键词】血透;依从性;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30-00123-03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ompliance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Su Li-liDepartment of Hemodialysis, Nant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tong 226001, Jiangsu, China【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hemodialysis compliance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148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hemodialysis compliance, related factors of compliance were compared. Results: Good and poor dialysis compliance of 148 patients were 118 cases(79.73%, 118/148)and 30 cases(20.27%, 30/148), respectively. Logistic analysis influencing: below junior middle school(or=6.801), patient over 60 years old(or=8.512);Marital status divorced and widowed(or=18.057). Hemodialysis expenses at one’s own expense(or=12.111), nurse patient relationship general(or=6.880). Poor psychological reaction(or=8.197), dialysis age less than 5 years(or=9.480). no continuous care implemented(or=5.764). Nursing defects(or=8.642). Low economic income(or=14.500).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hemodialysis compliance. We should give patients more family support, correct cognitive errors, implement psychological support,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to improve compliance.【Keywords】Hemodialysis; Compliance; Influencing factors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可有效维持患者生命[1],据相关数据表明临床每年肾病患者都在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患者也随之增加[2],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提升生活质量,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影响患者血液透析的疗程效果[3]。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摘要: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肾功能替代治疗方式,它通过人工肾脏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血液透析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风险,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的质量,成为当前血液透析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实践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医疗相关风险和护理相关风险,并提出了预防策略和干预策略。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对策1引言在当今医疗领域,血液透析已经成为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手段。
然而,尽管这种技术为数以千计的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可能,但其相关的风险与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无论是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还是长期透析可能导致的慢性健康问题,护理人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外,护理操作不当和患者教育不足也是可能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及其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2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分析2.1 医疗相关风险2.1.1 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种多样,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在透析初期,由于尿素氮在血浆中的浓度迅速下降,会造成细胞内外的尿素氮浓度失衡。
此时,细胞内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浆,使得细胞内水分减少,造成细胞脱水。
这个过程导致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颤抖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控制透析液中尿素的浓度,尽量减缓血浆中尿素氮浓度的下降,防止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此外,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也可能出现心脏相关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这主要是因为透析过程可能引起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尤其是钾离子的异常,对心脏功能有直接影响。
电解质紊乱可引发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改变,导致心律失常。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和心脏状况,及时调整透析方案,以避免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1.2 长期透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血液透析虽然可以有效延长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长期透析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护理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替代疗法。
随着化学电子生物工程等科技的发展透析技术和水处理的日益完善,医学工作者的努力及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使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年限增多。
在我国,依靠透析存活15年以上不在少数。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沟通指导,让患者对透析有明确的认知从而保持患者和家属良好的心理,加强医患配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护理技术,同时希望护理人员传授其护理技能与预防保健知识,对患者采取适当有效的康复指导,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于患者而言,治疗的目的不再是延续生命,而是参与到社会中来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与奋斗的目标。
