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30年来中国国防预算(军费支出)的巨大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38
1 国防经费,是国家用于国防军事方面的经费。
包括用于国防建设和战争的经费。
建国以来,国防经费一直在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
军费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有着直接影响,很难想象一支经费拮据的正规军队却能保持长久高昂的战斗力。
军费开支用于支持国家安全的稳定和保障,同时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维护和攫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的国防经费支出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建国大业保家卫国(1949-1956)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外反动派势力还很强大,西北西南等地区还未彻底解放,为了尽早解放全中国,当时中央财政的大部分都充做了军费,开支浩大。
直接用于部队的军费支出,1949年高达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60%,1950年高达45%,实际军费支出最后还超支21.8%。
1949年至1956年的8年里,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平均为35%。
1953年国防经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5%,就是比例最低的1956年也高达5.95%。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以至于庞大军费成为建国初期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分析:“通货发行主要是解决军费开支及修复现有铁路的费用。
经过反复利弊权衡后,这些开支不能少,因为军费不能减,减少了就不能保证部队的需要”。
(1949年中国的财政收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以及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高涨热情,国家经济迅速复苏,财政收入也有了迅猛增长。
尽管50年至53年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但那时候国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却逐年下降,由1949年的60%,1950年的45%,下降到1956年的21.8%。
1949~1956年的8年时间,虽然国防经费开支极大,但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这种军费的高比例支出是我们党为巩固新生政权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这一时期的军费投入支持了我军主要的军事活动,包括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等。
商业2.0 理论研究286我国国防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国际比较王玉博(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随着国际关系的恶化,美国对中国已经不是从意识形态和经济等方面入手了,更是开始进行军事演习,从军事上开始威胁,而且中国不仅有外患更面临着内忧,台湾问题一直阻碍着祖国统一,中国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因此需要增强保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力量。
中国的国防力量开始逐渐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从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到中国与印度边境之争,都吸引着全国上下的目光。
因此对于中国国防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国军队的国防规模到结构变化最后与世界上主要国家进行对比,以此来加强民众对于我国国防力量的了解,具有其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国防费;规模;结构变化;国际比较前言国防费规模是决定我国国防力量的基础,如何平衡国防投入和财政投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防费规模如果占比过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的作用,容易拖累国家发展,使得国家有经济衰退的风险,而一旦国家投入国防占比较少,不仅无法保证国家的军事力量充足,更加难以守护我国的经济果实。
因此对于我国的国防规模进行具体分析,再通过结构地调整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其他国家的军费开支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有利于我国的国防费用符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平衡好国家的投入。
1 我国国防费规模中国从建国初期就一直重视着国防力量的建设,中国国防开支从建国初期的维持性投入到现在的适度增长,其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保证经济的发展下,满足我国的国防需求,但是最近的国际形势突然恶化,这就要求我国的国防战略需要有所调整。
我国的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979年最高的5.43%下降到2017年的1.26%,近30年一直保持在2%以内。
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地发展,但是对于现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无法通过军事力量对其他国家形成震慑,我国国防支出总体下降趋势明显[1]。
2 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比较2.1 我国国防费结构的变化首先我国的国防费用配置根据两个原则。
中国历年军费一览
1999年开始,军费开始逐年增加,每年保持增长12~20%的增幅。
2001年的国防费比上年增加235亿元,增幅为17.7%;2002年增加266亿元,增幅为17.6%;2003年增加200亿元,增幅为9.6%;2004年增加292亿元,增幅为11.6%;2005年的国防费预算比上年增加247亿元,增幅为12.6%。
从2000~2005年的6年间,国防费支出从1207.54亿元增加到2475亿元,翻了一番。
从1999年到2009年的11年间,军费从1076亿元增加到4806亿元,总额翻了两番还多。
2002年,中国GDP迈过10万亿元关口,军费开支也超过了1500亿元。
此后,中国经济隔几年迈上一个台阶,2006年GDP超过20万亿元,2008年迈入30万亿元。
中国的军费开支也相应与经济发展同步得到提升,2004年超过2000亿元,2007年超过3000亿元,2008年又超过4000亿元,2009年达到4806亿元。
国际上开始对中国军费的这种增长速度议论纷纷,而中国国防白皮书则把这种增长释为“补偿性发展”。
2010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5321.15亿元,比2009年增长7.5%,国防费增幅有所下降。
2011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约为6011亿元人民币,相比2010年增加12.7%。
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676.04亿元人民币,增长11.2%。
2013年,中国国防预算总额为7202亿,较2012年提升10.7%。
文献综述经济学中国近30年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Feder-Ra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一、研究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方法概述1.Feder-Ram模型。
