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园林声景之构成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
园林艺术在中国——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
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
2017年5月下【居住环境】住宅与房地产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类型廖庆霞(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摘要:概述了声景的起源和特点,指出古典园林中的声景的类型主要是由自然声和人工声组成,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类型及其相对应的景点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声音独特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和园林的结合诞生了一种新的园林设计思想一声景。
文章主要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类型及其相对应的景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古典园林;声景;景观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7)05-0142-011 概述1.1 声景的概念“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Granoe)在1929年提出来的,这个词类推于“景观”(Landscape)。
加拿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R. Murray 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阐释“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即在自然和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称之为声景,声景是指特定的声音在特定的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由听者产生可能联想或产生其他不同的感受的一种景观环境。
1.2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主要把握整体声环境,力求达到视觉、听觉和其它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舒适度的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不仅需要能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快感和美感,还能给人带来无限的空间美感及意境美。
2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类型及对应景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主要是由声音、环境以及人等构成,因此将声景按声音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声与人工声。
2.1 自然声自然声包括水声、风声、雨声、动物声和其他声音。
悦耳的自然声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因此在古典园林注重声景的营造,这与古代文人雅士寄情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水声:水是古典园林里重要的景观元素,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丰富的水景,有叮咚泉水声、潺潺溪流声、哗哗瀑布声……在留园闻木樨香轩的廊内,在环秀山庄的溪谷空间里、在狮子林的西部山巅,都能领略到这种声音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园林景观空间的声景研究摘要:声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园林专业设计人员用美学的标准把园林看作是纯粹的视觉范围内的事情, 忽略了声音这一重要设计要素。
本文对园林中的声景观形式、作用及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园林;声景形式;设计Abstract: the sound king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ome garden is a professional design team of the garden with aesthetic standards as purely visual range of things, ignore the voice of this important design el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function and design method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Keywords: garden;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design前言园林景观中的声景设计,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中,把各种声音景观相关理论作为“可操作的概念”来灵活运用。
根据现场的场地特征和游人对此场地的行为心理需求,来规划设计出适合场地现实的声音环境。
一、解读园林中的声景观设计(1)声音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对项目要求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同时,我们应对场地和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光理解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且包括整个场地及场地外的周边环境。
我们不但要用眼去观察,还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2, Vol.12 No.11作者简介 窦思文(1993—),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声音景观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8-10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Sound Landscap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DOU Siwen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Shenyang, Liaoning 110003)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re an important cultural and artistic treasure of China,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plendid culture, and rich in the connotation and details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the construction of sound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he natural transmission of sound can make the landscape more “colorful”. Combined with ancient poetry and taking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ound landscape of classical gardens from the aspects of sound source elements, sou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ules, sound landscape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poetry and painting culture of sound landscap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expounde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ound landscape of classical garden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ound landscape.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ound landscape; Space construction; Soundscape culture中国古典园林声音景观的营造与探析窦思文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3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2022年第4期现代园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声景的作用分析郭兴之,刘毅洁,张倩(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郑州540003)摘要院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多种多样,古典园林就是承载了其丰富内涵的一种,凝聚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华传统美学的丰富内涵,在其中可以体会到无限的诗情画意,而其诗情画意中的美学内涵就是通过丰富的景观营造手法来体现。
