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加局部注射疗法治疗跟骨骨刺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小针刀疗法简介1.什么是小针刀疗法小针刀手术是一项创伤小、痛苦小、花钱少、耗时短、见效快、治愈率高的闭合性手术。
这项手术要求医生十分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并对病变情况了如指掌,对小针刀运用十分熟练,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找准病变位置,用紫药水标记,在进行局部组织麻醉后,迅速将小针刀刺入到病变部位,通过临床扭转、挑拨、推、拉等手术方法,使粘连的病变组织迅速剥离,使阻滞得以疏通,气血得以流畅,刮除疤痕、松解骨肉、镇痉止痛,从而恢复功能,达到治愈目的。
整个过程,病人痛苦小,耗时也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整个过程完毕后,随治随走,无需住院。
2.小针刀疗法治慢性病的机理是什么?小针刀疗法主要是对慢性软组织病变部位的闭合性手术松解,同时还发挥了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及免疫学说等多方面的综合机理,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注意保养,不再劳损不会复发。
3.小针刀疗法主要治疗哪些疾病?主要是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椎病、颈肩痛、腰腿痛(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等等)。
网球肘、跟骨痛、腱鞘炎、各种关节韧带损伤,以及由扭挫伤、挤压伤、骨伤、手术或者肌肉注射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长久性疼痛。
另外针刀治疗青春痘、针刀减肥等也有独特的疗效。
4.小针刀是刀吗?做针刀手术时有无痛苦?小针刀是一种似针非针,似刀非刀的治疗器械,是一种尖端只有0.8毫米宽刀刃的针具,进入皮肤时,没有疼痛,只有病变部位松解时有较强的酸感,而出现酸感二、三秒手术就结束了,患者都能忍受。
5.小针刀手术有危险吗?会不会有伤及神经血管的可能?不会。
小针刀疗法有正确的病因病理指导,熟悉人人体解剖,科学而准确的定点和进针方法是能避开大血管和神经的,绝对不会引起较大神经血管的损伤,更不会伤及内脏,所以不应有任何顾虑。
6.小针刀治疗后有时局部疼痛反而加重,这是为什么?扎针的部位有时有三天左右的加重反应,个别身体虚弱、糖尿病患者加重反应的时候可能会更长些,这是正常的。
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邓西华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1(023)002
【摘要】@@ 跟骨骨刺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病之一,中药贴敷、薰洗、针灸、理疗、局部阻滞有时无效,手术治疗疗效较确切,但创伤较大,病人难以接受。
作者共接诊本病46例,其中28例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改用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现总结如下。
rn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
龄23~70岁,最大年龄组35~55岁之间;病程2周~8年,平均10.2个月;
单侧22例,双侧6例;有外伤史者3例。
1.2 诊断要点:(1)不同程度足跟底痛,晨起较痛,步行数步或数分钟后缓解,劳累后又加重;(2)足跟处局部深压痛;(3)X线片示跟骨骨刺,部分病例可见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近端钙化影;且压痛点与
跟骨骨刺部位相符。
【总页数】2页(P367-368)
【作者】邓西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跟骨骨刺84例 [J], 刘建仁;樊粤光;范光顺
2.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骨骨刺临床分析 [J], 付艳红;孙履东;赵宏澜;赵美清;
3.局部痛点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足底疼痛120例 [J], 李高桥;马瑞敏;刘建军
4.局部神经阻滞配合中草药熏洗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 [J], 杨晓嫒;佘志银
5.关节镜下骨刺清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性跟骨骨刺30例 [J], 刘新权;邹文;叶青华;龚礼;侯慧铭;周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采用局部封闭或行跟骨骨刺切除术治疗,但封闭治疗未去除病因,易复发;手术创伤大,不易被患者接受。
2009.3-2014.3年,笔者对24例跟骨骨刺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封闭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
男16例、女8例。
年龄38-62岁,单足发病者17例,双足发病者7例。
X片示均有明显骨刺。
病程6月-5年。
1.2临床表现足跟底部疼痛,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活动时疼痛厉害,有的要1-2小时预备活动后才能走路。
1.3诊断标准:1.3.1足跟底部疼痛,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
1.3.2患足足弓加深,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让患足生平时)象弓弦一样在足弓处可清楚摸到。
1.3.3 X线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尖嘴样骨刺生成。
2 治疗方法2.1小针刀治疗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足跟朝上,踝关节下垫一薄枕将足垫稳使足稍悬于床缘,在压痛最明显处标记进针点,经严格消毒后,左手握住患足,右手持针刀沿标记点进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垂直进针刀深度达骨面,对跖长韧带和跖腱膜附着处作横行切开三、四刀,纵行疏通剥离感觉粘连组织松动,调整针刀方向(结合X片)铲刨骨刺感觉骨面无明显骨性突起,将针孔压迫1-2分钟无菌纱布覆盖,医者左手使患足过度背曲,同时右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趾腱膜,这样做2、3次即可。
回家休息1天。
2.2封闭治疗针刀治疗后5—7天疼痛明显减轻,常规消毒后用5ml空针抽取醋酸泼尼松龙1ml+2%利多卡因1ml沿厡针刀进针处垂直进针到骨面稍退针注药封闭治疗,无菌敷料遮盖针眼,第二天去纱布。
如一周后有疼痛需再次封闭。
3 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足跟疼痛消失,局部压痛消失,行走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显效:足跟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微疼痛;好转:疼痛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局部症状加重;无效:自觉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针刀治疗脚底骨刺效果怎么样
导语:骨刺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病情,这种病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对于脚底骨刺的人们来讲病情所给自己带来的疼痛可能就会更加严重一些。
患
骨刺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病情,这种病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对于脚底骨刺的人们来讲病情所给自己带来的疼痛可能就会更加严重一些。