Feder-Ram模型是从国防投资的正外部性的角度解释国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的一种模型。
该模型是Biswas和Ram( Biswas & Ram,1986) 在菲德( Feder,1983)关于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两部门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这一模型当被应用到分析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依据所设定的外部性因素和所包括的部门数量,可分为两部门模型、三部门模型和四部门模型。
两部门模型是指将国民经济分为国防部门和非国防部门。
三部门模型是在两部门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将非国防部门划分为私人部门和非国防公共部门。
四部门模型则是在三部门模型基础上额外考虑了进出口部门。
以两部门模型为例,该模型通过测算代表非国防部门和国防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与其差额,并计算代表外部性的参数,通过这些参数的正负及其大小来判断国防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凯恩斯模型分析法。
研究国防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凯恩斯模型在传统凯恩斯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右侧加入了国防支出的变量,由反应经济总需求的公式Y=C+I+G+M+TS出发,经过一系列数学处理和适当的假设,得出国防支出关于经济增长率的公式。
该模型通过直接设定国防支出为经济总收入的组成部分这一角度出发考察国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凯恩斯主义的方法特征。
3.格兰杰因果检验法。
该方法忽略了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仅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检验国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这一方法仅能检验国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而无法回答国防支出通过什么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
但由于其假设简单,数据可得性强且便于操作,国内外均有大量学者使用此方法研究国防支出和经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
不同时期中国国防支出情况分析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周边邻国较多,海岸线狭长,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和平,国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国防支出也成为了财政支出中的重要方面。
但是,中国的国防支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自己特殊的价值与地位,即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国防支出和维护国家稳定与和谐,而非对外扩张。
中国的国防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建国初期,即1949年到1958年;第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即1959年至1977年;第三是改革开放时期,即1978年至现在。
三个时期的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截然不同,同时国防支出的范围也各相不同,下面我就就分阶段的对中国的国防支出做充分的分析与论证,最后得出中国国防支出的特点与价值。
一:阶段分析1.建国初期建国初期,中国的政局不稳,对外则有反对势力干涉,此时的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很大的,如下图所示: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的财政收入逐年大比例的增加,说明中国的经济在稳固发展,而国防支出同样在在增加,说明当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国防事业的建设,同时联系当时的国际背景,外国势力对中国敌对,都迫使中国要在国防方面要大幅度的增加开支,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定与和平,给为百姓创造一个和谐的国内环境。
上表的数据充分显示出了建国初期的国防支出的情况,从国防支出所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1950年至1955年的比重较大,原因是当时中国在进行战争,如抗美援朝、国内剿匪等,从而国防支出成为了当时财政的重点支出对象,而1957年后,战争基本结束,所以国防支出开始有所下降,但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所以国防支出依旧在财政收入中占相当重的比例。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跨越的时间段很长,其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也极其复杂,所以国防支出有很大的变动性,其重点支出的对象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的折线图则可以一目了然的显示出这个时期的变动。
上面点线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时期的财政收入波动性极强,因为于这个时期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前期犯了许多错误,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而此时的国防支出却趋于稳定,原因在于这个时期的国内环境相对良好,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国家没必要将备战作为工作重心,也没必要在军费上浪费太多的财政收入。
历年军备支出情况汇报近年来,各国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军备支出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历年军备支出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国在军事领域的投入和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军备支出情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大国,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军备支出的领跑者。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国防预算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占据全球军事支出的约40%。
这一数字实在令人震惊,也反映出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雄厚资源投入。
其次,俄罗斯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军事大国,其军备支出情况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俄罗斯的军备支出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军事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俄罗斯投入了大量资源,试图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这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军备支出情况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军备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致力于提升军事技术和装备水平,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另外,欧洲国家的军备支出情况也值得关注。
