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七号信令系统-TCAP
- 格式:ppt
- 大小:479.50 KB
- 文档页数:42
以下对信令的介绍将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介绍信令的基础性知识如:SCCP,TCAP,MAP,BSSAP等;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这些基础性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对第一部分的很好理解是顺利掌握第二部分的有利条件,反过来对第二部分的学习也将加深我们对第一部分的了解。
第一部分:信令的原理性知识关键词:接口,信令,SCCP,TCAP,MAP,SCCP说明:由于信令部分原理性的知识很多,因此在介绍中将分重点掌握与一般了解两种图标予以标注。
没有标注部分的重要性介于两者之间。
重点掌握:是学习第二部分的必要条件一般了解:有助于您更深层次的掌握信令应已经掌握的知识:MTP,TUP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能通过分析信令迅速定位故障。
第一部分第一章:SCCP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A:SCCP在七号信令中的位置B:MTP寻路的局限性C:SCCP的特点和功能D:SCCP的消息和原语E:SCCP的寻址与选路其中A,B是为了引出SCCP做铺垫,C,D是SCCP的具体内容,E是SCCP的实际应用。
第一节,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在OSI中的位置以OSI七层模型的概念来看一下SCCP的位置: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引入SCCP,是否是因为MTP寻路功能的局限性致使我们要引入SCCP呢?第二节,MTP 寻路的局限性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讨论MTP的局限性,为引出SCCP做好准备。
MTP是电话通信网理想的信令系统,在电话应用中所有信令消息都和呼叫电路有关,消息的传输路径一般和相关的呼叫连接路径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但是,随着通信新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业务需要和远端网络节点直接传送控制消息,这些消息和连接电路无关,有些甚至与呼叫无关,如GSM中移动台和HLR,VLR之间的消息传输;有些虽然与呼叫直接相关,但是消息传输路径不一定要和呼叫连接路径相同也不要求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若仍然用MTP和TUP的四级结构传送上述的消息,会带来以下问题:一,MTP是根据DPC和SIO(Service Indicator--业务指示语)来选择路由并确定终端用户的,这一寻址功能具有以下的局限性:a:SPC(信令点编码)不是国际统一编码,它由信令点所在网定义。
七号信令系统通讯设备之间任何实际应用信息的传送总是伴随着一些控制信息的传递,它们按照既定的通讯协议工作,将应用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
这些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叫做协议控制信息,而在电信网中叫做信令(Signal)。
英文资料还经常使用"Signalling"(信令过程)一词,但大部分中文技术资料只使用"信令"一词,即"信令"既包括"Signal"又包括"Signalling"两重含义。
信令按其用途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类。
前者作用于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和电话局的交换机之间,后者作用于两个用中继线连接的交换机之间。
局间信令分随路信令(CAS)和共路信令(CCS)两大类,前者利用局间中继线路传递信令(即用户话音和信令在相同的线路上传递);后者利用单独的通道或线路传递信令。
七号信令系统(Signalling System No.7简称七号信令或SS7)是一种局间的数字共路信令。
人类自1878年第一次使用电话交换机向公众提供电话业务以来就使用了信令。
随着电话交换机从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到电子交换的发展,所使用的信令也由一号信令发展到了当今正在推广的七号信令。
一号信令靠人工电话交换机的话务员用振铃发送信令;二号信令采用拨号脉冲,发送信令,但未付诸使用。
三号信令为单音频的带内信令;四号信令为双音频的带内信令;五号信令利用六个语音频率中的二个频率的组合传送各种信令即带内双音多频信令(DTMF:Dual Tone Multi-Frepuency)。
为了适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于1968年提出了六号信令,六号信令为共路信令,报文长度固定,为28比特。
考虑到数字通讯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发展趋势,CCITT于1980年提出了通用性很强的七号信令系统,此后,七号信令系统经过多次扩展修改,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信令体系。
七号共路信令系统1概述1.1七号信令的优点和随路信令相比较,作为更适合于数字通信网的七号信令,具有以下显著优点:-信道利用率高。
一条七号链路理论上可以为数以万计的话路提供服务,即使充分考虑冗余量之后,所服务的话路数目仍可以达到2000到3000条左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路信令中,一个复帧(含16帧)的15个T S16时隙(首帧的T S16用于复帧同步)仅能传送480(16*30)条话路的信息。
-传递速度快。
七号信令直接采用数字形式传送信息,4个比特就能表示一位数字,大大优于随路信令。
-信令容量大。
七号信令采用消息形式传送信令,编码十分灵活;消息最大长度为272个字节,内容也非常丰富,是随路信令所不能比拟的。
