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太平洋231》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70.00 KB
- 文档页数:15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教授的本届六年级,学生的演唱素养已初步形成,但多声部的演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竖笛演奏不如演唱,可能与学习、练习的时间有关,我将在这一学期加强。
聆听、欣赏水平还需从质量、数量上着手。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分别是: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二课《亚洲弦歌》;第三课《DOREMI》;第四课《黄河之滨》;第五课《火车印象》;第六课《美妙的音乐》。
《越剧经典唱段100首》共有100首越剧唱段,共有部分选段:《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西厢记》选段、《祥林嫂》选段、《红楼梦》选段、《何文秀》选段、独唱名段、对唱名段。
三、教学内容标准领域感受与鉴赏(一)音乐表现要素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
听辨常见的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听辨旋律的高低、强弱、快慢。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1-2首。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歌舞、民间器乐曲、等音乐,了解其不同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领域表现(一)演唱1、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能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太平洋231-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概述太平洋231-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九年级音乐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乐理、唱歌、听音识谱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基本概念;2.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唱歌,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3.能够分辨不同的音高和节奏,并能通过听音识谱的方式进行乐曲演奏。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和歌唱技巧的掌握;3.学生通过听音识谱的方式进行乐曲演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学生学会正确的唱歌姿势和歌唱技巧;3.学生通过听音识谱的方式进行乐曲演奏的难度较大。
四、教学过程1. 预习铺垫(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或者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乐理知识讲解(30分钟)(1)音符和节拍的概念介绍,区分不同的音符和节拍,并进行示范。
(2)调式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调式,比如唱片调、大调和小调。
3. 歌唱技巧教学(30分钟)(1)通过实际演示,教师要求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如挺胸、挺腰、抬头等,并要求学生跟随例子进行练习。
(2)演示发声和表达的技巧,如调整音高、掌握节奏和表达情感。
4. 听音识谱演奏(45分钟)(1)给学生播放一段简单的乐曲,让学生用耳朵分辨出乐曲的主旋律和伴奏。
(2)学生通过听音识谱的方式,将听到的内容记录在乐谱上。
(3)学生根据乐谱,练习演奏学习的乐曲,进行深入理解和感受。
5. 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和歌唱技巧的掌握;3.学生通过听音识谱的方式进行乐曲演奏。
小学音乐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五课:火车印象执教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第十二册第五课:火车印象欣赏:《太平洋231》教材分析:管弦乐曲《太平洋231》是奥涅格1923年创作的,是其交响三部曲《交响乐章》中的第一部,1924年在巴黎首演。
作者用节奏、和声、配器等手段,模拟火车头的音响和动态,用时值递减的方法,形成越来越紧密的节奏,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表现了火车头从起动到加速的情景。
学情分析: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六年级的孩子年龄都在十一、二岁,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好动,喜欢玩具,好奇心强。
火车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因此,在教学前,我注意让学生搜集有关火车的图片以及一些相关资料,或者是带来火车玩具,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回忆,主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引导和感染他们,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进而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渴望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太平洋231》,通过听、视、唱、律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听辩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品的情感,拓宽对音乐的想象。
2、学习比较一下这首以“火车”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和其他同样题材的音乐作品有什么不同的风格,认识音乐与历史、音乐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3、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生活,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等教学方法:通过听、视、唱、律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听说过“壶盖跳动的故事”吗?介绍瓦特2、出示一幅蒸汽机的照片或图画,介绍“太平洋231”所表达的意思。
二.听赏全曲,分组听辨、思考,回答问题(从力度、速度、节奏、音色即演奏乐器上进行思考)第一组:你们能不能听出火车头在呼吸呢?第二组:怎样的音乐在描绘火车头的声音?第三组:从火车头启动时的呼吸声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第四组:火车头拉上非常多的货物后,行驶起来会是怎样的呢?乐曲最后,当旋律性的音乐出现时,音乐表现了火车头怎样的心情呢?谈一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分段解析:1、从乐曲的节奏看,作者运用“数学的方式来变化节奏的方法”递减时值,使节奏越来越紧密,这样造成长短时值的对比,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会感受到火车加速前进的情景。
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音乐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课时:26课时设计者:王爱君背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究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来完善学生的个性。
一切音乐教学活动允许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的。
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表现欲,但自觉性有待提高,需要在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为后续音乐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认识和学习:1、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
2、学习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认识音乐要求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1、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
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任务的生平、年月作品、贡献等。
课程目标: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章节目标:第一课青春放歌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配画。
4、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太平洋》优质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理解和研究音乐课程中的第一单元《太平洋》。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太平洋的特点,培养对太平洋的喜爱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太平洋的兴趣和热爱;3. 研究和演奏与太平洋相关的音乐;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太平洋的位置;- 讲解太平洋的面积、深度和水文特点。
2. 研究与演奏太平洋相关的音乐- 介绍太平洋相关的音乐作品,如《太平洋之歌》;- 研究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分配乐器演奏的角色;- 组织学生进行合奏表演。
3. 提高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分别指导学生练各自的乐器演奏部分;- 组织全班合练,加强协同演奏能力;- 引导学生分享演奏心得和感想,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太平洋地图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太平洋的位置和特点。
2. 研究太平洋相关的音乐:通过CD播放太平洋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3. 研究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教师示范和学生跟随,逐步研究乐曲的各个部分。
