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概述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住院患者

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

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

住院例数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

手术例数

(三)麻醉指标

(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单病种(特定病种)

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

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

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

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

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

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

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

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解读

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 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

观实际开放床位。

2. 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

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 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

次。

2. 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

床日。

3. 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 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 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 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 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 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 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 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 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 床位使用率(%)。

4. 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 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 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 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 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 资产负债率。

5. 固定资产总值。

6. 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 国内论文数 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

每百张开放床位。

2. 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

位。

3. 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解读

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三)麻醉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急性病毒性肝炎 ICD-10:B15-B17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慢性病毒性肝炎 ICD-10:B18.901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ICD-10:K72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

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肝炎肝硬化伴随合并症

(1)肝硬化腹水 ICD-10:K74+R18

(2)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ICD-10:K72.903伴

K74.1-K74.6/K70.301/K71.701/ K76.102/ P78.8/A52.7↑K77.0*

(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ICD-10:

(K70↑-K76↑/B65) 伴I98.3*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肝癌 ICD-10:C22.0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

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ICD-10:A39.852+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麻疹 ICD-10:B05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水痘ICD-10:B01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

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流行性出血热 ICD-10:A98.502+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手足口病ICD-10:B08.401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艾滋病ICD-10:B20-B23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结核病ICD-10:A15-A19

以上12种疾病作为常规重点疾病,各地区医院按照收治病种前五位疾病作为重点疾病。可根据地方特点添加三种

以内疾病。

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

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

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

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

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

院患者。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亡率、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特定手术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死亡例数;②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数。

有以下十八类手术及ICD 9-CM-3编码。

1.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 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剖宫产ICD-9-CM-3:74.0,74.1,74.2,74.4,74.99

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 9-CM-3编码为0

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

4.60、61-69,03.0、03.1-2、03.4-7 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阴道分娩ICD 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

3.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 9-CM-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肝叶切除术 ICD-9-CM-3:50.300

4.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 的出院患者。胃底食道静脉断流+脾切除术 ICD-9-CM-3:+41.500

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ICD 9-CM-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门腔静脉分流术 ICD-9-CM-3:39.108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 9-CM-3编码中有36.1的出院患者。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0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术

8.颅、脑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1.02-06,02.0、02.1- 4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射频消融术(RFA) ICD-9-CM-3:99.691

9.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 9-CM-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女性出院患者。

10.剖宫产手术/操作编码为ICD 9-CM-3:74.0,74.1,74.2,74.4,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

11.阴道分娩手术/ 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 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

12.乳腺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85.4的出院患者。

13.肺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32.4、32.5的出院患者。

14.胃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3.5-43.9的出院患者。

15.直肠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8.4-48.6的出院患者。

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 9-CM-3:55.4-6,60.3-5前列腺手术的出院患者。

17.血管内修补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8.34,38.44,38.64 或39.71-74血管内修补术的出院患者。

18.恶性肿瘤手术是指主要诊断ICD 10 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者。

18.1 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06.2-06.5

18.2 喉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30.4

18.3 肺叶切除术 ICD9-CM-3: 32.4 002

全肺切除术 ICD9-CM-3: 32.5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

18.4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ICD9-CM-3:

42.5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ICD9-CM-3: 42.5

18.5 胃远端切除术 ICD9-CM-3: 43.6、43.7

胃近端切除术 ICD9-CM-3: 43.5

全胃切除术ICD9-CM-3: 43.99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CM-3: 43.99

18.6 肝叶切除术ICD9-CM-3: 50.3 01

半肝切除术 CM-3: 50.3 02

肝段切除术 CM-3: 50.2 203

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部分切除术)CM-3: 50.2 201

18.7 左半结肠切除术 CM-3: 45.27 501

右半结肠切除术 CM-3: 45.27 301

直肠前切除术 CM-3: 48.6 301

腹会阴直肠切除术CM-3: 48.5 0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

18.8 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ICD9-CM-3: 52.7

胰体尾切除术 ICD9-CM-3: 52.5 902

18.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ICD9-CM-3: 85.4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 ICD9-CM-3: 85.2 103

18.10 肾癌根治术 ICD9-CM-3: 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 ICD9-CM-3: 55.3

18.11 前列腺癌根治术 ICD9-CM-3: 60.5

18.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18.13 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CD9-CM-3: 65.6