与患者多交谈开导关心尊重,使他们重返工作岗位,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我们医护工作者承担着重大责任,帮助患者摆脱困难,消除心理阴影,掌握透析的自我护理,尽快实现康复。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医学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以及康复的具体措施。
医学康复:患者出现尿毒症通过充分的透析后,疾病有很大的好转。
如尿毒症引起的水肿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下降,除了存在少尿或无尿及生化指标异常外,患者感觉如同正常人,不存因透析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这就是患者医学方面的康复。
心理与社会康复:由于患者角色的转变他们经历了复杂的心理过程,个别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甚至会终止透析。
因此对患者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协助解决患者的家庭问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发展,透析的目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穿宽松的衣服,不用内瘘侧胳膊提重物,避免受压,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良好的治疗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好,不存在疾病压力,认为自己不是病人。
疾病的康复使他们具有工作的体力,能感受工作的乐趣,为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并消除悲观的情绪,能经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一、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一)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着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这使得他们很难接受1周3次的血液透析治疗。
因此,应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尽所能缓解终末期肾病带给他们的压力。
(1)透析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如饮食、液体摄入及药物使用方案、内痿问题、穿刺护士经验、透析舒适性、超滤过量或容量超负荷、机器故障和报警、治疗中意外事件、待机时间、往返透析室交通问题、失去工作和自由及寿命、相关的性功能障碍等。
(2)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是透析早期阶段心理护理。
学习并运用某些心理治疗手段,加强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化,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为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了解各种机器的性能和简单的故障持除。
针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用最快速度使患者得到缓解,从而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在透析治疗中的依从性。
加强与透析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在不加重体力负荷的前提下进行规律锻炼,因为运动可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改善和调节中枢神经的紧张度,增强心身愉悦感,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到心理门诊进行治疗。
鼓励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不断地充实自己,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实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急性肾衰竭由于患者发病急,加之预后又有诸多不确定因素,透析间隔和透析时间可能很不规律,患者也可能伴随更严重得多系统疾病等。
患者可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焦虑和担心,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的支持和理解,并获得患者完全的信任。
二、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各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的心理状况及改善方法。
方法对11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心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而且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明显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状况;分析;护理在我国,随着患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日益增多,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血液透析病人作为一个危重病人群体,在接受治疗时,会出现各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的心理状况。
那么,怎样把握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使病人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1],达到躯体和心理的双重康复,已成为护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临床资料116例患者,男性78例,女性38例。
平均年龄48±19.68岁,透析时间23±6.60个月。
慢性肾衰的原发病肾炎76例,多囊肾8例,肾结核4例,过敏性紫癜4例,外伤2例,糖尿病肾病22例。
均有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存在。
2 心理状况分析2.1 消极、悲观和内疚的心态患者对治疗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患的不能治愈的疾病,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情绪低落,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
长年治疗需要大量医疗费用的支出,病人经济压力相当沉重,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2.2 焦虑、恐惧心理分析结果显示:36.2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
这是因为尿毒症是一种难治性的终身性疾病,治疗费用昂贵,许多患者担心因经济问题而终止治疗。
他们惧怕死亡,担心由于经济问题中断治疗,担心透析过程中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总之,他们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出现感觉过敏、失眠等,严重影响了透析的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
血液透析病人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对医院血液透析病人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正确地表达人文关怀等相应对策,以达到延长血液透析病人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杜绝医疗纠纷的目的。