声景作为虚景的一种,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以及传统美学思想,不仅仅在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而且也被现代景观所借鉴。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声景运用手段的归纳与分析,有利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承与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院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空间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是集书画、音乐、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仅带给游人单纯的感官体验,而且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内涵与哲理。
与中国古典书画音乐等艺术一样,中国古典园林也被儒道的精神理念所影响,比如老子思想中的虚实相生就给中国古典艺术以深刻烙印。
所以,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除了注重形式的美观之外,还追求通过空间来体现特定的思想与美学观念,并且通过空间的营造又反过来深化其思想的内涵与美学的意境。
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的设计手法多种多样,而声音是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要素,直接传达的信息,间接地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在空间营造中也作为一种手段,丰富场景的元素构成与层次,与其它造景手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丰富景观,表达了传统的美学意义。
目前对于声景在古典园林空间营建中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学术期刊和博硕论文中,从时间维度上看,有的依托古籍、诗词、书画来研究声景的文化渊源;有的研究声景的发展趋势;从研究对象上看,有以某个基地为依托来研究声景在空间中的应用;亦或是研究声景中的某一具体意向的作用。
而古典园林中的声景与空间的关系、声景是如何深化空间的、声景对空间营造以及在空间布局上的安排却少有系统的研究论述。
63声景,1929年芬兰地理学家格兰诺(Granoe)提出“Soundscape”[1],由加拿大作曲家莫里·谢弗(R.Murrav.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再次提出[2]。
因此声景是现代人相对于常见的视觉景观而提出来的概念。
而中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特点是意境的表达,即景观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视觉观赏外,更注重心灵的体验,所谓“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而这正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声景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成,同山水、植物、建筑一样,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园林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并渗透于物化的园林景观之中,可谓“声情并茂”,使园林景观可观、可感的同时,又可听、可品,泉水的叮咚,古琴的瑟瑟,昆曲的婉转,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1 声景形成的主客观背景1.1 哲学之思中国“天人合一”的深邃哲理,是传统园林最高层次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准则。
园林是艺术化了的宇宙模型。
创造它、发展它、完善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天人之际,相融一体”的生活理想。
传统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儒、道、佛思想体系交融渗透在其中,恰似“三教合一”的传统文人思想的物化,我们可以从园林的组成元素中感受到这些无形的思想理念:儒家思想代表了早熟的传统文化精神,它重伦理、轻功论中国传统园林声景之构成Discuss on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Soundscape摘 要: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儒、道、佛思想体系交融渗透其中,恰似“三教合一”的传统文人思想的物化。
人们可以从园林的组成元素中感受到这些无形的思想理念。
声景的构成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自然的风声、雨声、水声及虫鸟之声,更有古琴之韵与戏曲之境。
由此构成的园林声景,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声景;传统园林;文化;构成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2-0063-03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3-02; 修回日期:2011-10-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编号08JA720003)资助Abstract: Being an important carrier,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ingles the ideas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as well as the materi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cholar idea of three religion unity. People may feel these invisible ideas from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lements. The soundscape unites nature with humanity culture, which includes natural wind, rain, the sound of water, bugs, and birds, and even the musical sound and Chinese opera. Thus soundscape forms th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harmonious blend of wonderful symphony, uniting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urrounding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ndscape; traditional garden; culture; constitution张俊玲 / ZHANG Jun-ling 刘希娟 / LIU Xi-juan利,追求山林仁德,主张将“情”“志”融入山林之间;道家学说则倡导“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佛家思想注重的则是“冥合自然”“物我合一”和“超凡脱俗”。
228交流园地Communication Field2019年5月下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分析胡钰烃,徐长贵(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 要:声音是自然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空间传播要素,声景观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结合各种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实例,分析声景观的声源特点、空间环境特点,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声源中图分类号:TU112;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0-0228-01——————————————作者简介: 胡钰烃(1998—),女,河北邢台人,本科,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园林环境要素多种多样,中国独特的自然式山水园林饱含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以及含蓄美,古代园林艺术家们在追求园林艺术美时,物尽其用,将自己对园林的思想以及审美与园林的创造融为一体[1]。
1 声源特点1.1 声源的产生与特性建造者通常借助风与植物或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利用声源将非声能量转化为声能。
