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2005年军费走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14.01 KB
- 文档页数:4
亚太地区军费开支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影响透析【摘要】长期以来,亚太地区军事形势一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而随着刚刚从九年伊战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亚太地区,让原本复杂的亚太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本文通过统计亚太地区15个主要国家2002—2011年期间的军费开支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进而分析这些国家军费开支背后的战略动态,以透析其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影响。
试图从近年来亚太地区军费开支的角度,研究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军费开支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影响。
【关键词】亚太地区军费开支安全一、文献综述一般来说,军费开支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军事规模,当国家发生突发事件,受到军事威胁,或者是国家主观认为威胁自身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出现或者增大的情况下,军费开支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
从军费开支角度研究我国安全形势,不同于从国际战略关系角度进行定性分析的研究,军费开支角度的研究通过相关数据的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曾立、朱博等(2007)通过建立军事需求局部均衡的线性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分析,得出军费关联度的正负大小说明了双边军事关系的取向,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军费关联系数为正且关联度不高,中俄呈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军费关联系数为负且关联度较高,中巴军事互补、共同发展,中国和印度军费关联系数为正且关联度很高,中印关系也趋于稳定,最后认为中国周边安全趋于缓和。
李志斐(2011)通过SPSS软件对中国周边28个国家军费开支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28个国家的军费开支波动情况、增长幅度和变动趋势,分析其军事战略动向以及他们对中国安全形势的认知情况,并以军费区位差异图得出美国亚太战略布局态势,认为中国周边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都存在防御心理和较强的防范意识,最后通过SPSS软件预测了周边国家军费开支将呈现总体增长趋势,提出中国应该警惕和重视周边安全环境。
二、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军费开支现状本文选取了亚太地区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这15个国家和地区2002—2011年的军费开支数据位样本数据,见表1。
1.5 军事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 刘焕松 // 国际展望·-2000(8)·-46-49亚太军备建立与区域安全 / 许文英 // 亚洲评论(香港)·-1999年秋冬号·-81-94亚太地区军火贸易环境评估和市场预测 / 王学军 // 国外防务市场·-1997(1)·-2-18亚太地区海上军事力量扫描 / 晨光 // 了望·—1999(20)·—30—31平波静海有暗流——我国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综述 / 思平 // 国际展望·—1999(13)·—20—22 方兴未艾的亚洲海军 / 朱宝成 // 现代军事·-2000(3)·-56-57亚太地区的美军 / 闕耀云等 // 社会科学情报资料·-1996(6)·-23-24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概览(图解) / 洁子 // 世界知识·-1996(3)·-20决不是撤退——美国调整在亚洲的军事部署 / 李力 // 世界知识·-1996(3)·-21-231999年美军在亚太地区军事演习透视 / 李福兴 // 世界形势研究·— 2000(11)·—14—16日本的东亚防务经济政策 / 李任九 // 日本经济参考·-1996(7)·-4-11TMD——台湾问题与亚太安全格局 / 周忠菲 // 世界经济研究·—1999(3)·—36—39TMD与东亚安全 / 朱锋 // 国际问题研究·—1999(4)·—29—34养虎为患适得其反——评东亚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 吴兴佐 // 国际展望·—1999(17)·—14—15东北亚及东南亚主要国家国防经济比较研究 / 佟福全 // 军事经济研究·-1999(11)·-74-78东盟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主要举措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1)·-18-20东盟国家防务战略调整简析 / 王维周 // 国际问题论坛·-1997(1)·-70-76东盟国家防务政策及其走向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2)·-16-18东南亚战略形势走向 / 