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0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一、选择题1.设n 个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 ,则n 个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为( )。
A .1][−n vv ;B .n m ;C .nm ; D .n ][∆∆ 。
2.对某一量作N 次等精度观测,则该量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中误差的( )。
A .N 倍;B .N 倍;C .N1倍 。
3.水准尺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属于( )。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粗差;D .其他误差。
4.相对误差是衡量距离丈量精度的标准。
以钢尺量距,往返分别测得125.467m 和125.451m ,则相对误差为( )。
A .±0.016B .|0.016|/125.459C .1/7800D .0.00128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误差的来源为( )。
A .测量仪器构造不完善B .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C .外界环境与气象条件不稳定D .A 、B 和C6.等精度观测是指( )的观测。
A .允许误差相同B .系统误差相同C .观测条件相同D .偶然误差相同7.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 )。
A .偶然误差B .系统误差C .粗差D .相对误差8.测得两个角值及中误差为∠A =22°22′10″±8″和∠B =44°44′20″±8″,据此进行精度比较,得( )。
A .两个角精度相同B .∠A 精度高C .∠B 精度高D .相对中误差K ∠A>K ∠B9.六边形内角和为720°00′54″,则内角和的真误差和每个角改正数分别为( )。
A .+54″、+9″B .-54″、+9″C .+54″、-9″D .-54″、-9″10.往返丈量120m 的距离,要求相对误差达到1/10000,则往返较差不得大于( )m 。
A .0.048B .0.012C .0.024D .0.036二、判断题1.多次观测一个量取平均值可减少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在测量工作中,对某量( 如某一个角度、某一段距离或某两点间的高差等 ) 进行多次观测,所得的各次观测结果总是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表现为每次测量所得的观测值与该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这种差值称为测量真误差,即:测量真误差 =真值 - 观测值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1.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产生误差。
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状态都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2.测量仪器每种仪器有一定限度的精密程度,因而观测值的精确度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度。
同时仪器本身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钢尺的刻划误差、度盘的偏心等。
3.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观测成果将随之变化。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把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二观测误差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若观测误差的符号及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往往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积累。
如某钢尺的注记长度为 30m,经鉴定后,它的实际长度为 30.016m,即每量一整尺,就比实际长度量小0.016m,也就是每量一整尺段就有+0.016m 的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的数值和符号是固定的,误差的大小与距离成正比,若丈量了五个整尺段,则长度误差为 5×(+0.016)=+0.080m。
若用此钢尺丈量结果为 167.213m,则实际长度为:167.213+167.213×0.0016=167.213+0.089=167.302(m) 30系统误差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且一般具有累积性,应尽可能消除或限制到最小程度,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检校仪器,把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1.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什么?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区别?在测量工作中,对这二种误差如何进行处理?3.偶然误差有哪些特征?4.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组观测结果的精度?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何区别?5.什么是极限误差?什么是相对误差?6.说明下列原因产生的误差的性质和削弱方法钢尺尺长不准,定线不准,温度变化,尺不抬平、拉力不均匀、读数误差、锤球落地不准、水准测量时气泡居中不准、望远镜的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水准尺立得不直、水准仪下沉、尺垫下沉、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不满足理想关系、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度盘分划误差、照准误差。
7.什么是误差传播定律?试述任意函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步骤。
8.什么是观测量的最或是值?9.什么是等精度观测和不等精度观测?举例说明。
10.什么是多余观测?多余观测有什么实际意义?11.用同一把钢尺丈量二直线,一条为1500米,另一条350米,中误差均为±20毫米,问两丈量之精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应采取何种标准来衡量其精度?12.用同一架仪器测两个角度,A=10°20.5′±0.2′,B=81°30′±0.2′哪个角精度高?为什么?13.在三角形ABC中,已测出A=30°00′±2′,B=60°00′±3′,求C及其中误差。
14.两个等精度的角度之和的中误差为±10″,问每一个角的中误差为多少?15.水准测量中已知后视读数为a=1.734,中误差为m a=±0.002米,前视读数b=0.476米,中误差为m b=±0.003米,试求二点间的高差及其中误差。
16.一段距离分为三段丈量,分别量得S1=42.74米,S2=148.36米,S3=84.75米,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m1=±2厘米,m2=±5厘米,m3=±4厘米试求该段距离总长及其中误差m s。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 )和( )两类。
2.测量误差是由于( )、( )、(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3.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有( )、( )和( )等。
4.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____来衡量的。
5.测量误差大于______时,被认为是错误,必须重测。
6.在等精度观测中,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多次,观测值之间互有差异,其观测精度是( )同的。
7.对某量进行n 次等精度观测,某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倍。
8.在观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其唯一方法是()。
