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85 KB
- 文档页数:4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掌握两则经典故事的内涵和特点。
1.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掌握《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理解两则经典故事的主题和内涵。
1.2.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和故事内容。
1.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哲理和人生观念。
1.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2.1.1 《世说新语》是一部南朝时期的文言文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编写。
2.1.2 《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和趣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2.2 课文分析2.2.1 第一则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推理的故事。
2.2.2 第二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描绘了陈太丘与朋友交往中的诚信和礼仪。
2.3 教学步骤2.3.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和特点。
2.3.2 讲解两则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3.3 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3.4 讨论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并背诵两则故事。
4.3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的其他故事,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5.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3 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和翻译。
(2)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准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类似的微型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则文本之间的异同;(3)学会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阐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好阅读的习惯;(3)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敬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理解与应用;2. 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人物形象,阐述文本内涵;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总结观点,提出问题;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4. 比较分析法:对比两则文本,找出异同,提高理解能力;5. 批判性思维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文本,理解大意,总结观点;3. 讲解分析: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人物形象,阐述文本内涵;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5. 比较分析:对比两则文本,找出异同,提高理解能力;6.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应用。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和地位;2.掌握《世说新语》中两个典故的故事背景和内涵;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学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世说新语》是一部以讲述人物事迹、历史典故为主的散文书,它记录下了东晋时期各位贤士、文人墨客的言论、轶事和思想。
教学中,我们将以其中的两则故事为例,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
1. 张华让梁景向“头陀”问学《世说新语》中《饮水》一则故事:梁景为人谨慎自守,不为名利所动,常年隐居在先山中宅。
有一日,张华前来拜访。
梁景问道:“现在流行福音(指佛教)于世,人人遇艰难时,都拜注水沙门为救星,你也应该去拜拜。
”张华回答:“我常听人说,南山头陀品行高洁,多灵异之事。
他是胸襟广博,不囿于经义文字之中的一位真正高人,我欲向他请教。
”梁景提出了质疑:“头陀何处可寻?”张华回答:“他就在今日的城西路上。
”梁景道:“这个头陀啊,正是我啊!”张华见后顿时醍醐灌顶,对头陀顶礼膜拜。
通过这则典故可以看出,《世说新语》对于佛教和道教的态度并不是简单的排斥或盲从。
在受困难之际,人们可能会转向宗教,所以形形色色的信仰、世界观都会在这些历史记载中找到一席之地,道德观、生活态度也在这些言论之中得到了广泛反映。
关于张华向梁景求教的这个典故,可以引发学生们对于信仰、智慧、伦理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加深对于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2. 孟子如何看待“黄粱美梦”《世说新语》中《黄粱梦》一则故事:孟子曾有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蝴蝶,飞来飞去,非常自在。
醒了之后,他感到困扰,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不知周之鱼,不可使以水;不知人之将死,不可使以言。
我之化蝶,其梦也与?”这则典故反映了孟子着名的“性善说”,即人天生具有善性,因此在他眼中,现实和梦境并无区别,没有什么是可以神不知而莫不为的。
他认为梦境与现实可以相互描绘、支持,梦境不应该被看做是虚无缥缈的。
通过阅读这则典故,不仅能够了解孟子的思想和学说,还能够了解古代哲学家对于太虚与现实的看法。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讲解《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文化、笔记小说的兴起等。
3.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如简约、明快、幽默、生动等。
4. 探讨《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如寓教于乐、微言大义等。
5. 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选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一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士人阶层的矛盾、虚伪等。
5. 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如聪明、机智、狡猾等。
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二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二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如友谊、忠诚、勇敢等。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及意义。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中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3)能够解读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古代名士的品格与风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3)解读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解读。
(2)对比分析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感受古代名士的品格与风范。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则故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4.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分享各小组的分析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两则故事中汲取古代名士的品格与风范。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及其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和智慧,提升自己的生活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通过分析、讨论,掌握《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3)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及其背景。
2.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世说新语》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的理解。
2. 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背景和文学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世说新语》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 文本解析: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如比喻、讽刺、幽默等。
4.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中。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世说新语》两则,理解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 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中。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篇篇一《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教师导学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
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通过注释、翻译、背诵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理解和背诵;2.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3. 对《世说新语》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文本深层含义的解读;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通过注释、翻译等方式理解内容;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案例分析:分析《世说新语》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文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通过注释、翻译等方式理解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案例分析:分析《世说新语》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优秀学生,帮助落后学生;8. 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世说新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拓展阅读:了解学生对推荐阅读材料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4. 小组合作探讨: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沟通交流等方面;5. 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1.2 掌握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3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言行录,收录了许多名人的言行和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2.2 选文:《世说新语》两则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典故、成语的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理解文意。
