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结果解读电子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胃蛋白酶原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 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 G 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 G 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 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由于是侵入性检查、检查费用、人群接受度等问题不适用于大规模普查。
而胃功能检测,既能用于初步筛查又能辅助诊断,被称为胃粘膜「血清学活检」O1、胃蛋白薛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分泌进入胃腔的PG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发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PG可根据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分为不同的亚群: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I)和胃蛋白酶原11(pepsinogen11,PG11),PGI和PG11均可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PG11还可由胃窦粘液细胞及十二指肠BRUNNER腺等合成。
大部分PG经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消化道,约1%经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个体的PGI和PG11较稳定,不受饮食、早晚和季节等影响。
正常参考值:PGI:24.60〜104.93ug/L;PG11:3~20ug/L;PGR(即PGI/PG11):>3.Oo注:参考值范围因年龄、地域和方法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PGI、PGlI和PGR的临床意义:❶PGl和PGR下降,PG11不变或轻微下降:提示胃黏膜萎缩,下降程度可以反应胃黏膜萎缩从幽门到胃体和胃底的进展,且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PGI、PG11∖PGR水平下降越明显,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呈正相关。
同时也是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高风险因素。
PGI≤70ug/L且PGI/PGII≤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
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PGI浓度≤70ug/L且PGI/PGII≤7.Oo表1.不同部位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PGIhPGR、G-17水平比较分组倒数///»(+)[例(%)] PGl(ML)PGIKμg∕l.)PGH G-l7(pmol∕L)臼至萎缩组6552(8O.∞)91.13±16.82-14.19±6.147.22±3.21-14.90±8.74'胃体荽缩组4425(56.82)54.14±12.47*15.04±5.32' 4.94±2.48'31.68±12.02-全同萎缩组1812(66.67)6156土11.44*8.03±3.07* 5.81t3.6718.76=9.16'F∕χj(ft 6.8489.98ll.∞7.53437.21〃值0.03<0.01<0.01<0.01<0.01注:与臼蓼萎缩组比较.W< ;、日体萎缩组比较.bP< ;与全胃萎辘组比较.,俨<0.05表2.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PGILPGR.G-17水平比较分组例数〃/>(+)[例(%)] PGI(μ∕l.)PfiIKμg∕!J PGR G-17(pmol/L)f轻度6438(59.34)u85.91±15.09,∙15.34±6.28,∙7.11C25.18±10.25»中度4940(81.63),67.28±13.65-12.84±4.17- 5.72±2.87-19.31±8.63-虫度1411(78.57%*44.18*836Λ8.40±3.12" 3.96±2.83“10.20±5.63**7χ,(ft7.2460.8210.81 6.3816.85Piii0.03<0.01<0.01<0.01<0.01注:U。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
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
而日、韩两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均达40%~ 50%甚至更高。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
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
我国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
胃黏膜合成的胃蛋白酶原大部分进入胃腔,另外,有大约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Ⅱ比值(PGR)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PGⅠ/Ⅱ测定的应用范围:1、胃癌早期筛查2、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3、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PGⅠ/Ⅱ测定的临床意义:项目指标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PGⅠ67<PGⅠ<200PGI<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PGI>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PGⅡ<15PGII>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I/PGII)>7.5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由胃部分泌的酶原前体,在胃内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在胃酸的环境下能够分解蛋白质,是胃液中的主要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一种可以用来评估胃部功能状况的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检验方法:目前常用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参考范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通过比对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胃功能状况,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三、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诊断和鉴别消化性溃疡、胃疼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四、质控措施:在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试剂品质,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条件的稳定,做到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环节的规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对于评估胃部功能状况,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只有做好相关工作和措施,才能确保胃蛋白酶原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监测和治疗手段。
【字数不足,需要再加一些内容】第二篇示例: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胃的胃蛋白酶原水平的一套标准化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酶前体,它在胃内受到激活成为活性胃蛋白酶,参与胃内蛋白质的消化。
胃蛋白酶原水平与一些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检测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等。
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水平分析及异常结果处理对策黄荣根;王春敏;黄飚;宋成【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effect factors on the serum pepsinogen (PG) levels in healthy people check-up, and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measure for the people with abnormal PG. Method 531 people who took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 serum PG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time 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he rate of HP infection was detected by 13C urea breath test. Results The serum PG Ⅰ level in ma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while the detected rate of women with PG Ⅰ < 60μg/L and the PG/PG Ⅱ <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en. In the age of 20 ~70 group, the serum PG I and PG Ⅱ levels were increase gradually as the age increase, while the PG Ⅰ / PG Ⅱ was decreased. The serum PG Ⅰ and PG Ⅱ levels in HP posit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P negative group, while the PG/PG II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HP-negative group. Conclusion The serum PG levels were related with age, gender and HP infecti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to combine 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PG Ⅰ , PG II and PG Ⅰ / PG Ⅱ ratio for scanning stomach disease in healthy people.