患有脚底骨刺的人们会给自己的行动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建议人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病情起到足够的重视。
对于小针刀治疗脚底骨刺效果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来听取一下专家的意见。
骨刺为骨科常见疾病,以足跟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前一般以对症止痛治疗为主,目前对病情严重的跟骨骨刺患者可行小针刀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术前准备: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踝关节前缘垫一小枕。
寻找压痛点。
跟骨结节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即是骨刺生长部位,也可从内、外踝的骨突外向足底画一垂直线,两线相交于足底中心部位即是。
手术操作: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行针刀手术。
常规操作,刀口线与足长轴垂直,针刀体与足底远端皮肤平面成60°刺入,针刀深度在骨刺尖部做横行切开剥离3~4刀后,再纵行切开2~3刀。
术毕,消毒刀口,用邦迪止血贴外贴,勿沾水,2天后解除。
手术注意事项: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磨平,但不必将骨刺过多削掉。
针刀刀锋切勿离开骨面,以防刺破足部血管,形成血肿。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医者用双手紧抱足踝部,双拇指紧贴于跟骨骨刺尖部,用手指指腹反复挤压,促使韧带松解,然后让患者尽量背伸患足,医者可协助患者背伸活动。
特别关注厉害了,我的小针刀——浅谈小针刀治疗骨科疾病的优势 陈永锋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17061)骨科疾病为临床常见病,而小针刀在该类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小针刀的闭合性手术治疗,可以解决普通针刺疗法所不能解决的骨关节及软组织问题。
但是很多人对小针刀的认识有限,为此有必要针对小针刀疗法及其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优势进行深入探讨、说明。
1小针刀是针刺疗法还是手术?小针刀是在中医针刺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法,但是其与中医针刺疗法的性质不同,属于一种手术疗法,具体可称之为闭合性手术。
传统中医疗法的针灸治疗,仅能点刺局部的穴位,其对于局部病变改善效果有限。
小针刀疗法对中医针灸工具进行了改进,基于西医手术刀,发明了一种像刀又像针的治疗工具,可以刺入治疗部位的深部,对病变进行切割,剥离有害组织,与软组织松解术具有相似的效果。
但是小针刀的创伤相对较小,操作简单,对操作环境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不高,且创伤较小,恢复快,疼痛较轻,不易引起患者的强烈恐惧感和焦虑感,多数病人术后可自行离院,无需长期住院治疗,因而临床实施较为方便有效。
虽然小针刀治疗的创伤较小,但其属于闭合性手术,对病变软组织进行切割、剥离、松解,有出血、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切口虽小、但仍存在外科手术相关的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2小针刀可以治疗哪些骨科疾病?近年来,小针刀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急慢性骨科疾病及软组织损伤治疗中,主要适应症为软组织损伤、骨骼及骨关节疾病。
此外,小针刀治疗骨质增生的病因学研究也逐渐深入,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频率不断提升。
目前,小针刀已经应用于多型颈椎病治疗中,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等腰椎疾病也可采用小针刀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除脊柱软组织病变外,网球肘、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足跟骨刺等疾病也可采用小针刀治疗,治疗效果也较好。
近年来,小针刀疗法开始应用于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矫正等骨科疾病治疗中,为多种骨科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足跟痛小针刀疗法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
此病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久立或行走工作者多发,常由长期、慢性轻伤引起。
足跟痛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
巢元方称其为“脚根颓”,“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有记载为“足跟痛”。
(1)肝肾阴虚,痰湿、血热所致。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2)慢性劳损。
因年老或体衰,加之久立、久行,局部劳损严重而发病。
足跟痛小针刀疗法一
针刀定点:阿是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
操作规程:嘱患者仰卧,患足平稳放置,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使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斜角刺人,直达骨刺尖部,然后做横行切开剥离、铲削剥离3~4次后出针。
操作间隔:通常1~2次可痊愈,若未痊愈须隔5~7天后再做一次。
小针刀加局部注射疗法治疗跟骨骨刺
姜振存(2011级1班19号,台安二院骨科)
跟骨骨刺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过去采用中药贴敷、针灸、理疗、封闭等方法,疗效不可靠且易复发,而采用小针刀加局部注射疗法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的疗效,对合并跟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高压证者,疗效显著。
一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42岁,主要表现跟部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行走时疼痛,与长时间站立有关。
X片显示有跟骨结节骨刺形成。
二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足跟垫枕上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孔巾,自进针到跟骨刺处,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在标定点进针刀到跟骨刺,将小针刀以刀口线与足纵轴垂直,平行跟筋膜走向纵行切割3--5刀,再横行剥离2--3刀,即可出小针刀,同时在跟骨刺处注射确炎舒松A 20毫克+1%利多卡因5毫升,压迫止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然后使患足背伸2--3次,使切开剥离的组织得以充分分离、减张和松解。
三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治愈,而且疗程非常短,复发率低。
四讨论:
跟骨骨刺的生长部位均在跖长韧带和跖腱膜后端均附着在
跟骨结节的上下缘,且跟骨结节处的骨刺是骨刺尖部指向足前方,故骨刺形成的原因是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挛缩引起的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不断撕裂,局部出血,不断钙化和骨化形成骨刺。
小针刀在跟骨骨刺尖部将跖长韧带和跖腱膜在跟骨结节的附着点进行剥离,松解跖长韧带和跖腱膜的挛缩和粘连,疼痛得到根治,去除了骨刺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