9.当误差的大小与观测量的大小有关时,此时应直接用( )来衡量精度10.当误差的大小与观测量的大小无关时,此时应直接用( )来衡量精度。
二、简答题1.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2.概述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
三、计算题1.在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得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 S =23.4mm ,其中误差为ab S m =±0.2mm ,求A 、B 两点间的实际距离AB S 及其中误差AB S m 。
2.在地面上有一矩形ABCD ,长宽为:AB =40.38±0.03m ,BC =33.42±0.02m ,求面积及其中误差。
3.设有某函数αsin •=S z ,现已知S=150.11m ,其中误差m S =±0.05m ,α=119º45'00",其中误差m α=±20.6m ;求z 的中误差m z 。
4.用钢尺丈量某一段距离,6次测量的距离值分别为:20.290 m ,20.295m , 20.298 m ,20.291 m ,20.289 m ,20.296 m ,试计算:(1)距离最或然值;(2)距离观测值中误差;(3)最或是值的中误差;(4)相对误差。
参考答案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系统误差,偶然误差2.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3.中误差,相对中误差,极限误差4.相对中误差5.极限误差6.相7.n 18.增加测量次数9.相对误差10.中误差二、简答题1.答: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误差在大小、正负上表现出一致性,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这些误差就称为系统误差。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
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例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
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
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它是普通地图的一种。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种类1.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
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D,则图的比例尺为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
当图上1cm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10m(即1000cm)时尺就是。
由此可见,分母1000就是将实地水平长度缩绘在图上的倍数。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
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测绘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通常称1:1000000、1:500000、1:200000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000、1:50000和1:25000为中比例尺地形图;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2.图示比例尺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
1:1000的图示比例尺,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般为2cm;将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分成十等分,每等分的长度相当于实地2m。
地测专业基础知识点
1.地球测量学基础知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地
球的大地水准面和等高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大地测量学:测地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大地测量学中的高程、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系统等。
3.地形测量学:地面表面形态的测量和描述、地物档案的建立和维护、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和应用等。
4.GPS测量与导航:GPS测量原理、GPS信号接收与处理、GPS定位和
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PS测量在地测中的应用等。
5.遥感与地球信息系统(GIS):遥感数据源与获取方式、遥感影像
的处理和解译、GIS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GIS在地测领域的应用等。
6.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常用地图投影
的具体应用、坐标系统的选择与转换等。
7.测绘仪器与软件:各种测绘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测绘软件的功能和
应用、测绘精度与误差分析等。
8.海洋测绘学:船舶测绘的原理和方法、海洋测量的基础知识、海洋
地球物理测量等。
9.卫星测量与导航:卫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卫星导航系统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卫星测量与导航在地测中的应用等。
10.阵地地形测量:战场上的地形测量与战争模拟。
11.土地评估与土地规划:土地的权益和规划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以上仅为地测专业基础知识点的一部分,涉及面广泛,内容深入。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为日后从事地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进,地测专业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持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是地测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5.测量,测角中误差均为10〃,所以A角的精度高于B角。
(X)8.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如何认真仔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
(X)10 .测量中,增加观测次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
(X)1、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特性?定义:相同的观测条件,若误差在数值和符号上均不相同或从表面看无规律性。
如估读、气泡居中判断等。
偶然误差的特性:(D有界性(2)渐降性(3)对称性(4)抵偿性7.已知DJ6经纬仪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为nu = ±20",用这类仪器需要测几个测回取平均值,才能达到测角中误差为±10” ?()A. 1B.2C.3D.43.偶然误差服从于一定的规律。
4.对于偶然误差,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
14.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外界条件。
3.设对某距离丈量了6 次,其结果为246.535m、246.548m、246.520m、246.529m、246.550m、246.537m,试求其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其相对中误差。
6.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o14.设对某角度观测4个测回,每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为±5",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24.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极限误差。
