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整理后)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两则;(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及意义;(3)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2)句子结构的分析;(3)对文中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及其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子结构等进行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4. 讲解与演示: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对《世说新语》两则进行巩固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子结构等基本知识。
人教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
该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炼,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本节课将带领大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特点。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品味《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体会名士们的风采。
1.3 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2.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1.4 教学难点1.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 句子结构的分析。
第二章:《世说新语》选篇介绍2.1 篇目一:《言语》篇简介《言语》篇主要记载了名士们的言谈举止,展示了他们独特的个性魅力。
本节课将学习《言语》篇中的两则故事,感受名士们的风采。
2.2 篇目二:《德行》篇简介《德行》篇着重记载了名士们的道德品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品德的重视。
本节课将学习《德行》篇中的两则故事,体会名士们的品德之美。
2.3 学习任务1. 了解篇目一、二的故事内容。
2. 分析名士们的言行举止,体会其个性魅力和道德品行。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3.1 划分句子节奏文言文句子的节奏划分是阅读的基础。
本节课将学习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节奏划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和理解文言文。
3.2 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词义推测等方法,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
3.3 句子结构的分析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是理解文意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学习《言语》篇4.1 故事一:《王导劝学》故事讲述了王导劝告子孙勤学的故事,展示了王导的智慧和教诲。
学生将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王导的教诲。
4.2 故事二:《陈元方应变》故事讲述了陈元方在面对家庭变故时的冷静应对,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德行。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共计上、中、下三卷。
该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使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深入理解两则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分别为《王戎不取道旁李》和《杨氏之子》。
第二章:《王戎不取道旁李》故事解析2.1 故事梗概《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王戎小时候与一群小朋友游玩,看到道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朋友都去抢着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去。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回答说:“此必苦李。
”果然,摘下来的李子都是苦的。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戎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观察事物的敏锐眼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故事,理解王戎聪明才智的体现;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词汇。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学步骤Step 1: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梗概;Step 2:分析故事中王戎的行为和言语,引导学生思考王戎聪明才智的体现;Step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第三章:《杨氏之子》故事解析3.1 故事梗概《杨氏之子》讲述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父亲问他:“人皆称尔为智者,尔智能知何?”孩子回答说:“知父之智。
”这个故事表现了孩子对父亲的尊重和聪明才智。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故事,理解孩子聪明才智的体现;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词汇。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讲解《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文化、笔记小说的兴起等。
3.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如简约、明快、幽默、生动等。
4. 探讨《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如寓教于乐、微言大义等。
5. 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选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一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士人阶层的矛盾、虚伪等。
5. 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如聪明、机智、狡猾等。
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二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二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如友谊、忠诚、勇敢等。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2篇)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指导同学把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引导同学熟悉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励同学进行制造性阅读。
二、课时支配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叙述故事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老师叙述“曾子杀猪”的故事,留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同学的学习爱好,为后面同学复述故事作铺垫。
)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同学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2.导入新课“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很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日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脚印,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三)指导同学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①对比解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殊要留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推究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学校同学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
要让同学知道评价人物的依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
要鼓舞同学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组织同学学习《期行》1.引导同学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留意下列加下画线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2)同学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同学进行文言小说其次阶段的学习。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特点。
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1.3 教学步骤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及其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内容及特点。
通过阅读一则《世说新语》的短文,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思考《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第二章:《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如简练、幽默、生动等。
2.3 教学步骤通过之前阅读的短文,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关注《世说新语》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举例说明《世说新语》中的幽默和生动之处。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加深对语言特色的理解。
第三章:《世说新语》的人物描写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描写手法,提高学生对古代人物形象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言行描写等。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描写,如外貌、语言、动作等。
分析人物描写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描写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世说新语》中的某一人物。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反馈4.1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世说新语》语言特色和人物描写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教学步骤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后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进一步兴趣。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拓展学习建议。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言文名著,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纂。
本书收录了自汉末到晋代期间的诸多名士的言行举止,通过对话、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光辉。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两则,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体会古代名士的风采。
1.2 教学目标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领会名士的言行及其所蕴含的哲理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解读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章:文本解读2.1 选文介绍本课程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进行解读,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这两则故事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2.2 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王戎小时候的一段趣事,通过王戎的言行,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行》:描绘了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会面的故事,通过双方的对话,展现了诚信和友谊的价值。
2.3 重点词汇与句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如“道旁李”、“期行”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分析文中的关键句子,如“王戎不取,顾谓左右曰:‘此必苦李。
’”和“太丘曰:‘吾与友期行,将不顾身。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思考3.1 问题设置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他这样做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陈太丘与友的对话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价值观?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3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王戎不取,顾谓左右曰:‘此必苦李。
’太丘曰:‘吾与友期行,将不顾身。
’4.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王戎和陈太丘的看法,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品质对你的启示。
第五章:课程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思考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思辨能力。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历史上有关儿童早慧的故事有很多,请简要说说下面文字记录的人物故事。
1.出示原文。
问: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世说新语》)明确: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和他的兄弟吃梨,自己拿了小的吃。
人家问他:“为什么拿小的梨啊?”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2.出示原文,教师指着文中词句,问:“路边的李子树挂满了李子,别的孩子都跑去摘了,为什么王戎不动呢?”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明确:王戎认为树在路边,又满是果子,李子一定是苦的,没人吃。
这两个故事都来自《世说新语》,主人公分别是孔融、王戎。
我们今天来认识这本书中另外两个聪明智慧的孩子。
(出示课题)二、教学新课任务一:识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
该书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言谈逸事,是研究当时士族阶层生活及当时社会的极重要文献。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2.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 欣赏《世说新语》中的精彩故事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2.1 《世说新语》的编写背景介绍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刘义庆组织编写《世说新语》的初衷。
2.2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1. 简洁明了的文风2. 丰富的人物形象3. 深刻的社会洞察2.3 案例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如“王、陈琳答”,引导学生领略其文学魅力。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技巧3.1 实词识别介绍文言文中实词的识别方法,如词义引伸、词类活用等。
3.2 虚词理解讲解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之、乎、者、也”等。
