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7
NO.7信令链路负荷(MTP)的计算公式⼀、信令负荷计算公式( N0.7 MTP-2)64K信令链路负荷的计算公式NO.7 信令64K 链路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说明:(1)每个MSU除了SIO、SIF外,还包括:前向序列号(FSN+FIB),1个⼋位位组后向序列号(BSN+BIB),1个⼋位位组标志码(FLAG),1个⼋位位组长度表⽰语(LI),1个⼋位位组校验码(CK),2个⼋位位组共计6个⼋位位组(2)公式中"每秒收发的MSU数6"的含义就是指将MSU中的前向序列号(FSN+FIB)、后向序列号(BSN+BIB)、标志码(FLAG)、校验码(CK)和长度表⽰语(LI)转化为⼋位位组的数⽬。
(3) 公式中“64kbit/s”的来历:根据恩奎思特原理,当抽样频率超过波形频率f的2倍时,才能很好再现原来的波形。
对于⼀般的话⾳频率最⼤为3400Hz,因此在抽样频率为8000HZ 时,能很好反映原来波形的形状(模拟信号),即在时钟信号为1/8000秒时,量化编码8bit。
传输速率达8× 8000=64000bit/s=64kbit/s。
这就是PCM(脉冲编码)的原理。
⽬前国内NO.7信令链路传送通道都是数字传输通道,传输速率为64kbit/s。
2M信令链路的计算公式NO.7 中2M信令链路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说明:(1) 每个MSU除了SIO、SIF外,还包括:前向序列号(FSN+FIB),2个⼋位位组后向序列号(BSN+BIB),2个⼋位位组标志码(FLAG),1个⼋位位组长度表⽰语(LI),2个⼋位位组校验码(CK),2个⼋位位组共计9个⼋位位组(2) 公式中“每秒收发的MSU数9”的含义就是指将MSU中的前向序列号(FSN+FIB)、后向序列号(BSN+BIB)、标志码(FLAG)、校验码(CK)和长度表⽰语(LI)转化为⼋位位组的数⽬。
(3) 公式中“捆绑时隙数”的来历:根据C&C08 STP 中2M链路的定义,⼀个2M链路上可以捆绑1-31个时隙中的任意时隙数,例如将8个时隙捆绑作为⼀条链路时,“捆绑时隙数”就是8。
NO.7信令方式的功能级划分NO.7信令方式按照所实现的功能,划分为四个功能级,即:第一级:信令数据链路级;第二级:信令链路控制级;第三级:信令网络功能级;第四级:用户部分。
其中第一、二、三级属于MTP部分,如图2.3所示。
第一级规定了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和功能特性。
确定与数据链路连接的方法。
第二功能级规定了在一条信令链路上,消息传递和与传递有关的功能和程序。
第二级和第一级的信令数据链路一起,为在两点间进行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递提供信令链路。
第三功能级原则上定义了传送消息所使用的消息识别、分配、路由选择及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信令网管理调度的功能和程序。
第三级进一步分为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个部分。
消息处理部分的功能是在一条信令消息实际传递时,引导它到达指定的信令链路或用户部分。
信令网管理功能是以信令网中已信令路由组织数据和其状态信息为基础,控制消息的路由和信令网设备的重新组合,并在状态发生变化时,提供维持或恢复正常消息传递能力。
第四功能级规定了各用户部分使用的消息格式、编码及控制功能和程序。
应当指出的是,NO.7信令方式的这种分层结构是从消息传递的全程来划分的。
每一功能级都完成一定的消息传递功能,而又为上一级提供消息传递的条件。
由于电话、数据及ISDN呼叫控制信令主要是控制电路的接续,没有进一步处理的要求,因此,NO.7信令方式采用这种分级结构去描述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恰当的。
第4级第3级第2级第1级A~D:功能分界线 TUP:电话用户部分DUP:数据用户部分 MTP:消息传递部分图2.3 NO.7信令系统的分级结构2.4 NO.7信令方式的OSI分层结构在NO.7信令方式研究的初期,由于主要满足电路有关的呼叫控制应用,采用了上述的分级结构。
从1980年后,CCITT补充了黄皮书建议,同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与电路无关的信令信息的应用方面,同时也将OSI数据转换分层规约的设计方法,用于NO.7信令方式的规约结构。
七号信令原理一、七号信令系统概述1、什么是信令信令是通信设备(包括用户终端、交换设备等)之间传递的除用户信息以外的控制信号。
在通信网中,除了传递业务信息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在网上流动,这部分信息不是传递给用户的声音、图像或文字等与具体业务有关的信号,而是在通信设备之间传递的控制信号,如占用、释放、设备忙闲状态,被叫用户号码等,这些都属于控制信号。
2、信令的概念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NSS、BSS、OSS三大子系统和MS组成,但这只是根据功能划分的物理上的组合,大多数功能是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中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交换信息,协调动作:分散的设备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某项任务,设备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通过各种接口按照规定的协议实现互连。
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需的信息称为信令。
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GSM系统中,信令消息具体体现在接口的协议和规范上。
3、信令的分类按照工作区域:用户线信令:用户终端与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信令局间信令:交换设备之间传递的信令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式:随路信令(CAS):信令信息在对应的话音通道上传送,或者在与话音通道对应的固定通道上传送(如数字线路信号)共路信令(CCS):信令信息在专门的高速数据通道上传送4、信令传送介质之E1线介绍E1工作模式(clear channel)当工作在E1方式时,它相当于一个不分时隙、数据带宽为2.048 Mbit/s的接口cE1工作模式(channelized)当工作在cE1方式时,它在物理上分为32个时隙,对应编号为0~31。