【关键词】血液透析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47-02血液透析是治疗严重肾病的一种终身替代疗法。
血液透析病人均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极易合并感染,有不少病人还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呼衰、心衰等,病情极易发生变化,观察、护理、治疗不及时极易危机生命,因此加强此类病人的管理,对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我院血液透析病人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1、血液透析病人的管理现状我院现有的血液透析病人分3类:第一类为门诊透析病人,此类病人多为自费病人,即每周定时来院行透析治疗,透析时来,透析完后即刻回家,透析时有人管理,透析完后则无人管理;第二类为住院但不在院的透析病人,此类病人多为医保或公费医疗病人,办理住院手续是为了报销医疗费用,病情变化时留院观察治疗,病情稳定时等同门诊病人;第三类为住院病人,此类病人在院治疗定期透析有医护人员专人管理。
2、现有管理上存在的问题2.1 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肾病患者特别是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吃药,且长期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医疗费用巨大,均难以承受,不可能长期留院治疗,且即使经济能力能够承受,长期住院家属也难以长期在院陪护,因此造成以上几种现状,而我院现有的规章制度,只是针对在院病人的,对门诊血透病人和挂床不在院的病人,在管理上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
2.2 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血液透析病人均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病情危重,且有很多病人合并有呼衰、心衰,病情变化快,随时可危及生命,而门诊病人和挂床不在远病人由于不在院,病情观察及护理难以到位,均可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需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遵医行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遵医组及不遵医组,分析影响其遵医行为的原因。
结果:49例患者中,18例遵医行为差,余者31例遵医行为较好,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可知,遵医行为差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缺乏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负担大、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自身受教育程度及经济原因等是导致患者不遵医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中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维持血液透析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关键词】维持血液透析;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临床护理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且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进,应用血液透析可有效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患者长期就医过程中需要直接参与治疗与护理,遵医行为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1]。
但是多种因素均会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49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解决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49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6-71岁,中位年龄51.5岁;透析时间2个月-9年,平均透析时间3.5年。
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可配合调查。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遵医行为进行调查。
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支付方式、透析时间、生活规律、躯体症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支持情况等。
解放军 理杂志A卢州2009,26(4B) N/ ̄r5 J in PLA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回归社会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濮新妹,姜美娟,李玉珍,江韶华 (嘉兴市第二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回归社会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6例透析患 者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得分最低的心理状态、角色定位、自我形象等1O个项目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回归社会的 主要原因。结论 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回归社会,不仅需要医疗技术,更需要患者、患者家庭和整个 社会的共同支持努力。 关键词:血液透析;回归社会;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09)4B一0035—03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医疗保险的逐 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有条件进行血液透 析。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文化层次及素质的提 高,使生命质量问题亦愈来愈受到重视l】j。这就不 仅要求医护工作者用血液透析这种治疗手段来维持 并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更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促使其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J 。本课题就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回归社会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探 讨。 l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 在本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自愿配合调查的患 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O例;年龄24~78岁,平 均(43.8±3.6)岁;透析时问最长15年,最短3个 月,平均(7.8±2.6)年;患者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 17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 盂肾炎5例,痛风性肾病2例;治疗费用有公费医疗 26例,医疗保险lO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例,自费 3例;已婚者43例,丧偶或离婚单身者2例,未婚者 1例。