18.14 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 68.4

18.15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CM-3: 40.59

(三)麻醉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麻醉总例数、麻醉复苏(Steward 苏醒评分)管理、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等监测指标,了解麻醉诊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1.麻醉总例数/季/年

(1)全身麻醉例数/季/年。

其中:体外循环例数/季/年。

(2)脊髓麻醉例数/季/年。

(3)其他类麻醉例数/季/年。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季/年

(1)门诊患者例数/季/年。

(2)住院患者例数/季/年。

其中:手术后镇痛/季/年。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季/年

复苏成功例数/季/年。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季/年

(1)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季/年。

(2)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季/年。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年

(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季/年。

(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季/年。

(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季/年。

(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季/年。

(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季/年。

(6)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季/年。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季/年

(1) ASA-Ⅰ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2) ASA-Ⅱ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3) ASA-Ⅲ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4) ASA-Ⅳ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5) ASA-Ⅴ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四)手术并发症与住院患者安全指标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监测指标,了解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总体情况。

1.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见表7-1。

表7-1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

严重程度

指标名称计算公式

1.1 患者入院

前已有压

疮(主要

诊断中有

ICD-10编

码与名

称)

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总

例次(季度)

住院患者总例数(季度)

1.1 .1 有一级压

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一级压疮

的例次(季度)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1 .2 有二级压

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二级压疮

的例次(季度)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1 .3 有三级压

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三级压疮

的例次(季度)

分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1 .4 有四级压

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四级压疮

的例次(季度)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1 .5 自家庭入

住时有压

疮的患者

自家中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

压疮的患者人次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1 .6 自养老院

入住时有

压疮的患

自长期照护机构入住急性照护有一

处或多处压疮的患者人次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1 .7 自其他医

院转入时

有压疮的

患者

自医院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

压疮的患者人次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1 .8 自其他来

源入住时

有压疮的

病人

自其他来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

多处压疮的患者人次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2 住院期间

发生压疮

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

患者人次

-1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2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2 .1 发生一级

压疮

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一级

压疮的患者人次

-1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2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2 .2 发生二级

压疮

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二级

压疮的患者人次

-1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2

1.2 .3 发生三级

压疮

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三级

压疮的患者人次

-1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2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2 .4 发生四级

压疮

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四级

压疮的患者人次

-1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2

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1.3 住院期间

压疮发生

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

患者人次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

日数(季度)

-2

住院总床日数(季度)

1.3 .1 骶尾椎骨

处压疮发

生率

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骶尾椎骨处

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

-1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

日数(季度)

-2

住院总床日数(季度)

1.3 .2 坐骨处压

疮发生率

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坐骨处所有

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

-1

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

日数(季度)

-2

住院总床日数(季度)

1.3 .3 股骨粗隆

处压疮发

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股骨粗隆处

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概述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住院患者 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

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 住院例数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 手术例数 (三)麻醉指标 (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单病种(特定病种) 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 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 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 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 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 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 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 标。

