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肺通气的阻力
- 格式:pdf
- 大小:701.93 KB
- 文档页数:19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练习题及答案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一、镇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②和③三个基本环节,其中外呼吸包括④和⑤;内呼吸包括⑥和⑦。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①,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②。
3.胸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一个含有①的潜在的②的腔隙,其中的压力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③大气压,故称为④。
4.肺通气的阻力有①和②两种。
弹性阻力用③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④关系。
5.肺的弹性阻力来自①和②,其中尤以③为主。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①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②,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③上,具有④作用。
7.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①中,它受②、③和④的影响。
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① ,由于②的存在,浅而快的呼吸不利于③。
9.决定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有①、②和③。
如果每分肺通气量不变,呼吸频率愈快,肺泡通气量就会④。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①、②和③。
11.正常人的肺通气/血流比值为①。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②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③_。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④12.0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有①和②两种,以③为主。
02主要以④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⑤和⑥。
13.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①、②、③和④。
14.氧合血红蛋白呈①色,去氧血红蛋白呈②色。
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③,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④。
15.血红蛋白和CO结合的能力是02的①倍,因此空气中即使只有少量的CO也会造成②。
16.形成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①和② ,即③。
目前流行的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认为:延髓的④兴奋,引发吸气动作,再通过⑤机制发生呼气。
17.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①和② ;可感受③和④浓度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⑤ ,可感受脑脊中⑥浓度的变化。
浓度①,H+浓度②18.当动脉血中CO2或0分压③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219.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①的平滑肌中,该反射的传入神经是②。
关于肺通气阻力的描述
肺通气阻力是指气流在呼吸系统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通气阻力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气道直径、气道长度、气道壁的弹性以及黏液或其他分泌物的存在。
气道直径是决定通气阻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正常情况下,气道的直径是相对稳定的,但在某些疾病或病理情况下,气道直径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气道痉挛会导致气道收缩,从而增加通气阻力。
此外,气道内的黏液也会影响气道直径,黏液的增加会减小气道的直径,增加通气阻力。
气道长度也会对通气阻力产生影响。
气道越长,通气阻力就越大。
这是因为气流在经过长的气道时需要克服更多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了通气阻力。
然而,在正常情况下,气道长度的变化对通气阻力的影响较小。
此外,气道壁的弹性也会对通气阻力产生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气道壁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呼吸过程中自由扩张和收缩。
然而,在某些疾病或病理情况下,如肺纤维化,气道壁的弹性会减弱,从而导致通气阻力的增加。
总体而言,通气阻力的增加会使呼吸过程更加困难,导致患者感到呼
吸困难和疲劳。
了解和监测通气阻力的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呼吸流量和肺功能来评估通气阻力的程度,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扩张气道,或者进行物理治疗以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与非弹性阻力,前者是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约占总阻力的2/3,非弹性阻力包括黏性阻力和惯性阻力,约占1/3,其中又以气道阻力为主。
黏性阻力是指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或呼吸时组织相对位移所发生的摩擦力,前者称为气道阻力(Raw),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占80-90%。
发生肺组织病变或发生胸廓异常,其黏性阻力也明显增加,但与气道阻力相比,其对通气功能影响,仍相对较轻。
生理情况下,气道阻力大约50%位于鼻与口腔,25%位于声门,15%位于气管、支气管,第十级之前的大气道约占总阻力的85%
呼吸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弹性,顺应性(C)是弹性阻力(E)的倒数,即E=1/C,主要涉及到肺顺应性C L,胸廓顺应性Ccw,胸肺总顺应性Crs。
肺弹性阻力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肺泡表面张力与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前者约占2/3,后者约占1/3。
胸廓的弹性阻力:胸廓也具有弹性,胸廓处于自然位置的肺容量,相当于肺总量的67%左右,此时胸廓毫无变形,不变现出弹性回缩力或扩张力。
当肺容量小于67%时,胸廓的弹力向外,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当肺容量大于67%时,胸廓的弹力向内,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所以胸廓的弹性作用随胸廓的位置而变化,与肺明显不同。
弹性阻力与黏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不同,对于吸气与呼气表现为相反的作用,一种是动力,另一种是阻力。
