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招商理性竞标 深圳地价利诱“外来和尚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万科地产深圳万科17英里楼书文案四个阶段:一、品牌主张(距离的核心词)二、sea house (地块的稀缺性)三、clubhouse (私人会馆的功能)四、四、party life (财富人士的生活方式、名利场)P1、我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P2、不多不少P3、正好是P4、17英里第一部分:距离·价值【距离的价值论】P5—P6、距离,感知精神的守望者。
因为无法预知的未来,所以诞生了希望。
我:代词。
在这里,“我”指创造并改变我们生活的社会精英,时代的观点称之为成功群体。
世界:世界于我眼中,是一个最具潜力的表演舞台。
距离:以欣赏者的角度,窥视生命本意的精神方式。
P7、一个伟大的人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必须与可能之间寻找平衡。
—普京P8-P9、If you should like you for your own value, you must create value for the world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当我们不是用物理学的观点来认知距离时,它就成了我们最基本的情感表达符号。
P10-P11、距离距离,中性词,存在于有限的空间中的物,向着无限空间延伸。
A free man obtains knowledge from many sources 1 besides books . (Thomas Jefferson , American president)一个自由的人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许多别的来源获得知识。
(美国总统杰斐逊. T.)P12-P13、距离,即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范围。
物质的存在空间与发展空间在性质上是同一的。
Eternal truths will be neither true nor eternal unless they have fresh meaning for every new social situation . (Franklin Roosevelt , American president )E永恒的真理如果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赋予新的意义,要么就不是真理,要么就不是永恒的。
看看深圳万科的用人之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深圳万科是房地产业很具代表性的企业,2000年在《福布斯》杂志评“全球最优秀300家小企业”评选中排名第六位。
一批富有激情和理想、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聚集万科,形成了追求创新精神的公司氛围以及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职业经理人——万科发展的依托万科认为,职业经理是现代企业生存、扩张所必需的第四种要素,即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基础上的企业家才能。
为此,万科提出“职业经理年”,对职业经理进行培训和开发,以实现职业经理在万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整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管理架构上,公司致力于规范化的管理,通过合理授权等一系列措施,为将职业经理的专业素质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
年轻的人才梯队——万科不败的秘密万科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同时不断学习和创新。
为此,万科非常重视年轻梯队的建设,给年轻人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想象空间”。
对新员工,着重了解他们的个性、能力和潜质,充分尊重职员自己的择业意愿安排工作,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员工获得了长远发展的动力,公司也很好地发展了。
打造网络交流的平台——万科腾飞的保障万科在花了大力气将人才网罗到自己门下之后,接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他们释放自己,融入到企业的整体中去。
万科选择了网络,它使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亲和力。
在公司的BBS上,员工可充分显示自己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高层管理人员的最新管理观念可以迅速传递给组织最前端的职员。
网络像一艘破冰船一样快速地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万科在大陆企业中率先提出“职业经理人”概念,许多在万科工作过的人目前在许多房地产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万科也因此被称为“房地产的黄埔军校”。
人才的优势,造就万科在速度和品质上一路领先。
上传日期:2004-06-04来源:《北京人才市场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万科并购案例分析2016年,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集团爆发了一场轰动的并购案。
这起并购案的背后涉及到了诸多利益相关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万科并购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机、影响以及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起并购案的主要角色是谁。