徐纬地 // 内参选编·-2000(47)·-26-28走向21世纪的东盟军事战略 / 贾超为 // 外国军事学术·-1997(5)·-44-46东盟国家调整军事战略探析 / 戈胜 // 世界形势研究·-1998(15)·-6-9冷战后东盟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趋势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2000(1)·-141-149 东南亚各国战略思维中的思想文化因素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1998(3)·-66-74东盟军事管窥 / 陈双平 // 科技与国力·-1999(7)·-25-29冷战后东盟国家军事改革剖析 / 弋胜 // 南洋问题研究·-1998(2)·-49-53东盟国防现代化之管见 / 曹云华 // 东南亚纵横·-1996(1)·-49-52近年来东盟军备现代化的特点 / 罗璟斌 // 亚太参考·-1996(37)·-9-12东南亚地区军火进口现状及军事战略根源探析 / 高峰 // 军事经济研究·-2000(6)·-37-39从军费增长看东盟 / 刘洋等 // 现代军事·-1996(9)·-49-51东盟国家加紧增强军事实力的动向 / 关键编译 // 国际技术经济导报·-1996(6)·-22-25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上) /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5-8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下) /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30)·-10-12略论冷战后东南亚地区逆裁军的原因 / 王小民 // 东南亚学刊·— 1999(3) ·— 10—15金融危机对部分东盟国家军队建设的影响 / 刘晓松 // 东南亚南亚信息·— 1999(18) ·— 4—5东盟国家缘何持续扩充军备 / 熊明峰 // 世界形势研究·-1997(27)·-6-9东南亚各国扩军忙 // 世界军事·-1998(1)·-35-38东盟海军发展态势 / 陈安刚 // 科技与国力·-1999(11)·-29-32东盟国家海军建设与战略运用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6(8)·-15-17东盟国家海洋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 / 孙纯达 // 外国军事学术·-2000(3)·-17-19东盟各国发展水下力量 / 陈安刚编译 // 当代海军·-1999(6)·-12-13东南亚第一艘航母服役 / 杨光华 // 世界知识·-1997(18)·-32东盟第一舰:泰国“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 石荣生 // 现代军事·-1997(12)·-18-21 东盟各国加强海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向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1996(3)·-42-44东盟之海空军装备建设 / 何三龙 // 现代军事·-1998(11)·-57-58东盟空中力量揭秘 / 张盛 // 中国空军·-2000(5)·-32-34新马泰军事现代化掠影 / 张孝田译 // 东南亚研究·-1996(6)·-17-19马越菲三国防务现状 / 保罗·莱维斯 // 东南亚研究·-1998(5)·-48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 世界历史·— 2000(3) ·— 80—87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 2000(10) ·—18—25“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 (上) /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1999(1) ·— 17—23“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 (下) /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1999(2) ·— 34—38东南亚国家签署无核条约 / 熊昌义等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10东南亚无核区评析 / 杨威 // 东南亚研究·-1998(4)·-16-19无核武器区的发展与亚太安全 / 夏立平 // 国际商务研究·-1999(5)·-55-58美国在东南亚增强军事角色 / 光文 // 海外星云·-1998(6)·-11澳大利亚加强与东盟军事安全合作 / 赵海明 // 亚太参考·-1996(10)·-10-12浅析东盟与台湾军事与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其趋势 / 曾涛 // 东南亚研究·-1997(2)·-32-34苏哈托掌管下的武装部队——印尼新秩序政权的基石 / 沙林·沙易德著刘艺译 // 东南亚研究·-1998(1)·-14-201996年印尼军方在国家政局中的作用 / 韦晖 // 东南亚纵横·-1997(1)·-23苏哈托后时代的印尼军队 / 费昭珣 // 东南亚纵横·— 1999(1) ·— 45—47当代印尼军队若干问题探析 / 续建宜 // 军事历史研究·-1999(3)·-131-136印尼军事战略及军队职能 / 续建宜 // 外国军事学术·-1998(11)·-25-26印尼军队的商业活动初探 / 杨全喜许利平 // 东南亚纵横·-1997(4)·-55-57小国大武库:金融危险中的马来西亚军队 / 康保东 // 世界军事·-1999(3)·-55-58马来西亚海军面面观 / 石蹊 // 现代舰船·-1998(8)·-10-12当代新加坡海军 / 钱颖士译 // 海军译文·-1999(3)·-32-34,39新加坡海空防御力量 / 盘绍凤等 // 现代军事·-1997(6)·-50-51新加坡航展昭示未来新战士 // 东南亚纵横·-2000(5)·-45-47新加坡军队的社会化保障 / 何文光 // 后勤科技装备·-1999(2)·-19-20菲律宾军事现代化进程 / 张绪军 // 东南亚纵横·— 2000(12) ·— 13—15菲律宾空军 / 彼德·史泰门 // 国际展望·— 2000(22) ·— 44—45菲律宾海军透视 / 李海潮等 // 科技与国力·-1999(8)·-43-46菲律宾的海军梦 / 田园编译 // 世界军事·-1999(9)·-42-44前进中的菲律宾海军 / 靳小凤等译 // 海军译文·-1999(3)·-28-29美军“重新登陆”菲律宾? / 倪童军 // 世界知识·— 1999(5) ·— 18—19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菲美访问部队协议 / 李金明 // 东南亚·— 2000(1) ·— 19—22此地无银三百两——闲话菲美联合军事演习 / 陈占杰 // 东南亚研究·— 2000(6) ·— 8—9泰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 崔永新 // 外国军事学术·-1996(12)·-26-28今日泰国海军 / 马宁等编译 // 世界军事·-2000(5)·-34-36令人关注de泰国舰母 / 崔炜 // 东南亚纵横·-2000(7)·-19-20泰国警官学校概况 / 程胜军 // 公安教育·-1999(2)·-46-47泰国的职业杀手 / 王鹿 // 国际展望·-1997(7)·-18-20越南战争 / 袁方 // 历史教学问题·-1997(3)·-33-36二战后越南军事战略的演变 / 续建宜等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7(2-3)·-18-20越南“积极防御”新军事战略主要特点 / 张力波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49-52新时期越南建军思想与安全战略 / 段奎冯永孚译 // 东南亚研究·-1996(4)·-19-20当前越军兵力部署的基本特征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53-54越军作战指导思想的新变化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47-49跨入新世纪的越南海军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2000(6)·-37-38越南海军装备一览 / 俞风流张跃林 // 当代海军·-2000(增)·-22-23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亚太参考·-1996(35)·-1-12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3)·-12-18浅析越陆军编制体制的演变特点 / 杨忠文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50-51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佚名 // 东南亚纵横·— 2000(8) ·— 45—46评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张永谦 // 现代军事·-1998(8)·-52-53越南军队的经商热 / 胡仕春 // 国际展望·-1996(20)·-18越南整顿人民公安力量 / 沈进东 // 东南亚纵横·-1997(2)·-14-15柬埔寨和平建设的一大障碍——地雷 / 孙亚书 // 当代亚太·-1998(9)·-49-50柬埔寨的地雷 / 孙亚书 // 国际展望·-1999(1)·-21-22踏访柬埔寨雷区 / 张韦舀 // 东南亚纵横·-2000(12)·-28-30缅甸军事概况 // 云南国防·-1998(6)·-30-31中缅第一次联合进剿“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的历史背景分析 / 颜剑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3)·-19-22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及其对中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 向力心 // 东南亚纵横·-2000年学术增刊·-16-19。
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2006年11月16日分析师:田书华E-mail:*************************.cn联系电话:(8610)6656 8736摘要: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基本上是在不断升值的。
不过详细考察,可以看出这个升值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稳升值阶段,时间是2005年7月21日——2006年5月15日。
是人民币汇率兑美元首次破八前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人民币汇率振荡调整阶段,时间是2006年5月15日——2006年7月19日。
人民币汇率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八后,在8左右振荡调整,并于2006年7月19日冲八后,进入“7”的轨道。
第三阶段是人民币加速升值阶段,时间是2006年7月19日——现在。
人民币真正进入“7”的轨道,开始加速升值。
考虑到美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其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消费增长不会大幅下滑,对我国出口的需求仍会相对强劲。
因此,今年年内和明年我国顺差仍会保持较大规模。