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分两 部分:(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 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来源,原发疾 病,血透龄等。(2)参照美国医学局研究开发的生命 质量评定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rom一 36,MOS SF一36) ,设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心 理、生理、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共30项的调查问 卷。每项得分1~4分,总分3O~120分,分值越低 生活质量越差,社会回归性越低。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计 量资料均以( ± )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46份,收 回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 2.2调查得分及排序情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调查得分总分为(80±7.5)分,最低分为41分,最高 分为llO分。根据本次调查得分及均分大小排位, 得分最低的前1O个项目与患者低社会回归性关联 重大,见表1。
表l调查得分最低的前1O个项目( 士s) 项 目 得分 心理状态 角色定位 自我形象 治疗参与主动性 经济费用担忧 躯体功能状况 远期并发症的忧虑 情感需求的满足 单位、社会支持系统满意度 与配偶及子女关系
1.01±0.52 1.13±0.40 1.18±0.31 1.35±0.72 1.38士0.36 1.42士0.76 1.58±0.52 1.61±0.66 1.69±0.83 1.88士0.51
3讨论 3.1影响患者社会回归的原因分析 3.L 1 心理因素与角色定位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 漫长的疾病过程以及沉重的医疗负担使他们身心交 瘁,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抑郁或焦虑。疾病本身、各种 并发症以及依赖血液透析才能存活的现状使患者无 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将自己定位于患者角色。 从而降低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要求回归社会的自 觉性。 3.1.2 自我形象紊乱与局部机体功能改变 尿毒 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通常为自体动静脉 内瘘,其次为深静脉置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者患
收稿日期:2008—1卜19;修回日期:2009—01-12 作者简介:濮新妹(197l一),女。浙江嘉兴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 事血液透析的研究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4月,26(4B) 侧肢体局部往往满布针眼,肤色加深,甚至有假性动 脉瘤形成,患侧肢体活动及穿衣有诸多限制,无论从 外观还是功能上与常人显著不同。深静脉置管者置 管位置大都位于颈部,局部敷料包扎,位置显要,一 目了然,难以遮掩。健康宣教时被告知颈部活动幅 度不宜过大,洗澡换衣防止管子牵拉,敷料脱落污 染。这些因素从客观上迫使患者不自觉地减少与外 界社会的接触联系,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同时更加深 了他们的抑郁悲观心理,脱离社会更远。 3.1.3治疗与病情的特殊性 尿毒症患者不同于 其他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无严重 并发症的患者维持血液透析期间无需住院,每周2~ 3次来院进行血液透析即可,其余时间可进行简单 适度的家务劳动或工作;另~方面,他们是患者,离 不开医院,离不开血液透析。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控 制饮食,遵照医嘱服药。随着病情的发展,疾病影响 全身多个系统,躯体症状多而复杂,这些直接影响着 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J。 3.1.4情感需求与家庭关系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 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此期间,患者抑 郁、焦虑、无助、悲观甚至绝望,强烈需要感情抚慰。 而表1显示情感需求满足率只有(1.6l±0.66)分。 缺乏感情抚慰的患者大多数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 长、并发症的增多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上述心理障碍 愈发严重,并进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 治疗的配合性,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家庭关系中 尤其与配偶、子女关系的得分率较低,这也直接导致 了患者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 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研究 结果提示,家 庭支持低的个体,其身心健康水平低,死亡率高,家 庭作为提供基本社会支持的小组,扮演着促进、保护 个人健康的重要角色。 3.1.5观念与社会支持功能 由于疾病原因及高 昂的治疗费用,许多人心目中血液透析患者是废人, 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社会支持功能的缺乏和不完 善,亦从客观上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边治疗边工作 的可能性。 3.2护理对策 3.2.i患者自身 医护人员通过坚定而婉转的语 气使患者明白,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是最重 要的“主角”,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来自患者自己,从而 改变以往的被动配合地位。鼓励患者:(1)主动向医 护人员或家属诉说心中感受,及时排解疑惑,解决问 题,抑或分享快乐。(2)合理安排膳食。两次血液透 析间体重控制不超过干体重的3 ~4 ,限制水 分、钠盐的摄入;控制高钾、高磷食物,如土豆、冬菇、 银耳、海鲜、内脏等;蛋白质1.2~1.5g/kg/d,优质 蛋白至少占一半。(3)通过已获得的知识保护动静 脉内瘘,避免损伤、感染、血栓形成。颈部插管患者 为美观起见可穿半高领或局部系丝带围巾,不过须 注意防止牵扯插管。(4)进行适合自身、切实可行的 锻炼,如骑自行车,打太极拳,保健体操等,以改善心 血管系统的耐力,稳定血压,放松精神和躯体。(5) 不以“患者”自居,尽可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条 件许可者可继续工作,此举不但减轻家人及经济负 担,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消除与社会的 隔离,尤其是年轻的血液透析患者。 3.2.2 医护人员 (1)在血液透析初期,由于患者 病情较重,对血液透析知识缺乏等原因,医护人员在 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 (2)当患者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病情好转并经过指导 已充分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后,患者则成为整个治疗 的“主角”、“核心”,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支持,充当 协助者的角色,亦师亦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医患关 系:教练一选手型医患关系 ]。(3)对维持性血液透 析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根据病情 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随时调整健康教育内 容,以达到让患者掌握并自治的最佳效果l6]。(4)创 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尽职尽守完成各项医疗操作,减 轻患者痛苦。