在这场并购中,涉及到了万科集团、恒大地产、深圳地铁集团等多家公司。
其中,恒大地产作为万科的竞争对手,试图通过收购万科来扩大自己在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
而深圳地铁集团则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其态度和立场对于整个并购案的走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并购案的动机是什么。
从恒大地产的角度来看,收购万科可以帮助其在房地产行业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增强自身实力。
而对于万科而言,如何在这场并购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同时,深圳地铁集团作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其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考量。
接着,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并购案对于相关方的影响。
首先,从公司层面来看,这场并购可能会对万科的管理体系、战略规划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对于行业来说,这起并购案可能会引发其他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角力,对整个行业产生一定的震动。
同时,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他们也需要关注这场并购对于市场格局和产品服务的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起并购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从这场并购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使用各种手段。
同时,这场并购案也提醒我们,作为投资者和消费者,需要对市场变化保持敏感,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和消费策略。
综上所述,万科并购案是一场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行业大事,其背后涉及到了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和角力。
这场并购案的动机、影响以及对行业的启示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保利地产、万科和招商地产的综合实力评述仁兄拙作2006年12月12日·万科净资产和规模最大,保利第二,招商居后。
万科的净利润是保利的5倍以上,更是招商的8倍以上。
万科是最早上市的地产企业,公司治理规范,经营好,稳步发展,也利用证券市场融资促进了资本的扩张,是纳税大户,为社会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社会形象和口碑皆好,拥有“企业公民”的美誉。
买万科的房产,就是买了一个品牌。
·保利地产也是早在1994年就开始进入地产业的企业,多年来一直紧随万科居全国10强之列。
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保利集团是国资委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是一家从事贸易、地产、文化艺术、酒店管理等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控股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作为保利集团地产业务的主要载体,未来将获得保利集团的支持,使公司在优质土地储备的竞争中具有较强优势。
其主营的中高档住宅、别墅、高档的写字楼等都具有特色优势。
·招商地产位居深圳,近年来也扩展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等发达地区的业务。
是中国国资委重点扶持的5家房地产企业之一。
连续四年在深圳市房地产企业综合排名中名列前三,并荣膺2004年深圳销售金额冠军,在深圳占有约4%的市场分额。
并因旗下租赁、供电、供水等业务所带来的丰厚经常性利润,被誉为"最具抗风险能力的开发商"之一。
经营比较稳健,财务状况好。
从2006年半年报看,其现金流为正数。
能位居2006年综合实力TOP的第9位,说明其发展和经营得到业内肯定。
3、保利地产的优势:根据其财务报表和其他公开信息的披露。
认为该企业的优势如下:3.1形成了自身经营中高档地产项目的特点,同时又重点开发商业地产。
保利地产对未来十年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三个为主、两个结合”战略决策方针。
“三个为主”:一是以做大做强房地产业为主,适度拓展相关行业,充分保持并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高速增长。
二是以北京、上海、广州地区为主,适度拓展其他区域市场,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深圳“地主”——招商
圣华;晓云
【期刊名称】《中外房地产导报》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在深圳,~说起哪个开发商的地最多,自然而然就说到深圳以外去了,
这也是个不得已的事。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深圳市尤其是特区内可供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资源已经极其稀少。
据官方统计的数据表明,深圳市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总面积为173.9平方公里,其中特区内为20.8平方公里,
即2080万平方米,占政府储备土地总面积的12%;特区外为153.1平方公里,占88%。
