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的点火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9
发动机汽油机点火系统(一)引言概述:发动机的点火系统是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功能是在每个循环中准确、可靠地点燃混合气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以推动活塞运动。
本文将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操作控制、故障排查以及维护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介绍。
正文:一、工作原理1. 循环过程:点火系统在每个循环中完成点火,使混合气体得以燃烧。
2. 点火时机:点火系统通过控制点火时机,确保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点火,以保证燃烧的效果。
3. 点火能量:点火系统通过高压电流提供足够的能量点燃混合气体。
二、主要组成部分1. 点火线圈:将电池的低电压转变为高电压,以提供足够的电能进行点火。
2. 火花塞:产生高压电火花,将电能转化为放电能量,以点燃混合气体。
3. 点火控制模块:控制点火时机,根据传感器信号对点火进行精确控制。
三、操作控制1. 主要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和相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塞位置和转速等参数。
2. 点火控制单元:接收传感器信号,计算点火时机,并控制点火线圈进行点火。
3. 点火开关:通过操作点火开关,启动点火系统,并将点火信号传递给点火控制单元。
四、故障排查1. 火花塞故障:可能引起汽车启动困难、抖动或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及时更换。
2. 点火线圈故障:可能导致火花塞无法正常点燃,造成发动机失火或工作不稳定,需修复或更换。
3. 点火控制模块故障:可能导致点火时机错误,引发点火不良的情况,需要修复或更换。
五、维护1. 火花塞维护:定期检查和更换火花塞,以确保点火能力良好。
2. 点火线圈维护:保持点火线圈的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缆连接是否良好。
3. 点火控制模块维护:定期检查点火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发动机的点火系统是确保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
通过了解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操作控制、故障排查以及维护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点火系统,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汽油机知识点总结汽油机是一种内燃机,是利用汽油作为燃料进行燃烧产生动力的机器。
汽油机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柴油机等机动车辆及发电机、船舶等领域。
掌握汽油机的基本知识对于维修保养、使用及改装都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将介绍汽油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汽油机的工作原理1.燃烧室中的空气和燃料混合物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和汽油混合物的燃烧产生动力。
当汽缸活塞在上升时,气缸内会产生一个真空,然后化油器产生雾化汽油,将雾化汽油喷入气缸中形成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2.点火系统汽油机的点火系统分为传统的分电器式和现代的电子式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的作用是在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中通过高压电流引发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使之发生爆炸从而推动活塞向下进行工作。
3.气缸顶部的活塞汽油机的活塞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它的运动是动力传递的关键。
活塞会收到爆炸的气体压力并驱动曲轴,从而产生动力。
活塞运动的速度和频率决定了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
4.曲轴曲轴是汽油机的主要部件,也是引擎输出驱动力的部分。
当活塞向下移动时它会驱动曲轴,曲轴的旋转转动将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推动车辆或者给发电机提供动力。
二、汽油机的构成1. 汽缸汽缸是引擎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引擎中的每个气缸都有一对进气门和排气门。
空气和汽油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燃烧后的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汽缸。
2. 活塞活塞是用于往复式活塞内燃机中产生气缸内空间容积变化的机械元件。
汽缸工作过程中,活塞作往复运动,把来自点火锅炉所照射的能量,转移到曲轴上,从而驱动曲轴旋转。
3. 活塞环活塞环是一种密封装置,位于活塞上,用于避免活塞与气缸内壁的相互接触,防止燃烧室与曲轴箱的气体和机油混合。
4. 活塞销活塞销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零部件,它能使活塞能力于气缸内的往复运动,并将这种来回运动化为曲轴的旋转。
5. 连杆连杆是用于把活塞上压的力传到曲轴上,从而驱使曲轴旋转的机件。
连杆的设计会影响到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和排放特性。
汽油机点火系统!概述一、功用:将汽车电源供给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并按发动机的作功顺序和点火时间要求,配送至各缸的火花塞,在其间隙处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对点火系统的要求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条件下,都能及时、可靠地点火。