生理练习题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2、肺通气3、呼吸运动4、肺内压5、胸内压6、弹性阻力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8、潮气量9、肺活量10、肺通气量11、生理无效腔12、肺泡通气量13、通气/血流14、血氧饱和度15、氧解离曲线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
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
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 C )。
肺通⽓的动⼒需克服肺通⽓的阻⼒⽅能实现肺通⽓。
阻⼒增⾼是临床上肺通⽓障碍最常见的原因。
肺通⽓的阻⼒有两种:弹性阻⼒(肺和胸廓的弹性阻⼒),是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约占总阻⼒的70%;⾮弹性阻⼒,包括⽓道阻⼒,惯性阻⼒和组织的粘滞阻⼒,约占总阻⼒的30%,其中⼜以⽓道阻⼒为主。
1.弹性阻⼒和顺应性 弹性组织在外⼒作⽤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倾向,为弹性阻⼒。
⽤同等⼤⼩的外⼒作⽤时,弹性阻⼒⼤者,变形程度⼩;弹性阻⼒⼩者,变形程度⼤。
⼀般⽤顺应性来度量弹性阻⼒。
顺应性是指在外⼒作⽤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弹性阻⼒⼩;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弹性阻⼒⼤。
可见顺应性(C)与弹性阻⼒(R)成反变关系: 顺应性⽤单位压⼒变化(△P)所引起的容积变化(△V)来表⽰单位是L/cmH2O,即 肺弹性阻⼒和肺顺应性肺具有弹性,在肺扩张变形时所产⽣的弹性回缩⼒,其⽅向与肺扩张的⽅向相反,因⽽是吸⽓的阻⼒,即肺弹性回缩⼒是肺的弹性阻⼒。
肺的弹性阻⼒可⽤肺顺应性表⽰: 肺弹性阻⼒来⾃肺组织本⾝的弹性回缩⼒和肺泡内侧的液体层同肺泡内⽓体之间的液⽓界⾯的表⾯张⼒所产⽣的回缩⼒,两者均使肺具有回缩倾向,故成为肺扩张的弹性阻⼒。
肺组织的弹性阻⼒仅约占肺总弹性阻⼒的1/3,⽽表⾯张⼒的约占2/3,因此,表⾯张⼒对肺的张缩有重要的作⽤。
肺泡表⾯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的⼀种脂蛋⽩混合物。
肺泡表⾯活性物质降低表⾯张⼒的作⽤,有重要的⽣理功能。
表⾯活性物质可使肺泡液-⽓界⾯的表⾯张⼒降得⽐⾎浆低得多,这样,就减弱了表⾯张⼒对肺⽑细⾎管中液体的吸引作⽤,防⽌了液体渗⼊肺泡,使肺泡得以保持相对于燥。
此外,由于肺泡表⾯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增⼤,也随半径的增⼤⽽减⼩,所以⼩肺泡,表⾯活性物质的密度⼤,降低表⾯张⼒的作⽤强,表⾯张⼒⼩,使⼩肺泡内压⼒不⾄过⾼,防⽌了⼩肺泡的塌陷;⼤肺泡表⾯张⼒则因表⾯活性物质分⼦的稀疏⽽不致明显下降,维持了肺泡内压⼒与⼩肺泡⼤致相等,不⾄过度膨胀,这样就保持了⼤⼩肺泡的稳定性,有利于吸⼊⽓在肺内得到较为均匀的分布。
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2.肺通气3.肺活量4.时间肺活量5.肺泡通气量6.胸膜腔内压7.通气/血流比值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和。
3.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呈呼吸。
4.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和两种,以为主。
5.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是和。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分布于肺泡壁液体分子层表面,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
7.肺活量是、和之和。
8.肺泡通气量=。
9.正常成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约为,此时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配比最合适,肺换气效率。
若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均可导致肺换气效率。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
11.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有两种,即和,以为主。
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的形式是和,以为主。
12.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是,调整呼吸节律的中枢是。
13.参与呼吸运动调节的化学感受器,分为和两种。
14.当动脉血中CO2分压,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15.肺扩张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A.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与跨壁压之间压力差3.下列关于呼吸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B.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胸式运动C.平静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D.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E.成年人呼吸运动的形式呈混合式呼吸4.参与平静呼吸的肌肉是:A.膈肌和肋间外肌B.膈肌和腹壁肌C.膈肌和肋间内肌D.膈肌E.肋间外肌5.下列属于被动过程的是:A.平静呼吸的吸气B.平静呼吸的呼气C.用力呼吸的吸气D.用力呼吸的呼气E.以上都不是6.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A.呼气过程B.吸气末和呼气末C.呼气末和吸气初D.吸气全程E.呼吸全程7.成年人正常呼吸形式是A.腹式呼吸B.胸式呼吸C.人工呼吸D.混和式呼吸E.用力呼吸8.人工呼吸的原理是用人工方法造成:A.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C.腹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D.胸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E.肺内压与腹内压的压力差9.下列关于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维持肺的扩张状态B.胸膜腔内压总是低于大气压C.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D.有利于静脉血回流E.气胸时胸膜腔负压增大10.胸膜腔内压等于: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弹性阻力C.大气压-肺表面张力D.大气压-肺回缩力E.以上都不是11.胸膜腔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肺的回缩力B.肺弹性阻力C.胸膜腔的密闭性D.大气压力E.胸廓的扩张12.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膈肌收缩B.肋间外肌收缩C. 胸膜腔密闭性D.肺内压高于大气压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13.衡量肺和胸廓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是:A.弹性阻力B.气道阻力C.扩散阻力D.顺应性E.非弹性阻力14.能使肺弹性阻力减小,肺顺应性增大的是:A.肺纤维化B.肺充血C.肺水肿D.肺气肿E.以上都不是15.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A.气流速度B.气流形式C.呼吸道口径D.呼吸时相E.呼吸道长度16.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是:A.肺活量B.用力呼气量C.补吸气量D.补呼气量E.肺总量17.能更客观地评价肺通气功能好坏的指标是: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1秒用力呼气量D.补吸气量E.补呼气量18.