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 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 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 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 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 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 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 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 里,依依不舍送我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 也 表达诗人离开故乡依依不舍、饱含游子的思乡之 情。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 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 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 的荒原,滚滚东流。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 。 “随”字写出了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的样子, 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气势磅 礴,形象生动。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 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 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 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 奔腾而去。
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 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说“故乡水”对自己怀 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 “万里送行舟”。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比直 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 味和情趣。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 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 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 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 “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 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 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 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