为企业发展战略需要,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圣华;晓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
【相关文献】
1.目的地主题公园的整合营销——以美国迪斯尼世界和深圳华侨城为例 [J], 陈志
国
2.深圳:特区里的零售“生活”——深圳市金光华广场招商总监尹君谈深圳零售业态 [J], 陈格葛;
3.苏州甪直镇招商中心填深圳走访招商 [J],
4.深圳淘汰低档企业各地5万人蜂拥深圳招商 [J], 范卫国;段雨梅
5.深圳市恒基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热烈祝贺深圳市知名民企招商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营改增是罪魁祸首!2016年5月1日,房地产企业营改增正式实施以后,国有土地出让进入了新一轮高潮,全国各地地王频出。
特别是一线城市,地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作为全国房地产开发的热门城市,深圳在营改增后,地王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一个比一个价格更高,刚加冕的地王,没过几天就被新的地王摘走桂冠。
就在昨天,8月29日,深圳市土地交易中心、经贸信息委、建筑工务局与招商蛇口、华侨城进行了项目签约仪式。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代建代运营权以及11宗配套商业用地被招商蛇口联合华侨城击败万科、华润、保利三家房企,以总代价310亿元一举拿下。
这意味着,这块地不仅是截至目前深圳市的总价地王,而且还超过了2009年底,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联合体以255亿元天价夺得的广州亚运城地块,成为了目前中国新的总价地王。
随着地王的不断冒出,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突然会冒出这么多的地王?而且还是在房地产企业营改增以后,地王突然井喷。
这些地王井喷会不会和营改增有关呢?专注房地产企业财税咨询的智慧源告诉您,近期全国各地地王井喷,确实和房地产企业营改增有关,甚至可以说房地产企业营改增是地王井喷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说房地产企业营改增是地王井喷的罪魁祸首?下面请我们智慧源的财税顾问给大家分析分析。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18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按照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当期销售房地产项目对应的土地价款后的余额计算销售额,并以此销售额和11%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增值税额。
其中销售额的计算公式如下:销售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当期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1+11%)简单地说,就是营改增之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可以享受一项重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土地成本不但可以按照11%计算进项税额,抵扣售房收入增值税销项税,减少应纳增值税额,还可以不需要价税分离降低土地成本。
万科股权变动——宝万之争摘要:万科股权及其分散,导致史上有两大股权大战,其一是君万之争,其二就是宝万之争。
本次主要介绍宝万之争,宝万大战从2015年打到了2017年,从最开始的“宝能系”野蛮进攻,王石求助华润但却没有得到支持,到后来的恒大趁势进入,万科开始引入深圳地铁的计划失败,到成功引入深铁,这一场大战战事惨烈,且获得了无数人的关注,如今终于接近尾声……关键字:宝万之争宝能系万科股权争夺1 公司简介1983年,王石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他组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8年,企业更名为“万科”;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代码000002,由此踏上了万亿市值的征程。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众多地产大腕的众多公司中,万科是最早完成股份化、完成上市的。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证券简称:万科A、证券代码:000002,证券曾用简称:深万科A、G万科A,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现任董事长为王石,总经理为郁亮。
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物业服务,其他业务有酒店业务、家居服务、长租公寓、养老业务、滑雪等。
2017年4月26日,万科A总市值:2257.51亿,市盈率:10.74。
2 公司股权发展历程2.1 股份制改造期1984年,万科前身注册成立。
万科前身“深圳现代科技仪器展销中心”注册成立,是深特发四级子公司,国营性质。
1988年,万科完成股份制改革,国家股60%,职工股占40%,王石“放弃”万科股权,选择职业经理人身份。
1991年1月,万科完成IPO,公开募集资金约2800万,国家股与职工股被整体稀释68%。
2.2 股权保卫期1993年,万科第一次股权激励,因法律限制中断实行。
1994年,君安证券联合其他股东逼宫,提出重组万科管理层,后被王石瓦解。
2000年8月10日,华润成为最大股东,万科引入华润成为最大股东(15.08%)。
用经济眼光初观“万宝之争” “万宝之争”简介: 2015年12月17日一份王石内部讲话公开挑战宝能系起,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正式进入正面肉搏阶段。 争执双方 万科VS宝能 万科创始人 王石 宝能控制人 姚振华