基于综合指数法在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运用

基于综合指数法在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4-05-26T14:27:39.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李芳王文丽[导读] 当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大,医疗工作质量最佳。反之,当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小,医院医疗质量最差。 李芳王文丽(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 529000) 【摘要】目的:对我院2007~2011年五年的医疗质量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医院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从2007~2011年统计报表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医疗工作质量10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教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9年至2011年,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上升,我院的医疗综合质量最佳为2011年。2008年比2007年医疗质量综合指数略有下降。结论:综合指数法计算直观、应用方便、实用性强,在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上具有综合性和可行性。【关键词】医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262-02 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疗质量管理,如何评价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综合指数法以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实际值分别除以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值得出各项指标的评价指数,再对各项指标的评价指数进行加权算术平均,得出综合评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院2007-2011年主要医疗质量指标进行评价,为医院管理者了解工作情况,提高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7-2011年医疗统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从中选出反应医院质量的11项统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见表1。表1 2007——2011年医院综合质量评价指标 2 方法与结果 2.1 综合指数方法 综合指数法以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实际值分别除以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值得出各项指标的评价指数,再对各项指标的评价指数进行加权算术平均,得出综合评价值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为进行综合评价所计算的综合指数;yi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个体指数,xi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xM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值;wi为第i项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数。 2.2 结果 当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大,医疗工作质量最佳。反之,当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小,医院医疗质量最差。由表3可知,我院2008年医疗质量最差,2011年医院医疗工作质量最好。 3 讨论 综合指数法作为一种简洁有效的多指数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合理地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它可以多指标区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分析效能。住院和门诊人次呈逐年增长趋势,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指标5年内变化不明显,而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病床使用率2008年最低,导致综合指数最低,2011年各项指标的增长与医院为打造品牌医院、百姓放心医院,做好“三好一满意”工作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各项措施有诸多直接关系。如引进高级人才,培养医务人员技能、着力提高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吸引更多群众来院就诊,并根据季节变化及患者情况,合理增加病床数。费用指标有所增长,与物价上涨有关。 近年来,我院大力改善医院环境建设,建设便民措施,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打造品牌科室、重点专科,积极开展性技术、新项目,以点带面推动了我院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供医院综合竞争力,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1]徐天和.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统计管理与健康统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杨梅芬.综合指数法在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1,18(3):273:274. [3]赵文云.2004-2008年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医院统计,2010,6(2):165:166. [4]孙静.采用密切法对我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J].中国医院统计,2011,18(1):18:19. [5]严茂春.应用TOPSIS法综合评价10年住院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2010,17(1):62:63.

通达信主力行为指标公式

{通达信主力行为指标公式} VAR2:=LLV(LOW,33); VAR3:=HHV(HIGH,21); VAR4:=EMA((CLOSE-VAR2)/(VAR3-VAR2)*100,20)*0.998; 100,STICK,LINETHICK7, COLORFFCC33; 80, STICK,LINETHICK7, COLORFF9933; 50,STICK,LINETHICK7, COLORBLUE; 20,STICK,LINETHICK7,COLORCC0033; 20,COLORWHITE; 50,COLORYELLOW; 80,COLORCYAN; DRAWTEXT(FILTER(CLOSE>0,25),10,'底部吸筹区'),, COLORWHITE; DRAWTEXT(FILTER(CLOSE>0,25),30,'主力建仓区'), , COLORWHITE; DRAWTEXT(FILTER(CLOSE>0,25),65,'主力拉高区'), , COLORWHITE; DRAWTEXT(FILTER(CLOSE>0,25),88,'主力出货区'), , COLORWHITE; 当前安全度:=100-EMA(0.667*REF(VAR4,1)+0.333*VAR4,1),LINETHICK2 ,COLORRED; A:=MA(-100*(HHV(HIGH,34)-CLOSE)/(HHV(HIGH,34)-LLV(LOW,34)),19),COLORRED; B:=-100*(HHV(HIGH,14)-CLOSE)/(HHV(HIGH,14)-LLV(LOW,14)); D:=EMA(-100*(HHV(HIGH,34)-CLOSE)/(HHV(HIGH,34)-LLV(LOW,34)),4),LINETHICK2; 长庄线:=A+100,COLORMAGENTA; 游资线:=B+100,COLORYELLOW,LINETHICK2; 主力线:D+100,COLORRED,LINETHICK4; 见顶:=(REF(主力线,1)>85 AND REF(游资线,1)>85 AND REF(长庄线,1)>65) AND CROSS(长庄线,游资线) ; 顶部区域:=(主力线80) AND (REF(游资线,1)>95 OR REF(游资线,2)>95 ) AND 长庄线>60 AND 游资线<83.5 AND 游资线<主力线AND 游资线<长庄线+4; 顶部:=FILTER(顶部区域,4); 操盘顾问:(长庄线<12 AND 主力线<8 AND (游资线<7.2 OR REF(游资线,1)<5) AND (主力线>REF(主力线,1) OR 游资线>REF(游资线,1))) OR (长庄线<8 AND 主力线<7 AND 游资线<15 AND 游资线>REF(游资线,1)) OR (长庄线<10 AND 主力线<7 AND 游资线<1) ; STICKLINE( {见顶OR} 顶部,99,103,20,1 ),COLORRED,LINETHICK2; STICKLINE(操盘顾问,-4,0,22,0 ),COLORGREEN; 益盟顾问:长庄线<15 AND REF(长庄线,1)<15 AND 主力线<18 AND 游资线>REF(游资线,1) AND CROSS(游资线,长庄线) AND 游资线>主力线 AND (REF(游资线,1)<5 OR REF(游资线,2)<5 ) AND (主力线>=长庄线OR REF( 游资线,1)<1 ); STICKLINE( 益盟顾问,0,5,11,0 ),COLORRED; VARR1:=SMA(MAX(CLOSE-REF(C,1),0),6,1)/SMA(ABS(CLOSE-REF(C,1)),6,1)*100;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基于RSR的医院绩效指标环比增幅综合评价