从目前的增长速度看,如果未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的外汇储备2006年年底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按照每年平均2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的话,两年后可能就会接近1.5万亿美元。
另外,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的获胜对今后人民币升值可能也会起到加速的作用。
因此,展望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较大。
因此,展望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较大。
1一、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基本上是在不断升值的。
不过详细考察,可以看出这个升值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稳升值阶段,时间是2005年7月21日——2006年5月15日。
是人民币汇率兑美元首次破八前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人民币汇率振荡调整阶段,时间是2006年5月15日——2006年7月19日。
人民币汇率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八后,在8左右振荡调整,并于2006年7月19日冲八后,进入“7”的轨道。
解析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摘要]军费是一国国防政策的经济表现,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军费开支的增加准备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中国国家安全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具有补偿性、有限性、防御性和协调性的特点。
“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是荒谬的,其炮制者的动机无非是要削弱中国的军事防御力量,遏制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军费开支;增长;中国军事威胁论200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第五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对外公开阐述自己的国防政策。
根据这份文件,2004年、2005年中国年度国防费分别为2 200.01亿元人民币和2474.9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分别增长15.21%和12.50%。
近年来,中国军费开支保持了连年增长的势头: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分别为934.7亿元、1076.7亿元、1207.54亿元、1442.02亿元、1707.78亿元、1907.8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军费开支逐年递增10%以上(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使用数据均来自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以美国、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动辄拿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做文章,大肆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声称: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必然会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而对周边国家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于打破现有的国际力量平衡,给世界带来动荡与纷争。
对此,我们不仅需要从道义上予以回击,更需要通过对中国军费开支平实、客观的分析对其进行批驳。
一、军费开支的增长与“中国军事威胁论”军费也称国防费,是一个国家国防政策的经济表现,它具体而清晰地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在某种意义上讲,军费是国家军事战略的“风向标”。
一国军费的投量或投向发生变化往往意味着该国军事战略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的调整或调整动机。
当前亚太地区海军发展的特点和海军军控的前景夏立平太平洋是世界最大最深的大洋,它的面积为17968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全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比全世界的陆地总面积还大。
太平洋拥有各种丰富的海洋资源,有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通道。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海军在亚太地区进行激烈争夺。
冷战结束后,超级大国仍在此地区保持强大的海军舰队。
亚太地区的安全与海上的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该地区一些国家之间存在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和海洋权益纠纷,以及随着与海洋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增加,海洋对亚太国家军事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海洋的军事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近年来,该地区各国海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军备控制在亚太地区军备控制中的重要性也将上升。
