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理应激
- 格式:ppt
- 大小:6.84 MB
- 文档页数:33
心理应激-文档资料
什么是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指外部环境或个人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困扰等因素对人们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家庭、社会关系、健康等方面,形式多样,能够造成人们身心上的不适和负面影响。
常见的心理应激因素
1. 工作压力:包括任务要求、职责、时间限制、与同事关系、人际互动等,如工作不顺心、无法完成任务等。
2. 家庭问题:来自亲密关系、子女照料、经济压力等问题。
3. 社会压力:如政治形势的改变、自然灾害、战争、社会事件等。
4. 自我认知和发展:如人生转变、身份危机、性别、人种、文化问题等。
常见的心理应激症状
1. 焦虑和紧张
2. 焦躁、易怒和不耐烦
3. 感到疲乏且缺乏活力
4. 失眠和难以入睡
5. 肌肉紧张和头疼
6. 性欲下降
7. 心理上的退缩和疏远
8. 沮丧和绝望感
9. 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和腹泻
应对心理应激
以下是一些缓解和管理心理应激的方法:
1. 鉴定问题并实现目标设定
2. 找到适合自身的应对策略,如体育锻炼、冥想、瑜伽等
3. 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
4. 学习承担压力技巧和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5. 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准备,对困境和危机进行合理的应对
6. 建立和维护关系,参加社交和社区活动
7. 尽可能抽出时间进行放松运动,如散步、读书或听音乐
8. 好好享受在生活中的爱、快乐和幸福
总之,管理心理应激是一项需要时间、耐心和努力的任务。
它需要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建立积极的关系,通过回应、学习和实践,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指当人们面临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刺激或挑战时,所产生的心理
和生理反应。
这些应激源可以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也可以是来自内部的,比如自我要求过高、内心挣扎等。
心理应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理解和应对心理应激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应激的原理
当人们面对压力或挑战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来
应对挑战。
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促使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
以更好地面对压力。
然而,如果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心理应激的表现
心理应激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在情绪上,人们可能会感到焦虑、烦躁、抑郁
等负面情绪。
在身体上,可能会出现头痛、胃痛、失眠等不适症状。
在行为上,人们可能会情绪失控、社交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都是因为心理应激导致身心不平衡所致。
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应对心理应激,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缓解压力和恢复身心平衡。
比如,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和增强身体健康;通过呼吸练习、冥想等放松技巧来调节情绪;建立支持网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在做喜欢的事情时放松身心等。
结语
心理应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学会应对它,让自己更
好地适应生活的各种挑战。
通过理解心理应激的原理,了解它的表现形式,以及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与心理应激做朋友,让它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第六章应激和应对1、心理应激概念的核心是:答案:AA.适应和应对“过程”B.生理反应C.心理反应D.生理刺激物E.心理刺激物2、根据赫尔姆斯的调查,若生活变化单位(LCU)累计得分在300以上,则第2年的患病率约为B A、20% B、35% C、50% D、65% E、80%3、认知应对不包括以下哪个?答案:CA 问题解决B 自我对话C 寻求信息D 重新评价4、“此地无银三百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BA合理化B 反向形成C 转移D 幻想名词解释1、互助-友好反应:是指在遇到应激源时与其他人合作和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
若这些行为体现在女性身上,可能有利于自我保护和保护后代。
2、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团体等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应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
3、布朗斯坦模式中应激源的分类(p76)(1)躯体性应激源:(2)心理性应激源:●(3)社会性应激源:●(4)文化性应激源:4、应对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P91)答:目的:有减少有害的环境条件,忍受或适应负性的事件或现实.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保持情绪的平衡和保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结果:能重新达成情绪的稳定状态和被应激源干扰后仍能保持正常的活动。
5、常用的应激管理技术有哪些?答案:认知重构,应激接种,问题解决训练,时间管理,幽默,松弛训练。
6、简述判断应对是否成功的三个标准 917、请列举社会支持对健康的保护作用:答:降低死亡的危险;降低患病的概率;增强疾病患者的康复能力;减少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反应,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8、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及其分类 929、根据实际情况描述坎农战斗-逃跑反应模型的对应下的过程及因素 8110、根据日常生活与实际情况,请举例并分析应激源的性质与健康的关系 78第七章微环境与健康生涯发展: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第六章心理应激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分以下三期(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B.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C.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D.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2.塞里的应激研究更接近于目前应激概念中的( )A.心理反应B.社会反应C.行为反应D.生理反应3.塞里强调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后产生( )A.非特异性心身变化B.特异性心身变化“C.特异性生理变化D.非特异性生理变化4.综观应激研究史,最早被关注的是应激的( )A.生物学方面B.心理学方面C.社会学方面D.人类学方面5.