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对436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体检人员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彩超在颈动脉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彩超对436例体检人员进行颈动脉检查,了解颈动脉硬化的有无及程度的轻重,并于检查过程中综合各体检人员的性别、年龄、吸烟及基础疾病的状况,分别研究各因素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结果体检人员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人群大于不吸烟人群,有基础性疾病者明显高于无基础性疾病者。
结论颈动脉彩超可作为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项目,尤其是男性并存在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基础性疾病)者。
【关键词】彩超体检颈动脉硬化硬化斑块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的不断发展,超声应用越来越广,颈动脉超声检测是近年无创性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有效方法。
现将本院颈动脉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了解颈动脉彩超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36例均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的体检人员,其中男284例,女,152例,年龄30-60岁,平均 49.5岁。
1.2 仪器采用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为频率L12-5。
1.3 探测方法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头后仰,并偏向检查侧对侧,探头置于颈根部。
依次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1]。
观察血管的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斑块大小,并测量各血管血流速及血流频谱。
根据血管壁的改变及血流频谱将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四级,1.无硬化:血管壁光滑,血流频谱一峰大于二峰;2.弹性减退:血管壁略毛糙,内中膜不厚,颈总动脉<1.0mm,分叉处<1.2mm, 血流频谱一峰小于二峰; 3.轻度硬化:血管壁毛糙,内中膜增厚,颈总动脉>1.0mm,分叉处>1.2mm<1.5mm,无斑块形成,血流频谱一峰小于二峰;4.硬化斑块形成:血管壁毛糙,内中膜不均匀增厚,厚度>1.5mm,判定为斑块形成,血流频谱一峰小于二峰。
浅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摘要】目的: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颈部血管检查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本医院最近30个月内收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共计1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查双侧颈部血管以及中膜的硬化斑块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管腔狭窄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与此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22例作为对照,针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当中,颈动脉分叉处者最多,共计86例,而颈内动脉起始段者次之,为16例,另有两例处于椎动脉部位;对高血糖组当中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流速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在斑块不大时,血流速度变化不明显,如斑块较大,会挤占管腔空间,加速血流。
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可以有效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检查;诊断价值在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患者个人生命安全,并且已经成为了我国中老年患者的主要疾病。
与此同时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病理成因,而高血压以及高血糖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成因。
在颈部血管检查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可以及时检出疾病发展情况,进而及时地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文针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并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进行总结。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最近30个月来到本院诊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170例,作为高血糖组,其中男108例、女6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3.2岁;选择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2例、女40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1.8岁。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情况具有均衡性。
(二)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检查前嘱受试者平卧休息5~10min,头部向检查侧反向偏转,使颈部的检查面充分暴露,适当调节探头角度。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高血压中的运用价值作者:张智琳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7期张智琳(广东东莞东坑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451)【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高血压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对于本院临床确诊的115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压差将病例分为2组,40~55mmHg组54例,>55mmHg组61例,对比2组病例的检查结果和斑块检出率。
结果>55mmHg组患者的最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平均颈总动脉内径等数据均>40~55mmHg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同时,在2组病例的斑块检出率方面,>55mmHg组患者检出斑块43例(70.5%),40~55mmHg组患者检出斑块17例(31.5%),2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检查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高血压检查【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3(a)-0177-01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及早确定患者的病症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在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本院于2009年引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在临床运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15例,本组病例均为初发,未接受系统的降压治疗。
115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46例;年龄24~81岁,平均(62.3±2.5)岁;病程1~24年,平均(12.5±1.8)年。
根据脉压差将病例分为2组,40~55mmHg组54例,>55mmHg组61例。
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分析目的分析针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疾病诊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4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主要对患者的动静脉血液流动通常程度、硬化斑的位置与大小进行检查。
结果所有患者中,超过45%出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9.3%,其中初生阶段患者占70.6%。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容易出现在高血压患者群体中,越早发现越有利于疾病治疗。
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相比较其它检查方法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准确、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显著地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彩色多普勒;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杀手,尤其是高血压疾病,一般性高血压疾病对常人生存状况并没有重大影响,但隐藏在高血压之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症状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闭塞问题,而引发脑溢血、心梗等状况。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发现硬化斑前,动脉内膜厚度会有所增加,该特点是帮助人们及早发现高血压疾病出现病变的关键要素之一,针对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可以准确的定位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情况与硬化斑的具体位置,对该种疾病的治愈具有显著性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被临床诊断为患有高血压疾病;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认证标准,即患者收缩压≥145 mmHg,舒张压/>85 mmHg。