当前亚太地区海军力量的态势美苏冷战的结束使亚太地区海上的军事形势趋于缓和,美俄海军不再进行军事对抗,其舰只数量有所减少,但美国、俄罗斯、日本仍在该地区保持强大的海上军事存在,并且正在着重用高新技术提高其驻亚太海军的质量和作战能力。
与此同时,该地区其他国家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更加重视对海洋权益、海洋资源、贸易通道的保护,加快了发展本国军备的步伐,特别是着重发展海空军。
当前亚太地区有海军的国家可被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全球性海军强国,即美国;第二类为地区性或次地区性海军强国,前者是俄罗斯和日本,后者是印度;第三类为实行近海防御但有一定远洋活动能力的国家,中国属于这一类;第四类为实行近海或近岸防御的国家,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属于这一类,它们的海军多数不强大,只能在本国海岸附近或近海活动。
根据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美国海军被赋予了四大战略任务:掌握制海权、战略威慑、力量投送和显示海上力量,其中掌握制海权被置于四大任务之首。
根据这些战略任务和地缘战略环境,美国海上力量又被分为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在亚太地区,美国的盟国多数为群岛国和半岛国。
在冷战时期,美国主要以岛屿为依托对抗大陆型力量为主的对手。
瞭望周刊:美军基地调整的中国含义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确保其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亘古不变。
由此制定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全力防止世界任何地方出现世界或地区性大国。
2001年,布什上台后的第一个《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将东亚确定为“极具挑战性地区”,确认了“出现一个拥有强大资源后盾的军事竞争对手”的前景。
并因此重新认识、界定了全球安全环境的性质、重新制定了保持优势的军事战略原则、重新调整了全球作战思想,并坚持要重塑美国的武装力量结构,发展以全球为空间、以任何对手为目标的快速打击能力。
4年来,尽管有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美国整军计划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03年,美国各军种先后制定了各自的转型计划,随着转型工作完成,美军将具备《2020联合构想》提出的“快速决定性作战”能力。
美军基地的调整是发展“快速决定性作战”能力的组成部分,反映了美军全面提升跨区全球快速反应能力的战略需要。
为此,专门成立了改组军事基地委员会,2003年5月,美军开始实施“驻外军事基地调整”的第一阶段。
2004年,开始了这一战略的第二阶段,即在全世界选择新基地,2005年,新的选择全部完成。
这些军事基地的设臵将按照大规模永久性军事基地、“前沿基地”、“前沿作战点”和“海外中转点”4级布局。
其中,在最可靠盟友和海外领地,如英国、日本和关岛保留大规模永久性的军事基地;在沙特、韩国、土耳其和德国等盟国建立数十个“前沿基地”,这些基地只有小规模的常驻部队;而在诸如泰国、非洲个别国家建立预先布臵而平时无人驻扎、战时随时可用的“前沿作战点”,与海上多功能基地构成一个整体;在一般友好国家建立停靠、补给、加油和维修中转站。
海上多功能基地将配备可遂行30天独立作战所需的军队和装备。
这将使美军事、外交方式发生变化。
美军无须为在外国部署基地与驻在国进行谈判,只需将数个多功能平台运送到目的地,就可搭建所需的基地。
例如在亚太地区,美军已形成了“两锚多点”的战略布势。
即以日、澳作为可靠的战略基地,以韩、日等国的基地群以及在菲、新、泰、马、印尼、文莱、印、巴和斯里兰卡等国以军事合作协议求得“多点布局”。
重庆2023年度高三(下)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陶寺遗址进行解剖发掘,确认陶寺遗址存在近13万平方米宫城。
此外陶寺遗址还先后发掘出城墙、大型宗教礼制建筑、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
由此可见,陶寺遗址所展示的文明( )A.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君主集权统治得到加强C.重视农业与手工业的管理D.反映了仰韶文化的成就2.秦汉时期,地方政府吸收了本地社会内部成员,授予他们一定的官方身份来承担日常行政事务,不享有正式官吏应有的薪俸和升迁途径,这就是里吏。
秦代里吏有典、老二职,律文称“以其里公卒、土五(伍)年长而毋(无)害者为典、老”。
据此可知( )A.基层官员的产生具有早期民主色彩B.选官加强了各阶层的流动C.国家注重民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D.里吏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3.下表为史书中南朝开国皇帝的记载,材料主要反映出南朝时期( )史料记载出处宋武帝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
凭借着巨大的军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后代晋自立。
《宋书》齐高帝萧道成兰陵萧氏,其父为刘宋时期著名武将(以军功起家)。
《齐书》梁武帝萧衍兰陵萧氏,曾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后建立南梁。
《梁书》陈武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初为乡间里司,后任广州府中直兵参军,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后废梁帝自立。