%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对PG异常者的处理对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太湖干部疗养院健康体检人员531名为对象,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血清PG值,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检测该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并调查分析影响PG水平的相关因素及该人群血清PG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男性血清PGⅠ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而PG Ⅰ<60μg/L与PG Ⅰ/PGⅡ<6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在20 ~70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PGⅠ、PGⅡ水平上升而PG Ⅰ/PGⅡ比值则下降;HP阳性组的血清PG Ⅰ、PGⅡ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而PG Ⅰ/PGⅡ比值则显著低于HP阴性组.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PG水平与年龄、性别、HP感染相关,联合测定血清PGⅠ、PGⅡ,计算PGⅠ/PGⅡ比值在健康人群胃病的普查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血清PG水平异常较为常见,对该群体的PG异常状况应予重视,应积极对体检人群PG异常者进行分层健康管理.【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2(019)002【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健康体检;胃蛋白酶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13C尿素呼气试验【作者】黄荣根;王春敏;黄飚;宋成【作者单位】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江苏无锡214086;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江苏无锡214086;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63;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江苏无锡214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4.3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可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生化和免疫活性不同的亚型,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粘膜进入血液循环。
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一、引言胃蛋白酶原是一种重要的消化酶,在胃内起到水解蛋白质的作用。
室间质量评价是对该酶活性的一项重要检测。
本文将对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读者深入理解评价结果提供帮助。
二、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1. 胃蛋白酶原活性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测,胃蛋白酶原活性为XXU/g,属于正常范围。
这一结果表明胃内蛋白质消化功能良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能够进行有效分解。
2.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说明根据评价结果报告显示,胃蛋白酶原活性正常,无异常情况。
这一评价结果说明胃蛋白酶原在当前情况下能够满足正常的消化需求,不存在消化功能障碍等问题。
3. 评价结果的临床意义从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来看,患者消化功能正常,不需要特别的调理。
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维护胃部健康。
三、总结与展望本次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患者胃内消化功能良好,无需特殊处理。
文章通过逐条分析评价结果,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和结果。
希望读者能够根据本次评价结果,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胃部健康。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对于了解胃内消化功能至关重要。
及时的评价结果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胃部健康。
我们也应该重视胃部健康,避免长期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正常的胃蛋白酶原活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关注自身的消化功能,切记“饮食有节,健康为先”。
以上就是本次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XXX,XXX. 胃蛋白酶原的生物学功能[J]. 生命科学, XXX, 1(1):XXXX.2. XXX, XXX. 室间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XXXX.至此,本次文章就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个人观点写作完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序言胃蛋白酶原是一种消化酶,它在胃部起着重要的消化作用。
室间质量评价是指对某一对象或现象进行全面评估和判定的过程,其结果报告则是对评价结果的详细呈现和总结。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探讨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报告,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胃蛋白酶原的作用1. 胃蛋白酶原概述胃蛋白酶原是一种由胃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前体,在胃内受到羧肽酶的作用而转变成活性酶。
它主要起着分解蛋白质的作用,是胃内消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胃蛋白酶原的生理功能胃蛋白酶原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胃液分解蛋白质,使其变为小分子肽或氨基酸,为身体吸收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二、室间质量评价的过程1. 室间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意义室间质量评价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现象的认知、描述、解释和评价,得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特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2. 室间质量评价的步骤(1)收集评价对象相关资料和信息;(2)确定评价的标准和指标;(3)实地调查和观察;(4)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5)结果报告和总结。
三、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报告根据以上对胃蛋白酶原和室间质量评价的介绍,接下来将进行对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
1. 胃蛋白酶原的质量评价结果经过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我们对胃蛋白酶原的质量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原的活性达到了预期水平,表明其在胃内消化过程中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2. 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胃蛋白酶原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习惯、胃酸分泌情况、胃黏膜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胃蛋白酶原的质量和作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对评价结果的启示和建议基于对胃蛋白酶原的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包括饮食调整、胃部保养、胃功能的提高等方面。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改善胃蛋白酶原的质量和促进消化健康。
胃蛋白酶原结果解读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法)检测结果临床解读
一、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正常参考范围。
1.PGI正常参考范围60~240 ng/ml;
2.PGII正常参考范围0~27 ng/ml;
3.PGI/PGII比值正常参考范围≥6。
二、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解读原则。
1.PGI升高(大于240 ng/ml),提示胃粘膜分泌功能增强,胃粘膜损
伤,炎症、糜烂、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风险增加;
2.PGII升高(大于27 ng/ml),提示胃粘膜损伤,且病程较长,炎
症、糜烂、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风险增加;
3.PGI降低(小于60 ng/ml),提示胃粘膜分泌功能减弱,胃粘膜萎
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风险增加;
4.PGI/PGII比值降低(小于6),提示胃粘膜萎缩可能,肠化生、异
型增生、胃癌等风险增加。
三、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详解。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总得说来:PGI一项高,患急性胃炎的可能性较大;PGII一项高,老胃病的可能性较大;两项都高,患溃疡的可能性较大;
PGI在30~60之间,看比值,比值>6(即PGI低,PGII也低),一般为胃蛋白酶原分泌较少,可建议定期复查;比值<6(即PGI低,PGII却高),一般为萎缩性胃炎;PGI <30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时患有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很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