1.2方法1.2.1检查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体位,颈部应保持裸露状态。
仪器对准患者的近心脏侧颈部位置,从上至下、从前至后进行排查,排查次序的顺序应该保持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
分析颈部血管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8年2月—2019年6月,将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组),另60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结果:对照组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血流增快组的重度狭窄比例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
结论:在对颈部血管检查中,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预测颈部血管病变速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硬化斑块近些年,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增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
临床上动脉硬化性血管病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高血压和高血糖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郭军等[2]学者研究表明,通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血管检查,能够充分了解疾病情况,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2月—2019年6月,将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组),另60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6.5±5.2)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5.8)岁。
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
1.2方法仪器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RQ-F2000)。
在对全部受试者检查前,应告知受试者平卧10分钟,并使头部向检查方向反向偏转,从而充分暴露颈部的检查面,同时对探头角度进行调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病变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危人群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高危人群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结构及功能,评价粥样硬化程度,并做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情况对比分析。
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结论超声直接显示颈动脉内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对防治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高频彩超对颈动脉探查的应用,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得以广泛研究,本文通过对无症状高危人群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情况的观察,讨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等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此研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以达到早期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之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及临床正常体检者300例,年龄均为45岁以上,其中观察组100例均为男性,且经临床证实有各种单独高危因素存在:血压、血糖、血脂异常住院患者及有长期吸烟史者,诊断符合第四界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筛选对照组200例,均为正常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女性各100例。
1.2 方法仪器和检查方法用ge730、东芝nemio17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z,先对受检者颈动脉进行二维超声图像检测: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探头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膨大部、分叉部、颈内外动脉起始部颅外段4。
测量指标及诊断标准:①内径;②内膜-中膜厚度;③观察斑块形态、大小、数目;④动脉狭窄判断:存在imt增厚、斑块形成或狭窄中的1项或大于1项者,为检查结果阳性。
2 结果2.1 女性绝经期前后与同年龄男女对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p0.05。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设为研究组。
选取同一时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
所选人员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该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中老年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充分了解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老年;糖尿病;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6-0109-02在中老年群体中,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型的代谢性疾病。
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大量的临床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障碍等[1]。
为了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提升预后质量,临床诊断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越加广泛,不仅能尽早发现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还能详细显示斑块位置,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2]。
基于此,本组课题通过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诊断结果,旨在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2~85岁,平均(67.84±7.52)岁;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体检的46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54~86岁,平均(67.72±7.48)岁。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其年龄、性别方面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彩色多谱勒在颈动脉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及分支,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
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在形成严重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导致脑部血供障碍[1]。
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了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发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硬化动脉狭窄目前,临床上进行颈动脉病变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较多,其中以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两种方法为主。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血管外科技术的更新,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临床的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拥有快速、灵敏以及无痛苦的优点点,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颈动脉疾病的检查。
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硬化诊断中临床价值做下总结:1、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位置颈动脉粥样斑块多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处并以软斑或者硬斑为主。