某人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分,其肺泡通气量约为:A.3LB.4LC.5LD.6LE.7L19.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率加快时,受影响最大的是:A.每分通气量B.无效腔气量C.肺泡通气量D.功能余气量E.肺总量20.气体交换的动力是: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呼吸膜的通透性E.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21.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组织B.细胞内液C.肺泡气D.动脉血液E.静脉血液22.肺泡气中分压最高的气体是:A.O2B.CO2C.N2D.COE.水蒸气25.可使呼吸膜面积减小的因素不包括:A.肺气肿B.肺不张C.肺水肿D.肺实变E.以上都不是23.正常成年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为:A.0.048B.0.084C.0.48D.0.84E.0.2424.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氧合血红蛋白E.去氧血红蛋白25.血液中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氧合血红蛋白E.去氧血红蛋白26.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下丘脑E.大脑皮层27.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促使吸气转为呼气B.促使呼气转为吸气C.减慢呼吸频率D.使吸气时程延长E.使呼气时程延长28.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中脑和脑桥B. 延髓和脑桥C.延髓和中脑D.大脑皮层和脑桥E.大脑皮层和延髓29.在动物实验中,下列操作哪项可使家兔的呼吸停止:A.切断两侧迷走神经B.切除大脑皮层C. 在中脑和脑桥之间横断D.在脑桥上中部横切E.在延髓和脊髓之间横断30.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A.血液中的CO2B.脑脊液中CO2C.血液中H+D. 脑脊液中H+E.脑脊液中的PO2降低31.CO2对呼吸运动的兴奋主要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而实现的:A.直接刺激脑桥的呼吸中枢B.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刺激外周化学感E.以上都不是32.轻度缺O2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主要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而实现的:A.抑制延髓呼吸中枢B.刺激脑桥呼吸中枢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E.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33.血液H+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主要通过:A.兴奋延髓呼吸中枢B.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C.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E.抑制延髓呼吸中枢34.调节呼吸运动最主要的生理因素是:A.CO2B.H+C.O2D.N2E.CO35.实验中切断家兔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A.频率加快,幅度减小B.频率加快,幅度增大C.频率和幅度均不变D.频率减慢,幅度减小E.频率减慢,幅度增大36.关于肺牵张反射,错误的是:A.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层B.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C.可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D.有明显的种族差异E.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对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A2型题37.王某,女性,20岁,因患严重贫血入院。
肺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分级标准摘要:一、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定义和原因二、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和影响三、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分级标准四、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五、总结正文:一、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定义和原因肺通气功能障碍是指肺部在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吸入和排出受到阻碍,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最大通气量下降、气道阻力增加等现象。
常见的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哮喘、支气管狭窄、痉挛以及支气管异物等。
二、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和影响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
严重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危及生命。
三、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分级标准肺通气功能障碍一般分为四级,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中的FEV1(用力吸气后第一秒内呼出的气体量)占预计值(FEV1pred)的百分比来分级。
1.一级(轻度):FEV1pred ≥ 80%2.二级(中度):50% ≤ FEV1pred < 80%3.三级(重度):30% ≤ FEV1pred < 50%4.四级(极重度):FEV1pred < 30%四、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治疗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原则包括:1.缓解气道痉挛: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
2.抗感染治疗: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功能障碍,给予抗生素治疗。
3.止咳、化痰:对于咳嗽、痰多的患者,给予止咳、化痰药物治疗。
4.氧疗: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
5.外科治疗:对于阻塞性肺气肿等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五、总结肺通气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根据肺功能检查中的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可分为四级。
治疗原则包括缓解气道痉挛、抗感染治疗、止咳化痰、氧疗和外科治疗等。
第二节肺通气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
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
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一)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
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