点火提前角:是指某气缸的火花塞跳火到该气缸活塞运动到压缩上止点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二、汽油机点火系统类型:发动机工作时,由蓄电池或发电机向点火系统提供电能的称为蓄电池点火系统。
汽油机点火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控制点火提前角。
汽油机点火系统按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点火系统、普通电子点火系统和电控电子点火系统。
传统分电器式点火系统构造一、组成1.电源;2.点火开关;3.点火线圈;4.分电器: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点火提前调节装置5.火花塞。
二、工作原理点火系统将12v或24v的低压电转变为10000v以上的高压电是由点火线圈和断电器共同完成的,并由配电器分配到各缸火花塞。
四缸点火简图:三、点火提前概念火花塞点火时,曲轴位置与活塞位于压缩上止点时曲轴位置之间的夹角称为点火提前角。
点火过迟:混合气开始燃烧时活塞已下行一段距离。
点火过早:则气体压力作用的方向与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反。
自动调节装置四、主要部件1、分电器功用:接通和切断初级线圈电路,并按各缸的工作顺序将高压电适时送至各缸火花塞。
构造:(1)配电器① 作用:将点火线圈中产生的高压电,按发动机各缸的工作顺序轮流分送到各缸火花塞。
② 构造:③ 电容器功用:在点火线圈初级电路断开时,减小触点间产生的电火花,防止触点烧损,并可加速点火线圈中的磁通变化率,提高点火电压。
构造:故障:电容器常见故障有失效、击穿。
④ 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根据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
安装在分电器内的底板下部。
(构造、工况略)常见故障:弹簧失效、拨板销与拨板插孔磨损松旷或卡死等。
检查离心块甩动是否灵活,配合是否正常;用弹簧秤测量飞块回位弹簧弹力;在专用试验台上检查离心式点火提前角调节器的性能。
汽油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汽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其他机械设备中。
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其性能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油供给、压缩、点火、燃烧和排气等五个部份。
一、燃油供给1.1 燃油系统:汽油机的燃油系统由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和喷油器等组成。
燃油从燃油箱被泵送到燃油滤清器中,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内。
1.2 燃油混合:在进入气缸之前,燃油需要与空气混合。
混合比例通常为14:1,即14部份空气与1部份燃油。
这个过程由节气门和进气歧管控制。
1.3 燃油喷射:喷油器将燃油以雾化的形式喷入气缸内,以便更好地与空气混合。
喷油器的工作由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控制。
二、压缩2.1 活塞运动:汽油机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来实现压缩。
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气缸内的燃油和空气被吸入,当活塞向上运动时,燃油和空气被压缩。
2.2 压缩比:压缩比是指气缸内燃油和空气混合物的最大压力与最小压力之间的比值。
压缩比越高,燃烧效率越高,但也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和噪音。
2.3 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是指点火系统在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提前点火的角度。
适当的点火提前角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三、点火3.1 点火系统:汽油机的点火系统由点火线圈、点火塞和点火控制单元组成。
点火线圈将电能转换为高电压,点火塞通过高压电火花点燃燃油和空气混合物。
3.2 点火时机:点火时机是指点火系统在活塞达到上止点时点燃燃油和空气混合物的时间。
点火时机的选择需要考虑燃油的燃烧速度和活塞的位置等因素。
3.3 点火能量:点火能量越强,燃烧效率越高。
点火能量的大小由点火线圈和点火塞的设计决定。
四、燃烧4.1 燃烧过程:点火后,燃油和空气混合物开始燃烧。
燃烧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驱动发动机的工作。
4.2 燃烧效率:燃烧效率是指燃油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
燃烧效率受到燃油和空气的混合质量、压缩比和点火系统的影响。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汽油机点火方式:1.弹簧式:该点火方式利用一个弹簧式点火器和一个电磁连球器。
点火装置驱动点火器来实现发动机的点火。
点火装置由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每当发动机完成其一次循环时,它就会向点火器发出脉冲,从而把火花提前排发出来,使汽缸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燃烧。
2.分电式:该点火方式主要采用电磁点火器,点火的原理是利用由汽油机发动机控制器输出的直流电把半导体可调放大器供电,激发电磁点火器,来实现点火。
当汽油机发动机完成一次循环后,控制器就会发出脉冲信号,唤醒电磁点火器,经可调放大器放大,再通过电磁点火器发出火花,从而触发发动机汽缸上的气缸内的燃烧。
3.瞬变压力式:该点火方式主要采用瞬变压力式点火器,它可以实现汽油机检测可调燃烧内控。
发动机控制器用瞬变压力式点火器实现燃烧控制,它主要利用发动机排气管内可调火焰来实现火花的发射。