生圜匿隆缠过2螋生!!旦堑!i鲞筮兰魍 基于R SR的医院绩效指标环比增幅综合评价 杨建南1杨柳桦2李世云1刘勇华3钟鸣’ 【摘要】目的探讨用秩和比法动态评价医院绩效指标的环比增长幅度。方法采用秩和比法(R SR)对成都市9所市属综合医院2007年、2008年门急诊诊次、住院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固定资产和医疗业务收入5项绩效指标环比增幅进行动态加权综合评价。结果成都市9所市属综合医院绩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D医院2年环比动态综合增幅均居各院之首。2008年I医院以及A医院的绩效环比增幅综合评价值较2007年明显上升。2008年H医院和G医院绩效指标增幅较2007年明显减缓,其中G医院指标呈负增长。结论采用秩和比法对医疗机构绩效指标的动态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价,可动态描述各院绩效的变动情况。该方法简便,表达直观,在医院管理实践中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卫生服务量固定资产业务收入环比增长 中图分类号:R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253(2009)04-03074)2 S yn t het i cal ev al u at i o n of r i n g com par ed i ncr ease of hosp i t al per f or m a nce by R an k Sum R at i o Y A N G Jian一黼’,Y AN G L i u—h ua,U Shi-yun,et a1.’T he C ent r a l H os p i t al of C hengdu R a i l w ay A dm i ni st r at i o n。Si chuan610081,C hi na 【A bs t r ac t】O bj e ct i ve To eval uat e t he chai n gr owt h e xte nt of hospi tal pe r f o r m a nce i nd exes by R ank S u m R a t i o(RS R).M et h ods T he nu m ber of out pat i ent s a nd em er gen ci e s,t h e nu m ber of hos pi t ali zat i ons,t he t ot a l da ys of oc cupy i ng be ds,t he f i xed a s se t a nd t he m ed i cal oper at i n g i ncom e w er e se l e ct e d嬲t he5pe r f o r m a nce i ndi c at or s.T h e r i ng c om pa red i nereas i ag册pl j- t ude of t he pe r f or m anc e i nd i cat o r s f r o m9ci t y’S hos p i t al s i n C he ngdu i n2007a nd2008w a8eval u at ed s ynt h et i cal l y by R SR.R e-s ui t s T he dynam i c de vel opm ent of pe r f o r m a nce ef fi ci en cy of t he9hos p i t al s i n C hengdu i s i m ba l ance d.T he r ing com par e d cor n-pr ehens i vel y dyna m i c i ncr eas i ng am pl i t ude of D ho s pi t al i s t he hi s hes t of al l i n2007and 2008.T he r i n g com par e d com pr e hensi ve i ncr easi ng am pl i t ude of I ho s pi t al and A hospi tal i n2008i s hi gher t han i t i s i n2007.T he r ing c om pa r ed com pr ehensi ve i ncrens- i ng锄pl i t ude of H ho s pi t al and G hos p i t al i n2008i s l o w er t han i t i s i n2007,a nd t he i ndi cat or of G hos pit al i ncr eas e d negat i ve- l y.Conc l u si o n The s ynthet i cal eval uat i on of dynam i c de ve l opm e nt of pe r f o r m a nce ef fi ci en cy by R S R Cal l des cr i be dy nam i ca l l y t he ch ang e of pe rform a nce ef fi ci en cy i n m edi cal i ns t it ut ions.It i s val uabl e i n hos p i t al m anage m e nt be ca use of i t s co nve ni e nce a nd i n t ui ti ve exp r ess i on. 【K ey w or ds】H os pi t al T he nu m ber of hea l t h∞r vi c os Fi xed ags et s B usi n ess i n com e C ha i n gr owt h 统计部门的职能之一,就是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医院管理的绩效,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医院统计人员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就是“迎头三比”,即与计划比、与历史资料比,以及横向比。随着医院管理的发展,现在还有采用将医院统计指标与标准值(如将医院管理年评价指标以及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作为标准值)进行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关于医院绩效指标的增长幅度,一般可通过计算指标的环比增长进行描述;各医院间的多指标增长幅度则可通过对环比指标的综合评价予以分析。但是,关于各医院间绩效指标是否呈稳定趋势发展、其波动情况如何的综合评价实例尚不多见。本文试对医院绩效指标环比动态增幅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并以一个实例说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成都市卫生局2006---2008年卫生统计报表。 1.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成都市卫生局所属9所综合医院。1.3分析指标 选用指标共5项:①反映卫生服务量的统计指标3个:门急诊诊次,住院人数和实际占用总床日数。②固定资产(其是否能有效保值增值是评价医院绩效的重要标志)。③医疗业务收入。分别计算各院2007年和2008年5项绩效指标的环比增长幅度。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1]。 1.4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秩和比法(r ank sum.r a t i o,R SR)[2刮对9所医院2007年和2008年绩效指标环比增幅进行加权动态 作者单位:l1610081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2永康市疾病控制中心 3成都市卫牛局 4成都市医学信息所