其中的31个时隙可以被任意地分成若干组(时隙0用于传送帧同步信号,不能被捆绑),每组时隙捆绑以后作为一个接口(channel-set)使用5、信令网7号信令网是电信网中用于传输No.7信令消息的专用数据网它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Link组成信令网是独立于电话网的一个支撑网,我国No7信令网由三级结构组成 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信令点SP两个信令点SP、STP之间通过链路建立起通路6、信令点和信令转接点信令点:信令网上产生和接收信令消息的节点,是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点源信令点(OPC):生成信令消息的信令点目的信令点(DPC):信令消息发往的信令点信令转接点:若某信令点既非信令源点又非目的点,其作用仅是将从一条信令链路上接收的消息转发至另一条信令链路去,则称该信令点为信令转接点。
坐七路公交英语作文I hopped on the No. 7 bus this morning, and it was packed with people. I had to stand near the door, holding onto the railing for dear life as the bus lurched forward.The bus driver was blasting some really loud music, and I couldn't hear myself think. I wanted to ask him to turnit down, but I was too shy to speak up.There was a little old lady sitting across from me, and she kept giving me these sweet smiles. I couldn't help but smile back, and it made the crowded bus feel a little bit friendlier.I noticed a group of school kids at the back of the bus, laughing and joking around. It reminded me of my own school days, and I couldn't help feeling a little nostalgic.As the bus rolled along, I couldn't help but people-watch. There were all kinds of characters on that bus, fromthe stylish businesswoman with her high heels, to the scruffy guy with a guitar slung over his back.Finally, it was my stop, and I had to fight my way through the crowd to get off the bus. As I stepped onto the pavement, I couldn't help but feel a little relieved to be out of the chaos of the No. 7 bus.。
国内NO.7信令网信令转接点(STP)设备技术规范(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5.10.18目录1、引言2、No.7信令网的网络结构3、信令转接点的功能结构3.1 消息传递部分(MTP)3.2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3.3 事务处理能力(TC)3.4 运行管理应用部分(OMAP)3.5 STP接口屏蔽功能4、系统接口4.1 信令接口4.2 信令网管理中心(NMC-OS)接口4.3 操作工作站接口5、信令转接点运行管理和维护5.1 一般要求5.2 信令转接点管理目标5.3 MTP的测试器(MT)5.4 STP的告警6、STP的容量和性能6.1 STP的容量6.2 STP的GTT能力6.3 STP的时延6.4 STP的可靠性1、引言信令网是由信令点(各种交换局和特种服务中心)、信令转接点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信令网不但为电话网、电路交换的数据网和ISDN网传送有关呼叫建立、释放的信令,而且可以在交换局和各种特种服务中心之间传送数据信息。
因而信令网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
信令转接点是信令网中完成从一个信令点转接到另一信令点的信令转换设备,因而它必须具有No.7信令方式的消息传递部分(MTP),以完成与电话网、电路交换的数据网和ISDN的电路接续有关的信令消息传送,同时,如果在电话网、ISDN中开放智能网(IN)业务、移动业务和传递各种信令网管理消息,则信令转接点还应具有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以传送各种与电路无关的数据信息,若信令网中信令转接点要执行信令网运行、维护管理程序,那么还应具有No.7信令方式的事务处理能力(TC)和运行管理应用部分(OMAP)。
另外,除了上述独立型(Stand alone)的信令转接点外,还有与交换局(具有用户部分)合设在一起的综合型(integrated)的信令转接点。
本技术规范即适用于独立型信令转接点,也适用于综合型的信令转接点。
由于中国的国内No.7信令网采用三级的信令网结构(HSTP,LSTP,SP)所以本规范既适用于HSTP,也适用于LSTP。
N0.7号信令的原理及应用N0.7号信令的基本内容No.7信令也称7号信令或公共通道信令。
即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于局间,同时七号信令网也是电信网的三大支撑网之一,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大量的信令点(SP)组成的三级七号信令网,使得七号信令网真正成为电信网的神经网和支撑网。
因此,七号信令网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信网及其各种业务网的运行稳定性和实际效益。