此位置与发动颈动脉狭窄位置对应。
原因可能与此处颈动脉分叉处或内膜粗糙处血流不稳定,易导致血流的涡流、湍流发生,使血流的剪切力增强,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的损伤,出现血小板聚集,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脂质沉积,形成微血栓而后发展成硬化斑块。
张慧[2]等人研究表明,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67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401例颈动脉粥样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74例位于颈内动脉处,87例位于颈总动脉主干处。
这一结论也证实了颈动脉粥样斑块多发位置。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检测颈部血管位置表浅比较易于暴露,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时不仅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而且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或者切面进行观察血管结构,进而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位置和形态大小。
通过斑块来进一步判断是否导致颈部动脉管腔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是否出现局部闭塞等,此外还可以综合分析动脉内血流动力学改变[3]。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检查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防中老年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康复科80例中老年脑栓塞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包块颈内、外和颈总动脉)内有无斑块,斑块性质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同一时期另78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8.8%)明显高于非梗塞组(33.3%)(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会,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采用PHILIPS IU22/GE VIVID7/SIEMENS ACUSON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 MHz。
受检者取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水平连线下方1~2 cm处)、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起始段(ICA,分叉处水平上方1~2 cm处),观察颈动脉管壁内膜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斑块部位及性质;测量颈动脉有关血流频谱参数(双侧血管血流指标平均后的均值):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1.3 判定标准颈动脉内膜光滑、IMT1.5 mm作为斑块形成[4]。
根据斑块的质地区分:①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呈均匀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不伴有声影;②硬斑:斑块回声增强,可伴有明显声影。
一般而言,硬斑由于表面钙盐沉积,不易发生破裂,属于稳定性斑块,而软斑则易于破裂脱落,属于不稳定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脑梗死组较非梗塞组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P < 0.01),软斑在斑块中所占概率亦较高(P < 0.05);PSV/Vmean均明显降低(P < 0.01),RI和PI均明显升高(P < 0.0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观察1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观察2组(单纯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时期到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6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数。
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血管正常例数、单支异常例数、多支异常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几率会比正常老年患者大大增加,应用彩超检查对该病进行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有很大帮助。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From June 2009 to May 2011,120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based on whether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1(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and group 2(simple hypertension). Choose the same period 60 cases of normal elderl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d carotid artery plaque formation and the hemodynamic indices among three groups. Results Three groups of carotid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number,the number of single exception number,exception were all significant different. Three groups of carotid artery hemodynamic indices in the comparative were different too(P<0.05). Conclusion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ormation probability than normal elderly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n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data for clinical treatment,to help the condition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a lot.[Key words] Color Doppler ultrasonic;Hypertension;Diabetes;Carotid atherosclerosis動脉粥样斑块是以中动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为特征的一类病变,易发部位为血管分支开口的内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部血管中的应用价值作者:王萍林良毅梁德良张青杰罗忠丽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2期近几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已成为多发病之一,研究表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可以增加病变治疗机会,提高病变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07年8月~2007年9月门诊查体者,共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60.5岁。
1.2仪器和方法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
1.3 检查方法用7.5 MHz探头探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患者取仰卧位,探头置于患者颈部,超声束纵轴要与血管的走行方向平行。
二维超声图象上观察血管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管径宽度;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脉冲多普勒取样框宽度2~4 mm,血流与声束的夹角<60°,观测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大小及狭窄处血流速度变化,并观察频谱改变,测量有关血流参数。
2结果受检者正常38例,动脉硬化斑块42例,其中,颈总动脉及分叉处14例,占17.5%;颈内动脉8例,占10%;颈外动脉4例,占5.0%;椎动脉16例,占20.0%。
3讨论3.1 正常血流的超声图象及频谱分析3.1.1二维超声各动脉管腔通畅,内中膜光滑,腔内为无回声暗区,有搏动,正常内中膜厚度<1.0 mm。
3.1.2彩色多普勒各动脉血流为层流,充盈于整个管腔,仅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颈外动脉起始部可见轻度紊乱的血流信号,管腔中央为色彩明亮的高速血流,靠近管壁为色彩暗淡的彩色血流信号。
3.1.3频谱颈内动脉频谱收缩期上升陡直,舒张期下降缓慢,整个舒张期均有较多血流信号;颈外动脉频谱收缩期上升陡直,舒张期下降也快,舒张期有较少的血流信号;颈总动脉的频谱具有上述两者的特征,椎动脉血流频谱与颈内动脉较相似,收缩期峰值频移曲线上升不太迅速,双峰间切迹不太明显,舒张期血流阻力小,基线上有较多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方法236例高血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硬化斑块发生情况。
结果41~50岁:男性和女性内中膜增厚发生率与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1~60岁:男性内中膜增厚发生率和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
61~70岁:男性内中膜增厚及硬化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