宝能所持股份 占万科A+H全部股份的25.04% (已达到控股资格) 2015年1月,前海人寿(宝能系)就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入万科A股股票,根据披露的信息,前海人寿于2015年1月、2015年2月、2015 年 3 月、2015 年 4 月、2015 年 6 月和 2015 年 7 月都有所交易。2015年8月26日,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15.04%,首次超越了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之后的9月至12月,姚振华控制的公司和华润持股量和第一大股东之位波动不断。宝能系,则在万科A复牌后,再度增持万科的股份数至25.04%。 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亮出的底牌就是要求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万科10名董事、2名监事,旨在终结万科的“王石时代”。 据了解,王石拒绝姚振华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认为“宝能系用短债长投方式强行进入万科,风险极大,就是一场赌博”以及“信用不足、能力不够、短债长投,风险巨大、华润作为大股东角色重要”四大理由,并做出举动:在香港拜访瑞士信贷,并与投资者交流;意图与安邦结盟;继续拜票(香港的外资、深圳国泰君安等);万科A发布临时停牌公告称,称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 除此之外,万科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地铁持有的前海国际100%股权的重组预案,期以稀释宝能系持股比例。但这遭到了华润的强烈反对(股票稀释后华润同为受害方)。 同时,越来越多第三方加入到该阵营。对于宝能系资金来源的质疑不断出现和华润、宝能系联手行为等,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开始不再保持旁观态度。 观点: 1.万宝之争中最先受伤的是中小型投资者。由于现在万宝之争还没有结果,孰赢孰输我们目前无法得知。但万科发行股票以稀释宝能系的股权,宝能系元气大伤的同时,其他中小投资者也是同样被牵着鼻子走,被迫卷入斗争的上伤害中。中小股东只能选择在高位时转让股权,或在股价下跌时直面财富缩水。大玩家的金钱游戏最先玩垮的是小参众。 2.宝能系盯上万科,很合理,也很难啃。据调查,万科的大股东分散,若大量收购万科的股份,看上去是很容易得到对它的控制权的。但是王石在万科中的地位同样也是很难动摇的。不论高管还是普通职员,在本次万宝之争中都大力捍卫王石,坚决反对王石离开万科,这便直接地对抗了宝能系的控制权。就像华为的任正非一样,在万科,王石已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烙印了。宝能系要想实力控制万科,还得在董事席上出力。 3.宝能系的疯狂收购,风险巨大。据了解,宝能系斥巨资400亿元购入万科的股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但万科作为房地产大牛,其总资产规模接近6000亿元,万科要反抗,具有不可忽视的实力。宝能系成为最大股东能否有实际的话事权这还有待事件的发展。同时,在万宝之争中,似乎万科更有主动权,一旦万科拼死和宝能系来个鱼死网破,实施焦土战术(出售核心资产或收购“垃圾资产”)或者毒丸战术(稀释股权),宝能系将十分被动且元气大伤。 4.早在1994年,万科已经历过一场万君之争(万科和君安证券)。当时万科以分化收购方,寻求国企股东方式分化了危机。这次万科又想借着这些手段故伎重演赢得胜利,在我看来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次的宝能系不同于君安证券,其量级和手段都远胜于君安。在本次万宝之争中,万科还应采用更多方案,参考更多其他企业,才能有把握赢得这次斗争的胜利。
广深两派十年博弈中信地产整而不合等广深两派十年博弈中信地产整而不合本报记者肖素吟郭海飞发自深圳、北京房地产调控进入攻坚时刻,谣言也是满天飞。
日前,“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
”一则微博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其后矛头更是直指中信地产,尘封已久的中信华南集团与中信深圳集团之间的纠葛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这个谣传,中信地产相关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予评论。
撇开中信地产内乱谣传不论,时代周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信地产内部关于重组权的争斗,以及多年整而不合,依旧是一个不解的难题。
对于中信地产的整合问题,中信地产品牌经理李娜则以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婉拒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李郭争夺重组主导权“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
”一则微博自3月30日一经转载瞬间爆发。
时隔不久,第二则微博紧随而至:“询问中信内部人士获悉,此事涉及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内斗,双方老大(李康、郭志荣)互揭短,集团出面处理。
”为此,“李康、郭志荣内斗论”一说甚嚣尘上。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身清白,谣传的主角之一郭志荣,其旗下中信医疗品牌部在4月1日两个小时之内连发有且仅有的13条微博一一陈述郭志荣十天之内的行程。
微博的第一发起人深圳某房地产网站深圳总经理陈昌询向记者强调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指明是中信地产,并表示将于近期内再公开事件正主。
