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治疗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模式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高永财,王慧,田大成,曹丽,郑亚莉[摘要]目的评价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 HD + HDF + HP) 模式在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优势。
方法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30 例, 16 例行普通血液透析( HD) 治疗, 14 例行HD + HDF + HP 治疗。
观察期2 个月,监测患者每次透析上机前血压,并收集2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原发病的诊断,透析治疗持续的时间和透前血液相关检查,包括血甲状旁腺激素( iPTH) 、血色素( Hb) 、超敏C -反应蛋白( Hs - CRP) 、血肌酐( Scr) 和电解质等。
结果采用HD + HDF + HP 模式治疗2 个月后患者上机前血压较HD 治疗组容易降至正常范围,血压为( 130. 2 ± 7. 7 /83. 4 ± 5. 4) mmHg,与普通HD 组( 160. 5 ± 10. 6 /90. 2 ± 4. 5) mmH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HD + HDF + HP 模式治疗组iPTH 下降值( 59. 0 ± 9. 8) ng /L 明显高于HD 组( 35. 6 ± 5. 4) ng /L; HD +HDF + HP 模式治疗组治疗后Hs - CRP 值( 3. 62 ± 1. 07) mg /L 明显低于HD 组( 5. 26 ± 1. 23) m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结论HD + HDF + HP 模式在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较单纯HD 模式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 HD + HDF + HP 模式; 甲状旁腺激素; 超敏C -反应蛋白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除与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激活有关,还和患者体内存在较高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炎症因子等中大分子物质有关[1],而血液透析滤过( HDF) 及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液( HD + HP) 等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可高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较普通HD 模式在控制血压方面更有优势。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7 期2018 Vol.5 No.7177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王雪芹,曹春永(昆明市城南老年病医院内科,云南昆明 650200)【摘要】高血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研究显示,我国对于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仅为6.1%,而导致高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较多,以难治性高血压最为常见。
难治性高血压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控制及治疗高血压患者为临床上广泛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7.177.01在高血压疾病类型中,难治性高血压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该疾病常伴有病程长、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血压较高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
难治性高血压为一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心血管症候群,若未能对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易导致其靶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进而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呈老龄化趋势,从而导致我国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因此,本文对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后分析其进展情况。
1 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难治性高血压主要是指在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改善的基础上,并采用3种降压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或需要采用4种降压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才能使其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内,被称为难治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2]。
2 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研究显示,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较多,主要与肥胖、颈动脉压力反射功能减退以及日常生活中高盐摄入密切相关[3]。
除此之外,局部或中枢组织交感神经活性的增高与RAAS系统的激活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导致我国血压控制率下降。
3 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方法血压测量为临床上诊断高血压的主要方式,因此,该方式也是诊断难治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4]。
难治性高血压研究进展【摘要】目的调查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方法临床调查、收集并阅读资料,回顾难治性高血压的形成与发展。
结果难治性高血压病人由于缺乏或不适当的治疗,经历一个从轻度到中、重度高血压的进展过程,大小动脉重构促进高血压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分析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降压治疗方案,将会改变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现状。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研究;进展【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RH). Methods Through the clinical investigation, collection and review of data,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 of RH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RH was a progressive process from mild hypertension to moderate, severe hypertension due to absence or inadequat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e large and small artery remodeling accelerated the progression of hypertension and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Careful,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RH should identify condition and mechanisms of hypertension to targeted therapy. If a depressor plan of aiming at the causes of RH is adopted,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of RH should be changed.【Key words】Refractory hypertension;Research;Progress难治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又称抵抗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或抗高血压治疗抵抗(resistant to antihyper tensive therapy),是摆在所有临床医生面前的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分析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DOI:10.16662/ki.1674-0742.2018.33.007目的探究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接受救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难治性高血压组(70例)、非难治性高血压组(80例)。
对1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效果。