为什么要采用七号信令系统七号信令系统将信令与语音通路分开,采用高速数据链路传送信令,因而具有传送速度快、呼叫建立时间短、信号容量大、更改与扩容灵活、信令设备投资省、话路利用率高的特点。
七号信令系统虽然来源于电话网,然而它的应用不只限于话路交换,可以说,它最主要的潜在应用是非话路业务、话路业务智能化以及综合业务数字网。
在这些领域内,其它信令是无能为力的。
七号信令系统在电话网上叠加了一个共路信令网,电话网实行电路交换,而共路信令网实行分组交换,两者互补,使传统电话网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
电话网的局间信令在共路信令网上传输除了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容量大的特点之外,信令网上还可设置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管理监控中心、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智能结点等,使高级智能网A IN成为现实。
另外,七号信令系统还是蜂窝移动通讯网、PCN(Personal Communi cation Network)、ATM网以及其它数据讯网的基础。
No.7号信令的特点NO.7 信号方式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的通用公共信道信号系统,其特点如下:1.最适用于由数字程控交换机和数字传输设备所组成的综合数字网。
2.能满足现在和将来通信网中传送呼叫控制、遥控、维护管理信号和传送处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要求。
3. 信令传送相当可靠。
No.7 信号系统能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的要求,当前主要应用的有:1.局与局之间的电话网通信。
《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介绍(下)
裘祖聿
【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1991(000)003
【摘要】四、TUP 1.概述电话网中使用的各种信号都由TUP(电话用户部份)产生,以MSU的形式,通过MTP在信号链路上传送,用于对电话呼叫或接续进行控制。
No.7信号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采用公共信道信号,它有别于随路信号。
随路信号,在
采用带内信号的情况下,完全是在话路内传送的,在采用带外信号情况下,虽不在该话路的音频通带内传送,但每一话路必然有它的一个对应的信号通路。
公共信道信号
则不同,它是在话路之外另外设置
【总页数】14页(P9-22)
【作者】裘祖聿
【作者单位】邮电部北京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
【相关文献】
1.国内电话网No.7信号监测系统 [J], 陈祖斌;郑诚俭
2.《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2Mbit/s高速信令链路》行业标准简介 [J], 吕军
3.国内No.7信号方式--2Mbit/s高速信令链路 [J], 杨晓莉;彭丽;叶秉义
4.《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介绍(上) [J], 裘祖聿
5.《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规划》制定概述 [J], 阮耕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O.7信令系统》复习资料教师:凌建华复习资料说明:1、复习资料中黑色字体....显示的部分是书本重点,在书本相关章节都可以找到。
2、复习资料中红色字体....显示的部分是南邮老师给的笔记,请大家认真复习。
3、《综合习题》重点见后。
第一章信令的基本概念§1.1信令的基本概念在交换机设备之间相互交换的“信息”必须遵守一定的协议和规约,这些协议和规约称为信令。
信令的基本概念:在交换机各部份之间或者交换机与用户,交换机与交换机间,除传送话音、数据等信息外,还必须传送各种称为“信号”OR“信令”的专用控制信号,以保证交换机协调动作,完成用户呼叫的处理、接续、控制与维护管理等功能,图1.1.1表示电话交换网呼叫过程所需要的基本信号。
§1.2信令的分类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1、随路信令是指传送话音信息的通路来传送与该话路有关的各种信令,或某一信令通路唯一对应一条话路(信道)。
2、公共信道信令是将传送信令的通路与传送话音的通路分开,即把各电话接续通路中的各种信令集中在一条双向的信令链路上传送。
第二章NO.7信令系统概述§2.3 NO.7信令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1、NO.7信令系统的四级结构在NO.7信令系统的四级结构中,将NO.7信令系统分为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用户部分(UP)。
MTP由信令数据链路级(signaling data link level)、信令链路级(signaling link level)和信令网功能级(signaling network level)组成。
MTP的功能是在各信令点之间正确无误地传送信令消息。
用户部分构成NO.7信令系统的第四级,它的功能是处理信令信息。
根据不同的应用,可以有不同的用户部分。
MTP进一步划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信令数据链路级。
该级对应OSI模型的物理层。
第二级为信令链路功能功能级。
No.7信令系统及其在程控交换机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No.7信令系统的定义、功能结构,程控交换机中的No.7信令系统软硬件配置、对接细节及维护,并分析了不同交换机之间开通No.7信令时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No.7信令;信令网;链路;对接细节;程控交换机0.前言通用性很强的No.7信令系统(Signalling System No.7)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于1980年提出来的,现在No.7信令通过多次扩展修改,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令体系。