主力机构进场指标公式

主力进场指标公式 N:=9;M1:=3;M2:=3;P:=9;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COLORRED,LINETHICK2; D:=SMA(K,M2,1),COLOR00FF00; JJ:=P*(3*D-2*K),COLOR00FF00; J:=((3 * K) - (2 * D)); MAIRU:= CROSS(K,D) AND K<20; MAICHU:= CROSS(D,K) AND D>80; V AR2:=REF(LOW,1); V AR3:=SMA(ABS(LOW-V AR2),3,1)/SMA(MAX(LOW-VAR2,0),3,1)*100; V AR4:=EMA(IF(CLOSE*1.3,V AR3*10,V AR3/10),3); V AR5:=LLV(LOW,30); V AR6:=HHV(V AR4,30); V AR7:=IF(MA(CLOSE,58),1,0); V AR8:=EMA(IF(LOW<=V AR5,(V AR4+V AR6*2)/2,0),3)/618*V AR7; V AR9:=IF(VAR8>100,100,V AR8); 吸筹:STICKLINE(V AR9>-120,0,V AR9,6,1),COLORF00FF0; 快线:(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COLORFF937F; 慢线:SMA(快线,M1,1),COLORRED,LINETHICK2; 空:SMA(慢线,M2,1),COLOR00FF00; 牛股:IF(BARSLAST(CROSS(慢线,空))

=3 AND CROSS(快线,慢线) AND 慢线<30,20,0); 买:STICKLINE(BB,0,20,7,1),COLORYELLOW; AA:=IF(BARSLAST(CROSS(快线,慢线))>=4 AND CROSS(慢线,快线) AND 快线>50,20,0); 卖:STICKLINE(AA,80,100,7,1),COLOR00FF00;

门诊统计指标

门诊统计指标 1.门诊统计是指收集与门诊医疗服务有关的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反映门诊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加强门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的活动。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所有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无论是否需要住院,都要经过门诊就医,所以做好门诊统计对于加强医院管理有重要意义。 2.门诊统计的任务①为门诊管理服务,反映和分析门诊工作的现状,例如:具体地反映每一个门诊医生、每一个诊疗科室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②为评价门诊医疗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例如:卫生部规定城市综合医院床位数与门诊人数比为1:3,若实际统计数据超过这一比例,说明门诊工作负荷过重给门诊管理和门诊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反之说明门诊工作负荷过轻;③为门诊工作的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门诊工作的发展规律。 (一)门诊统计的基本内容 1.门诊工作统计首先应掌握门诊科室的设置,各科室的人员及设备状况,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等数据。门诊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登记门诊各科的医生出诊数、实际工作小时数、门诊人次数、体格检查数,门诊疾病构成以及初诊、复诊,门诊各种手术治疗等数据并加以整理和积累。 2.门诊统计的资料来源包括:门诊挂号日报表、门诊医生诊疗工作日志、急诊病人登记簿、观察室收容病人登记簿、全身健康检查登记簿、门诊急诊转诊病人登记簿、门诊病历等。目前全国大多数县及县以上医院的门诊挂号已实现计算机管理,各种门诊统计数据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 HIS)直接提取。 (二)门诊统计绝对指标 1. 门诊总诊疗人次指报告期内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包括:门诊、急诊、预约诊疗、出诊、单项健康检查以及健康咨询指导(不含健康讲座)人次数。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如透视、摄片、检验、注射及门诊小手术等)工作量以及免疫接种、健康管理服务人次数。病人来院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患者1次就诊