控制器周期性地向汽油机发动机供给信号电脉冲,当脉冲电到达可调点火器时,点火器内部的磁铁将电磁线圈中的直流电磁转变成瞬变压力,瞬变偏动爆轰面积,激发火花,从而实现发动机的点火。
柴油机点火方式:1.电磁放电式:该点火方式采用了电磁放电式点火器,它可用于柴油机中比较流行的变位定量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柴油机控制器控制,控制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点火器,激发忽闪式火花。
当油泵满足一定的条件,控制机就会输出控制信号,使电磁点火器放电,形成辐射波,聚集到柴油机的火幅上,激发喷射火花,实现柴油机的点火。
2.等离子式:该点火方式是近几年引进的新型柴油机点火系统。
他采用等离子发射原理,由一个可调电路模块和一个可调比调点火器两部分组成,可调比调点火器可以实现等离子火花的均匀发射,它可以使汽油机和柴油机在低流量喷间隙下点火,得到比较准确的点火时间,增加燃料燃烧的效率。
3.磁极跳跃式:该点火方式采用磁极跳跃式点火剂,它的原理是每当磁钢的北极部分出现,会出现一股电磁力,把火花线从火花头突出来,实现柴油机的点火。
汽油机点火原理汽油机点火原理是指将混合气点燃的过程。
汽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它利用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来产生能量。
而点火则是将这个混合物引燃,使其爆炸,从而推动活塞运动,产生动力。
汽油机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火花塞等组成。
其中点火线圈是点火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起到了将电能转换为高压电能的作用。
点火开关则是控制点火系统的开关,通过开关的开合来控制点火的时机。
而火花塞则是点火系统的输出终端,它能够将高压电能转化为火花,点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充电、放电和点火三个阶段。
在充电阶段,点火线圈通过磁场的作用产生高压电能,存储在点火线圈内。
当点火开关关闭时,点火线圈中的电能开始放电,进入放电阶段。
在放电阶段,点火线圈的高压电能通过点火线输出到火花塞,产生高能火花。
最后,在点火阶段,高能火花点燃混合气,混合气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完成一次循环。
点火时机对汽油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
点火时机的选择应该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环境温度和气缸进气压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点火时机越早,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越大,但也容易产生爆震。
而点火时机越晚,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减小,但有利于降低爆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点火时机,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除了点火时机的调整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汽油机的点火效果。
例如,火花塞的质量和状态会直接影响点火效果。
如果火花塞磨损严重或者积碳严重,就会影响火花的产生,降低点火效果。
此外,点火线圈的工作状态也会对点火效果产生影响。
如果点火线圈老化或者损坏,就会降低点火能量,导致点火效果不佳。
汽油机点火原理是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气点燃,从而产生能量。
点火系统的关键部件是点火线圈、点火开关和火花塞。
点火时机的选择和点火效果的好坏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使用汽油机时,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点火系统,以确保点火效果的良好。
简述汽油机点火系统的类型汽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可以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燃料点燃来产生动力。
点火系统是汽油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点燃燃料并在汽缸中产生爆炸,从而驱动汽车或其他机械运行。
本文将简述汽油机点火系统的类型。
1. 传统点火系统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分为磁电式点火和震荡式点火两种类型。
磁电式点火系统采用传统的磁电设备产生高压电能,通过分电器、分配器和点火线圈将电能传送到每个汽缸的火花塞,触发火花塞放电点燃燃料。
而震荡式点火系统则采用震荡线圈、震荡开关和点火线圈构成闭合回路,在每个汽缸中产生火花点燃燃料。
2. 电子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是传统点火系统的一种升级版本,它使用电子元件代替了机械式的点火部件。
电子点火系统包括发电机、点火模块、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部分。
发电机产生脉冲信号,经过点火模块处理后,通过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电能,点燃汽缸中的燃料。
相比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具有点火能量更高、可靠性更好的特点。
3. 直接点火系统直接点火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点火技术,它将点火线圈直接安装在汽缸顶部,在每个汽缸中点燃燃料。
直接点火系统不需要分电器和分配器,可以提高点火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直接点火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每个汽缸进行个别控制,以提高燃烧效率和节能减排。
4. 高能量点火系统传统点火系统和电子点火系统所产生的点火能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高性能发动机的需求。
为此,高能量点火系统应运而生。