由于欧洲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些国家的军备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北约成员国中,一些国家为了加强集体防御能力,加大了国防预算的投入,以此来应对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
总的来说,全球各国的军备支出情况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军事领域的投入,试图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军备支出的增加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通过本文的汇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的军备支出情况,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
希望各国能够保持理性和克制,共同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政规模变化及原因作者:吕凯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4期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规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对这30年预算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政预算绝对规模逐年上升,财政预算收支占GDP的比重则呈U型变化。
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得出我国财政收支规模变化与改革有密切关系的结论,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源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财政预算收入;财政预算支出;变化中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038-0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政体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体制变革使得财政体制的变动更为剧烈。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太大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有人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变化尚属正常,国家财力下放和集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财力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不存在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伴随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变化,表1(见下页)显示了在这30年中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财政收入绝对数除1979年和1980年略有下降外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绝对数也除了1980年和1981年略有减少外都以不同速度增长。
与1978年相比,2007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加了45.76倍和44.62倍。
从财政收支增长率来看,有的年份增长快,有的年份增长慢,而且在1994年前后几年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如果与GDP增长率变化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在1994年以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率基本大于GDP增长率,而在1994年之前是有的年份GDP 增长率大于财政规模变化率,有的年份小于财政规模的变化率。
中国近年来国防支出的规模及与美、印、日等国的对比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于是有些国家提出了“中国威胁论”。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年来的国防规模的分析,并与美国、印度等军事大国家相比较,从军事开支的角度驳斥“中国威胁论”,并通过比较结果,得出中国国防支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防支出中国威胁论比较建议一、我国的军事开支现状表1.我国1999—2008年10年的国防开支与经济规模对比情况一国的国防开支主要通过军费表现出来,而一国的经济规模主要包括GDP 和财政收入,通过1999—2008年这10年的军费开支及经济总量变化情况的对比,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军事开支规模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经济总量变化的配比情况。
年份GDP(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军费(亿元)军费占财政比例(%)军费占GDP比例(%)1999 89677 11444 1076 9.40 1.202000 99214 13395 1207 9.01 1.222001 109655 16386 1442 8.80 1.322002 120332 18903 1708 9.04 1.422003 135822 21715 1908 8.79 1.402004 159878 26396 2200 8.33 1.382005 183084 31649 2475 7.82 1.352006 210817 39373 2979 7.57 1.412007 246619 51304 3554 6.93 1.442008 300670 61316 4177 6.81 1.39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09)》,部分资料来自中国知网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999—2008年这10年中,中国的GDP和财政收入都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军费开支也随着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突破了4000亿元,但军费开支相对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则较为缓慢,军费占财政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军费占GDP比例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一直保持在1.5%以下,而国际上公认的较为正常的军事费开支占GDP的比例是3%—4%之间。
历年军备支出情况汇报近年来,各国的军备支出一直备受关注。
军备支出是指国家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开支,包括军事装备的采购、军队的训练和维护等费用。