谣传事发突然,人们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多年前的往事上。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上述的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早已合为一体。
十余年间,李康与郭志荣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折射着中信地产系的离合。
至今,在中信集团的档案室里,仍存放着中信房地产公司的第一份营业执照,其工商注册编号为001号,可以说中信地产是新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
中信集团的地产历史悠久,1979年,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集团”)成立之初,便成立了房地产部,1986年更是成立中信房地产公司,成为中国首批具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
深圳房企拿地总汇(2009)弹指一挥间,2009就要和我们再见,该盘点了,每年都推出楼市盘点的系列产品。
说是盘点,其实就是把今年内发生的、以为具有代表意义的事情做一个简单的罗列。
基于精力和视野的限制,肯定有不少遗漏,请各位补充。
此篇将全年房地产企业拿地情况罗列,排名不分先后。
导读:■万科系:【拿下沙岛、轻取阪雪岗霸盘、挺进中山、长春】■金地系:【北京、上海夺地称王、再进东莞别墅将建】■华侨城系:【进光明建服务总部基地】■中海系:【进攻佛山、重庆、沈阳、长春四地】■招商系:【携九龙仓,竞得天津】■佳兆业系:【拿下广州09首拍地】■深业系:【增持沈阳商业项目】■龙光系:【夺东莞、南宁、惠州三地】■中粮系:【成江宁“地王”新邻居】■京基系:【收购晶都酒店,拍得别墅】■其他:【中航进入江苏、绿景获龙华地块、泰华10年终启动】正文:■万科系【万科储地开年单:获广州荔湾大坦沙岛地块】2009年1月份万科新增加1个项目——广州大坦沙项目。
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岛南端、桥中路以南,项目净占地面积约3.81万平方米,容积率3.56,计容积率建筑面积约13.57万平方米。
万科拥有该项目100%的权益,需支付交易价款4.54亿元。
【万科再获三宗地,深度耕耘阪雪岗】万科以收购华昱地块的形式,在阪雪岗龙颈坳片区获得三幅地块,其中面积各自为:46186.70平米、16287.70平米、16287.70平米。
合计78762.1平米、总建面15万平方米。
万科本项目将于2009年动工并进入销售。
万科在阪雪岗已经拥有四季花城、第五园、万科城三个巨无霸楼盘。
由于整个阪田隔各鸡公山与布吉独立,可开发土地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万科已经占有超过40%的份额。
【万科2.86亿中山高价拿地】2009年7月10日,珠海万科以底价2.8645亿拿下中山东区库充土名“大沙江”地块。
这块地114.5804亩,成交价250万元/亩,以总价、单价双料“冠军”的身份,成为2009年到目前为止拍卖价最高的地块。
万宝之争股权分析报告梳理了双方攻防战中的十大问题,试图帮助读者理清万宝之争的脉络和疑点。
这些问题有些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有些至今尚无结论,需要等待战局结束我们共同迎接最终结果。
1,宝能系是从什么时候盯上了万科的?12月6日,万科周刊曾发布一篇《投资者最近增持万科,主要是看上了哪一点丨深度解读》的推送,文中只有万科董事长王石的一张照片以及一句话:“主要看气质”。
澎湃新闻整理发现,往前追溯,宝能系盯上万科已经接近一年时间。
根据万科A公告,其实早在今年1月,前海人寿(宝能系)就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入万科A股股票,根据披露的信息,前海人寿于2015年1月、2015年2月、2015 年 3 月、2015 年 4 月、2015 年 6 月和 2015 年 7 月都有所交易。
而第一次构成举牌为今年7月。
万科公告显示,截至7月10日,前海人寿(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耗资80亿元买入万科A约5.52亿股,占万科A总股本的约5%。
半个月不到的时间,7月24日,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对万科二度举牌,持有万科股份11.05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10%。
而前海人寿与钜盛华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姚振华。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本次增持后,姚振华方面持有的万科股票数量距离万科单一大股东华润已经非常接近。
8月26日,前海人寿、钜盛华通知万科,截至当天,两家公司增持了万科5.04%的股份,加上此前的两次举牌,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15.04%,以0.15%的优势,首次超越了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
但是,9月4日,港交所披露,华润耗资4.97亿元,分别于8月31日和9月1日两次增持,重新夺回万科的大股东之位。
截至11月20日,华润共持有万科A股15.29%股份。
11月27日~12月4日钜盛华买入万科5.49亿股,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票约22.1亿股,占总股本的20.008%,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宝能系“买买买”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截至12月24日,宝能系对万科的持股比例增至24.26%。
外来房企很难打开深圳商业地产市场 作者: 来源:《沪港经济》2017年第04期
说起深圳的标志性商业地产项目,万象城、KKmall、COCOpark、益田假日广场、海岸城、海雅缤纷城等会被列入其中。然而这些标志性项目背后的房企,以深圳本地房企和央企国企为主,外来房企尤其是九龙仓、太古地产、丰树、永旺等外资(含港澳台)企业,在深圳至今没有已开业的代表性项目,就连万达也未在深圳开设万达广场。为何外地房企“入深”如此艰难?