高能量点火系统采用电容式点火线圈或者过高压点火线圈,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电能,并通过点火线圈将高压电能传输到火花塞点燃燃料。
高能量点火系统不仅提高了燃烧效率,还增强了点火能力,适用于高性能发动机。
总结:汽油机点火系统的类型包括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直接点火系统和高能量点火系统等。
传统点火系统分为磁电式点火和震荡式点火,而电子点火系统是传统点火系统的升级版。
直接点火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点火技术,而高能量点火系统则适用于高性能发动机。
汽油机点火原理
汽油机点火原理是指在汽油机内燃烧室中,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气体点燃,从而产生爆炸燃烧,驱动汽缸运动的过程。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火花塞等部件。
首先,汽油机点火系统通过点火开关控制点火线圈的工作。
当点火开关处于ON位置时,点火线圈开始工作。
点火线圈是点火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由两个线圈组成: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
初级线圈与电池之间通过开关连接,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电流通过初级线圈。
电流在初级线圈中形成磁场,当开关断开时,磁场突然消失,产生一个较高的电压。
次级线圈则是由沿着铁芯绕制的细线圈组成,其匝数远远多于初级线圈。
变化的磁场在次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由于匝数的关系,感应电压会相应升高。
这个高压电流经过高压导线传输到火花塞上。
火花塞内部是由中心电极、绝缘体和外部金属壳体组成。
在正常工作的汽油机中,火花塞通过电气系统的触发,使电流通过中心电极产生高压电弧。
当高压电弧形成时,火花塞就可以将这个电弧传递到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中。
当混合气中的火药爆发时,会产生高温和高压的气体,推动汽缸的运动。
总的来说,汽油机点火原理是通过点火系统产生高电压,使火花塞产生高压电弧,将混合气点燃,从而推动汽缸的正常运动。
第九章汽油机的点火系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汽油机点火系统的作用。
使学生掌握蓄电池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磁电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蓄电池点火系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件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电子点火系统的类型,重点了解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磁电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及高压电产生的原理。
三、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汽油机点火系的功用与分类,计划0.5学时。
第二节蓄电池点火系统,计划1.5学时。
第三节晶体管点火系统,计划1学时。
第四节磁电机点火系统,计划1学时。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点火时间对汽油燃烧的影响,点火提前角应怎样随着发动机负荷,转速及油品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2)蓄电池点火系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原理。
(3)磁电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难点
(1)蓄电池点火系统中影响高压电的因素。
(2)晶体管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1.将汽油机点火系统出现故障时与汽油机的故障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点火系统的作用。
2.在讲述点火系统点火提前角的调节装置的作用时,结合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如果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调节机构中的真空管没有与进气管接上,对发动机的影响怎样。
3.讲述磁电机点火系的原理时应与蓄电池点火系统进行比较,讲解其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手段及注意内容
1.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多媒体中的动画演示,建立学生的形象思维;中间穿插情景教学模式,设置故障现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某些重点知识的印象。
2.在讲解晶体管点火系时,注意电感储能式与电容储能式工作原理的区别。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拖拉机汽车学》上册(内燃机构造与原理),高连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汽车拖拉机学》第一册(发动机构造与理论),许绮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汽车构造》,陈家瑞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八、思考题和习题
1.思考题
(1)蓄电池点火系统的高压电是怎样产生的?
(2)蓄电池点火系统的附加电阻有何作用?
(3)点火提前角应怎样随着发动机负荷、转速和油品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
2.习题
(1)晶体管点火系统中霍尔效应式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
(2)磁电机点火系统高压电是怎样产生的?
(3)蓄电池点火系统中的电容器起什么作用?
