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65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
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
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
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
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及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及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及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及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
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
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
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
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
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
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S—R 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完形一顿悟说。
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行为,通常采取畅快、一下子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面发生的行为截然分开来而突然出现的特征。
”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
心理完形。
其基本观点是:(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总的来说,完形一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一试误说那样完整而系统,其实验范围也较有限,在当时的影响也远不及联结说,但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
尝试一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