《陈书》C.南北对峙持续强化D.以军功为主要选官标准4.宋代曾公亮在水利、术数方面都颇有研究,他负责编撰的《武经总要》颇具影响力,被封为吏部侍郎。
宋真宗时,因石归宋献上的木羽弩箭,射程远,杀伤力大,朝廷增加了其俸禄。
造船务匠人项绾等研发海船,获得钱币奖励。
这反映出,北宋时( )A.治国指导思想逐渐发生变动B.社会环境利于技术创新C.与少数民族间战争比较频繁D.重文抑武政策有所松动5.明代张萱在《西园闻见录》中记载,州县“官府每举一事,必称旧例。
2005世界军费一瞥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及近两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
在谈到中国国防经费时,白皮书指出,2004年中国年度国防费预算为2117.0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6%。
2005年中国将继续加大国防开支,不过增长幅度将有所下降。
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国防费的绝对额长期低于一些西方大国,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相对较低。
从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2005年度国防预算法案来看,军费开支均比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
美国:为所有其他国家之总和根据美国《200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2005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总额为4220亿美元,比2004财政年度增加207亿美元,占美国2005年政府全部财政预算的1/5强,预计将会达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4%,几乎达到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国防预算的总和,再创历史新高。
这项法案包括为军人增加3.5%的工资,大幅增加武器购买与军事技术研究开发费用,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的经费以及调整和关闭军事基地所需的经费,并提供100亿美元用于开发导弹防御系统。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如此大幅增加国防预算有其深刻原因:一是美国进一步扩大反恐战争的需要。
布什曾将美国增加军费的原因归结为恐怖主义。
他指出,美国的军费开支有助于防止美国所面临的新恐怖威胁。
在2005财年国防预算中,国防部继续要求拥有打击恐怖主义的关键能力,强调发展新技术以识别并定位恐怖主义分子,开发敌人入侵探测系统、爆炸毁伤减缓措施、生化袭击探测装置,并加强边境安全、海岸巡逻、地区控制能力,以有效地满足反恐怖战争和其他军事行动的需要。
此外,为了保证更好地控制伊拉克局势,法案为伊拉克战争额外拨款250亿美元,并不纳入国防开支总额之内。
二是为打造一支新型的美军。
“反恐”绝不是美国增加军费的惟一动因。
为保持绝对军事优势,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自上任之后就提出了部队“转型”计划,准备打造“未来型”美军。
外军军费分配结构发展趋势探索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根据世界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在国防投入上有上升的趋势。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冷战后一度下降的世界军费总开支再呈增长趋势。
1999年,增幅达2.1%,总额为7800亿美元,2000财年,美国防预算为2812.5亿美元,2001财年国会批准执行的国防预算拨款为2963亿美元,2002财年国防预算申请额为3289亿美元。
美国年度国防预算到2005财年将达到3333亿美元,到2012财年可望达到4000亿美元。
日本1999年军费为419亿美元,2000年则达484亿美元。
2001~2005这5年间,每年约合554亿美元。
这些钱很大一部分用于加强自卫队的装备,包括装备4架空中加油机、2艘最新型“宙斯盾”导弹护卫舰、2艘1.3万吨级的可搭载直升机的护卫舰以及新型坦克、P一3C 巡逻机、C一1运输机等,还要继续与美国共同研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印度2000财年(2000年4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国防预算为5858.7亿卢比(约合136亿美元),占政府总预算的17.3%,增长幅度为历年之最,比上年增长28.2 %,较上年度修正国防预算增加20.8%,大大高于近十年来印度国防预算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由90年代以来的2.3%上升至2.7%,是印独立以来军费开支最高的一年。
(二)加大军事科研和装备采购的投入西方发达国家为储备军事潜能,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仍保证军事科研费的大量投入,以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
美军为保持军事技术优势,确保美军“一超独霸”,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性战争,加大了军事科研和装备采购费投入。
如1992年为399亿美元,比1991财年高出54亿美元。
1998财年美国防预算确定了到2001财年装备采购费增加到大约600亿美元的目标,计划从1998财年至2002财年采购费实际增长大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