第一节汽油机点火系的功用与分类
一、点火系统的功用
二、点火系统的分类
1.按点火系的组成和高压电产生方法的不同分
2.按初级线圈中电流产生方法的不同分
三、点火时间对汽油燃烧的影响
重点讲解点火提前角是应怎样随发动机负荷、转速和油品性能的变化而变化,阐述其原因。
第二节蓄电池点火系统
一、蓄电池点火系统的组成
(一)蓄电池和发动机及调节器
(二)点火线圈
1.开磁路点火线圈
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点火线圈附加电阻。
2.闭磁路点火线圈
(三)分电器
1.断电器
讲解断电器的作用、触点间隙值。
2.配电器
3.电容器
容量0.15~0.25μF。
作用是容纳自感电动势,保护触点不被烧蚀。
4.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
讲解点火提前角定义,结合挂图讲解离心式和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辛烷值校正器的作用。
(四)火花塞
(五)点火开关
二、蓄电池点火系工作原理
(一)蓄电池点火系工作过程
(二)蓄电池点火系工作特性
第三节晶体管点火系统
一、电感储能式有触点晶体管点火系统
二、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系统
1.磁脉冲式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系
2.霍尔效应式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系
三、电容放电晶体管点火系统
第四节磁电机点火系统
一、有触点磁电机点火系统
1.旋转磁极式有触点磁电机点火系统
2.飞轮磁电机点火系统
二、无触点磁电机点火系统
以KCF-1型无触点磁电机为例讲解其工作原理。
第十章发动机性能试验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发动机性能试验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台架实验装置的组成和测试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评价发动机性能好坏的指标因素。
2.掌握发动机性能试验的方法
3.掌握台架试验装置的组成及测试原理
三、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计划0.5学时。
第二节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测量,计划1.5学时。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发动机主要的性能指标。
(2)测试设备的结构及测试原理。
2.难点
(1)发动机实际功率的测量。
(2)发动机耗油量的测量。
(3)发动机机械效率与排放的测量。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1.讲解发动机功率的测量时,要介绍功率是从哪个部位测出来的,功率的计算方法。
2.讲解发动机耗油量的测量时,应讲清楚发动机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是燃油消耗率而不是百公里耗油量。
六、教学手段及注意内容
1.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挂图,建立学生的形象思维;设置故障现象,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适当提问,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2.讲解实际性能指标的测试时,应先交代好各性能指标的定义,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指标的含义。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拖拉机汽车学》上册(内燃机构造与原理),高连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拖拉机汽车学》下册(车辆底盘与理论),高连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汽车拖拉机学》第一册(发动机构造与理论),许绮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汽车拖拉机学》第二册(底盘构造与车辆理论),李文哲主
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八、思考题与习题
1.思考题
(1)发动机的测功设备有哪些?各自的测试原理如何?
(2)发动机燃油消耗量的测试设备有哪些,各自测试原理如何?
2.习题
(1)何谓发动机机械效率,是怎样测出来的?
(2)发动机排放的测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通过什么设备进行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实验内容
主要包括:调速特性、负荷特性、速度特性、功率的稳定性、燃油消耗量的测量、机械效率及排放的测量。
二、实验程序与方法
三、实验中的安全工作
四、实验装置
1.试验台架
2.辅助系统
3.各种测量仪器、仪表及操纵台。
第二节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测量
一、功率的测量
1.测功器
分机械式、水力式和电力式三种。
(1)机械式测功器
(2)水力式测功器
主要介绍其结构及测试原理,水力测功器特性。
(3)直流电力测功器
内燃机带动直流电力测功器旋转,内燃机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扭矩的测量,进而完成功率测量。
(4)电涡流测功器
利用内燃机带动电涡流测功器旋转时产生涡电流效应,吸收发动机功率,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扭矩的测量,进而实现功率的测量。
2.曲轴转速的测量
(1)离心式转速表
(2)数字式转速计
(3)频闪观测转速计
3.耗油量的测量
(1)燃油消耗量的测量
分容积法和质量法两种
(2)机油消耗量的测量
4.发动机机械效率与排放的测量
(1)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
分示功图法、倒拖法、负荷特性法、单缸熄火法。
(2)发动机排放的测量
包括烟度的测量、排放成分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