结果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和非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之间2型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肌供血不足、肥胖、食盐摄入过量、睡眠不足、吸烟酗酒、长期作息时间紊乱、治疗依从性差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40 1、19.754 1、10.371 4、11.544 7、28.673 7、36.332 4、23.438 6、25.671 9、28.260 8、58.593 8,P<0.05);对难治性高血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肌供血不足、肥胖、食盐摄入过量、睡眠不足、吸烟酗酒、长期作息时间紊乱、治疗依从性差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药物干预及非药物干预后,7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6%。
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如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结合病因对症处理后,患者的疗效较显著。
[关键字] 难治性高血压;病因;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又称为顽固性高血压,主要是指患者服用3种或以上全剂量降压药物后(包括利尿药),血压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的一种高血压疾病[1-2],该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还尚未完全明确[3]。
该该院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效果,见如下报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来该院接受救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难治性高血压组(70例)、非难治性高血压组(80例)。
(下转第137页)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近年来,高血压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截止到去年底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之多。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较低,仅为6.1%[1],明显低于世界水平。
究其原因,难治性高血压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高血压患者中约10%~15%被归类到难治性高血压的人群中[2-3],在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措施持续3个月以上,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由于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压控制难度大,发病人群基数大,故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通过对我院心内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2年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的5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选自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诊疗的全部高血压患者,依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测量血压方法,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入选了5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该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均在5年以上,经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在其最大耐受剂量治疗23个月后,血压仍≥140/90mmHg 。
男30例,女30例,年龄35~70岁,平均(55.0±2.5)岁,病程5~10年。
收缩压160~220mmHg ,舒张压90~130mmHg 。
平均(170±9/110±10)mmHg 。
有家族史者30例(55.6%),肥胖(BMI)>25kg /m 2者25例(46.3%),糖尿病者9例(16.7%),高脂血症18例(33.3%),肾损害者5例(9.3%),左室肥厚24例(44.4%),冠心病者22例(40.7%)。
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分析摘要: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特殊类型,患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常存在较严重的脏器损伤症状,预后较差。
不断提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目前临床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
本文就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因研究进展及治疗状况研究进展实施了综述,以期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病因;治疗;进展难治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疾病。
当前相关报道显示难治性高血压发生率已达20%,且正呈逐渐升高趋势[1]。
难治性高血压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生,难治性高血压也极易诱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及多种脏器疾病,不断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1 难治性高血压定义当前国内外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较多。
美国JNC7将采取一种利尿剂在内的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且采取最大剂量治疗后,血压仍未达到140/90mmHg以下的患者纳入难治性高血压范畴。
2004年我国出版的高血压指南中将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及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水平仍难控制在目标水平以下的高血压患者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美国心脏协会在2008年将采取最佳剂量使用3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后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实施4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后诊室血压处于目标水平的患者定义为难治性高血压。
2010年,我国出版的高血压指南将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实施足量且合理的三种降压药物(含有利尿剂)治疗后血压仍处于目标水平以上或实施4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治疗才能达到目标水平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定义为难治性高血压[2-4]。
2 难治性高血压病因分析2.1 遗传因素目前临床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遗传因素的研究较少,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遗传基因尚不明确。
在孟庆滔等人的相关研究中,提出上皮细胞钠通道α亚单位(α-ENaC)基因单核苷酸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高血压者实施氢氯噻嗪治疗后血压下降值存在显著差异[5]。
166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效果研究杨萌;朱明明;郭康;王荦楠;蔡瑞艳【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手段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66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83例,两组患者均嘱改善生活方式,同时A组患者应用双氢克尿噻12.5 mg,每日1次;氯化钾缓释片1.0 g、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及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每日各2次;B组患者应用双氢克尿噻12.5 mg及螺内酯20 mg,每日各1次;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及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每日各2次;并采取t检验和x2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A、B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t舒张压1 =3.2325,t收缩压1=2.7163,P<0.05).而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水平显著低于A组(t舒张压2=2.1902,t收缩压2=2.1219,P<0.05).在总有效率上,B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患者(92.8% VS 60.2%,x2=24.43,P<O.01).且治疗后全部患者血糖、血脂及血钾水平经检测均正常.