通过对历年军备支出情况的汇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在军事领域的投入和动向,为国际安全和稳定做出更准确的评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军备支出情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大国,美国的军费支出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在2019年的军费支出高达685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支出的37%以上。
这一数字比第二名的中国高出将近3倍,可见美国在军备支出上的巨大投入。
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下中国的军费支出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军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2019年的军费支出达到了18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和平发展,但也不断加大国防力量的建设和投入,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除了美国和中国,其他国家的军备支出情况也备受关注。
例如,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在军备支出上投入巨大。
这些国家的军费支出不断增加,使得全球军备竞赛愈发激烈,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的军备支出情况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各国的军费支出情况,促进国际军控和军备削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综上所述,历年军备支出情况汇报显示,各国在军事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军控和军备削减,共同应对全球安全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各国能够本着维护共同利益的精神,共同致力于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新xx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发布:强悍村姑|来源:xx旗帜网|点击:896 |回复:1新xx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国防投入也在加大,国际上一些妙作“中国威胁论”的人便就军费数字增长大加渲染。
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军费开支的演变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保持适当的军费理所当然。
逢大战军费第一,搞建设压低比例我国2500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便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从古至今的战争特别是大战,关系到国家存亡,政府都会集中财力服务于军事。
近代中国战乱不息,清王朝和民国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大半都用于养兵和打仗。
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布成立,国内战争至1950年春才墓本结束,而同年10月又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
这一年国家财政支出只有68亿元人民币(按新币算),供养军队和战争的开支便达29亿元,比例高达42%。
在1951年内,由于国家财政支出以保障战争为第一位,在国民收入497亿元、政府开支123亿元之中,直接军费便占52亿元,再加上国防特支费6亿元,国防开支分别占国民收入的13%和政府财政支出的48%,是新中国国防开支比例最大的年份。
对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急需搞建设的新中国而言,自然不愿保持这种高比例。
1951年秋朝鲜停战谈判取得进展后,毛泽东马上要求挤出钱来搞建设,并预定将军队总数由626万人减至350万人。
1952年,军费开支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便降到33%,经济建设费占了第一位。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中共中央规定,军费要压缩到国家财政支出的20%以下。
为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国家便大力裁军并压缩军费。
1957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压缩军政开支,翌年,全军员额减至237万人,军费只有50亿元,分别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1%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8%. 1960年的军费为58亿元,降到GDP的3.5%和国家财政支出的8%。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
今天,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在加快步伐,来应对威胁,促进国家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首先,中国优化分配军费,增加了军事装备数量和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军队实力。
根据官方报道,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为1.1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40亿美元);2016年中国国防预算为1.1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790亿美元)。
这些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军备装备的研发上,从而推动中国军队实力的发展。
其次,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环境的进步,通过推动和平统一的步伐来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中国正努力加强国家安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立军事互信,使有关各方走向和平协商和谈判,以解决两岸关系问题。
此外,过去几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军事改革和军队建设,持续开展军事训练,大力宣传国防文化,整改军队政治教育,加强党的领导,突出以群众路线带动军队建设,全面加快军事现代化步伐,强化军队整体战斗力。
最后,中国正为全球和平努力,积极参与国际国际事务,同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军事合作,充分发挥维护世界和平和持久安全的作用。
2015年11月,中国参加了在北约主办的国际军演,把中国的军事实力向西方更多地展示出来;随后,中国和俄罗斯武装力量组织了一场重大的联合军事演习,证明了中国在军事相互信任和安全合作方面的表现。
总而言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军事实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投入更大的努力。
2023国防开支报告全球摘要2023年国防开支报告显示,全球国防支出继续稳步增长。
本文将分析全球各国2023年的国防开支情况,并探讨其中的趋势和影响。
引言国防开支是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支出,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
通过对2023年全球国防开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国防投入情况,以及其对地区和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
全球国防开支概况根据2023年国防开支报告,全球国防开支总数达到了X万亿美元,相较于上一年有X%的增长。
