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编组站设计大作业1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3
编组站课程设计一、编组站是教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将学生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组,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的目的。
编组站课程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编组站的目标1.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2.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编组站的设计步骤步骤一:明确目标和任务在开始编组站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本次编组站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指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任务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步骤二:分组规则和在编组站活动中,教师需要制定合适的分组规则和。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等方面进行分组,以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异质性。
步骤三:分配角色和责任在每个小组中,教师需要分配角色和责任,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角色可以包括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者等,责任可以包括问题解决、资料整理、展示等。
步骤四:小组合作和讨论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步骤五:展示和在小组合作完成后,每个小组需要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教师可以安排小组依次展示,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编组站的评价标准编组站活动的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
个人表现方面,可以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贡献等。
小组合作方面,可以考虑小组之间的合作情况、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成果质量等。
五、编组站的优势与不足编组站活动具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动车组设计大作业姓名学号:班级转向架是车辆的走行部,它用来传递各种载荷,并利用轮轨间的黏着保证牵引力的产生,所以转向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转向架主要由轮对、构架、二系弹簧悬挂装置、驱动装置(仅动力转向架有)和基础制动装置7部分组成。
为了保证转向架各个部分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必要对其零部件进行分析,尤其是轮对和轴箱弹簧。
本文以CRH2动车组转向架为研究图1 CRH2动车组转对象,对其轮对和轴箱弹簧进行CAD/CAE设计分析。
表1 CRH2动车组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最高运行速度/km·h-1250运营速度/km·h-1200定员时轴重(100%定员)/KN 137.2满员时最大轴重(200%定员)/KN 156.8编组通过的最小曲率半径/m 180单车调车通过的最小曲率半径/m 130轴距/mm 2500车轮直径(新/磨耗到限)/mm 860/790轮对内侧距/mm 1353适用轨距/mm 1435转向架自重/t 7.5(M),6.87(T),6.95(T)*适用限界GB146.1—83及客运专线机车车辆限界(暂行规定)注:6.95(T)*为带排障装置转向架重量Ⅰ轴箱弹簧的CAD/CAE设计分析表 2 轴箱双螺旋弹簧项目参图2 轴箱双螺旋弹簧㈠轴箱内弹簧的CAD设计三段直线扫描法:弹簧是由簧条圆绕三条首尾相连的直线扭转而成的,故其造型过程为:先绘制三条首尾相连的直线,再绘制簧条圆,然后利用扫描特征中的沿路径扭转命令依次创建弹簧基体,最后利用拉伸切除特征创建支撑图3 轴箱内弹簧实体配置: 可以生成具有不同尺寸、特征和属性的零件系列。
可以手动生成配置,也可以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同时建立多个配置。
右键单击特征尺寸(弹簧高度)>配置尺寸>输入配置尺寸:安装高度和对应的静载高值图4 轴箱内弹簧的配置图三段直线扫描法对轴箱外弹簧的CAD 设计图5 轴箱外弹簧的配置图㈡ 轴箱内弹簧的CAE 设计(1) 受力分析当定员100人时,忽略轮对自身的重量,则每个圆簧的轴向载荷为: 6.6822.1372===轴重v P KN=68600N ()()8575025.01686001max =+=+=X k P P vd v N(2)弹簧刚度计算:弹簧一端固定,另外一端施加单位位移,所得固定端支反力即为弹簧刚度。
编组站课程设计1. 引言编组站(Formation Station)是一种模拟实验平台,用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编组站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编组站实验课程。
2.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参与编组站实验,学生将能够:•学习如何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协作;•提高沟通和交流技巧;•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编组站介绍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编组站的概念、目的和基本原则。
学生将了解编组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在实验课程中使用编组站。
3.2 编组站规则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编组站的规则和流程。
学生将了解如何进行编组、如何分配任务以及如何进行沟通和合作。
3.3 编组站实验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分为小组,按照教师指导的主题进行编组站实验。
每个小组将面临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挑战,并需要通过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解决。
3.4 团队总结和分享在本节课的最后,每个小组将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并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将能够从其他小组的经验中学习,并提高他们自己的协作能力。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式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来引导学生了解编组站的概念和规则,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探究式学习:学生将在编组站实验中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分为小组,在小组中进行协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反思和讨论:学生将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促进思考和学习。
5. 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总结。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将对彼此的合作和贡献进行评价,以评估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表现。
编组站标准化创建方案一、背景分析编组站是铁路运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负责将不同类型的货物进行分类、整理和装车等工作。
如果编组站的管理不规范,将会对整个铁路运输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编组站标准化创建方案,对于提高编组站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提高编组站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优化编组站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编组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一套完整的编组站标准化管理制度。
三、具体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对编组站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
完善设备设施:更新和升级编组站的设备设施,提高其运转效率和安全性;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优化工作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对编组站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劳动;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对编组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检查,确保编组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编组站标准化管理制度,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内容;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实施步骤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上述目标和具体措施,制定一份详细的编组站标准化创建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预算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实施: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逐步推进编组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监督检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编组站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不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检查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编组站标准化建设工作;保持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推动编组站在新时代的发展。
新建甲编组站设计大作业
一、设计背景资料 1、车站位置
甲站为枢纽的唯一编组站,衔接三个方向。
其中A 方向前方站为丙站,为枢纽内的货运站,车站右端接枢纽丁站,为枢纽内工业站。
A 、B 方向为双线,C 方向为枢纽内工业支线(双线)。
2
3、机车交路简图
甲站
A 方向
B 方向
注:甲站设机务本段
4、远期列流表(单位:列/日)
注:(1)表中数字为:旅客列车+直达列车+直通列车+区段列车+摘挂列车+小运转列车(2)货物列车编组车辆数:大运转列车=50辆(重车);小运转列车=30辆(重、空车)(3)出入车流不平衡,另增设空车列车或空重混编列车,列车编组辆数取55辆
5、其他有关资料
(1)驼峰设计资料:24股编组站(用教材上的平面图),混合车流,风向角30 ,风速2.5 m/s,计算温度-1℃
(2)车站位置地形较为平坦
(3)其它所需指标或数据,由设计者参考有关技术资料自行假定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铁路工程技术手册(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
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中国铁道出版社
3、铁路工程技术手册(站场及枢纽)中国铁道出版社
三、设计作业要求
1、集体完成要求(5人左右一组集体做)
(1)远期重空车流平衡推算及甲站有调车数推算
(2)甲站设计(站型)方案确定
(3)甲站各项主要设备数量计算
(4)车站及车场咽喉设计(含进站线路疏解)
(5)驼峰纵断面设计(头部)
(6)绘制比例尺大图(含纵断面设计)
(7)编写设计说明书
(8)设计结果介绍(5分钟PPT)
2、个人完成要求(1人单做)
(1)远期重空车流平衡推算及甲站有调车数推算
(2)甲站设计(站型)方案确定
(3)甲站各项主要设备数量计算
(4)车站及车场咽喉设计(含进站线路疏解)
(5)绘制车站布置示意图(无比例尺,以美观、得体为准)(6)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完成时间要求
作业布置后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