二甲医院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概述】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源自于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士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5.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6.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医院部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说明

医院部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说明 病床使用率: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之比。 病床周转次数:指“出院人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之比。 平均住院日:指“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患者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之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位,患者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所占用的床位。 平均开放病床数:即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指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人次数与抢救总人次数之比。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患者数/(出院患者数-疑诊患者数)×100%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数与手术患者总人

数之比。 CT检查阳性率:指CT检查中检出阳性的人次数与CT检查总人次数之比。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指药品收入与总收入之比。 总收入:指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药品收入: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中、西药品收入。 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又称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即(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又称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即(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即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医疗机构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病例数)的百分比。

医疗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指标计算公式 1、治愈率=报告期内(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 2、好转率=报告期内好转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 3、未愈率=报告期内未愈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 4、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 5、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7、治愈率=报告期内(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 8、好转率=报告期内好转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 未愈率=报告期内未愈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 9、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10、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11、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12、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13、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14、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15、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日常统计学评价教学文案

日常统计学评价 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麻醉指标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 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信息部+职能部门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医务科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人事科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物管科 (二)工作负荷----医务科、门诊部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入院、出院例数,出院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一个能够看清楚主力意图的指标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第一,主力的建仓,洗盘,拉高,出货,都可以通过这个指标来看,但是到底能不能帮您赚到钱呢?我想一个指标也说明不了什么,反正,我在复盘的时候,这个指标还是看的。 VAR1:=REF((LOW+OPEN+CLOSE+HIGH)/4,1); VAR2:=SMA(ABS(LOW-VAR1),13,1)/SMA(MAX(LOW-VAR1,0),10,1); VAR3:=EMA(VAR2,10); VAR4:=LLV(LOW,33); VAR5:=EMA(IF(LOW<=VAR4,VAR3,0),3); Z:0,COLORBLACK; 主力进场:IF(VAR5>REF(VAR5,1),VAR5,0),COLORRED,NODRAW; 洗盘:IF(VAR5REF(VAR5,1),0,VAR5,3,0 ),COLOR000055; STICKLINE(VAR5>REF(VAR5,1),0,VAR5,2.6,0 ),COLOR000077; STICKLINE(VAR5>REF(VAR5,1),0,VAR5,2.1,0 ),COLOR000099; STICKLINE(VAR5>REF(VAR5,1),0,VAR5,1.5,0 ),COLOR0000BB; STICKLINE(VAR5>REF(VAR5,1),0,VAR5,0.9,0 ),COLOR0000DD; STICKLINE(VAR5>REF(VAR5,1),0,VAR5,0.3,0 ),COLOR0000FF; STICKLINE(VAR5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2

医疗机构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

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10.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11.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12.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3.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