主要国家国防开支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2023年的国防开支情况:•美国:X万亿美元,占全球国防支出的X%•中国:X万亿美元,占全球国防支出的X%•俄罗斯:X万亿美元,占全球国防支出的X%•印度:X万亿美元,占全球国防支出的X%•英国:X万亿美元,占全球国防支出的X%国防开支趋势全球国防开支呈现出以下趋势:1.高收入国家国防开支增长明显,低收入国家增长缓慢。
由于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形势的需求,高收入国家的国防开支持续增长,而低收入国家则面临经济限制和其他发展需求的挑战。
这导致了全球国防开支的不平衡现象。
2.亚太地区国防开支增长迅速。
在2023年,亚太地区的国防支出增长最为显著,主要受到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推动。
这反映了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竞争加剧的趋势。
3.技术升级和军备现代化是国防开支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国对于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的更新和升级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国防开支中的一部分会用于研发新技术和采购先进武器装备,以提高军事实力。
国防开支对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国防开支的增加会对全球安全形势带来一系列的影响:1.影响地区军事平衡。
国防开支的增加会改变地区的军事平衡,导致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
一些国家可能会借助国防开支的增加来提升军事实力,进而对邻国或地区产生潜在的威胁。
2.刺激军火贸易和军备竞赛。
国防开支的增加会刺激军火贸易,推动各国在军备竞赛中不断增加军事支出。
解析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摘要]军费是一国国防政策的经济表现,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军费开支的增加准备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中国国家安全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具有补偿性、有限性、防御性和协调性的特点。
“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是荒谬的,其炮制者的动机无非是要削弱中国的军事防御力量,遏制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军费开支;增长;中国军事威胁论200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第五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对外公开阐述自己的国防政策。
根据这份文件,2004年、2005年中国年度国防费分别为2 200.01亿元人民币和2474.9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分别增长15.21%和12.50%。
近年来,中国军费开支保持了连年增长的势头: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分别为934.7亿元、1076.7亿元、1207.54亿元、1442.02亿元、1707.78亿元、1907.8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军费开支逐年递增10%以上(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使用数据均来自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以美国、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动辄拿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做文章,大肆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声称: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必然会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而对周边国家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于打破现有的国际力量平衡,给世界带来动荡与纷争。
对此,我们不仅需要从道义上予以回击,更需要通过对中国军费开支平实、客观的分析对其进行批驳。
一、军费开支的增长与“中国军事威胁论”军费也称国防费,是一个国家国防政策的经济表现,它具体而清晰地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在某种意义上讲,军费是国家军事战略的“风向标”。
一国军费的投量或投向发生变化往往意味着该国军事战略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的调整或调整动机。
历年军费情况汇报怎么写历年军费情况汇报。
军费支出一直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历年来,我国军费支出一直备受关注,其情况也备受瞩目。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历年军费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军费支出的总体情况。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军费支出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防建设的深入推进,军费支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防需求的提升,使得我国能够更多地投入到国防建设中,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军费支出的结构情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防需求的变化,我国军费支出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主要是用于军队的基本运转和装备更新,而近年来,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我国的军费支出也更多地用于军事装备的研发和采购,以及军事人员的培训和福利保障。
这些都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军费支出的国际比较情况。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军费支出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虽然我国的军费支出在国际上并不是最高的,但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军费支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这也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国防建设上的决心和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军费支出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防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军费支出也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在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家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下,我国的军费支出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军费支出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历年军费情况汇报显示出,我国的军费支出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其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首次公布30年来国防费的基本数据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2009年01月21日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昨发布,首次公开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费数据⊙综合新华社电中新社北京1月20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发表了《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公布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防费的基本数据。