随着通信网的日益发展,传输质量的不断提高,数字通信已广泛使用。
由于No.7信令系统具有许多众所周知的优点,No.7信令逐步取代随路信令应用在各种通信领域中,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独立的No.7信令网。
1.No.7信令系统在电话的接续过程中除了话音信息外,还需要一些附加的控制信息,通信系统中不同设备之间交换的信息、控制通信设备的信号、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语言,如交换机之间有关呼叫建立、拆线以及设备运行等信息,这些信息在电话网中便叫做信令(Signal)。
有关信令传递与处理的协议规范,即信令传送必须遵守的协议和规约就是信令方式,为了完成信令的传递与控制所实现的功能实体称为信令设备,信令方式和与其相对应的信令设备构成了信令系统。
信令系统是电信网内所有信令的全体,是产生发送接收和识别信令所需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户以及通信网中各个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共同语言。
信令按其工作区域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
用户信令是用户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局间信令是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局间信令按其传送方式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随路信令是信令和话音在同一通路上传送,共路信令则是在一条信道中用带有标号的消息来传送信号信息的一种方式。
1.1 No.7信令系统的定义No.7信令是一种局间的数字共路信令。
在No.7信令系统中,信号信息可以是与一群电路有关的信号信息或是用于网路管理的其他信息,因此No.7信令系统实质上是电信网中各个处理机之间用作传递信息的专用数据通信系统,而No.7信令网作为通信网的支撑网也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数据通信网。
第七章现代企业运作第一节现代企业运作概述一、现代企业运作得基本概念(判断)是指企业这个系统在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和条件下,结合并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规划企业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活动。
(判断)(一)企业是一个经济系统(判断)1、系统具有特定功能和特定构成的整体。
2、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系统。
(判断)3、企业涵盖着经济系统所应具有的一切基本特征和功能(简答)(为什么企业是一个经济系统)(1)企业内部有相对完整的经济结构。
是包含生产、分配、消费、流通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企业的生产、分配、消费、流通四个环节的活动是企业经济系统的自我循环过程。
(3)企业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运作机制。
4、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三位一体的。
(小题)一般包括:由企业实现的那部分国家利益。
(国家税收,大部分来自于企业)企业自身存在与发展所需的经济利益。
(法人企业寻求发展)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运作的外部条件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极为复杂的,一般来说可以从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这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填空、选择)所谓企业的宏观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其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的生产运作产生影响;而企业的中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在的区域环境;至于微观环境则偏重于与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
(三)企业的运作目标的实现1、对工业企业来说,其运作活动存在于再生产的全过程之中。
(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流通过程。
)主要包括①物资的采购与供应。
②设备的维修与更新。
③产品的生产与制造。
④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⑤技术的提高与实现。
⑥销售和售后服务。
⑦财务的支持与核算。
2、对商业企业来说,其运作活动存在于商品的流转过程之中。
主要包括①市场的调查与研究。
②商品的采购与进货。
③商品的调拨与供应。
④商品的运输与储存。
⑤商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
(四)企业运作是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活动(判断)1、供应链管理(名词解释)企业运作迫切需要对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这一过程进行全盘考虑。
将供应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计划和控制。
2、供应链是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制造商、中间商和最终客户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链式系统。
(名词解释)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把整条链看作一个集团组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并有效地降低整个过程系统的成本。