外来房企“入深”曲折坎坷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分析了2015年之前企图进入深圳房地产市场的部分外来房企,它们在进入深圳市场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最终面临退地、转让项目等窘境。如新鸿基,2007年和龙岗政府签约了4个旧改项目,2008年便传出退地风波。来自新加坡的房企嘉德置地(现为凯德集团),2003年和深国投商用置业(已更名为印力集团)通过股权合作创立了嘉信茂品牌,2007年嘉信茂购物中心(2010年更名为深国投广场)开业,2009年9月便将该项目资产转让给深国投商用置业。美国房企兆华斯坦,2014年与前海国际能源金融中心有限公司組成联合体,以134亿元拿下深圳前海地块,创下当时深圳地王,2015年7月就有新闻报道称,该项目已经转让给深圳恒裕地产。 深圳土地少又贵 深圳国土面积约为1,997平方公里,仅仅是广州的1/4,能够拿出来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本就很少。根据盈石集团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至2016年的7年间,深圳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商业/办公土地总共104宗,其中77%的土地被深圳本地公司竞得。同期,北京、上海、广州通过招拍挂成交的商业/办公土地均超过200宗。
不仅如此,深圳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商业/办公土地楼面地价,也从2010年的6,136元/平方米上涨至2016年的20,936元/平方米。外资(含港澳台)在深圳这7年间通过招拍挂竞得的土地多在2015年和2016年,这些地块多位于前海,竞买限制条件较多。而且这段时间正是深圳楼面地价处于高位的时期,此时进入深圳,开发商须承受更大的土地成本。
万科、招商理性竞标深圳地价利诱“外来和尚”
核心提示:导读:一位受访对象告诉记者,现在深圳拍地市场太火爆,其所在的公司虽然是本地公司,但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参与,现在也在寻找机会,准备用间接收购等方式拿下深圳的地。
“地王”资本说
地王接踵而出,这是社会话题,也是资本话题。
但即便地王热也难以引起机构的热情。
在有些机构看来,地王热并不能缓解大家对地产泡沫的担忧。
而且在目前的中国经济转型之下,依靠房地产的模式必须改变。
针对龙头地产股的经营选择,我们可以看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深圳地价持续超预期,但本地房企在拿地上相对偏理性。
公开资料显示,在6月2日深圳龙华新区出让的最终以82.89亿元成交的地块,万科(000002.SZ;02202.HK)、招商等本地房企的出价均远低于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些本地企业依然把目光放在一线城市及部分强二线城市,拿地的步伐并没有放缓。
例如,万科在5月份新增项目共9个,除广州从化的物流地产项目外,其他均位于杭州、南京、天津等核心二线城市。
而在4月份,万科新增的4 个项目分别位于杭州、济南、长春、成都,全部为二线城市。
深圳房企本地拿地理性
2015年至今房价的巨大涨幅,让深圳成为全国房地产风口浪尖的城市。
“我老公自己的公司近期正在找周边城市合适的地方,深圳成本太高了,开公司很难生存下来。
”5月份,一位深圳金融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由于房价在短时间内大涨,企业在深圳的生存成本骤然提升。
但从最新的情况来看,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仍然还在一次次超出市场的预期。
6月2日,深圳龙华新区出让今年第一块商住用地,最终“面粉比面包贵”的成交价格又让市场叹为观止。
据深圳土地交易中心的公告,编号为A816-0060的地块位于龙华新区民治办事处,土地用途为二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土地面积为35673.1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46000平方米,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