4. 分配乐器演奏的角色: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特长,分配不同的乐器演奏部分。
5. 合奏表演: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合奏表演,提高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引导学生分享演奏心得和感想,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价与反馈1.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评价学生在合奏表演中的音乐表现和团队协作情况。
3. 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扩展活动1. 调查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文化和音乐特点。
2. 研究其他太平洋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多样化的演奏体验。
3. 研究太平洋的海洋生态和保护问题,进行相关讨论和活动。
教学资源1. 太平洋地图和图片;2. 太平洋相关的唱片或音频资源;3. 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
六年级音乐下册火车印象 1教案人音版1、西洋乐器中的圆号、双簧管等。
2、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
教学目标: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2、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重难点: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激趣导入:1、《凯皮拉的小火车》原为美国佐治亚洲塞芬拿市的音乐家埃伦邓莱普开发并编写的,由盖蒂艺术教育研究院的高级项目官员杰弗里帕琴博士编辑,并经东南音乐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哈里斯博士再次编校。
为提供训练8年级学生理解与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使用。
该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将音乐创作、历史、美学和评论诸学科融入到教学之中。
我们虽然也选《凯皮拉的小火车》作为教材,但它只是整个单元中的一部作品。
受学科基础、教学目标及教学时间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能在参考其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音乐教学的建议。
2、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每一次欣赏安排不同的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
(1) 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2)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你知道它是表现哪国文化的作品?(3)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你知道它的地理、历史、民族吗?(4)巴西的音乐中融合了哪些民族和地区的文化?(5)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当时巴西的情况如何?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巴西农场的小火车?(6)巴西的乐器音响效果如何,它们是怎样制做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你可否制做一两件能有巴西乐器音色的乐器?(7)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你能不能为旋律填上歌词演唱?这首歌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当时没有汽车、自行车)(8)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分独特? 它与哪些你听过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和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9)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10)此曲是《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中的一首,从何处你觉得它是巴西的而又具有巴赫风格的作品?三、欣赏《太平洋231》1、在欣赏时,应重点关注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可以参考《凯皮拉的小火车》设计提出一些问题并组织相关的活动。
【导语】语⽂教学可以联系⽣活实际、利⽤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课件是激发学⽣兴趣并给⼀堂课确定基调的话,要恰到好处,形式活泼,吸引⼈,打动⼈,让听课者回味⽆穷。
下⾯是整理分享的⼈教版⼩学六年级⾳乐下册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歌声与微笑》】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标】 1、使学⽣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培育爱⼼。
2、能⾃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位是善良的家庭⼥主⼈,⼀位是⾝患⽩⾎病的⼩保姆,姑娘在⼥主⼈和邻⾥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动⼈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单元的名称是"爱满⼈间",我们必须从⼩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件⼩事能使别⼈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单元的⽬的之⼀。
这⼀单元的四⾸歌曲都是有关爱⼼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遍范唱录⾳。
(2)这⾸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先来讨论⼀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共同讨论) 第⼀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第⼆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的情景。
这⾸歌虽然短⼩,意义却真不⼩。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多学⽣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准。
太平洋231-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洋231及其背景2.学习太平洋231的歌曲内容、歌词、旋律和节奏3.掌握演唱太平洋231的方法和技巧4.了解太平洋231对于当代音乐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重点1.学习太平洋231歌曲的内容、歌词、旋律和节奏2.掌握演唱太平洋231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了解太平洋231对于当代音乐的影响和意义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安排1.课前导入2.学唱太平洋231的歌曲3.背景知识介绍4.分组练习5.课堂总结课程详细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首先,老师会给学生播放太平洋231的歌曲,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唱太平洋231的歌曲学生听老师唱太平洋231的歌曲,一遍遍跟着唱。
学生可以边听、边记住歌词和旋律,向老师请教不熟悉的词语和发音。
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感情表达方法。
3. 背景知识介绍太平洋231是由著名音乐人刘瑞琳创作的一首歌曲,发表于1997年。
这首歌曲描述的是一个未来世界的景象,人类在这个世界里和被称为“负载瓶颈”的机器人一起生存。
歌曲以简洁哀婉的旋律和真实的生命情感,将人类和机器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学生应该学习歌曲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4. 分组练习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唱不同部分的歌曲,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总结在学生一遍遍唱着太平洋231的歌曲后,老师应该总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获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收集和评估学生的歌曲录音或分组独唱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歌曲的准确度、表达的情感、节奏感等。
教学参考教师可以考虑以下的教学参考资料:•刘瑞琳聊太平洋231:海啸、机器人、传奇•太平洋231歌曲的钢琴谱•太平洋231歌曲的各种演唱版本PubMed ID:`;文献名称:作者/编辑:出版年代:出版地点:。
第四课黄河之滨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及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歌曲听赏乐曲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生问好——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学习歌曲——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歌曲——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老师巡逻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跟着伴奏演唱歌曲——歌曲分析与处理——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分角色演唱: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评价——小结——师生再见第二课时——师生问好——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让学生初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分析: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