-应用范围广。
七号信令不但可以传送传统的电路接续信令,还可传送各种与电路无关的管理、维护和查询等信息,是I S D N、移动通信和智能网等业务的基础。
-由于信令网和通信网相分离,便于运行维护管理。
-技术规范可以方便地扩充,可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和未知业务发展的要求。
1.2七号信令的系统结构七号信令的通用性决定了整个系统必然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应用功能,而且结构上应该能够灵活扩展,因此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模块化功能结构,以实现一个框架内多种应用的并存。
任何一种具体应用都只用到系统的一个子集。
具体地说,七号信令可分为四个功能级:消息传递部分(M T P)分为三级,各个用户部分(U P)并列于第四级,如图1所示。
其中缩写词意义如下:M T P――消息传递部分(M e s s a g e T r a n s f e r P a r t)S C C 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 i g n a l l i n g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P a r t)T U P――电话用户部分(Te l e p h o n e U s e r P a r t)I S U P――I S D N用户部分(I S D N U s e r P a r t)T C A P――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 r a n s a c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a r t)O M A P――操作维护应用部分(O p e r a t i o n a n d M a i n t e n a n c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a r t)M A P――移动应用部分(M o b i l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a r t)I N A P――智能网应用规程(I n t e l l i g e n t N e t w o r k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图1 七号信令的系统结构1.3七号信令的消息格式七号信令共有三种信号单元:消息信号单元(M S U-M e s s a g e S i g n a l U n i t)、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 S S U-L i n k S t a t u s S i g n a l U n i t)和填充信号单元(F I S U-F i l l-I n S i g n a l U n i t)。
以下对信令的介绍将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介绍信令的基础性知识如:SCCP,TCAP,MAP,BSSAP等;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这些基础性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对第一部分的很好理解是顺利掌握第二部分的有利条件,反过来对第二部分的学习也将加深我们对第一部分的了解。
第一部分:信令的原理性知识关键词:接口,信令,SCCP,TCAP,MAP,SCCP说明:由于信令部分原理性的知识很多,因此在介绍中将分重点掌握与一般了解两种图标予以标注。
没有标注部分的重要性介于两者之间。
重点掌握:Array是学习第二部分的必要条件一般了解:有助于您更深层次的掌握信令应已经掌握的知识:MTP,TUP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能通过分析信令迅速定位故障。
第一部分第一章:SCCP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A:SCCP在七号信令中的位置B:MTP寻路的局限性C:SCCP的特点和功能D:SCCP的消息和原语E:SCCP的寻址与选路其中A,B是为了引出SCCP做铺垫,C,D是SCCP的具体内容,E是SCCP的实际应用。
第一节,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在OSI中的位置以OSI七层模型的概念来看一下SCCP的位置: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引入SCCP,是否是因为MTP寻路功能的局限性致使我们要引入SCCP呢?第二节,MTP 寻路的局限性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讨论MTP的局限性,为引出SCCP做好准备。
MTP是电话通信网理想的信令系统,在电话应用中所有信令消息都和呼叫电路有关,消息的传输路径一般和相关的呼叫连接路径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但是,随着通信新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业务需要和远端网络节点直接传送控制消息,这些消息和连接电路无关,有些甚至与呼叫无关,如GSM中移动台和HLR,VLR之间的消息传输;有些虽然与呼叫直接相关,但是消息传输路径不一定要和呼叫连接路径相同也不要求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若仍然用MTP和TUP的四级结构传送上述的消息,会带来以下问题:一,MTP是根据DPC和SIO(Service Indicator--业务指示语)来选择路由并确定终端用户的,这一寻址功能具有以下的局限性:a:SPC(信令点编码)不是国际统一编码,它由信令点所在网定义。
七共路信令系统S C C P T C A P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中国网通宽带电话工程技术培训教材系列七号共路信令系统(SCCP、TCAP)七号共路信令系统1概述七号信令的优点和随路信令相比较,作为更适合于数字通信网的七号信令,具有以下显着优点:-信道利用率高。