结论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则与难以控制的血压关系密切,采取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联合常规高血压治疗药物能有效的控制难治性高血压,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上难治性高血压的应用上意义重大.【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4(011)006【总页数】3页(P2-4)【关键词】螺内酯/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难治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杨萌;朱明明;郭康;王荦楠;蔡瑞艳【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在目前呈逐年增长趋势,通常经过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对高血压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控制,但还存在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比较顽固,单一的使用某种抗压药物往往无效,临床上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据统计,难治性高血压发病率已占据高血压患者的15%以上,且能引起患者靶器官出现严重的损害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心功能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几率上升[1]。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老年;难治性高血压;血压控制水平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高血压疾病,主要指经过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控制后,仍无法降低血压18.6/12.0千帕的高血压疾病。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发病后会诱发肾脏疾病、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临洮县中医院治疗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66.5岁。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66.1岁。
1.2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10052;生产厂家: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国药准字:H20057227;生产厂家:南京正大天晴有限责任公司)、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H32025391;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治疗。
硝苯地平缓释片采用口服的方法,每次40mg,每天2次。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采用口服的方法,每次1片,每天2次。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方有:桃仁15g,黄芪30g,红花10g,川穹10g,牛膝15g,甘草6g,钩藤15g,当归15g,枳壳6g,葛根15g,赤芍10g。
用水煎熬,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无效率为2.50%,有效率为17.50%,显效率达80.00%;对照组的治疗无效率为20.00%,有效率为22.50%,显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别较大(P<0.05),如表1所示。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治疗前,实验组的收缩压水平(165.8±6.28mmHg)小于对照组(166.1±7.25mmHg)(P>0.05),舒张压水平(98.29±7.38mmHg)高于对照组(97.38±11.59mmHg)(P>0.05),差异较小。
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难治性高血压临床上又被称为顽固性高血压。
其为特殊类型的高血压。
经常伴随着较严重级别的靶器官损害。
据统计,该病患者在产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以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的危险几率增高,而且预后性较差。
鉴于此,研究以及治疗该种病症,以尽可能地使患者的血压达标。
这对于促进患者预后良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针对难治性高血压病症的患者,所进行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48-02难治性高血压是所有临床上医务工作者需要经常面对的疾病[1]。
该病也是心血管医生较为棘手的病症之一。
其发病率会跟随人口老龄化以及人群肥胖产生率的增大而升高[2]。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若能有效地控制住血压,则可以使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减少40%左右。
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生概率减少23%左右。
以及能够减少50%左右的心力衰竭病症[3]。
因此,对患者的治疗方式而言,努力做到其血压达标可以在基础上防治心血管疾病。
本文通过对该病治疗以及进展的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下面对相关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1 难治性高血压相关定义在2003年时,美国关于高血压预防和检测以及评估、治疗的第七次报告(英文简称为:JNC7)中定义是:在用药包含一种利尿剂在内,且足够并合理的使用三种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且该三种药物已经达到了最大剂量。
然而患者血压却仍没有控制在(140/90mmHg)。
其中糖尿病患者以及肾病患者是(130/80mmHg)。
此处1mmHg等于0.133kPa。
及以下者,就被称为难治性高血压[4]。
我国2004年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患者在经过应用改善其生活方式以及至少三种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后,仍然不能将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控制于目标水平之下,则被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之后在2008年时,美国心脏协会(英文简称AHA)修改该病定义是:病人在诊室血压大于(140/90mmHg),其中糖尿病人或者慢性肾病患者大于130/80mmHg。
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100853解放军总医院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02难治性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是高血压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
通常指经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包括利尿剂在内的合理搭配,且足量的≥3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的处理原则是排除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后,寻找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未查出的继发原因:如肾动脉狭窄、肾病、肾素瘤、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某些风湿性疾病、嗜铬细胞瘤、多发性大动脉炎、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疾病、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等,尤其年轻患者应更注意筛查。
用药不恰当:如剂量不足或不规则用药、降压药组合欠佳、降压治疗依从性差。
仍在应用升压药:如口服避孕药、抗抑郁药、肾上腺类固醇类、可卡因、甘草、麻黄、环胞素、促红细胞生成激素,以及壮阳补气类中药等。
改善生活方式失败:如体重增加,重度饮酒,吸烟,浓咖啡过量,通宵娱乐或加班工作而导致的睡眠不足。
容量负荷过重:如利尿剂治疗不充分,进展性肾功能不全,高盐摄入。
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包括单纯诊所(白大衣)高血压和假高血压。
后者是由于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动脉中层过度增生所致。
下列情况应当怀疑假高血压:显著的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抗高血压治疗在没有血压过低时产生低血压样的症状、x线显示肱动脉钙化征、上肢动脉血压比下肢动脉血压更高、严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
测压方法不当:如病人上臂较粗时,未使用较大的袖带。
一般标准袖带应长35cm,宽12~13cm,肥胖者应更大。
代谢综合征(ms):往往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3种危险因素并存,容易发展成难治性高血压;ms人群不仅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风险也增加4~6倍;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还将增加3~5倍。
肥胖和高脂血症患者常表现为更高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诱导血管平滑肌肥厚,增加血管阻力,可能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直接原因。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存在2种特殊的抗体:抗α【sub】1【/sub】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和抗at【sub】1【/sub】受体自身抗体,后者可模拟血管紧张素而激动血管紧张素受体,引起血压升高。