4.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介绍,激发学生兴趣。
5.2 阅读两则《世说新语》,让学生自主理解文意。
5.3 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典故、成语的运用。
5.4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5 总结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强调教学目标。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两则《世说新语》,并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感受。
6.2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共同探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6.3 课堂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感悟。
第七章:文言文分析7.1 语言特点解析:详细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典故、成语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7.2 句式结构分析:分析两则《世说新语》的句式结构,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7.3 修辞手法探讨:探讨两则《世说新语》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欣赏其文学魅力。
第八章:成语典故讲解8.1 成语起源:讲解两则《世说新语》中出现的成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8.2 成语故事: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掌握两则《世说新语》文本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学会运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寓意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领会古代智者的人生智慧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选定的两则文本分别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旨在让学生领略古人的智慧。
2.2 教学文本《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不被常规束缚的故事。
《王子猷雪夜访戴》:描述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度。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两则文本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3.2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翻译文本深层次含义的解读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特点。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文本,理解基本内容。
针对文本中的难点进行初步探讨。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本的深层次含义及文化内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4.4 翻译与解读学生尝试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进行解读。
教师选取翻译和解读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5 课堂小结强调文本中的文化价值和人生哲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古文翻译和解读。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课程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言志等内容。
本章将通过导入让学生对《世说新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特点;2. 掌握并运用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3 教学内容1.3.1 《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特点1.3.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1.3.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3.4 文化素养的提升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2.1 故事简介本节课将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第一则故事进行解析,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实例,深入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和风格。
2.2 教学目标2. 分析故事的主题、人物、情节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3 教学内容2.3.1 故事内容的讲解与分析2.3.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讲解与实践2.3.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3.1 故事简介本节课将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第二则故事进行解析,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实例,深入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和风格。
3.2 教学目标3. 分析故事的主题、人物、情节及其相互关系;4. 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5.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3 教学内容3.3.1 故事内容的讲解与分析3.3.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讲解与实践3.3.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对比两则故事4.1 教学目标4. 分析两则故事的异同点;5.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的生活及其价值观;6.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4.2.1 两则故事的对比分析4.2.2 古代文人的生活及其价值观的思考4.2.3 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6.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拓展阅读视野;7.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
该书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言谈逸事,是研究当时士族阶层生活及当时社会的极重要文献。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2.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 欣赏《世说新语》中的精彩故事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2.1 《世说新语》的编写背景介绍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刘义庆组织编写《世说新语》的初衷。
2.2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1. 简洁明了的文风2. 丰富的人物形象3. 深刻的社会洞察2.3 案例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如“王、陈琳答”,引导学生领略其文学魅力。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技巧3.1 实词识别介绍文言文中实词的识别方法,如词义引伸、词类活用等。
3.2 虚词理解讲解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之、乎、者、也”等。
3.3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第四章:《世说新语》两则4.1 故事一:《王、陈琳答》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2 故事二:《谢安石与王右军》介绍故事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讨论故事反映的社会现象。
第五章:课堂实践5.1 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让学生独立阅读本节课所学的两个故事,巩固所学文言文阅读技巧。
5.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世说新语》两则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分享阅读心得。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案例深入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案例,如“竹林七贤”的故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及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
6.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案例,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6.3 分享与反馈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和老师提供反馈,增进对《世说新语》的理解。
第8课品读聪慧故事传承优良家风——《<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品行。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1.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品行。
【任务群】《咏雪》任务一:解读一个经典·《世说新语》任务二:讲好一个故事·疏文意任务三:走进一场聚会·析人物任务四:认识一个家庭·悟家风《陈太丘与友期行》任务一:讲好一个故事·疏文意任务二:认识一组词语·敬谦辞任务三:走进一场对话·析人物任务四:探究一种家风·知方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导入新课学校公众号拟拍摄“品读聪慧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短视频,并向同学们征集素材,今天我们学习的《<世说新语>二则》正好符合要求,请你参与完成相应推荐任务。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解读一个经典·《世说新语》“品读聪慧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短视频素材征集老师并不了解《世说新语》,请你根据课本注释和查阅的资料对《世说新语》进行解说。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咏雪》出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2.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1.2 掌握两则《世说新语》文本的基本内容1.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1.4 引导学生领会古代文化的魅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世说新语》的简介2.1.1 《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2.1.2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2.1.3 《世说新语》的文化价值2.2 第一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2.2.1 文本内容概述2.2.2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2.2.3 文本文化内涵探讨2.3 第二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2.3.1 文本内容概述2.3.2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2.3.3 文本文化内涵探讨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特点和文本内容3.