一条七号链路理论上可以为数以万计的话路提供服务,即使充分考虑冗余量之后,所服务的话路数目仍可以达到2000到3000条左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路信令中,一个复帧(含16帧)的15个TS16时隙(首帧的TS16用于复帧同步)仅能传送30条话路的信息。
-传递速度快。
七号信令直接采用数字形式传送信息,4个比特就能表示一位数字,对于64kb/s的信令链路,在满负荷状态下,每秒可传送1600个数字;考虑到链路负荷和控制字段开销,每秒至少还能传送500-600个数字,大大优于随路信令。
-信令容量大。
七号信令采用消息形式传送信令,编码十分灵活;消息最大长度为272个字节,内容也非常丰富,是随路信令所不能比拟的。
-应用范围广。
七号信令不但可以传送传统的电路接续信令,还可传送各种与电路无关的管理、维护和查询等信息,是ISDN、移动通信和智能网等业务的基础。
-由于信令网和通信网相分离,便于运行维护管理。
-技术规范可以方便地扩充,可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和未知业务发展的要求。
七号信令的系统结构七号信令的通用性决定了整个系统必然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应用功能,而且结构上应该能够灵活扩展,因此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模块化功能结构,以实现一个框架内多种应用的并存。
任何一种具体应用都只用到系统的一个子集。
具体地说,七号信令可分为四个功能级:消息传递部分(MTP)分为三级,各个用户部分(UP)并列于第四级,如图1所示。
其中缩写词意义如下:MTP――消息传递部分(MessageTransferPart)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ignallingConnectionControlPart)TUP――电话用户部分(TelephoneUserPart)ISUP――ISDN用户部分(ISDNUserPart)TCAP――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ransactionCapabilityApplicationPart)OMAP――操作维护应用部分(OperationandMaintenanceApplicationPart)MAP――移动应用部分(MobileApplicationPart)INAP――智能网应用规程(IntelligentNetworkApplicationProtocol)图1七号信令的系统结构2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 C C 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ignalingConnectionControlPart),在信号方式的分层结构中,属于MTP的用户部分之一,同时为MTP提供基于全局码的路由和选路功能,以便通过信号网在电信网中的交换局和专用中心之间传递电路相关的非电路相关的信息和其他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或面向连接的服务。
七号信令系统概述1.1 共路信令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已经知道,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NSS 、BSS 、OSS 三大子系统和MS 组成,但这只是根据功能划分的物理上的组合,大多数功能是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中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交换信息,协调动作。
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需的信息称为信令。
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GSM 系统采用七号信令系统,让我们先对七号信令系统做一简单回顾。
七号信令系统即CCS7信令系统,也就是说七号信令系统首先是共路信令系统。
那么您还记得什么是共路信令吗?1.1.1 共路信令的概念信令信道和业务信道完全分开,在公共的数据链路上以消息的形式传送所有中继线和所有通信业务的信令信息,这就是共路信令系统的基本特征。
也许图1-1会有助于您理解:交换网络交换网络信令设备信令设备公共控制公共控制交换机A 交换机B 话路数据链路图1-1 共路信令系统CCS7信令消息实际上就是通信网上各节点(比如交换机)控制处理器之间通信的数据分组,在线路(信令链路)上以分组交换的原理传送信令,因此CCS7信令网本质上为数据通信网,是一种特殊的分组交换网,它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七号信令网。
在2M 一次群数字中继传输线路上,采用其中的一个时隙(64kbps ,TS0除外)作为信令信道,我们一般称为信令链路。
大部分时隙作为业务信道,比如传送话音信息时我们称为话路。
当然在模拟传输线路上也可以传送七号信令,它借助MODEM 发送信令消息,典型速率为2400bps 和4800bps 。
1.1.2 共路信令系统的特点和随路信令系统相比,共路信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信道利用率高● 信令传送速度快● 信令容量大● 应用范围广泛,可支持ISDN 、移动通信、智能网等业务● 信令网与通信网分离,便于维护和管理● 可方便地扩充新的信令规范,适应未知业务发展● 但这些优点也对共路信令系统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信令链路利用率高,信令链路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 信令系统须具有完备的信令网功能和安全性措施●信令畅通并不意味着话路畅通,共路信令系统应具有话路导通检验功能1.2 CCS7信令网信令网是逻辑上独立于通信网,专门用于传送信令的网络,只有共路信令系统才有信令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