二、企业运作的基本模型✧现代企业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职能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不仅仅是一个整体系统、开放系统,更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填空)✧企业运作是对投入、转换、产出和反馈这四个过程的要素加以合理的配合。
(填空)(一)企业系统的投入过程(供给系统)企业把外部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加以合理的组织和配合,以便企业进行转换的准备过程,亦称企业供给系统。
主要的投入要素有①人力②物力③财力④信息(选择)(二)企业系统的转换过程(生产系统)企业以既定的转换要素为对象的各种再加工过程。
是企业系统的核心。
1、按照各子系统在企业转换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①传感系统②决策系统③操作系统④控制系统⑤信息处理系统⑥信息贮存系统2、按照各子系统的内容不同分为:①目标子系统②技术子系统③工作子系统④人际社会子系统⑤外界因素子系统(三)企业系统的产出过程(分配系统)企业产出的不仅仅是一定的产品,还包括服务、盈利等各种经由企业转换过程后,向社会作出的贡献。
同时与企业的产出过程相联系的还有其输出品的分配过程。
(判断)企业的输出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人力②劳务(服务)③物力④财力⑤信息(四)企业系统的反馈过程(管理系统)是指为提高从投入到产出的生产效率而采取的全部措施的总和。
按照企业管理系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选择)1、水平结构(横向的分工协作关系,部门)2、垂直结构(纵向的领导隶属关系)按层次可分为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
(精确记忆)这三层的主要职能分别是什么(简答)①高级管理层(经营管理层)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企业战略、编制长期计划。
以创新为中心。
(选择、判断)③中层管理层(管理控制层)落实企业生产运作与新产品开发的战略和运作策划,协调作业层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使企业有效运转。
以如何提高效率为中心。
(选择、判断)③基层管理层(作业层)按上级指示组织、管理和实施生产作业。
以执行为中心。
(选择、判断)三、企业系统的构成企业运作系统的结构分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整体结构。
(选择)(一)生产运作系统的时间结构生产过程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而且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
投入—产出每一阶段的职能分别为(看看)①资金阶段(财务)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
②资源转换为劳动资料阶段(采购供应)机械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的采购供应、验收、入库、发放、安装。
③资源转换为劳动力阶段(劳动人事)工资管理、人员的录用、选拔和配备。
④生产阶段(生产)生产技术准备、加工制造、质量检验。
⑤销售阶段(销售)发货、促销、售前和售后服务。
(二)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结构(图P275)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结构就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
(横向的分工协作关系和纵向的领导隶属关系)(三)整体结构生产运作过程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总和。
二者同时存在、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四、企业运作的子系统(一)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一般是指企业在运作中,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活动。
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顺次通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固定资金、生产贮备资金、在产品资金、成品资金各种不同形态。
(钱—钱)(小题)(二)生产管理广义生产管理,按业务系统,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产品开发管理、厂房设施和机器系统购建、生产作业管理。
其目的简单的来说都是围绕着企业的产品,提供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支持,以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而狭义的生产管理则仅指生产作业管理,也就是确定生产目标并组织实现的过程。
(三)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核心是对企业的人力因素(人,及其劳动)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和激励。
(四)营销管理是指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来谋求创造、建立及保持营销者与目标买主之间互利的交换,已达到营销者的目标。
企业营销管理主要着眼于运作活动中的输入输出问题。
输入的主要是信息。
(市场状况、消费者需求、企业及产品声誉)输出的主要是营销管理提供的有关产品销售的各种支持(何时、何处、何价以及如何销售产品,确定目标顾客、如何让目标顾客了解产品)(五)物流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过程中的原材料物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物料移动、销售过程中的产成品物流,以及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收物流的总称。