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3.3 实践法:阅读和分析两则《世说新语》文本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世说新语》的简介4.2 阅读第一则《世说新语》文本4.3 分析文本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4.4 阅读第二则《世说新语》文本4.5 分析文本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提问、讨论和分享情况5.2 阅读理解评价:学生对两则《世说新语》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情况5.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阅读和思考情况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世说新语》选本或全文版本6.2 参考书目:有关《世说新语》的研究书籍和论文6.3 网络资源:有关《世说新语》的在线文章和讨论6.4 影像资源:有关《世说新语》的电视剧、电影等改编作品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教案设计为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7.2 教学进度安排:课时1-2:《世说新语》的简介课时3-4:第一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课时5-6:第二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课时7-8:文本分析与文化内涵探讨课时9-10:教学评价与总结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8.2 教学辅助:使用多媒体工具和实物教具,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8.3 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第九章:课后作业设计9.1 作业类型:包括阅读理解、问题解答、文化探究等9.2 作业内容: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本阅读和思考题目9.3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重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第十章:教学反思与改进10.1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收集教学反馈10.2 教学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10.3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案第十一章:教学活动设计11.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世说新语》两则文本,了解基本内容,准备问题11.2 课中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语言韵律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11.3 课后活动: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目第十二章:课堂管理12.1 纪律管理: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2.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12.3 个性化关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支持第十三章:学习支持13.1 文本解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帮助,如词汇解释、句式分析等13.2 学习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3.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十四章:评价与反馈14.1 课堂评价: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即时反馈14.2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提出改进意见14.3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5.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经验教训15.2 拓展活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15.3 后续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划后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两则文本的基本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1.2 掌握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1.3 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1.4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编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2.2 两则故事简介:第一则故事讲述了王导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辞令,第二则故事描述了谢安的从容镇定和机智应对。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两则故事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
3.2 教学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文翻译材料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讲解分析:对两则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语言表达技巧。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总结学习收获。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6.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观点和沟通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古文原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的原文。
7.2 翻译材料:提供故事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3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故事梗概、人物关系、重要词汇等内容的课件,辅助教学。
7.4 参考文献: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或评论文章,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如简洁、生动、幽默等。
(3)能够分析并评价故事中所体现的古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把握《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直、诚实、勤奋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
(3)故事中所体现的古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1)《世说新语》中的古代词汇和句式。
(2)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分析比较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5.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会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体验:角色扮演,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6. 总结提升: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巩固记忆。
2. 请学生总结故事中所体现的古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能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成语和典故。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成语典故。
1.2.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1.3 教学方法与手段1.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
1.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资料。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教材内容:《世说新语》两则。
2.2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但对《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和成语典故了解不多。
2.3 教学目标分解:2.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理解并运用其中的成语和典故。
2.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世说新语》两则,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成语和典故。
3.3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4 总结环节: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世说新语》成语和典故的理解。
3.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翻译《世说新语》两则,并选取一个成语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调查。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世说新语》背景知识的掌握、成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评价结果处理: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优点和不足。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
重他人的美德。
2、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
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
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
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
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
“方正”一门。
三、 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 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
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
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
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似
文化内蕴 韵味
六、 拓展延伸
1、 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老人:和善 亲切 家庭氛围:
咏雪 侄子:直率 敏捷 融洽、欢乐
侄女:沉稳 聪明 轻松、温馨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
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
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 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
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1、把握重点字词:
a、与友期行 :约定 太丘舍去 :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丢弃 则是无信 :信用 下车引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
就是失礼。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2.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a、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
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
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