同时,由于常规的降压药物不能阻断这种抗体的作用,而引起血管收缩和血管平滑肌增生,影响了高血压的治疗。
诊断难治性高血压应注意的问题正确测量血压:应用刻度血压计和适当宽度袖带,在安静环境下测量血压。
重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要作出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最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若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 可能比诊所所测>140/90mmhg更为准确。
严格合理用药:是否真正按时服用≥3种(含利尿剂)的降压药物,所选降压药物降压机制搭配是否合理,服用的药物剂量是否足够。
若未能做到以上几点,则应调整用药,当血压仍>140/90mmhg,才能称做“难治”。
建立高血压的监测体系:除了进行诊所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外,鼓励高血压病人自测血压,有助于了解病人血压变化规律。
还要监测高血压相关血管活性物质,如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抗α【sub】1【/sub】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和抗at【sub】1【/sub】受体抗体等。
此外,还要重视血液动力学和血管重构的监测,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中层截面积、中层/管腔比值、血管壁斑块,以及眼底血管检查。
一定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若血压下降不满意,应考虑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在临床评估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尿常规及血尿酸、肌酐等肾功能的基本化验,排除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肾实质性高血压。
②血电解质化验,无明确诱因的低钾血症,血钾持续<3.5 mmol/l,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注意排除肾动脉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③血管b型超声或ct检查:此方法是鉴别肾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及多囊肾等。
肾动脉b型超声、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肾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
影响降压药物选择的主要因素:病人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状况,是否有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相关病症,是否有限制某类降压药使用的临床情况,是否与其他必须使用的药物有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获得的证据强度,降压药物供应情况和价格及患者支付能力。
非药物干预1992年国际心血管保健会议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
四大基石在难治性高血压领域起到基础治疗作用。
合理膳食:①dash饮食:日本学者akita等对高血压患者随机应用dash饮食与正常食谱的对照组比较观察了3个月,dash饮食以蔬菜、水果和低脂食谱为主,富含钾和钙,严格限制热量的摄入。
观察方法:在每月的最后9天比较血压,每个月的最后7天测定24小时尿钠排量;结果显示,dash组的尿钠排出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dash组有显著降压作用。
认为dash饮食是通过利尿排钠而产生降压作用,并推荐dash饮食应用于难治性高血压。
②美国模式:美国对4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5年的饮食追踪观察,1/2为试验组,低脂低盐饮食,适当减少总热量;1/2为对照组。
1年后,对照组206例中64例发生心血管事件,23例死亡;试验组206例中34例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死亡。
5年后试验组比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70%,死亡减少34%。
③限盐:who建议每日摄入食盐量10g/日,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钠盐敏感者必须严格控制盐摄入量,每日氯化钠摄入15g乙醇者,增加交感张力,促使脑组织增加加压素释放,使血压显著上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不是限酒,而是必须戒酒。
适量运动:①坚持锻炼:不运动的人与坚持适量运动的人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增加2.1倍;每天步行>10 000步(6.5km),对于难治性高血压达标有帮助,并能使hdl-c 增加10%左右。
坚持规律体育锻炼,平均降低sbp 5~15mmhg,dbp 5~10mmhg。
hayberg对25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难治性高血压)进行有规律体育锻炼,其结果是使sbp与dbp平均降低了10.94mmhg与8.28mmhg。
②有氧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举重、杠铃等重力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非比赛的步行、慢跑、登楼、打拳、健身操、骑车、游泳等稳定状态下的全身运动,bp>160/100mmhg者应当适当降压后再酌情锻炼。
心理平衡:著名的高血压专家white曾讲:“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治不了的高血压;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是必要的。
”①矫正a型行为:矫正a型行为患者急躁、好冲动的特征,有助于控制难治性高血压,通过心理医师的干预和训练,约75%的a型高血压患者可以完成急躁和好冲动的转变,完成转变的患者发生心脑并发症和猝死的几率可减少1/3左右。
②心理行为干预:心理面貌是由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4方面组成的,心理干预首先从转变患者的认知开始,制定出一套既有兴趣又能放松的活动项目,对有效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有益。
药物干预是否存在精神压力引起的血压过度反应,这是干预难治性高血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重度抑郁使高血压难以达标者,要注意精神压力引起高血压的可能性。
只要注意这种可能性,就不难鉴别或确定其病因。
此时通常应用抗焦虑或抗抑郁剂与降压药物同用,有时可明显提高降压效果。
由血压过度反应引起的高血压难以达标者,可能是非真性的难治性高血压。
针对非杓型高血压:非杓型高血压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17%~40%,常见于难治性高血压以及有显著靶器官损伤的患者,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的昼夜节律几乎完全消失。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伤比较显著,其颈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与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分别增加3.5倍、2.5倍与1.8倍;凌晨血浆儿茶酚胺与皮质醇的浓度上升,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杓型高血压的患者。
增加夜间降压效果,增加谷/峰(t/p)比值(>50%),将非杓型转化为杓型高血压,可以避免或减少靶器官损伤,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比应用单一药物可更大幅度地降压,降幅大约是单用1种药物的2倍,并可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
ascot-bpla试验的结果:ccb氨氯地平加acei培哚普利与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加利尿剂苄氟噻嗪相比,ccb+acei的联合治疗使其平均血压多降低了2.7/1.9mmhg,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致命性冠心病减少了10%,不稳定型心绞痛、外周血管病、新发2型糖尿病与新发肾脏损害的风险分别降低32%、35%、30%与15%。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跨国多中心的stop niddm的研究降压药合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干预葡萄糖耐量减低(igt)人群,随访3.3年,使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6%,高血压减少34%,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49%,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91%。
肥胖和2型糖尿病都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病例>50%。
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交感活性增强,水钠滞留和阻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厚。
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文迪雅或维戈洛),缓解胰岛素抵抗有效,更可获得明显的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