白皮书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坚持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投入始终保持合理适度的规模。
从1978年到1987年,国防建设处于低投入和维持性状态;从1988年到1997年,中国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国防投入;从1998年到2007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国防费的稳步增长。
国防费年平均增长5.9%,占GDP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
白皮书指出,中国国防费总额、军人人均数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大国的水平。
2007年,中国年度国防费相当于美国的7.51%、英国的62.43%。
军人人均数额是美国的4.49%,日本的11.3%,英国的5.31%,法国的百15.76%,德国的14.33&。
从国家国防负担的相对比例看,中国国防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8%,而美国占4.5%,英国占2.7%,法国占1.92%。
我军装备体系以第三代第二代武器装备为主(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15年覆盖全球属于传闻武警:国防白皮书:武警部队是国家反恐怖的重要力量中国出动军队4.6万人武警8.5万人参与奥运安保军人待遇:复转军人因待遇问题游行上访是个别情况台海: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台海局势及军事部署答问国庆阅兵:国庆60周年大阅兵将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装备其他:中国敦促日本尽早启动遗弃化武实质性销毁工作在历部国防白皮书对中国国防费增长原因、预算编制程序和使用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20日发表的《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公布了30年来国防费变化的基本数据。
新中国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发布: 2011-3-01 10:30 | 作者: 强悍村姑|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点击: 896 | 回复:1新中国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国防投入也在加大,国际上一些妙作“中国威胁论”的人便就军费数字增长大加渲染。
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军费开支的演变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保持适当的军费理所当然。
逢大战军费第一,搞建设压低比例我国2500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便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从古至今的战争特别是大战,关系到国家存亡,政府都会集中财力服务于军事。
近代中国战乱不息,清王朝和民国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大半都用于养兵和打仗。
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布成立,国内战争至1950年春才墓本结束,而同年10月又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
这一年国家财政支出只有68亿元人民币(按新币算),供养军队和战争的开支便达29亿元,比例高达42%。
在1951年内,由于国家财政支出以保障战争为第一位,在国民收入497亿元、政府开支123亿元之中,直接军费便占52亿元,再加上国防特支费6亿元,国防开支分别占国民收入的13%和政府财政支出的48%,是新中国国防开支比例最大的年份。
对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急需搞建设的新中国而言,自然不愿保持这种高比例。
1951年秋朝鲜停战谈判取得进展后,毛泽东马上要求挤出钱来搞建设,并预定将军队总数由626万人减至350万人。
1952年,军费开支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便降到33%,经济建设费占了第一位。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中共中央规定,军费要压缩到国家财政支出的20%以下。
为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国家便大力裁军并压缩军费。
1957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压缩军政开支,翌年,全军员额减至237万人,军费只有50亿元,分别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1%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8%. 1960年的军费为58亿元,降到GDP 的3.5%和国家财政支出的8%。
【网易】30年来中国国防预算(军费支出)的巨大变化!——2009年,中国国防预算数(军费支出)为4806.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预算执行数增加624.82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9%;国防费预算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6.3%。
按2008年年末汇率1美元=6.8346元计算,200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约合703.31美元。
1978—2008年中国国防预算的变化国防预算增长幅度人民币全年国防预算国内生产总值军费占GDP 国家财政支出军费占财政(亿元)平均汇率(亿美元)(GDP)比例(亿元)支出比例1978 167.84 12.75% 1.6840 99.67 3645.20 4.60% 1122.09 14.96%1979 223.00 32.74% 1.5550 143.41 4063.00 5.49% ————1980 193.84-14.95% 1.4984 129.36 4545.60 4.26% 1228.83 15.77% 1985 191.53 6.08% 2.936665.22 9016.00 2.12% 2004.25 9.56% 1986 201.00 4.69% 3.4528 58.2110275.00 1.96% ————1987 210.00 4.48% 3.7221 56.42 12059.00 1.74%————1988 218.00 3.81% 3.7221 58.57 15043.00 1.45% ————1989 251.00 15.14% 3.7651 66.66 16992.00 1.48% ————1990 290.3115.54% 4.7832 60.69 18667.80 1.56% 3083.59 9.41% 1991 330.31 13.78%5.3233 62.05 21781.50 1.52% 3386.62 9.75% 1992 377.86 14.40% 5.5146 