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汽油机点火控制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627.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说明汽油机燃烧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燃烧过程:(1)着火落后期:它对每一循环都可能有变动,有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数倍。
要求:为了提高效率,希望尽量缩短着火落后期,为了发动机稳定运行,希望着火落后期保持稳定(2)明显燃烧期:压力升高很快,压力升高率在0.2-0.4MPa/(°)。
希望压力升高率合适(3)后燃期:湍流火焰前锋后面没有完全燃烧掉的燃料,以及附在气缸壁面上的混合气层继续燃烧。
希望后燃期尽可能的短。
2.爆燃燃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答:燃烧室边缘区域混合气也就是末端混合气燃烧前化学反应过于迅速,以至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引发爆燃爆燃会给柴油机带来很多危害,发生爆燃时,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都急剧增大,因而相关零部件所受应力大幅增加,机械负荷增大;爆燃时压力冲击波冲击缸壁破坏了油膜层,导致活塞、气缸、活塞环磨损加剧,爆燃时剧烈无序的放热还使气缸内温度明显升高,热负荷及散热损失增加,这种不正常燃烧还使动力性和经济性恶化。
3.爆燃和早燃有什么区别?答:早燃是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
爆燃是指末端混合气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的现象。
早燃会诱发爆燃,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加剧烈的表面点火。
两者相互促进,危害更大。
另外,与爆燃不同的时,表面点火即早燃一般是在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没有压力冲击波,敲缸声比较沉闷,主要是由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件受到冲击负荷产生震动而造成。
4.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如何避免发动机出现爆燃?答:爆燃着火方式类似于柴油机,同时在较大面积上多点着火,所以放热速率极快,局部区域的温度压力急剧增加,这种类似阶越的压力变化,形成燃烧室内往复传播的激波,猛烈撞击燃烧室壁面,使壁面产生振动,发出高频振音(即敲缸声)。
避免方法:适当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适当降低压缩比,控制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调整燃烧室形状,缩短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如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汽油点火原理
汽油点火原理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
当汽油与空气在汽缸内混合并被压缩后,点火系统发出火花,将混合气体点燃,从而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驱动发动机工作。
汽油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蓄电池等组成。
点火线圈负责将蓄电池的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以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点燃混合气体。
分电器将高电压引导到每个汽缸的火花塞,确保火花在正确的时间点点燃混合气体。
点火开关则用于控制点火的开关信号。
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电流从蓄电池流向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并通过分电器将高电压引导到相应的火花塞。
当活塞在压缩行程末端时,点火开关断开,瞬间切断电流供应。
这时,点火线圈会产生一个高压电脉冲,通过分电器引导到火花塞电极之间,形成一个电火花。
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整个点火过程需要保持精确的时序。
点火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因此,点火系统中的分电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情况来决定点火的时机,确保点火发生在最佳的时机。
总之,汽油点火原理通过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点火开关等组成,将蓄电池的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推动发动机正常工作。
点火过程需要准确的时序,而分电器起到了决定点火时机的关键作用。
汽油机点火原理
汽油机点火原理是指在汽油机内燃烧室中,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气体点燃,从而产生爆炸燃烧,驱动汽缸运动的过程。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火花塞等部件。
首先,汽油机点火系统通过点火开关控制点火线圈的工作。
当点火开关处于ON位置时,点火线圈开始工作。
点火线圈是点火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由两个线圈组成: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
初级线圈与电池之间通过开关连接,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电流通过初级线圈。
电流在初级线圈中形成磁场,当开关断开时,磁场突然消失,产生一个较高的电压。
次级线圈则是由沿着铁芯绕制的细线圈组成,其匝数远远多于初级线圈。
变化的磁场在次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由于匝数的关系,感应电压会相应升高。
这个高压电流经过高压导线传输到火花塞上。
火花塞内部是由中心电极、绝缘体和外部金属壳体组成。
在正常工作的汽油机中,火花塞通过电气系统的触发,使电流通过中心电极产生高压电弧。
当高压电弧形成时,火花塞就可以将这个电弧传递到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中。
当混合气中的火药爆发时,会产生高温和高压的气体,推动汽缸的运动。
总的来说,汽油机点火原理是通过点火系统产生高电压,使火花塞产生高压电弧,将混合气点燃,从而推动汽缸的正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