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
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
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
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
称为肠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一般情况多为混合型。
当机体因某种原因如溺水,电击等,不能进行呼吸运动时,应及时采用人工呼吸以维持呼吸,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手操作,造成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流而维持肺通气或用人工呼吸仪,使将外界空气入出肺内,再流出,以进行通气维持生命。
也常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实验四肺通气功能测定肺通气功能测定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测手段,用于评估肺通气功能的正常与异常。
通过对呼吸机械参数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了解肺通气的状态,并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实验将介绍肺通气功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1.了解肺通气功能测定的原理和重要指标;2.掌握肺通气功能测定的方法和步骤;3.学会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二、实验原理肺通气功能测定是通过呼吸机械参数的测定和分析来评估肺通气功能的正常与异常。
常见的肺通气功能测定参数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总动态肺顺应性(Cdyn)、呼吸系统顺应性(Crs)、气道阻力(Raw)等。
呼气末正压(PEEP)是指在呼气末期保持的一定正压,用于防止肺泡在呼气时萎陷。
正常情况下,呼气末正压为0,但在一些疾病和手术后可能需要使用PEEP来维持肺泡的开放性。
总动态肺顺应性(Cdyn)是评价肺和胸壁的弹性特性的指标,反映了肺组织和胸壁的弹性变化。
Cdyn的单位为ml/cmH2O,正常值范围为40-60 ml/cmH2O。
Cdyn的降低可能与肺部纤维化、肺水肿等疾病相关。
呼吸系统顺应性(Crs)是指肺和胸壁总体的弹性特性,包括了肺顺应性和胸壁顺应性。
Crs的单位为ml/cmH2O,正常值范围为50-100ml/cmH2O。
Crs的降低可能与胸腔积液、肺部炎症等疾病相关。
气道阻力(Raw)是衡量气道通畅程度的指标,单位为cmH2O/L/s。
气道阻力的升高可能与气道狭窄、气道炎症等情况相关。
三、实验方法1.实验前准备(1)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2)准备好呼吸机所需的气体源和各种传感器。
2.连接呼吸机和患者(1)将气管插管或气道导管连接到患者的呼吸机接口上;(2)调整好患者的体位,保持舒适。
3.设置呼吸机参数(1)设置控制模式和通气模式,如压力控制模式和辅助控制呼吸模式;(2)调整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呼气比等参数。
肺通气阻力知识点总结肺通气阻力是指在呼吸过程中,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所遇到的阻力。
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部位。
通气阻力与气道直径、气道长度、气流速度等因素有关。
通气阻力对呼吸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肺通气阻力的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1. 呼吸道解剖结构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部和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这些部位的解剖结构对通气阻力有着重要影响。
2. 通气阻力的影响因素通气阻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道直径、气道长度、气道分支、气流速度、呼吸道粘液和气道肌张力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相互作用,影响呼吸系统的通气阻力。
3. 通气阻力的测量通气阻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常见的方法包括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测定、血气分析等。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可以评估呼吸系统的通气阻力情况。
4. 通气阻力的临床意义通气阻力的增加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通气阻力还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了解通气阻力的临床意义对于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 通气阻力的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气道肌张力、气道分泌物、呼吸节拍等方式来调节通气阻力,保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了解通气阻力的调节机制对于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肺通气阻力是呼吸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了解通气阻力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生理学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非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 70% 30%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肺组织的弹性阻力占
1/3 肺泡表面张力约占2/3
肺组织的弹性阻力肺组织扩张,被
牵拉而产生的弹
性回缩力
吸气阻力
呼气动力
肺泡表面张力
增大吸气阻力
大小肺泡不稳定
肺水肿
肺泡回缩压(P)=2×表面张力系数(T)/肺泡半径(r)Laplace定律——
根据公式:肺泡半径越小,肺泡回缩压越大
正常人为什么不会发生上述情况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
高职护理学专业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有利于肺扩张,减小吸气阻力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稳定
防止肺水肿
胸廓弹性阻力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
胸廓回位力等于零
67%
胸廓小于自然位置
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67%
胸廓大于自然位置
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67%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黏滞阻力
呼吸道阻力(R)与气管半径(r)的4次方成反比R∝1/r4
约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
气流速度是与呼吸道阻力正比关系
层流
涡流
气管切开减小气道阻力大气道占总阻力
80~90%
平滑肌收缩时,小气道则成为气道阻力的重要部分。
肺泡表面张力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
小结
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
及肺的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