3.观测值与之差为闭合差。
()A.理论值B.平均值C.中误差D.改正数5.由于钢尺的不水平对距离测量所造成的误差是()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8.阐述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o9.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0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和两大类。
1. 2.相对误差2.由估读所造成的误差是()o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既是偶然误差又是系统误差14.下列不属于衡量精度的标准的是()。
地形测量的常见误差及控制方法地形测量是地理学和测量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特征和地形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地形测量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形测量的常见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首先,地形测量中最常见的误差之一是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主要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刻度不准确以及仪器使用时的人为操作误差等因素引起。
为了控制仪器误差,在进行地形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此外,在测量过程中,还应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引入误差。
其次,大气条件也是影响地形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中存在着湿度、温度、空气密度等因素的变化,这些因素会导致光线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对测量结果产生偏差。
为了控制大气误差,可以采用大气修正方法,根据测量数据和气象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此外,还可以选取适当的天气条件进行测量,减小大气因素的影响。
地形表面的特殊性也是地形测量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
地形表面可能存在着不规则的起伏、植被、水体等,这些特征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为了控制地形表面误差,可以采用野外配准、去除植被和水体等方法。
野外配准是指在测量前将地面上的临时标志点、控制点等进行精确的摆放和测量,从而减小地形表面的影响。
而去除植被和水体则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将植被和水体的影响进行剔除,得到真实的地形数据。
此外,地形测量误差还可能由于地球自身的引力场和地球形状的非球面性而产生。
地球的引力场和非球面性会导致测量结果产生系统性的偏差。
为了控制这种误差,可以采用空间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等方法。
空间大地测量是指通过星载测量设备获取地球引力场的相关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测量结果的修正。
而重力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地面上的引力值,推导出地下地质结构和形态,从而对地形测量结果进行校正。
总结起来,地形测量中存在着多种误差,包括仪器误差、大气误差、地形表面误差和地球自身误差等。
工程测量主要概括内容工程测量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学科,主要包括测量基本知识、工程地形测量、施工放样与检测、质量控制与工程管理、测量仪器与设备、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安全与环保测量以及相关法规与标准等方面。
1.测量基本知识测量基本知识是工程测量的基础,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坐标系和投影方法、测量误差和精度等。
此外,还包括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分幅等基本概念,以及测量数据的表达和可视化方法等。
2.工程地形测量工程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涉及地形的测量、描绘和制图等方面。
具体而言,包括地形的平面和高程测量,土方工程量计算,建筑物和地形的模型建立等,以及绘制地貌图和地势图等。
3.施工放样与检测施工放样与检测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应用之一,主要包括施工放样、施工检测和变形监测等方面。
施工放样涉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定位、安装和调整等方面,施工检测涉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质量检测和验收等方面,变形监测涉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和安全监测等方面。
4.质量控制与工程管理质量控制与工程管理是工程测量的重要方面之一,主要包括测量方案的制定、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和报告等方面。
测量方案制定包括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参数等,数据采集和处理包括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分析和报告包括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和建议等方面。
5.测量仪器与设备测量仪器与设备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工具之一,主要包括常规测量仪器、自动化测量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自动化测量系统包括电子水准仪、自动跟踪全站仪等,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全球定位系统包括GPS接收机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6.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是工程测量的重要方面之一,主要包括误差来源、误差传播定律、数据处理方法和精度评估等方面。
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环境影响等,误差传播定律包括线性传播定律和非线性传播定律等,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滤波和曲线拟合等,精度评估包括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评估等方面。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地形测量2005年至2006年第一学期第29次课
3.偶然误差的特性
直方图
误差分布曲线
偶然误差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但是随着对同一量观测次数的
增加,大量的偶然误差就表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通过长期对大量测量数据分析和统计计算,人们总结出了偶然误差的
四个特性: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
超出该限值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
n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即:
]
[
lim=
∆
∞
→n
n
[ΔΔ]真误差的平
方和;
前者的精度比后
者高。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地形测量2005年至2006年第一学期第30次课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地形测量2005年至2006年第一学期第31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