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一、杜甫《天末怀李白》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
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答案】 D E【解析】D项“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理解错误,诗人并没有与李白一起被流放,属于无中生有,李白被流放是,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
E项分析错误,一“憎”一“喜”并非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等自古以来才智之士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
2024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一、古典之美(27分)(一)1.学校诗社举办“寻古人雅趣”活动。
下面是小宇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极目皆趣(1)“采菊东篱下,______”,篱下采菊,物我两忘,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其五>)(2)“海日生残夜,______”,光阴流转,时序交替,富有理趣。
(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阅金经”,远离世俗,雅音相伴,墨香静心。
(刘禹锡《陋室铭》)(4)“______,______”,泰山南北,一明一暗,相映成趣。
(杜甫《望岳》)趣由心生(5)“日月之行,______”,沧海壮阔,吞吐日月,豪情满怀。
(曹操《观沧海》)(6)“______,静影沉璧”,皎皎月色,一泻千里,月影如玉。
(范仲淹《岳阳楼记》)(7)“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月夜闲游,寻访村民,兴味盎然。
(陆游《游山西村》)(8)“______,______”,水天相连,如梦似幻,美妙绝伦。
(李清照《渔家傲》)寻美的眼睛里,万物皆趣;诗意的想象中,趣味无穷。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3分)诗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点评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______的“竞雄”精神。
(二)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023年温州市鹿城区联盟学校第三次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
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
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
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
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监寺慌忙报知长老。
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
”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
”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
”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西廊( ) 霹( )雳撩bó(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执夺撇B.夺撇执C.撇执夺D.执撇夺(3)下列短语结构的类型与“报知长老”相同的一项是()A.祖国万岁B.风和日丽C.巍蛾挺立D.磨练意志(4)以上文段出自《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要上五台山。
(5)《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李速有哪些相同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
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中考真题】四川省凉山州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阅卷人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得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从海拔305米到5958米的凉山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蕴.藏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生物资源6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0%。
州府西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春天栖息的城市”,月月都有花开,不同的街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走进西昌,①就仿佛进入了一座大自然的《花卉博物馆》。
一月的西昌,洋溢.着春的气息,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火炮花。
②花朵外形酷似鞭炮,有红、黄两色,花量大,花形喜庆又迷人。
一朵花,宛.如烟花般华丽,有时还能看到几百朵花同时绽放。
二月,西昌湿地公园内,数十万株郁金香咄咄逼人、竞相开放。
三月,黄花风铃木让西昌全城尽带“黄金色”,泸山古寺掩映于樱花之中。
四月,蓝花楹悄.然出现在街头,让一座城沉浸.在蓝紫色的浪漫中。
还有隐匿在山间的山茶花、桃花、梨花等次第盛开,鲜艳缤.纷。
“五一”假期,西昌城区绽放的蓝花楹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赏,A。
全年无“淡季”,全域无“冷门”。
③闻名中外的景区有邛海、泸山、泸沽湖、螺髻山、建昌古城……④五彩凉山,四季皆风景;美丽凉山,处处可旅游。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蕴.藏(yùn)覆.盖(fù)B.呈.现(céng)洋溢.(yì)C.宛.如(wān)悄.然(qiāo)D.沉浸.(qìn)缤.纷(bīng)2.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名副其实B.咄咄逼人C.隐匿D.次第3.文段中画横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在文段A处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①沿街的不少商家专门推出蓝花楹限定的商品,受到市民游客追捧②置身紫色花海中,拍一组美美的照片也是打卡之行必不可少的一项流程③以赏花作为切入点,航天北路的周边美食、文创产品等业态均被带动④于是,旅拍行业也趁着蓝花楹的热度迎来了一个高峰期A.②①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共5分)【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杜甫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
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
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
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8.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①。
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②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彷徨,这一点从乙诗中③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3分)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B.甲诗最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魄。
C.乙诗首联紧扣诗题,把西岳主峰比喻为站列的儿孙,生动地描写了西岳的外观,也切合仰望西岳之意。
D.乙诗颈联以“车箱”“箭栝”等地名巧妙入诗,突出了西岳之“险”与攀登之“难”,也暗示了诗人人生的坎坷。
8.答案示例:①高大巍峨②昂扬向上③无归路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9.答案:D(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共5分)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这是一首回忆往昔历程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前四句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身世浮沉,既有苦读经书后的仕途成功,又有国难当头时的①;后四句先巧用双关描述自己曾经的苦闷煎熬,再阐明心志,以②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及答案上册###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及答案上册#### 第一单元:古诗文诵读练习一:《静夜思》- 诵读目标: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 诵读要点:1. 正确发音,注意平仄。
2. 体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3. 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感。
练习二:《望岳》- 诵读目标:学习古诗的韵律,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 诵读要点:1. 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 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答案解析:-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通过明月的描写,引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句,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高峰,俯瞰众山的壮志。
####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一:《草房子》节选- 阅读目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
- 阅读要点:1. 抓住故事主线,理解人物关系。
2. 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情感变化。
练习二:《小王子》节选- 阅读目标:学习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想象力。
- 阅读要点:1. 理解小王子的旅行经历。
2. 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答案解析:- 《草房子》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可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和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
- 《小王子》通过小王子与各种星球居民的交流,揭示了成人世界的荒诞和纯真的重要性。
#### 第三单元:写作训练练习一: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作文- 写作要点:1. 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2. 描述实现梦想的计划和步骤。
3. 表达对梦想的执着和热爱。
练习二: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的记叙文- 写作要点:1. 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2. 叙述与家乡有关的故事或经历。
3.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答案示例:- 在“我的梦想”作文中,学生可以写到自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并积极参与科学竞赛。
- 在“我的家乡”记叙文中,学生描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以及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望岳》《春望》赏析题教学参考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朝、暮)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秀美、虚;高大、实)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诗歌鉴赏选择题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A首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4理解不正确的是(C)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杜甫《望岳》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 20~22 题。
(6 分,每小题 2 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 分)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2 分)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2 分) 答案: 20.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1 分)定睛凝望,鸟儿飞归, 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1 分) 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 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 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1 分) 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 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 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
《望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望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一」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乌,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楚客:客居楚地之人。
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汉水入口处。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了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和“我”(楚客)渺远的思绪。
(2)虚实结合,实写汉口,虚写洞庭。
用语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十分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想象丰富。
(3)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以及对他的同情与思念之情。
译文:放船时汀洲上多么睛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
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
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
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滴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赏析:《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二)阅读《望岳》,完成8-10题。
(共6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
B.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
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这一次登顶让年轻诗人信心大增、豪情满怀。
9.诗中加点字“割”字能否换成“隔”?请说说你的理由。
(2分)
答:
10.登山,往往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壮志豪情。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借登山抒发壮怀的诗句。
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除《望岳》外,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
答案:
(二)(共6分)
8.(2分)D
9.(2分)不能。
“隔”只有分开的意思,而“割”有从高处断开的意思,动态性更强,能够表现泰山的高峻和雄伟的气势。
(评分说明:理解1分,分析1分)
10.(2分)答案示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