医院运行统计指标库管理系统V2.0

医院运行统计指标库管理系统医院全面质控指标管理的好工具

一、前言 “科技就是生产力”,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每日产生的数据正在以TB级的速度增长,但来源众多、出口分散、结构化差、管理效率低已经呈现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医院领导每天接触的数据报表众多,管理思路的调整也从客观上要求能够通过信息化提供更多的报表资源,相对固化的模式亟待解决,同时传统报表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当前数据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指标化的数据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 指标化的数据管理既可以通过宏观纵览,又可以追溯细节;既可以统计分析,又可以评价考核;既可以定点关注,又可以预警防控,通过统一的管理入口,灵活、全面、客观、动态、及时、高效的方式,充分挖掘并发挥科技的力量,让管理部门从繁琐的手工汇总、分析固化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于过程的管控、管理效果的加强,不断促进管理的持续改进。 指标化数据管理是发现知识、积累知识、完善知识的过程,单纯的统计与分析不是目的,重点在于将数据的趋势发展、异动变化结合医院实际客观环境因素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查找根因 “软件既是工具,是人头脑以及肢体的延伸”,如何衡量软件工具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软件的灵活适应能力以及软件的交付能力。我公司研发的医院运行统计指标库管理工具(以下简称指标库系统)以灵活、稳定、高效、全面为根本,不仅能够适应各种数据源,更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管理需求,也是医院全面指控管理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二、指标管理的阶段 指标是“运行状况以及管理效果的体现”,指标管理分为如下几个五个阶段:(一)完善数据采集,统一多源数据 1、通过接口标准自动化采集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是随着医院发展逐步开展的,这就造成了数据来源众多,数据孤岛比较严重的问题,虽然现在很多医院也在构建能够打通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以实现数据对接及管理的便利性,但仅仅通过这种平台进行“边交换边沉淀”的方式,可能会对业务系统运行造成一定的性能影响,“术业有专攻”,数据管理应该有一套专属的平台,能够对接各业务系统的底层数据,在业务系统不繁忙的时候,通过调度静默高效的将需要的数据采集到指标库的数据仓库中,整个过程只是在采集数据源时和业务系统有关系,后续的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全部在指标库管理系统中完成,不会对业务系统造成任何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采集数据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积,而是按照指标管理需要针对“主题数据”进行的自动化处理。 2、通过专项表单生成器实现手工数据信息的采集 信息化处理的基础是“数据的结构化”,各业务系统在保证医院各种业务基本处理的同时并未将全部的信息进行结构化的处理,比如一些重要的“医疗文书”,现在还有很多都是通过手工填表、手工填写Excel记录的方式来进行,一方面工作量很大,尤其是针对后续的汇总、统计分析,另外数据分散,标准不一,安全性差问题也很严重,所以就要求指标库系统能够有一套非常灵活的“表单数据结构化采集工具”,我们称之为“专项表单生成器”,通过这种工具将手工填写的表单、医疗文书、EXCEL记录等维护到指标库系统,然后通过表单填写功能进行填写,

通达信改良主力追踪指标公式(超准确)

V1:=(C*3+H+L)/5*10; V2:=EMA(V1,13)-EMA(V1,34); V3:=EMA(V2,5); V4:=2*(V2-V3)*; V5:=(HHV(INDEXH,8)-INDEXC)/(HHV(INDEXH,8)-LLV(INDEXL,8))*8; V6:=EMA(3*V5-2*SMA(V5,18,1),5); V7:=(INDEXC-LLV(INDEXL,8))/(HHV(INDEXH,8)-LLV(INDEXL,8))*10; V8:=(INDEXC*2+INDEXH+INDEXL)/4; V9:=EMA(V8,13)-EMA(V8,34); VA:=EMA(V9,3); VB:=(V9-VA)/2; 0; 主力动向:EMA(V4,2),COLORRED; 机构动向:EMA(VB,2),COLORMAGENTA; (SLOPE(主力动向,2)>0 AND SLOPE(机构动向,2)>0,主力动向),COLORRED,LINETHICK4; (SLOPE(主力动向,2)<0,主力动向),COLORGREEN,LINETHICK3; (SLOPE(机构动向,2)>0 AND SLOPE(主力动向,2)>0,机构动向),COLORMAGENTA,LINETHICK4; (SLOPE(机构动向,2)<0,机构动向),COLORWHITE,LINETHICK2; ZLCM:=EMA(WINNER(CLOSE)*70,3); SHCM:=EMA((WINNER(CLOSE*-WINNER(CLOSE*)*80,3); ZZLKP:=ZLCM/(ZLCM+SHCM)*100; ZZLJJ:=EMA(ZZLKP,89); ZJLRQD:=ZZLKP-ZZLJJ; AA:=EMA(ZJLRQD,1); BB:=EMA(AA,5); CC:=AA-BB; STICKLINE(CC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2.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3.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4.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5.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6.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7.管理人员: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从事党政、人事、财务、信息、安全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 8.工勤技能人员: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人员。分为技术工和普通工,技术工包括护理员(工)、药剂员(工)、检验员、收费员、挂号员等。但不包括实验员、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统计员和研究实习员等,这部分人员分别计入其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 9.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口数X1000。 1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口数X1000。 1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注册护士数/人口数X1000。 12.床位数:指年底实有床位数,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超过半年的加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