71~80岁和81~90岁:男性和女性内中膜增厚及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不断升高,及早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早防治,利于减少脑缺血性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程中,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影响脑部供血[1]。
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检查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6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有严重心脏病、合并有严重肾病患者。
患者均能有效配合超声检查等操作。
其中男93例、女143例。
41~50岁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51~60岁患者中男20例、女26例;61~70岁患者中男25例、女52例;71~80岁患者中男28例、女43例;81~90岁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
1. 2 方法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取仰卧位,颈部适当垫高,患者头后仰,检查侧颈部进行充分暴露,颈部偏向检查侧的对侧。
从患者的颈部根部开始实施检测,分别从下到上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测定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大小,观察斑块形状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1-02-24T14:43:01.1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期作者:卢卫华1,王晓玲2,张欢1 [导读] 目的:研究与分析康复疗养中心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老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卢卫华1,王晓玲2,张欢1临潼康复疗养中心,1特诊科,2药剂科陕西西安 710600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康复疗养中心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老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对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的具体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选在我中心接受高血压专病疗养的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检查的老年疗养员,共计135例,收住诊疗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11月之间,将其划为①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查高血压患者组),另随机抽选在中心健康体检老年疗养员共计127例,将其划为②组(无高血压症状检查组),试探讨分析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后,其颈动脉内-中层厚度的实际情况、其与老年患者高血压症状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斑块检出率的具体情况。
结果:①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查高血压患者组)患者经过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查后,高血压症状Ⅰ级组患者颈动脉内-中层厚度为(0.81±0.04)毫米,Ⅱ级高血压症状患者中层厚度为(1.12±0.14)毫米,Ⅲ级高血压症状患者中层厚度为(1.54±0.12)毫米,②组健康疗养员中层厚度为(0.61±0.13)毫米,(P<0.05),由此可见高血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内-中层厚度随着病情状况的加深而逐渐增厚。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作为医疗机构常用来判断老年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症状的医用工具之一,能够清楚的检查出患者颈动脉内-中层厚度、阻力指数、是否存在粥样斑块等,对就诊工作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价值分析近年来,我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现象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其在检查期间采用的医疗设备也有了一定的改善[1],下列将重点围绕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的具体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价值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劲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常规老年人80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之间的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CCA-IMT和ICA-IMT指标分别为(7.93±1.17)mm,(6.01±1.02)mm,(1.27±1.11)mm,(1.08±0.43)mm,相比较对照组的(7.32±0.94)mm,(5.39±0.86)mm,(0.84±0.11)mm,(0.75±0.14)mm数据指标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测出硬化斑的几率相比对照组而言更加明显;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而言,其颈动脉IMT指标、硬化斑出现率均相对较高,而压力支持通气(PSV)、SR指数相比较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定级标准,硬化斑出现率与血压等级呈正比,PSV、SR指数与血压等级呈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其特殊的病理结构会出现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如果不及时对此进行调整就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应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技术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此方法对提高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高血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高血压是影响老年患者及人类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现代社会阻碍人类发展的致命性疾病,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采用更加先进的彩色多普勒检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患者颈动脉结构变化,从而确定患者身体健康程度。
基于此,本文选取研究对象160例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探索彩色多普勒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血液动力学变化检查的实际价值,从而为现代社会医疗技术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在颈动脉硬化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德国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态、回声、部位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
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测定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79个,对照组检出15个,其中软斑检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类型斑块检出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多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BIF)处,其分布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PSV、EDV 值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RI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硬化;应用价值;脑梗死动脉硬化是以动脉管壁增厚,逐渐失去弹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非炎性病变,是脑梗死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1-2]。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治疗费用大,预后差,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早期筛查对预防脑梗死、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准确性高、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检查结果可作为脑梗死防治的可靠依据[3]。
2015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超声科应用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5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颈动脉检查,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