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四部分组成。
(选择)企业物流是一个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为一体的企业内部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判断)第二节现代企业运作过程一、现代企业运作的循环过程1、生产过程。
包括产品的研制、设计、准备和制造。
2、销售过程。
包括产品的推销、储运和服务过程。
3、分配过程是指收益的分配、缴纳、发放、投资过程。
实质是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尤其是处理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4、供应过程。
包括寻找、选择资源、采购、运输、贮存、发放过程。
5、消费过程。
包括生产性消费、发展性消费、生活性消费。
二、企业运作的动态过程(一)企业内部运转是一个动态过程(判断)企业系统是由输入和输出两个流程构成的。
企业生产运作活动无论有多少子系统或分系统,它本身仍然是一个转换机构,是包含输入、输出、执行、反馈的动态过程的控制系统。
(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企业与周围的环境,包括其利益相关者,均具有动态的相互作用。
企业从环境输入物资、能量和信息,经过企业的转换系统,输出产品或劳务,又回到环境中去。
(多选)第三节现代企业运作的步骤一、现代企业运作的实施步骤(四步)1、企业环境分析(第一个环节)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实力分析两大部分。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企业的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其中宏观环境与中观环境因素对企业来说基本上是不可控的。
(判断)2、企业战略规划(第二个环节)包括明确企业使命,把使命转化为战略目标,提出战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
3、企业战略实施(第三个环节)企业通过一系列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组织职工为达到企业运作目标和战略目标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战略的制定关键在于其正确性。
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其有效性。
(判断、选择)4、企业运作过程的评价与控制(第四个环节)是确保战略方案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环境分析(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企业宏观环境(外层环境)是指对企业生产产生影响的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集合。
这些因素虽然与企业经济活动不直接相连,但可以通过中观环境或微观环境向企业施加重大影响。
①政治、法律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政府政策、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及战争与和平等方面的因素。
②经济环境(对企业影响最大)一般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经济环境由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四要素构成。
(多选)微观经济环境由销售市场、供应市场、资金市场和劳务市场四个市场组成。
(多选)③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是生产力中最强大的因素之一。
④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社会的文化风貌。
包括其观念、理想、情感、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习惯爱好、价值标准等多种因素。
2、企业中观环境是指企业所在行业的环境分析和企业所在地理位置(区域)的环境分析。
(判断)(1)分析企业的竞争结构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力量决定。
(多选、简答)✧新进入者的威胁。
✧同行中企业间的竞争。
✧可替代品的压力。
✧用户的压力。
✧供应者的压力。
(2)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确定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行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从行业出现直至行业退出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包括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
(3)识别企业的某项业务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4)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分析行业特性、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行业的结构。
(5)行业所在地理位置的环境分析对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资源条件、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及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分析。
3、企业微观环境是指与企业产、供、销、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