(5)与患者共同协商,以最低的经济费 用完成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6)支持并指导定期举行“肾友”会,相同的病史历程 可能会使患者之间的交流更为融洽,成功的经验会 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共鸣,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的依 从性。 3.2.3 患者家庭支持系统 (1)医护工作者、患者 及家属应充分认识与重视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 生活质量的作用与地位,以期达到提高血液透析患 者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目的[7]。(2)来自家庭的 支持、关心和鼓励能促进患者更有效地配合治疗与 护理,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而且可使其在精神 上,心理上,情感上获得安慰。(3)医护人员对患者 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取得 家属的理解和配合。(4)宣传患者家人与患者同住 的好处,居住在一起,这是患者获得家庭支持的良好 基础,尽管疾病与透析让患者感到痛苦,但是来自家 庭成员的支持,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 难。(5)积极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督促患 者按时来医院行血液透析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使 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及帮助,从而改善了患 者的情绪角色和躯体角色,使患者情绪更稳定,心理 (下转第48页) ・ 48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4月,26(4B) 口,可用塑料薄膜将造口与切口隔开;若切口敷料被污染,应 及时予以更换。术后72 h避免取坐位,协助患者适当变换体 位,以保证充分弓l流,减轻局部张力;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 疼痛,局部有无渗出,若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l 例患者术后第5天会阴部切口出现红肿,有少量渗液,予以 拆除缝线,保持盆腔引流管通畅,加强换药,局部给予红外线 照射,2次/d,经处理后切口Ⅱ期愈合。 2.3肠造口并发症 据庞永慧口 报道,肠造口并发症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口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其中肠造口坏 死为最危险的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 hⅢ;主要原因 是术中提出的造口肠管张力过大,或其系膜扭曲,或缝合固 定造口肠管时误扎了系膜血管,或腹壁切口过小,压迫了系 膜血管等。另一类是与造口问接相关的并发症,其中肠造口 狭窄居多,主要原因 是:(1)造口处瘢痕收缩造成肠造口狭 窄,主要由于手术后未定时扩肛;(2)腹壁孔太小或未切除部 分筋膜,或者是感染后形成瘢痕环;(3)暴露浆膜的肉芽组织 形成术后应注意观察造口血供,以防缺血性坏死。正常的造 口黏膜颜色淡红有光泽,犹如口腔黏膜,富有弹性,轻轻摩擦 不易损伤出血,用力摩擦可见鲜红色出血点。造口坏死主要 表现为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黑色,造口失去应有的光泽,可能 坏死或脱落,产生强烈异味。对轻度缺血坏死者,解除压迫 造口的原因,拆除围绕造口周围的碘纺纱条,用生理盐水清 洗,局部用红外线照射,2次/d,30 rain/次,照射后用康复新 溶液持续湿敷。对重度缺血坏死者,需行急诊手术切除坏死 肠段,重做肠造口。肠造口狭窄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 便困难及粪便的形态;术后2周开始定时扩肛;扩肛无效者 可行狭窄环内侧楔形切除。本组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造 口黏膜轻度缺血坏死,经检查为腹壁切口过小,压迫了系膜 血管所致,予以加大腹壁切口以解除压迫,局部红外线照射, ・—-+_一—・ ・・+一+一+-+一+・・+・・+”+”+”+”+”+”+一+・・+・・+・・+・・+“+ (上接第36页) 更健康,促进了患者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3.2.4社会支持系统 (1)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血液透 析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的强大依靠力量。(2)积极 纠正多数人心目中血透患者是废人、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等 观念,帮助建立“’肾障”的概念,强调患者的自身价值。通过 充分透析,“肾障人士”可以获得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不 仅不是废人和累赘,甚至可以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若条件许可,医护人员可联系患者所属的居委会,交流患 者目前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为 患者营造温馨的社区氛围。(4)加强工作单位的照顾、倾斜 政策,为血液透析患者继续工作提供可能性。(5)逐步完善 的医疗保障系统让更多的尿毒症患者有条件进行血液透析, 不断提高的医疗技术水平让透析患者在得到更好治疗的同 时,更着眼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透析患者回归社会提 供保障。 [参考文献] Eli吴谷奋.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和探讨EJI.解放军护 康复新溶液持续湿敷,经处理,黏膜血供好转。另有1例患 者出现造口狭窄,表现为大便细小,排便前感腹胀,造口周围 腹部外鼓,排便后上述症状消失。指导患者坚持扩肛, 2次/d,出院时上述症状减轻;随访6个月,排便通畅。 2.4尿潴留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 26 _5_,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膀胱移位、盆腔神经损伤、前列 腺肥大等因素有关。术后应保留尿管7 d以上 ],这样可明 显减轻充盈膀胱的后移,使膀胱在正常位置得以恢复;术后 8 d开始夹闭尿管,开放1次/4 h或有尿意时开放,以锻炼膀 胱的排尿功能;运用个体化放尿方法和膀胱充盈时拔管,可 更好地预防术后尿潴留。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均为 男性;2例给予下腹部热敷,用手轻轻按摩膀胱区以刺激膀胱 逼尿肌收缩,指导患者取直立位排尿,经上述处理,患者恢复 自主排尿;1例经上述处理不能自主排尿,重新留置尿管,定 时开放导尿管,冲洗膀胱1次/d,同时配合针灸治疗,2周后 拔除导尿管,患者能自主排尿。 [参考文献] [1]唐卫中,刘小健,甘加亮,等.直肠癌Miles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 分析与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111-112. E21钟晓珊,连叔薏,蔡 洁,等.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 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E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65. E3]庞永慧.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16):76—78. E4]黄金明,王立义,郭建功,等.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防 治探析EJI.中原医刊,2004,31(4):17. [5]刘世松.直肠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J].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14):2780-2781. (本文编辑:陈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