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A.情绪焦虑程度B.累计LCU的值C.心身疾病发生率D.转化为生物学指标6.根据已有的对生活事件“质”的研究,对健康影响居前的事件通常是( )A.家庭不幸、工作压力、人际矛盾B.工作压力、人际矛盾、经济负担C.人际矛盾、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D.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家庭不幸7.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B.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C.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D.公认的有害事件8.某人内心非常自卑,但与人交往时显出一派自高自大,较恰当的选择是( )A.潜抑B.反向C.否认D.幽默9.LCU反映的是( )A.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B.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C.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D.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10.应激反应最妥帖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A.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B.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C.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D.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11.不宜作为“心理应激反应”效标变量的有( )A.焦虑、抑郁情绪水平或躯体生物指标B.心身症状量表C.认知评价与应对水平D.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12.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认知改变B.情绪反应C.个性改变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13.最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反应是( )A.焦虑B.抑郁C.愤怒D.恐惧14.作为应激的一种行为反应,所谓“退化”是指( )A.个体采用远离应激源的方式应付环境B.个体采用攻击的方式应付环境c.个体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D.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行为反应15.关于应激的生理反应,请选择下述最确切的描述( )A.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涉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B.边缘系统的“情绪脑”及下丘脑起决定作用C.丘脑和网状结构起决定作用D.自主神经系统是最终的作用环节16.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B.下丘脑—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C.下丘脑~神经垂体轴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17.请选择你认为在心理一神经一内分泌中介机制中最主要的调节部位( )A.腺垂体B.神经垂体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18.心理应激通过以下心身中介途径与生理反应和心身疾病相联系:( )A.神经、垂体、紧张状态B.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C.神经、内分泌、紧张状态D.垂体、内分泌、免疫系统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A.认知评价B.应对方式C.个性特征D.社会支持2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生活事件的性质B.个性特征C.社会支持D.以上均是2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A.情绪调节B.认识和行为努力C.潜意识中的防御D.求助活动22.某学生对一次考试失败引起的精神痛苦进行调整,最宜称为( )A.问题关注应对B.情绪关注应对C.过程应对D.特质应对23.关于特质应对,确切的描述是( )A.与个性特征和个人行为习惯有较高的相关性B.与生活事件性质有较低的相关性C.A、B均对D.A、B均不对24.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以下理论( )A.行为学习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25.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分别来自( )A.心理应激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B.同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C.同一种理论——心理应激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应激理论26.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B.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C.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D.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27.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四类( )A.精神病型、心理障碍型、心理问题型、正常型B.自恋型、神经症型、不成熟型、成熟型C.精神病型、神经症型、心理问题型、正常型D.自恋型、心理障碍型、不成熟型、成熟型28.合理化机制( rationalization)又称( )A.合理应对B.文饰作用C.白日梦D.矫枉过正29.潜抑机制(represslon)( )A.是个体有意不去回想痛苦事件B.是个体将痛苦事件深埋在心里,不表现出来C.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D.是精神分析治疗中医生帮助病人消除痛苦的技术一30.个体与社会人和社团组织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称( )A.人际关系B.社会角色C.社会支持D.应激的内部资源31.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确切的描述是( )A.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B.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C.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D.综合以上三方面32.关于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 )A.具有减低应激水平和保护健康的作用B.只有在出现负性生活事件时才发挥作用C.与应对方式等概念在内容上是完全独立的D.只有在人格有缺陷的个体身上才发挥作用33.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忍耐,最宜称其为( )A.积极应对B.问题关注应对C.特质应对D.应对策略34.退行最恰当的说法是( )A.用幼稚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B.回避应激源C.是一种消极应对策略D.常借酒消愁35.某人丢失—件贵重物品,他称此事为“破财免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