自然环境下风声的声压级随着风速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最低声压级在25dB 以上。
降雨的强度也会影响其声压级。
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建筑物材质会对声音(风声、雨声)的声压级以及音调产生不同的影响,声音的构成、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方式也会影响听觉的主观感受。
1.2 声源的类型大自然的声源可以分风声和雨声,在风声景观方面,有风与植物、风与建筑物相互作用发声这两种方式。
常见的植物有枫、竹、松等,例如,江苏苏州拙政园“倚玉轩”竹子万竿摇动,并在与风的相互作用下迸发出清晰的声响,被称为“万竿戛玉”[2]。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修身当先学诗。
礼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
”人在天地之间对天地之道不断探索与学习。
在大文化环境中,中国古典园林遵循这一原则,通过模仿古乐器的发声原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求,而且满足了听觉审美需求,如“万壑松风”(如图1所示)、“南屏晚钟”(如图2所示)等,就是古典园林风声景观的著名案例。
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美2019-10-16声⾳是中国古典园林听觉艺术的载体,听觉艺术之所以有如此憾⼈魅⼒在于各种声韵的完美融合。
本⽂从声景的概念⼊⼿,研究分析“天⼈合⼀”的审美思想对声景的影响,从⽽揭⽰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美的构成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有如此之⼤的憾⼈魅⼒,不仅仅是依靠视觉艺术,园林的深意还在于调动起⼈的其它感官功能。
在园林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声景成为被我们所丢失⼀部分⽂化,现代园林没有传统园林的辉煌成就成为⼀种缺憾。
重新解读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从⽽感知园林艺术更为深奥的境界。
声景的概念“Soundscape――声⾳景观”,简称“声景”。
声景研究是⼈居环境科学的⼀个研究领域和应⽤⽅向。
它不仅仅是听觉效果,还包括视觉效果以及⼈的⽣活环境。
声景设计是⾼层次、内在的、综合的,带有很强“责任感”,能动地保护和创造美的声⾳环境的⾏为。
总之,通过对声景的研究,寻找能动地创造美好声景的⽅法,通过有意识地声景决定我们周围的声⾳环境。
另外,Landscape 和 Soundscape 的相互作⽤关系值得深⼊的研究和讨论。
[1]“天⼈合⼀”的审美思想对声景的影响“天⼈合⼀”的审美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乎贯穿整个中国园林发展的始终,本⽂研究的园林声景也深受影响。
“天⼈合⼀”不是指事物表象的⼀致性,⽽关键在于重视⼈与⾃然、⼈与⼈之间的和谐统⼀关系。
“天⼈合⼀”强调⼈与⾃然的和谐共⽣,当⾃然美与⼈⼯美完美融合为⼀体便能达到共⽣境界。
在这种审美意识的熏染下,融为⼀体的天地万物就是⾃然美,⼈⼯美就是⼈类以巧夺天⼯之法,创造出的宛如天成的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是由来⾃⼤⾃然和⼈⼯造就的⾳律与园林美景的完美融合,体现⾃然美与⼈⼯美的和谐统⼀。
声景能够调动⼈们的⾝⼼来感受和观赏园林中的美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能够引发⼈类情感的颤动来达到“天⼈合⼀”的境界,声景在园林“天⼈合⼀”境界创造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据研究表明,人对环境认知的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感官,视觉和听觉构成了我们对外界感知的最重要的二种感官【1】。
因此在人的五官感受中,听觉作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感知园林景观、进行景观审美的重要途径。
声景观不仅包含了实体的声音,还包括了非实在的声音,如历史的声音、记忆中的声音、联想的声音等等。
当然这也是与人的感情色彩相联系,与听者所处的“场景”及所受的外界视觉或听觉刺激有关。
在某种条件下,外界的刺激使得听者对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声音产生联想。
所以园林景观中环境的设计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声景的基本概念“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Granoe)在1929年提出,这个词类推于“景观”(Landscape)。
加拿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R. Murray 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阐释“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the music of theenvironment”,即在自然和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2】。
基于谢弗的思想并通过大量的研究,“世界声景计划”给出了声景的定义:“一种强调个体或社会感知和理解的方式的声音环境”。
这清楚地表明声景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件来理解的,通过声音来理解人们在特定的时代中与环境作用的方式。
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声景的认识应从听者、声音和环境三个要素来理解【3】。
2、声景要素的意境营造在古典园林中,声景的营造往往体现了园主人对园林整体意境的营造和追求。
风过松林、雨打芭蕉、流水叮咚、虫呜鸟叫、古寺钟鸣、传统仪式等声音,都能人景,引发人们动心动情,产生无穷的意境遐想,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声音固然是一种表现和外在现象,但是它这种表现正因为它是外在现象而随生随灭。
耳朵——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图1 图2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于对环境中的意境营造缺乏关注,常常会忽略人们身在环境中的各种感官体验及内心感受。
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声环境舒适宜人的佳构随处可觅。
但像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将声音美自觉融入景观营造过程,并同哲学原则、艺术手法,以及人的主观感受糅合为一,并最终成就出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声音意境来的,实属罕见。
王世仁先生曾经指出:“利用音响来创造美的环境,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开掘得最深的国家了。
”[1]这恰当地点出了中国与西方园林在声环境营造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声景观营造特征。
在长期的景观实践中,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声景观营造思想,成就出一大批以声音美为主题的景观佳构。
光杭州西湖就有“曲院风荷”、“南屏晚钟”与“柳浪闻莺”三个景点直接以声音美为欣赏对象;苏州拙政园则有“听松风处”、“留听阁”、“听雨轩”、“梧竹幽居”等多处景观分别以风声、雨响、竹韵、梧音为营造主题;承德避暑山庄更有“远近琴声”、“风泉清听”、“万壑松风”等二、三十处声音风景……这些声音景观一方面构成了园林的物理听觉环境,同时更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特有的领悟与理解,由此而产生的声景观艺术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特色的艺术成就之一。
下面,本文就从自然风景、诗画意境以及人生至境三个层面,就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声景观境界特征进行阐释。
1自然风景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指导着古代中国人对待自然的行为方式,培育出一种“道法自然”的风景欣赏品味。
在这种“道法自然”的风景审美意识下,“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2]等一切自然属性,均具有“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2]的风景意义。
正所谓“天地大园林,园林小天地”。
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将声音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欣赏,并在景观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声音风景营造经验。
首先,那些借助风与水的流动,或依赖草木丛集触机而发的园中天籁,自有一种时间性的稍纵即逝与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袁晓梅 吴硕贤终而复始,可以为园中深沉静默的房屋山石平添几分活泼的生气。
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所体验到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