68.5226923.50 1.40% 3742.20 10.10% 1993 425.80 12.69% 5.7620 73.90 35333.901.21% 4642.30 9.17% 1994 550.71 29.34% 8.6187 63.90 48197.90 1.14% 5792.629.51% 1995 636.72 15.62% 8.3510 76.24 60793.70 1.05% 6823.72 9.33%1996 720.06 13.09% 8.3142 86.61 71176.60 1.01% 7937.55 9.07% 1997812.57 12.85% 8.2898 98.02 78973.00 1.03% 9233.56 8.80% 1998 934.70 15.03%8.2791 112.90 84402.30 1.11% 10798.18 8.66%1999 1076.40 15.16% 8.2783 130.03 89677.101.20% 13187.67 8.16% 2000 1207.54 12.18% 8.2784 145.87 99214.60 1.22%15886.50 7.60%2001 1442.04 19.42% 8.2770 174.22 109655.20 1.32% 18902.58 7.63% 20021707.78 18.43% 8.2770 206.33 120332.70 1.42% 22053.15 7.74% 2003 1907.8711.72% 8.2770 230.50 135822.80 1.40% 24649.95 7.74% 2004 2200.01 15.31% 8.2768265.80 159878.30 1.38% 28486.89 7.72% 2005 2474.96 12.50% 8.1917 302.13183867.90 1.35% 33930.28 7.29% 2006 2979.38 20.38% 7.9718 373.74 211923.00 1.41%40422.73 7.37% 2007 3509.21 17.78% 7.6099 461.14 257306.00 1.36% 49565.407.08% 2008 4182.04 19.17% 6.9385 602.73 300670.00 1.39% 62427.00 6.70% 一,——197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达到了当时的高峰223亿元。
1980年后,国防预算开始下降,直到1988年才达到218亿元,与十年前的1979年相当。
这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防建设最为困难的时期。
1989年后,中国的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这一年开始,国防预算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截至2009年,中国的国防费用已经连续21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
199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4000亿元;2010年,将突破5000亿元大关。
以美元计算,197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曾达到143亿美元。
此后逐年下降,直到2000年才又达到145亿美元,几乎与21年前的1979年相当。
这20多年,为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二,——1978-1980年,中国的军费占GDP的比例为4%以上,符合世界的平均水平,其实并不算高,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例也不到16%。
1980年,国家为了经济建设,开始大幅度压缩军费,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后,军费占GDP的比例降到了2.12%。
此后继续逐年下降,一直到2008年还一直保持在2%以内;其中1996年最低,只有1.01%。
从1997年开始,军费占GDP的比例有所上升,除了1997、1998、199和2000年外,其他年份保持在1.3-1.4%之间,但是离世界平均水平4%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1995年,中国国防预算仅为76.24亿美元,而日本高达502亿美元,日本几乎为中国的7倍!此后几年,日本的国防预算略有下降,但始终保持高额军费开支,从1998年的390亿、1999年的419亿美元,到2000年的484亿美元。
2003—2006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分别为469亿美元、415亿美元、453亿美元、408亿美元。
这期间,因日元对美元汇率波动很大,日本的军费开支数也时增时减,但基本上为400多亿美元。
——2007年,中国的军费支出为467.75亿美元;同年,日本的军费支出为413.93亿美元。
中国首次超过日本!从此,日本的军费开支再也不能超过中国!日本2009年开始将国防预算增加2.2%,达到4.84万亿日元。
按2008年末汇率1美元=90.9日元计算,约合532.45亿美元。
这已经是十年来日本国防预算的顶峰了。
2009年,日本的国防预算已经大大低于中国。
今后几年,日本与中国的差距将逐年加大。
四,长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台财政总预算的各项支出的比例中始终名列首位。
在50年代,军费开支占财政总预算的70%以上,60年代占50%,80年代占35%以上,2000年后的几年占20%以上。
台湾的军费预算,一般根据其用途分为公开和秘密两大部分。
90年代,台湾大量向外采购先进武器装备,其军费开支大幅增加,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增率平均达到20%。
1980年,台湾军费开支为965亿台币,约合28.69亿美元,还远远落后于大陆。
到1988年台湾军费开支约为53亿美元,已经和大陆相当了。
而到1992年时,台湾的军费开支已经上升到108亿美元,五年内翻了一番。
台湾开始领先于大陆。
——1991年大陆军费只有62亿美元的时候,台湾军费就超过90亿美元。
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相对稳定,但仍有小幅增长,基本保持在100-110亿美元左右,分别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5%和财政总预算的22%。
1998年度,台湾正式公布的军费预算为2780亿元新台币(当时约合100亿美元),加上当年采购战机特别预算拨款17亿美元,该年度实际军费预算达117亿美元。
若按台湾地区总人口2180万人计算,平均每人530美元,台军人均军费为2.6万美元,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拥有的军费数额。
1990年大陆的军费不过60亿美元,台湾的军费按汇率也达到这一数字。
到1998年台湾的军费预算达到117亿美元,仍然超过大陆的军费开支112.9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两岸军事实力天平一度向台湾倾斜。
——而进入21世纪后,台湾则因经济低迷,军事预算日趋紧张,加之其武器装备基本靠外购而不能自产,增强军备的步伐便很快被大陆甩在了后边,两岸军事实力天平开始向大陆倾斜。
2002年度台湾的军费预算总额为2610亿台币,约合77.84亿美元;2003年军费预算总额为2615亿台币,约合78.05亿美元。
2004年为2650亿台币,约合79.10美元。
2007年,台湾的军费开支3235亿新台币,比上一年增长28.1%,接近3成,约合98.24亿美元。
——2009年度台湾的预算案,支出规模达1.83万亿新台币,比2008年增长6.9%,创历年新高。
防务支出比2008年减少104亿元,占总预算的17.2%,是最近三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按2008年末汇率1美元=32.83新台币计算,2009年台湾的军费开支约合96亿美元。
2009年,大陆军费开支为703亿美元,大陆已经超过台湾的7倍多。
附:台湾往年军费开支的变化单位:亿新台币1975年1978年1980年1983年383 457 702 965 1390 1991年1993年1994年1998年2190 2330 2460 2880 3020 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719 2610 2615 2650 2608 2006年2008年2009年2525 3235 3256 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