3.3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第四章:《世说新语》两则4.1 故事一:《王、陈琳答》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2 故事二:《谢安石与王右军》介绍故事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讨论故事反映的社会现象。
第五章:课堂实践5.1 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让学生独立阅读本节课所学的两个故事,巩固所学文言文阅读技巧。
5.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世说新语》两则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分享阅读心得。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案例深入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案例,如“竹林七贤”的故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及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
6.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案例,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6.3 分享与反馈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和老师提供反馈,增进对《世说新语》的理解。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及其时代背景。
简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1.4 教学步骤:1.4.1 介绍作者刘义庆及其时代背景。
1.4.2 简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4.3 引导学生思考《世说新语》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世说新语》选读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选读《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体会其寓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则具有代表性的《世说新语》故事。
分析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2.4 教学步骤:2.4.1 介绍所选故事的基本内容。
2.4.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4.3 分析故事的寓意和意义。
2.4.4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第三章:《世说新语》选读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选读《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故事,进一步理解《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择另一则具有代表性的《世说新语》故事。
分析故事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艺术特点。
采用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美。
3.4 教学步骤:3.4.1 介绍所选故事的基本内容。
3.4.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4.3 分析故事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4.4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第四章:拓展与思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的价值和意义。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精选13篇)《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精选13篇)《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1.2 掌握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1.3 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1.4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编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2.2 两则故事简介:第一则故事讲述了王导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辞令,第二则故事描述了谢安的从容镇定和机智应对。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两则故事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
3.2 教学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文翻译材料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讲解分析:对两则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语言表达技巧。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总结学习收获。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6.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观点和沟通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古文原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的原文。
7.2 翻译材料:提供故事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3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故事梗概、人物关系、重要词汇等内容的课件,辅助教学。
7.4 参考文献: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或评论文章,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阅读。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篇一《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
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学法]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
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人新课1#8226;导语。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2#8226;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l#8226;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2#8226;学生交流,归纳。
3#8226;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及文学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欣赏《世说新语》中的优美文句,领会其中的哲理。
二、教学内容1. 《世说新语》简介:作者、成书时间、地位及影响。
2. 两则选文:第一则《咏雪》,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两则选文的内容及寓意,体会《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
2. 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词语的解释,句式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选文中的经典案例。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说新语》及作者刘义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选文,理解大意,体会语言特点。
3. 讲解课文:对两则选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式结构。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剖析选文中的寓意。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世说新语》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选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选文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八、教学资源1. 《世说新语》原著或简注本,供学生阅读参考。
2. 与《世说新语》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等。
3. 学生用书《古代文学常识》等,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能够解读并分析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内容能够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升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和其时代背景介绍《世说新语》的特点和文学价值2.2 课文解读解读第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解读第二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对《世说新语》产生兴趣,提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说新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2 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评估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世说新语》的文本和注释,供学生阅读和参考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供学生了解和拓展教师准备角色扮演和表演的道具和场地,供学生实践和展示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解读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故事的解读和分析6.2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成员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6.3 分享与讨论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解读和分析结果班级同学和教师对各组的解读进行讨论和评价第七章:拓展学习7.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作业可以包括写一篇关于《世说新语》的短文,或者绘制故事情节图等7.2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与《世说新语》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第八章: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8.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合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第九章:教学计划9.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于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用于介绍《世说新语》和解读两个故事第二课时用于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拓展学习9.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参与度第十章:教学评估10.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阅读、分析和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10.2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结合评估结果,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如何平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目标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纂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收录了许多关于魏晋时期人物的趣闻轶事。
通过学习《世说新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文思想以及语言艺术。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二章:《世说新语》选文解析(一)2.1 选文简介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如《汰侈》篇的“王导使司马道子”,通过阅读解析,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2.2 教学内容2.2.1 生字词讲解1. “汰侈”:奢侈、豪华。
2. “王导”: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
3. “司马道子”:东晋时期官员,王导的对手。
2.2.2 句子解析1. “王导使司马道子,道子赴之。
”2. “导曰:‘吾家何如?’道子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选文,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品味语言之美。
第三章:《世说新语》选文解析(二)3.1 选文简介选取《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故事,如《言语》篇的“孔融让梨”,通过阅读解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2 教学内容3.2.1 生字词讲解1. “言语”:言行、言谈。
2.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
3. “让梨”:孔融年幼时,家人分配梨子,他主动让给兄弟。
3.2.2 句子解析1. “孔融年四岁,与其兄争梨,融曰:‘兄长先之。
’”2. “家人异之,问融曰:‘你何故让梨?’融曰:‘兄长年长,我年幼,理应让之。
’”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选文,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品味语言之美。
第四章:练习与拓展4.1 练习题1.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的正确解释:A. 盲人骑瞎马B. 夜半临深池C. 孔融让梨D. 家人异之2. 根据《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简述孔融和王导的人物形象。
课题《世说新语》二则上课人:上课时间:审批人:《咏雪》一、3.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4. 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从内集,欣然,大笑可以看出)5.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二、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三、咏雪的名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合作探究】(1)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元方: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友人:去后乃至。
友人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但是知错就改的人⑶君与家君期日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
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
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
《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
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
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补充)《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
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
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2) 空中撒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2、把握重点语句:(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5、《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好吗?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研读课文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
3、疏通文意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
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小结过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
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