万科、招商、中海等10多家开发商参与了本次投标。
最终,中国电建和广州方荣联合体以82.89亿元的价格夺标,据计算,楼面地价高达每平方米56781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开发商显得更为理性。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对此地块报价70.5亿元,万科给出的报价为57.5亿元,而曾经在龙华拿下“地王”的龙光地产给出的报价为56.3亿元,报价相对于最终成交价格尚有一定的距离。
6月3日,一位深圳房地产从业人士大雁(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这次中国电建和广州方荣联合体拿下龙华地块,以及去年信达30.3亿拿下坪山居住用地,5月泰禾集团57.2亿深圳坪山拿地,这三个案例可以看出,第一个特点都是外来的地产公司高价拿下深圳的地块,而且基本是第一次进入深圳市场;第二个特点是基本都有央企背景,资金实力很雄厚。
“这两个特点都显示出近期深圳土地交易市场的扭曲,一方面是外地企业几乎是不惜成本想进入深圳市场,但另一方面本地的万科、招商等更为市场化的大公司在这种扭曲的市场下,用理性的报价基本都拿不到地,几次都是出局了,市场的逻辑现在都变了。
”大雁表示。
深圳链家市场研究中心总监肖小平则认为,深圳开发商很容易受限于最近楼市的不景气,但外地开发商对此敏感度较低,反而能够跳出现在的格局,看到更长远的市场发展方向。
仍集中发力一二线城市
尽管万科、招商地产等开发商在深圳本地近期未能顺利拿地,但这几个市场化的大公司,依然把目光放在一线城市及部分强二线城市,拿地的步伐并没有放缓。
“目前房地产被看好的城市基本就是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深圳这边大的房地产公司基本都是把资源放在这些城市,大部分的二线城市和几乎所有的三线城市越来越不看好,区域分化更加明显。
”大雁告诉记者。
据长江证券6月2日的研究,5月份,万科新增项目共9个,其中物流地产项目4个,除广州从化的物流地产项目外,其他均位于杭州、南京、天津等核心二线城市。
而在4月份,万科新增4个项目,4个项目分别位于杭州、济南、长春、成都,全部为二线城市。
招商蛇口(001979.SZ)在2015年业绩交流会上就明确提出,未来2-3年的项目投资策略主要是平滑拿地和城市深耕,特别是在重点核心的一二线城市。
据广发证券统计,2016年4月,招商蛇口在北京和广州分别获取项目资源,合计土地面积35万平米,合计建筑面积61万平米,总地价68亿元。
而金地集团(600383.SZ)拿地则较为谨慎。
广发证券认为,整体来看,今年以来金地集团在土地投资的节奏上较为谨慎,仅新补充2个项目资源(1月的武汉项目和4月的杭州项目),合计建面76万平米,远低于同期销售建面188万平米,合计地价43亿元,是同期销售金额275亿元的16%,投资力度较小。
“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与近期土地市场热度过高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公司2015年补库存力度较大,目前可售资源仍较为充足。
”广发证券分析师乐加栋表示。
总部位于广州的保利地产(600048.SH)在拿地上则保持积极态度。
据广发证券统计,2016年4月,保利地产分别在海口、厦门、合肥、广州、郑州等城市获取5个项目,合计建面145万平方,地价109亿,权益地价106亿,拿地力度较3月进一步提高。
“深圳同样是被长期看好的城市,只是短期价格太高了。
但还是有很多开发商用各种办法进入深圳市场。
”大雁表示,碧桂园、万达、融创这三家公司近期均用各种方式在深圳布局,例如,融创用大概44亿元收购莱蒙国际旗下7个项目,借收购进入深圳市场。
大雁告诉记者,现在深圳拍地市场太火爆,其所在的公司虽然是本地公司,但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参与,现在也在寻找机会,准备用间接收购等方式拿下深圳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